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举行2020年毕业典礼 5000余名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

时间:2011-10-06

6月23日上午十点整,我校2020年毕业典礼在东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5479名毕业生齐聚线上线下,共赴云端盛典,共享荣耀时刻,共同踏上更加绚烂的人生新征程

提示:本文共有 32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乘风破浪,青春远航;怀志四方,不负韶华。6月23日上午十点整,我校2020年毕业典礼在东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5479名毕业生齐聚线上线下,共赴云端盛典,共享荣耀时刻,共同踏上更加绚烂的人生新征程。

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等全体校领导,各学院、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教职工代表,毕业生导师、班主任、毕业生亲友等通过线上线下,跨越距离,相聚在这一场最特殊的毕业盛典,共同见证5479名毕业生终生铭记的高光时刻。

姜沛民介绍了2020年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学位授予情况,并宣读学校相关表彰决定。2020年,我校共有2703名全日制本科生毕业,2776名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其中博士研究生739人,硕士研究生2037人;学校决定授予2352名本科生学士学位,其中授予378名本科生双学士学位;决定本批次授予350名研究生博士学位,授予1179名研究生硕士学位。

2020年毕业生同学们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机械设计、工程训练、数学建模、生命科学、化学实验、结构设计等40余项竞赛,共1256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竞赛奖励554项,其中包含全国竞赛奖233项,省部级竞赛奖321项。较往届有更多的学生投身竞赛并收获了佳绩,在更多赛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学校决定:授予江海洋等243名同学“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授予胡忆雨等779名同学“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评定 李蔓蔓 等100名毕业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姜沛民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家成为了建校以来一届特殊的毕业生,百年不遇的磨难使你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临危不惧使你们学会了奉献、感恩和担当。在你们之中,共有187名毕业生作为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活跃在社区村口、云端线上、田间地头,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疫情考验着大家敢于拼搏的勇气、化危为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韧劲,你们在突发的疫情考验面前,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学校为你们骄傲和点赞。

姜沛民为2020年的毕业生们送上了祝福,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立足当下,满怀信心,把握机遇,奋勇拼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离时一片雪,归时万家忙。”校长孙其信以校园内一幅标语为引,回顾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从始料不及到全民应战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他表示,学校几经波折、周密安排,特别准备了这场不同寻常的“云端”毕业典礼,并向在特殊时期、克服各种困难顺利毕业的2020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

以“疫”为镜,可以明得失。孙其信指出,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曾国藩曾道,“得不足喜,失不足忧”。全校师生都是疫情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奋斗者,这场战“疫”虽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寓意着一种特殊的收获。第一,疫情防控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武汉封城,人民生活停摆,全国动员,医护千里驰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各项措施为全世界树立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典范”。第二,疫情防控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管仲有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源自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优秀品质。

第三,疫情防控验证了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是拥有全部39个工业大类的唯一制造业大国,疫情爆发后中国率先扩大口罩产能,在迅速保障国内疫情需求的同时广泛支援国际,为保障全球抗疫“生命线”贡献重要力量。根据世界银行对今年经济形势的预测,中国是仅有的能够在疫情影响下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没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是不可能如此迅速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第四,疫情防控彰显了科技创新全方位的支撑作用。全国科技战线紧密协同,通力配合,第一时间溯源病毒基因序列等,为全球其他国家研制疫苗等抗疫举措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五,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全球团结一心共同战胜疫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标志性贡献。

就如何从疫情的得失中思考总结、谋划未来,孙其信与毕业生分享了三个关键词。一是“多难兴邦”,多难兴邦是一个伟大国家的磨刀石,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向着繁荣复兴不断迈进,在全国人民遭受苦难之时,每位农大学子都应担起历史使命,用一砖一瓦垒起祖国的坚不可摧的宏伟大厦。二是“自主创新”,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而避免受制于人,唯有坚定不移地自主创新,才能无惧任何风险挑战,持续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新时代的新高度。三是“粮安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疫情期间我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艰巨考验,农业人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之中国,也必将紧紧依靠农业人才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线,希望农大学子主动担当起时代重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孙其信以时下大学生网站热门歌曲《一剪梅》的歌词表达祝福,希望全体毕业生带上母校的真情,迈向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

农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陈代涛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母校表达了感激与不舍之情。即将返乡创业、扎根基层的他表示,习总书记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激励着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疫情期间我在家乡助力春耕生产,成为了一名新农人。他坚定地说,作为农科学子我们要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致力于把科研做在第一线,把论文写在田地里,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报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让百年农大精神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

