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战疫镜头」全力守护兰州“东大门”天水北路卡口点的故事

时间:2011-09-28

被隔离三天后又赴疫线进到执勤点的临时休息室,张喜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边卸身上的装备,边说走了一上午,好累啊!边打开放在桌上的饭菜,大口吃起来

提示:本文共有 14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目前车流量大,请提高查控速度”“请防疫人员、查缉人员马上到位”“请交警增加车道,放行车辆”……在天水北路卡口点,这个拿着大喇叭不停喊叫指挥的执勤民警叫张喜平,今年52岁,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现任天水北路派出所所长。

被“隔离”三天后又赴“疫”线

进到执勤点的临时休息室,张喜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边卸身上的装备,边说“走了一上午,好累啊”!边打开放在桌上的饭菜,大口吃起来。

天水北路卡口点是入兰车流量最大的通道,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关键卡点,身为所长的张喜平,深知守护好兰州“东大门”的分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本来就有点感冒的他,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腊月二十九扛到了正月初一下午。

“所里警力本来就比较少,只有全警上岗,才能保证卡口点疫情防控工作。我是所长,当时一点小感冒也没在意……直到初一下午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站不住了,才去医院做了检查。”张喜平打开了话匣子。

“谁知一检查,发烧39度,大夫建议隔离观察!”张喜平无奈地说。经过三天观察治疗,发现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虚惊一场。

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他刚从部队转业,作为支援警力,被抽调到东岗立交桥的抗疫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抗击疫情,他深知责任重大,在被“隔离”出院的第二天,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主动请缨到疫情一线。

微信显示每天“2万5千步”

“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我们及时在卡口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现在有5个单位的196名工作人员,24小时日夜守护在这里”。说话间,张喜平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给我看,“现在每天从这个地方入兰的车辆在1.2万辆左右,人员超过3万。我的工作就是组织大家对进入兰州市的所有车辆消毒杀菌、核查人员信息、检测体温、将疑似人员送医,每天跑前跑后,微信步数最近都在2万5千步以上。”

截至正月十二,张喜平和战友们共核查车辆10万余辆,人员22万余人;其中重点区域方向来兰车辆14辆,重点人员45人,6人发热送医。

由于防护物资短缺,张喜平所在的卡口点上,护目镜、手套等一些防护用品只能消完毒后再接着用。“怕不怕?确实怕!这个岗位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尤其在大客车上核查人员的时候,虽然做好了防护措施,但风险依然很大。我们多检查一台车、多检测一次体温,群众就会多一份安全,最怕群众被感染。苦点、累点不算啥!” 张喜平一脸严肃。

儿子放寒假回家只见过两次

从警20年,张喜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派出所,从交通治安分局大沙坪所到东岗所,再到天水北路所,不管是侦办案件还是卡口查车,加班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多年以来,全靠妻子悉心照顾家庭和孩子,默默支持。只要加班不回去,每天晚上10点他一定会给家里人报声平安,也算是对妻子的愧疚和安慰。

作为父亲,作为丈夫,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张喜平也曾动情地打电话:“儿子,你大学放寒假回来,我没有时间陪伴你,唯一在节前见了2次面,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你要照顾好妈妈。”“老婆,感谢这么多年来,你对我工作的全力支持,希望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要照顾好自己,把家打理好,谢谢你对我的支持和理解。”说话的时候,这位刚强的汉子,眼角也有泪花闪动。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的阴霾终将会过去!乍暖还寒的卡口点上,张喜平仍与战友一道尽职尽责,全力守护着兰州“东大门”的安全。让我们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致敬,让我们共同坚守,期待春暖花开。

文/图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 苟宏伟 记者 张秀芸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战疫镜头」全力守护兰州“东大门”天水北路卡口点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战疫镜头来自天水市清水县防疫一线隔离病区的故事

战疫镜头来自天水市清水县防疫一线隔离病区的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小时,疫情,口罩,护目,王露,兰州,清水县,压痕,婚礼,掌上,护士,病人,病房,肺炎,防护服,隔离病房,工作,兰州晨报,新型冠状病毒,曹芳芳,王兰芳,工作人员,责任编辑,家常味,一时半会儿,全县,人手,儿女

2020-08-04 #故事会

「战疫镜头」来自天水市清水县防疫一线隔离病区的故事

「战疫镜头」来自天水市清水县防疫一线隔离病区的故事

一线,医护人员,小时,疫情,口罩,病房,防护服,王露,兰州,压痕,婚礼,掌上,护士,护目,护目镜,痱子,清水县,病人,肺炎,隔离区,工作,兰州晨报,毫无怨言,新型冠状病毒,曹芳芳,王兰芳,工作人员,家常味,婚期,一时半会儿

2008-03-14 #长篇故事

宝鸡夫妻“逆行者”驻守“东大门”“南大门”抗击疫情守护平安

宝鸡夫妻“逆行者”驻守“东大门”“南大门”抗击疫情守护平安

梅勇,向莹,疫情,工作,太白县,防控,孩子,王家,防护服,李宝军,镇中心卫生院,一线,南大门,派出所,检查点,穿着,赵川,公安局,事情,人员,体温,单位,国道,宝鸡,对方,微信,父母,老人,视频,托付给

2007-09-22 #小故事

守护首都“东大门” 这群天津公安的故事值得一听

守护首都“东大门” 这群天津公安的故事值得一听

民警,蓟州,执勤,一线,嫌疑人,小伟,工作,党员,未婚妻,检查站,派出所,疫情,于鹏,张欣,卫城,分局,公安,值守,使命,全体,大队,小善,小城,思想,报警人,栋梁,电瓶,男子,警察,责任心

2009-01-26 #故事阅读

通州警察故事:镇守京城东大门的派出所 守护渡口保平安

通州警察故事:镇守京城东大门的派出所 守护渡口保平安

派出所,民警,潮白河,王文利,王文,北京,河北,渡口,西集,杨家洼,利的,事故,城镇,大闸,大坝,水域,疫情,男孩,老赵,工作,水流湍急,利刚,米多,路宽,向北,京杭大运河,一家,京城,三代人,义务

2012-07-12 #经典故事

安徽合肥的东大门 人口超百万的县城 有一座627岁的建筑

安徽合肥的东大门 人口超百万的县城 有一座627岁的建筑

吴复,宗祠,国公,吴氏,吴氏宗祠,祠堂,后人,祖先,家族,徽州,建筑,砖雕,肥东,朱元璋,儒家,二十四孝,八斗镇,图案,安徽,大吴,文化,植物,灰瓦,龙川,精神,肥东县,传统文化,始建于,祭祀文化,于宗

2013-05-06 #故事会

东大门英姿焕发 桥头堡风华正茂——玉屏侗族自治县喜迎铜仁市第九届旅发大会

东大门英姿焕发 桥头堡风华正茂——玉屏侗族自治县喜迎铜仁市第九届旅发大会

玉屏,侗乡,文化,发展,交通,服务,乡村,群众,建设,温氏,东联,企业,全省,干线,项目,农村,全国,全县,桥头堡,文艺,格局,朱家场镇,生态,姚磊,改革,农村路,东西,产业,公路,县城

2014-09-25 #长篇故事

天水到兰州自驾游必备清单

天水到兰州自驾游必备清单

天水,兰州,人员,地区,疫情,来兰,在路上,交通,中高,交通规则,保持警惕,刹车,车辆,建议,时间,旅途,灯光,行驶证,证件,路况,路线,轮胎,驾驶证,过程,限速,间隔,风险区,检查,核算,检测

2024-01-2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