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张纯如自杀始末:她把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带去西方 自己却饮弹而死

时间:2011-10-06

2004年,她死在了中国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年代,她是自杀的,因为抑郁症,因为长久以来的精神折磨,她对自己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葬送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提示:本文共有 20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你真的了解,那场在南京持续了6周的灾难吗?

在这个世界上,曾有一个华人女性叫做张纯如。2004年,她死在了中国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年代,她是自杀的,因为抑郁症,因为长久以来的精神折磨,她对自己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葬送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人们都说在那个只有门户网站和天涯论坛的年代,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但是人们记住了她,记住了她的名字和她笔下的一切,她用笔铭刻下了那段过往的沉重历史,好似轻声低语,又好似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提起她,我们总是会低下头,闭上双眼选择静默。

是她第一次将那段历史带进了西方世界。用她笔下的《南京大屠杀》。

1990年大学毕业后,她本来是一位前途无量的记者。为《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撰写新闻。高额的稿酬可以让她过着小资以上的生活。

但是在1995年,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的她第一次接触到一份全面与深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她被震惊了,被里面记录了一切,无论是百姓的哀嚎,侵华日军的残忍,还是那断肢断骸与尸骨成山,她想要将这个发生在亚洲的恐怖屠杀讲述出去,用英语讲述给所有人听。

她放弃优渥的生活而选择了苦行,1997年7月,她前往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她驻足在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前,久久静默无言,她似乎能感受到这片土地,那些雕塑与照片都在血流不止。1997年12月,在漫长的查阅资料和图片之后,她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我们不得而知,日复一日的查阅那些资料与图片让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让她的心智接受到了怎样的考验与折磨。

但是她确实将那段沉重的历史传承了出去,《南京大屠杀》出版仅一个月,便打入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成为了年度最受读者喜欢的书籍。也因此,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走进了哈佛、斯坦福大学这样的美国一流学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视到古老的东方国家所流淌着的血与泪。

从此西方的主流媒体也开始重视这个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与凶恶的浩劫。

而人们也将从那一刻起,不再遗忘。

哈佛历史系系主任、中国现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该书《序言》中写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人们遗忘,所以,本书的问世尤显重要。张小姐把它称作‘被遗忘的大屠杀’,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一起。”

是啊,如今来看,她并不是一个文采斐然的作者,一生里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一部作品,但是哪又如何呢?学术界多次指责《南京大屠杀》这部作品漏洞百出,问题颇多,但是哪又如何呢?

她只是一个发声者,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讲述了出来。

但是,我不明白,张纯如啊、张纯如,你为什么要为这无关的一切声嘶力竭的呐喊呢?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或许仅仅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执着。

或者说一份良知。

在茫茫多的人海中,她选择了直视那段民族悲情的历史,直视那段曾经发生在南京城的悲痛过往,她用真挚的语言,将收集到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描述出了这座百年古城在那6周里发生的一切,断壁残垣,残肢断骸,30万的冤魂徘徊在城市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侵略者的暴行,百姓的哀嚎。她通通记录了下来。

在几近崩溃的创作经历中她的心智也受到了摧残,她时刻感觉到自己似乎置身于寒冷的冰窟之中,她彻夜难眠,觉得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在流着血。

最终她陷入了抑郁症,而书出版之后,无数日本右翼疯狂的叫嚣声与威胁信进一步的摧残着这个本就受伤的心灵。她开始感觉到自己被监视,被什么人盯上了。她的精神只能绷紧在一根弦上。

最终这根弦断了......

这位风华绝代的女性饮弹而死。

回顾张纯如的一生,她可以走的路有很多。

1968年她在美国新泽西州出生,而那个年代狂欢的嬉皮士浪潮已经褪去,美国进入了经济快步发展的又一个十年。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女孩出生在了这个时代的交织点,她开始用她那明亮又充满洞察力的眼睛构筑和理解这个世界,她可以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玩音乐,成为一个酷女孩,或者努力学习,一路考进最高学府,拿到全额奖学金。

好与不好的交织伴随着她度过了童年,脏乱差的轨道交通车厢,城市改建、亚文化兴起,个人电脑PC。等她读大学时,另一个时代的浪潮已经袭来。电子游戏进入了美国市场,《DOOM》等跨时代的游戏让整个美国都陷入了癫狂。

她可以选择去玩游戏,行走在时代的浪潮顶端。

是啊,作为一个二代华裔。她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她可以选择快乐,可以选择有趣,可以选择狂欢。

