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 野史说他官至宰相 为何正史完全没有记录?

时间:2011-08-14

司马光小学语文书里有个故事耳熟能详,那就是司马光砸缸,记得当时读的时候还一直纳闷,司马光是谁呢?到底是不是有真实的这个故事呢?他救的那个小孩是

提示:本文共有 22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无心以为本,修身以为。 ——司马光

小学语文书里有个故事耳熟能详,那就是《司马光砸缸》,记得当时读的时候还一直纳闷,司马光是谁呢?到底是不是有真实的这个故事呢?他救的那个小孩是谁呢?

当然,这都是藏在心里的问号,老师只说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教会我们遇到事要向他学习冷静处理,别的都再也没说了。长大一点后,才从历史书上看到在宋代,真的有司马光这号人物,而且他的成就还非常大,砸缸救人还真确有其事。只是他救得是谁,就真的几乎没有提及。

司马光砸缸原文

宋真宗天禧三年,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河南光山县担任县令一职,司马光便在此地出生,父亲便用地名“光”作为他的名字,也大有光亮,光明磊落的意思。父亲司马池对他充满了期待,从小就细心培养。

司马光的文化启蒙比较早,他又聪明好学,很快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七岁时,司马光就已经会背诵《左氏春秋》了。不但会背,而且对文中的句子理解得非常透彻。被老师称赞为“神童”。父亲司马池尤为高兴,刻意多栽培他,每当有和同僚出游或者聚会的时候,都喜欢带着司马光,在这耳濡目染下,司马光的心性如同小大人一般,非常成熟稳重。

有一天,父亲宴请宾客,很多朋友都带了孩子过来,大人们在前堂议事,小孩却全部跑去后花园玩捉迷藏,司马光家的后花园里有座大缸,高约一米二,比在场的所有孩子都高,直径足有五十公分,一个孩子见没处躲了,就打起了这口缸的主意。

小伙伴们一声令下,这个孩子看也不看就使劲爬上这座缸,一脚滑进了缸里。一掉进去,孩子就发现不妙了,这口缸里面竟然装满了水!水深超过他的身高,整个身体都掉了进去,他想呼喊,可是一张嘴巴就只能咕噜噜地喝水,他想击打缸壁发出声音,可是力气太小,又笨重,他击打的声音一点都不响,就这样,孩子的视线一点点模糊,慢慢失去了知觉。

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自己家的床上了。他连忙起来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说是司马光救了他,他掉进缸里刚好被另外一个孩子看到,捉迷藏的几个孩子喊了他好几次都没有声音,连忙想办法从缸口往下看,这才发现了他的危机。

孩子们有的跑去叫大人,有的在旁边急的团团转,这时,司马光看到花园角落堆着一块大石头,他连忙跑过去拿起那块石头,毫不犹豫地将缸砸破,水很快从大洞里出来,小孩得救了!

等大人赶到时,他已经脱离了危险,只是意识迷糊。司马光砸缸的这段经历,也在《宋史》中记载: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短短几个字,就形象地描写出了司马光砸缸时冷静,果断的性格。年仅七岁的司马光,也成了当时人人称赞的好孩子。

救的是谁?为什么老师不提?

那司马光救的是谁呢?历史中真的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的父亲既然能和司马光的父亲一起同游同乐,必定也是非富即贵的家族。后来在一些地方杂志和野史中,还真找到了一丝蛛丝马迹。

原来这个被救的孩子叫上官尚光,名字有点拗口,其实他本名并不是这样,只是后来为了感谢司马光重新给了他生命,所以才改成上官尚光。上官尚光还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专门来感谢司马光,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其实上官一族在当时非常有势力,属于“名门望族”,而上官尚光也非常有志气,他曾做到北宋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在正史中,却几乎找不到上官尚光的名字,有历史学家推测,是因为上官尚光的贡献并不大,可能当宰相只是个摆设,并没有什么好歌颂的丰功伟绩,所以基本找不到他的消息,对历史没什么用的人,上课时老师也没什么说的必要了。要知道,在当时北宋的朝廷里,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因政见不合吵得特别激烈,所以一般的官员也没有什么能出风头的机会。

也有人推测,是因为上官尚光与司马光的情谊其实并不浓厚,虽然小时候司马光曾救过上官尚光一命,但那毕竟只是儿时,孩童之间的关系远远没有大人想得那么多,那么复杂,一般过去也就过去了。

而随着司马光长大,他离开了光山县,辗转去了很多地方,上官尚光也是到京城做了宰相,这样两人之间更是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司马光救得是谁也并不重要,更没有说的必要了,毕竟我们要学习的,是司马光救人的精神,而不是要学他救得是谁。