党委副书记李培景主持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在线上线下合唱的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感谢母校,感谢亲爱的老师,毕业快乐,我爱农大!”“好不舍得农大,这里的生活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典礼结束后,在现场、在云端的毕业生们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与不舍。“毕业典礼虽有遗憾,但意义非凡。稼穑青年,笔耕不辍。我要始终牢记强农兴农、科技创新报国的使命。”草业学院本科毕业生田丽梅说。

食品学院本科毕业生孔瀚宇说,“重返许久未见的校园,重新聆听师长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忘却了前些日子的焦躁不安。校长的讲话引人深思,特殊时期下我们更应当对国家的制度与发展充满自信,用勤奋和努力绘出自己的人生蓝图,在蔚蓝的天空下展翅高飞,昂首前行。”

动科学院博士毕业生刘畅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剥夺了我们欢聚一堂参加毕业典礼的机会,但是母校克服种种困难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场特殊的‘云毕业典礼’,让我感受到了农大对知识和学术的尊重和敬仰以及对学生的肯定和祝愿!”

“简短却有力的毕业典礼为我们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人发学院硕士毕业生郭雅静在线上参加了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离家佩剑,后浪奔涌向前,我们会时刻谨记孙校长的教诲和关怀,不忘入学校时的初心与期待,勇担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职责。总有云开日出时,万丈阳光普照耀。农大人,永远在路上。”

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中国农大办学史上首次“云端”毕业典礼。典礼现场光彩熠熠、处处温馨,学校各职能部门精心筹备,推出了很多暖心举措,云表白农大、云合唱校歌、与书记校长云合影……这些充满独特仪式感的瞬间,将注定成为农大学子特殊而难忘的青春记忆。

由于大部分毕业生无法亲临现场,学校通过视频直播将五湖四海的农大学子云聚在一起,毕业典礼全程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学习强国、中国农大官方央视频、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7大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校内外师生、毕业生及亲友、社会人士逾45万人观看直播。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马文哲 姜萍萍 摄影:欧阳永志 潘彩清 陆瑶 责任编辑:徐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农业大学举行2020年毕业典礼 5000余名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

曹国,农民,小院,曲周,农村,科技,学生,培训,问题,服务,李晓林,农大,企业,故事,小麦,意识,技术,玉米,经验,工作,指导,生产,这一天,丁雅,国鑫,玉米地,赵婀娜,科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一头牛

2016-10-16 #故事会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农民,张福锁,技术,团队,曲周,绿色发展,小农,科技,问题,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大学,关键技术,信息,小院,教授,村里,现代农业,示范户,资源,生产,中国农业,常在,方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亩三分地,向农,大农村,知道了,一线,...

2010-07-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王怀义,农民,王庄,农大,王庄村,老师,小院,科技,合作社,村民,黄志坚,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县,土地,师生,小麦,百姓,张庄,王怀,辛德惠,老师们,产量,曲周,村里人,法子,点点,盐碱地,科学,见证者,规划

2008-07-05 #故事阅读

协力战“疫”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防控疫情在行动

协力战“疫”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防控疫情在行动

疫情,防控,学生,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心,工作,资源,优势,农大,教学资源,海报,肺炎,在线,网络教育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网络教育,三农,体系,学校,宣传教育,师生,教学,教师,系统,活动,考试,校外学习,网络学院,协作组

2017-08-03 #经典故事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四:“农民教授”李晓林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四:“农民教授”李晓林

李晓林,农民,科技,小院,曲周,村民,玉米,实验站,小麦,示范区,西瓜,农大,农业,教授,北京,工作者,示范点,中国农业大学,产量,农村,农户,故事,技术,河北,田地,研究生,问题,亩产,服务,研究

2015-01-14 #故事会

研究生“包地”种葡萄——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三

研究生“包地”种葡萄——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三

王晓,葡萄,群众,种葡萄,农民,小院,技术,水肥,科技,中国农业大学,新技术,产量,同学们,村民,研究生,试验田,中国农大,传统,农户,品质,土壤,打药,数据,曲周,村里,种植户,葡萄树,问题,综合,可增

2020-09-07 #经典故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8名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研究生 如期毕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8名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研究生 如期毕业

科学家,论文,中青年,高质量,家财万贯,教授,时间,研究生,发展,评价方式,不公平,吉强,和公,宫勇,曹志军,来保,科研人员,人信,科技发展,都会,科技部,专家,力度,关系户,保证数据,产品,公平合理,准确性,座谈会,国家

2011-10-03 #小故事

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系列故事之三

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系列故事之三

苹果,贺敬,小院,相公庄,科技,产量,果园,技术,果农,研究生,苹果树,好的,农户,品质,土壤,学生,才能,村里,村民,老师,问题,到来,检测,壁蜂授粉,张俊,张景良,李晓林,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亩地,农业大学

2013-06-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