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公祭丨巨画作者李自健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1-08-10

当天,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进行一系列公祭活动,沉痛纪念80年前惨死于侵华日军屠刀下的30万无辜中国同胞

提示:本文共有 17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新湖南客户端12月13日讯(通讯员 丁阳亮 记者 李婷婷)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进行一系列公祭活动,沉痛纪念80年前惨死于侵华日军屠刀下的30万无辜中国同胞。

公祭仪式上,《南京大屠杀》巨画拉起了黑底白字的横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两旁竖立着美术馆全体员工与李自健、丹慧夫妇分别敬献的花圈,星云大师等三幅油画都特别标注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见证人”的字样。全馆约60余名员工和在场的观众肃立于巨画之下,向大屠杀的死难者三鞠躬,默哀一分钟。

李自健先生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巨画从创作缘起到作画过程、从日本右翼施压到国际广泛回响、从艰辛负重到走向非凡,其过程跌宕起伏,传奇曲折,感动人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创作《南京大屠杀》。20多年时间里,他三次创作,并带着巨作巡展世界。目前,这三幅《南京大屠杀》原稿,分别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长沙李自健美术馆陈列展出,震撼着无数观众。

《南京大屠杀》作品简介

1991至1992年,旅美画家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受“南京大屠杀”惨案见证人、国际高僧——星云大师委托创作,为“南京大屠杀”这场旷世浩劫,留下警世之作。作品完成后,从1992至2013年的二十余年间,该作品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自主自费)先后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马耳他、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秘鲁、智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台湾、香港等六大洲、三十余国家和地区进行七十余次的巡回展出。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所展之地均得到强烈反响,产生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这幅作品的巡展过程中,曾先后在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力阻扰和打压,因为坚持《南京大屠杀》的展出,日本东京都艺术中心还于1999年取消了在日本的巡展。

巨幅历史画作《南京大屠杀》先后完成三稿:

第一稿 1991年创作 213cm*290cm,2000年收藏并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二稿 2003年创作 235cm*336cm,2013年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陈列于该馆中央大厅。

第三稿2015年创作 445cm*315cm,现为著名企业家谢子龙先生收藏,永久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为该馆镇馆之作。

作品内容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大型历史画作,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

画面主体是堆积如山、交错挣扎和相互保护的死难者的尸体,四处流淌的暗红色血液。在凝重的冷灰色调笼罩下,远处硝烟弥漫、低沉灰暗的天空,共同营造了强烈而厚重的悲剧气氛,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窒息压迫之感。

左侧为“屠”: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军刀,这些脱离了道德与人性底线的日本军官并没有因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羞愧,反而显现出自鸣得意之态。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婴儿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昂首哭喊着,隐含着中华民族巨大的悲怆,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未来,并赋予了画面纪念碑式的庄严。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僧人躬身不语,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衲衣上已沾满鲜血,僧人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与昂首哭泣的婴儿同样蕴含力量,又与残暴的日本军官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自“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伊始,《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也是各路传媒最关注的焦点。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画感慨道:“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日本军残虐至极的野蛮行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李婷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公祭丨巨画作者李自健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自健美术馆举行公祭活动 讲述油画《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李自健美术馆举行公祭活动 讲述油画《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李自健,南京大屠杀,美术馆,创作,油画,画作,死难者,历史,性与爱,日本,长沙,活动,就不会,我的心,星云大师,人体模特,全馆,国家,原稿,大屠杀,环球,资料,如果我,油画作品,背后的故事,举行了,讲述了,丁阳,于艺,屠城

2016-12-26 #故事会

艺苑杂谈丨寻访李自健《清水塘畔》背后的故事

艺苑杂谈丨寻访李自健《清水塘畔》背后的故事

李自健,清水塘,杨开慧,创作,毛泽东,油画,画家,性与爱,毛泽,主题,水塘,爱情,青年,革命,毛泽东与杨开慧,书信,人性,人们,作品,力作,寓所,手稿,旧址,画中人,睡莲,画面,诗词,长沙,题材,在画

2012-01-23 #小故事

李自健新作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新馆安家 展现雷锋在团山湖的故事

李自健新作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新馆安家 展现雷锋在团山湖的故事

雷锋,李自健,创作,新馆,油画,生平事迹,雷锋纪念馆,工作,油画作品,故事,形象,晨光,记者,画作,旅美油画家,中国,实地考察,湖南,游客,湖南人,画像,开馆,旅美,为背景,朋友们,湖南雷锋纪念馆,出生于,李湘,王文,米多

2014-03-27 #经典故事

初中历史课本上的照片: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却鲜有人知其背后故事

初中历史课本上的照片: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却鲜有人知其背后故事

事件,百人斩,南京,日本国,中不,伤疤,南京大屠杀,名记者,国民政府,老人,课本,铁证,震惊中外,向井敏明,大屠杀事件,都不能,井敏明,万美,收到了,东京,中国,城市,六朝,伏笔,人性,人心,人证物证,冤魂,刑场,前奏

2010-08-02 #经典故事

南京红色地名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南京红色地名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南京,新四军,纪念馆,李巷,旧址,苏南,云台山,红色,烈士,遗址,谈判,中共,中国,代表团,占地面积,支队,航空,陵园,面积,周恩来,胜利,侵华日军,地名,南京大屠杀,地区,工人,建筑,新馆,殉难处,群雕

2020-05-11 #故事会

画家李自健《家书》系列作品欣赏

画家李自健《家书》系列作品欣赏

李自健,家书,篱笆,草垛,创作,乡土,内容,土墙,少妇,情感,晨风,柔情,油画,洛杉矶,老屋,夕阳下,油画作品,大爱,得大,老屋里,以特,有家,农村,中都,东西,人间,事业,书信,乡愁,传统

2014-08-18 #故事会

村上春树新作反思南京大屠杀:故事对抗“歪曲历史”

村上春树新作反思南京大屠杀:故事对抗“歪曲历史”

村上,村上春树,南京大屠杀,骑士团长,中国,新作,作品中,画作,讲故事,雨田,转型,上海译文出版社,中译本,作品,俘虏,历史,弟弟,战争,故事,日本,日军,记者,诺贝尔文学奖,过程,邻居,对话,预售,二战,历史事件,历史问题

2014-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媒体:村上春树新作反思南京大屠杀 讲故事对抗“歪曲历史”

媒体:村上春树新作反思南京大屠杀 讲故事对抗“歪曲历史”

村上,村上春树,南京大屠杀,骑士团长,中国,新作,作品中,故事,中译本,战争,画作,讲故事,雨田,转型,歪曲历史,上海译文出版社,力量,世界,个人,二战时期,作品,俘虏,北京青年报,图片,历史,弟弟,日本,日军,来源,记者

2019-12-2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