真正不说的原因

纵观宋朝历史,那是个纷乱繁杂的时代,王安石和司马光本身是至交好友,两人都是作风良好的谦谦君子,两人都希望大宋可以更加繁荣,不过他们使用的方法并不一样,王安石讲究开源,司马光讲究节流,在实行王安石的变革时,里面推行的很多政策都涉及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于是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两人在朝堂上时常针锋相对,也因此反目成仇。

而这时候,就要涉及到百姓了,毕竟二人争来争去也是为了让大宋百姓生活更加好,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与司马光同流的官员将司马光的事迹编写起来以备人人传颂,而小时候砸缸救人这件事也成为了歌颂司马光的一个亮点。

说来说去,其实也就是为了赞扬司马光是个聪明果断的人,相信他准没错,至于救得是谁,就不要去深究了,没什么用。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司马光的呼声非常高,王安石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司马光蓄势待发,将王安石的变法全部推翻,王安石知道后气急攻心而亡!

当然,司马光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不朽之作,南宋史学家王应麟曾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这本书为后人了解历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前人,我们只要吸收好的元素就可以了,其他的,也就不做概论了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 野史说他官至宰相 为何正史完全没有记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司马光当上宰相是因为他砸缸?专家:被他救的小孩帮了他

司马光当上宰相是因为他砸缸?专家:被他救的小孩帮了他

司马光,故事,司马,上官,尚光,好的,孩子,宰相,小时候,皇帝,这个人,这件事,家人,小孩,小朋友,马光,都知道,事情,假山,储水,功名,名字,复姓,基础,姓氏,成就,抱负,故乡,朋友,不简单

2008-12-08 #故事阅读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 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那个小孩后来成了宰相 为何老师却从不提起?

司马光,孔融,孩子,小时候,司马,陈伟,后院,大水缸,故事,客人,神童,左传,水缸,父亲,大人们,很聪明,老师们,常在,李元礼,方仲永,文友,好的,有记,丞相,印象,人生,书房,主人,公元,光山县

2009-11-17 #故事大全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这件事对司马光影响有多大?宰相度量大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这件事对司马光影响有多大?宰相度量大

司马光,司马,尚光,上官,父母,宰相,孩子,小伙伴,老爷爷,老爸,这件事,这个时候,小孩,小孩儿,司马光砸缸,小伙伴们,历史,事情,光带,关系,医院,十块钱,嚎啕大哭,好事,孙子,时候,资治通鉴,经历,菜园子,身体

2020-05-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这件事对司马光影响有多大?宰相度量大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这件事对司马光影响有多大?宰相度量大

司马光,司马,尚光,上官,父母,孩子,宰相,小伙伴,老爷爷,老爸,这个时候,小伙伴们,小孩儿,事情,光带,关系,医院,十块钱,资治通鉴,嚎啕大哭,好事,孙子,时候,经历,菜园子,问题,身体,邻居,们一起,不知道该怎么

2013-02-05 #故事阅读

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哪里?救出来的小孩叫什么名字

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哪里?救出来的小孩叫什么名字

司马光,夏县,司马,上官,司马光砸缸,光山县,尚光,光山,历史,小孩,宋史,故事,正史,司马池,参知政事,典范,史料,地方,地点,河南光山,记录在,语文教材,上官岗村,上官岗,于庭,代名臣,员名,宰执官,张宣,袁说友

2020-04-28 #长篇故事

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哪里?救出来的小孩叫什么名字

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哪里?救出来的小孩叫什么名字

司马光,夏县,司马,上官,司马光砸缸,光山县,尚光,光山,历史,小孩,宋史,故事,正史,司马池,参知政事,典范,史料,地方,地点,河南光山,记录在,语文教材,上官岗村,上官岗,于庭,代名臣,员名,宰执官,张宣,袁说友

2020-05-11 #短篇故事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起?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起?

司马,这个故事,人们,故事,小孩,正史,族谱,版本,上官,司马温公,尚光,司马光砸缸,孩子,幼时,德行,手段,教科书,活人,这个小孩,于庭,司马光,司马温,惠洪,才让,温公,王莽,罗大经,不一样,中国,世人

2008-10-22 #故事会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 为何老师从来不说?|百家故事

司马光砸缸 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 为何老师从来不说?|百家故事

司马光,司马,上官,孩子,水缸,小孩,时候,宋史,小伙伴,司马池,尚光,马光,司马光砸缸,究竟是谁,这件事,一起玩,作者,人为,人物,光山县,小朋友,左氏春秋,正史,父亲,资治通鉴,豁口,何老师,少年司马光,岁的时候,这本书

2017-06-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