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防疫的智慧 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时间:2011-08-20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中,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了初步了解

提示:本文共有 19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原标题: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中,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了初步了解。

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们懂得防疫以预防为先。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在古代传统礼仪中,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

拱手作揖,保持距离

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

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拱手礼俗称作揖。“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在此之后“揖礼行于天下”。“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

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周赟 著

中华书局

此外,今人一直呼吁大家“勤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古代同样如此。《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

广袖掩鼻,遮挡飞沫

事实上最早中国古人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是紧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

而后来,古人的服饰可以分为礼服和常服类,他们有短打制式的衣服,比较收身,利于活动和工作,而穿宽袍广袖要么是有重大活动,要么是士族豪商为了体面和显示身份的。

说到袖子,很多人会认为,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不是所有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窄袖、剑袖、直袖、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广袖也很宽大,却也放不了东西。

但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却很大程度地减少了飞沫的传播。从“掩涕”“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当然,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须的。

《历史的衣橱:中国古代服饰撷英》

顾凡颖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此外,《马可·波罗行记》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自称必谦,称人必尊,绝不会高声喧哗大叫,还有“食不语”的礼俗,这些都有利于减轻说话时的飞沫传播。

分餐而食,降低风险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分餐图(资料图)。

由于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

比如,《周礼》记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分别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

两汉时期,分餐制得以继续传承。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会根据宾客身份,准备规格不同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史记》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意思是,有一次,孟尝君和门客吃夜宵,因为有人遮挡了烛光,一位门客认为孟尝君的食物和自己的不同,于是丢下餐具打算离开。孟尝君发现后,起身端来饭菜和这位门客比较。门客发现食物是一样的,大为惭愧,于是横剑自刎。此后,投奔孟尝君的门客越来越多了。

但据考证,到了北宋,合餐制开始出现,最关键的原因是北宋饮食文化的商业化。食材多元、烹饪样式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芮新林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从卫生角度看,分餐制确实比合餐制更能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但如今,分餐制的推行不仅需要从中国古代借鉴智慧,也要循序渐进。(李达)

(来源:上观新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防疫的智慧 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防疫的智慧 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防疫的智慧 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孟尝君,古人,礼仪,东西,智慧,分餐,分餐制,袖子,门客,食物,拱手礼,中国,历史,作揖,掩鼻,风险,宴饮,中国古人,传统,坐具,我国,画像,礼节,衣服,规格,身份,飞沫,餐桌,饮食文化,传播

2020-09-11 #长篇故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诗歌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诗歌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礼仪,传统文化,经典,文明,思想,中华民族,社会,孔子,传统,个人,诗词,故事,主张,学者,方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儒家,传说,历史,原则,服饰,民族,社会主义,中国传统,传统礼仪

2014-08-12 #短篇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曹操,公明仪,中国传统,故事,礼仪,传统礼仪,中国,黄牛,曲子,父母,陶宗仪,使者,人生感悟,礼仪文化,持之以恒,中华民族,文化,文档,树叶,白天鹅,精神,青少年,应是,袁绍,袁军,传统故事,宋元时期,生活方式,个人,人际关系

2020-09-06 #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曹操,公明仪,中国传统,故事,礼仪,传统礼仪,中国,黄牛,曲子,父母,陶宗仪,使者,人生感悟,礼仪文化,持之以恒,中华民族,文化,文档,树叶,白天鹅,精神,青少年,应是,袁绍,袁军,传统故事,宋元时期,生活方式,个人,人际关系

2020-09-20 #短篇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主人,礼仪,社会,传统,拜贺,作揖,人们,位置,庆吊,身份,中国,亲迎,地位,尊者,客人,成年,礼节,礼敬,饮食,宴饮,传统礼仪,一般性,丧礼,五大,主客,亲戚朋友,亲友,仪礼,原则,右手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主人,礼仪,社会,传统,拜贺,作揖,人们,位置,庆吊,身份,中国,亲迎,地位,尊者,客人,成年,礼节,礼敬,饮食,宴饮,传统礼仪,一般性,丧礼,五大,主客,亲戚朋友,亲友,仪礼,原则,右手

2020-09-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主人,礼仪,社会,传统,拜贺,作揖,人们,位置,庆吊,身份,中国,亲迎,地位,尊者,客人,成年,礼节,礼敬,饮食,宴饮,传统礼仪,一般性,丧礼,五大,主客,亲戚朋友,亲友,仪礼,原则,右手

2020-09-08 #长篇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和传说故事

主人,礼仪,社会,传统,拜贺,作揖,人们,位置,庆吊,身份,中国,亲迎,地位,尊者,客人,成年,礼节,礼敬,饮食,宴饮,传统礼仪,一般性,丧礼,五大,主客,亲戚朋友,亲友,仪礼,原则,右手

2019-11-1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