但是她选择静默。

在那个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她偏偏爱上了写作,偏偏痴迷于挖掘文字的力量。也偏偏盯上了一个足够黑暗的话题“南京大屠杀”。

她是一位英雄,一位古典悲剧式的英雄,年仅29岁就凭借着自己异于常人的激情与坚持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这也导致了她的崩溃,36岁便英年早逝。

她在遗书上写道:“如果你们能记住我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最意气风发的样子,而不是我从路易斯维尔回来之后眼神憔悴的病人形象,那再好不过了。”

而她叫做张纯如。值得我们所有人记住的张纯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纯如自杀始末:她把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带去西方 自己却饮弹而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揭露南京大屠杀 作家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揭露南京大屠杀 作家张纯如和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中国,南京大屠杀,历史,父母,被遗忘,从约翰,出生于,张纯,希特勒,伊利诺大学,美联社,霍普金斯大学,日军,军民,人性,书评,书籍,人间地狱,全职,作家,加州,史料,女作家,大洋彼岸,学位,平民,新泽西州

2014-06-18 #故事会

《人民的名义》今晚大结局祁同伟饮弹自尽高小琴痛哭

《人民的名义》今晚大结局祁同伟饮弹自尽高小琴痛哭

王文革,人民,名义,收视率,高小琴,侯亮,陆毅,电视剧,大风,汉东,观众,证人,制裁,祁同伟,亮平,冯雷,刘新,周梅森,孤鹰,平得,李路,李学政,肖钢,胡静,赵瑞,赵龙,陈岩,高亚麟,最高人民检察院,题材

2015-01-17 #经典故事

人民的名义:选择“饮弹自尽” 是因为他“胜天半子”的性格吗?

人民的名义:选择“饮弹自尽” 是因为他“胜天半子”的性格吗?

祁同伟,权力,内心,厅长,无限大,侯亮,信念,天半,时候,汉东,省公安厅,满足感,他没有,这句话,副省长,仕途,亲戚,一生,仅存,人性,人民,儿歌,公安系统,公安厅,变态,大学,命运,地方,惊天,帮别人

2019-01-31 #故事会

班纳博士试图饮弹自尽 浩克却救了他 绿巨人意识成熟是什么时候

班纳博士试图饮弹自尽 浩克却救了他 绿巨人意识成熟是什么时候

绿巨人,班纳,博士,意识,时候,角色,身体,雷神,是两个,纳博士,黑寡妇,同一人,这部电影,中提,复仇者联盟,伽马射线,人民,变身,城市,地方,合体,巨人,惹怒,意愿,摇篮曲,时刻,生命,过程,讲话,评论

2013-09-16 #经典故事

新世界结局:饮弹而死的长根没有说出田丹秘密的冯青波都是可怜人

新世界结局:饮弹而死的长根没有说出田丹秘密的冯青波都是可怜人

长根,冯青,沈世昌,田丹,可怜人,新世界,豫让,旧世界,剧中,司法,国民党,家人,特务,饮弹,生活,不清楚,所以说,没有选择,生活在,徐兵,孙红雷,万茜,李纯,智伯瑶,柳如丝,沈世,胡静,赵峥,铁林,保密局

2007-06-21 #短篇故事

胜天半子!许亚军采访透露 祁同伟为什么左手拿枪饮弹自尽?

胜天半子!许亚军采访透露 祁同伟为什么左手拿枪饮弹自尽?

祁同伟,左手,许亚军,右手,内心,人民,名义,剧中,人物,时候,设计,这个角色,形象,电视剧,枪法,精神,很多人,最真实,亮平,侯亮,梁璐,陈清泉,中央戏剧学院,事儿,人生,代表,从根本上,光辉,剧情,剧本

2012-12-14 #经典故事

胜天半子的祁同伟 是什么让他饮弹自杀在光荣梦想开始的孤鹰岭

胜天半子的祁同伟 是什么让他饮弹自杀在光荣梦想开始的孤鹰岭

祁同伟,人民,剧中,电视剧,权利,人格,地方,天半,学长,特征,侯亮,达康,赵德,巨制,书记,亲戚,人物,仕途,儿子,尊严,战功,无法自拔,机制,汉东,目的,老婆,诱惑,他是一个,剑走偏锋,有人说

2010-06-14 #小故事

南京大屠杀的著名故事

南京大屠杀的著名故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和平,江东门,扩建工程,中曾,约翰·拉贝,侵华日军,丛葬,中国,仇恨,南京,刀刃,占地面积,平民,国人,国耻,所在地,总体,德国人,战争,概念,遗址,遇难者,纪念馆,由东向西,传播,设计,不可...

2008-02-1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