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大汉王朝传奇的和亲公主 嫁乌孙祖孙三代丈夫 经历汉朝三任皇帝

时间:2011-10-07

我们应记住,在这过程中也饱含女人的泪水和血汗,她们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提示:本文共有 57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我们的英雄主义提倡的似乎都是不爱红装爱武装,但是,历史是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扭转局势,英雄的鲜血与美人的热泪,写成了千古青史。我们应记住,在这过程中也饱含女人的泪水和血汗,她们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乌苏与沙湾距我的近和远

现在,让我们聚焦今天新疆的这样三个地方:

乌苏市。

沙湾县。

巴里坤草原。

第一个地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一当兵就去的地方,只是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县;第二个地方,是有名的出产大盘鸡的地方,离第一个地方不远;第三个地方,实际上在今天新疆东北部,哈密附近,有亦去过。

我要说的是,我刚当兵的那会没什么文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地方曾经属于历史上的乌孙,我只记得前两个地方距离乌鲁木齐市也就三百来里地,坐汽车要走大半天,甚至整整一天。当时,我心里只有这样一种感觉,新疆真的好大呀,这里的太阳和月亮都仿佛比“内地”(新疆人总是这么称呼除自己的外的祖国其他省份)的大。在这种真切的、实实在在的“大”里,我感觉到的是另一个字——远。我记得我第一次探亲回老家甘肃,从乌市到兰州,站(当时的车票特难买,能在车上站着就很不容易了)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火车,把腿都站肿了。这两个地方,离我说的第三个地方哈密少说也有千里之远,而这只是当年乌孙地界的一个“边脚料”。正是这个让我“感觉”到了当年乌孙的“大”了,也正是这个,让我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一生都在找马,甚至还把我们上面说的那么漂亮的细君公主给用一千匹马给“换”了。

现在想想,那个坐木轮车的细君公主从西安到这里要“晃悠”多久啊,而我在这时专门把这三个地方列出来,是因为它们都与我下面要说的另一个人有关系。

这个人叫刘解忧(公元前120-前49年),汉朝公主,出生皇族刘解忧的祖父是刘戊是西汉诸侯王,不但不学无术,而且性情骄狂,生活淫荡。据说,他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因为,参加“七国之乱”,最后只能自杀了断。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公元前121年,上天降下吉兆,如同石破天惊。黄河以西传来战事捷报,汉朝的军队取得巨大胜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汉军缴获送到皇宫,匈奴王廷出现了内乱和自相残杀;;浑邪王率领部属投降了汉朝,汉朝安置匈奴人的五个附属国在河西一带连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了后来的张骞的凿通西域,开辟了汉朝和乌孙联盟的新天地。正是这一年,解忧出生了,谁也没料到这个小女子后来会因乌孙而名扬四海。

公元前101年,当远嫁乌孙的刘细君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到了乌孙。

刘解忧一生有三任丈夫:

第一任:军须靡,乌孙国王。

第二任:翁归靡,军须靡堂弟,乌孙国王。因身宽体胖,号为肥王

第三任:泥靡,军须靡之子,乌孙国王。因暴虐无道,人称“狂王”。

刘解忧经历了汉朝的三位皇帝:

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军须靡。她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她的故事大约是这样的:

在开始的较量中,解忧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乌孙逐渐亲近匈奴而疏远汉朝。但就在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军须靡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没几天活头了,而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

翁归靡很快继承了王位,这位身宽体胖的他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这时,解忧已熟识乌孙风俗,生活也渐渐进入状态,很快与肥王情投意合,终于在乌孙站稳了脚跟。据说,肥王待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他们共生了三位王子和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而当他们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解忧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

其时,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

正是这位解忧公主在乌孙曾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由于解忧公主的得势,“左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公元前74年,匈奴壶衍鞮单于调遣大军,以车师国为跳板,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恶师(今新疆乌苏市一带)、车延(今新疆沙湾县一带)等大片乌孙国土,大肆掳掠民众和畜产;并且派出特使到乌孙国,威逼乌孙王背叛汉朝,交出解忧公主。

战事吃紧,乌孙面临亡国的威胁,王廷内部人心惶惶,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肥王在这两派的呼声里左右为难。

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了肥王,决定和肥王一起上书汉朝,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请求支援。这是女儿向娘家人的一次求救,也是女婿向老丈人的一次求救。与此同时,他们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乌孙贵族,并给战马加料催膘,扩军备战,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稳定民心。

汉宣帝他们的求救信后,毅然出兵支援乌孙,汉朝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又派出常惠校尉为特使监军,到乌孙指导、监督出战,联合反击匈奴。

这一场著名的战事中,肥王亲自披挂出征,常惠将军手持汉朝符节随军而行,出谋划策。将女婿与老丈人联手的战事“演”得出神入化。而当匈奴人听说汉军分五路出击,当年卫青、霍去病的神勇,使他们几乎全军覆灭的往事记忆犹新,不敢和汉军正面作战,一路向西北逃窜,乌孙国的军队正好以逸待劳,拦腰截击,匈奴人迅速败下阵来,死亡四万人,损失牛马羊及骆驼七十余万头。随后,乌孙兵马抓住战机,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老巢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草原一带),大败匈奴。

自此,匈奴一蹶不振,汉代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平静。

上面这段文字中提到的这三个地方也就是我在这篇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三个地方,此时,我觉得它们不再遥远——分明地,它们都带上了那位汉家公主的气息,让遥远的乌孙和汉朝在这场老丈人与女婿的联手作战中,真正有了那种“一家人”的感觉——中原王朝离西域此时真的近了,很近的。

有场战斗没能在草原打起来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关系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就连她身边一个叫冯嫽的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冯嫽,何许人也?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她是我国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 “能史书,习事,常持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说明她既有学识,又有政治才能,善于外交,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出身微贱,只能以解忧公主侍女的身份作为陪嫁来到乌孙。实际上,她扮演的是解忧公主政治顾问和外交家的角色。

肥王在他死的时候把王位归还了泥靡(军须靡与匈奴公主生下的儿子),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泥靡当了国王后,暴虐无道,弄得乌孙鸡犬不宁,人民怨声载道,于是,很快有了一个名号——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嫁给了狂王,但是,这个时候解忧公主已经比较老了,而狂王正当壮年。虽然两个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可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别以及性格问题,两个人的关系十分糟糕。于是,这位汉朝的公主就在乌孙上演了一场谋杀亲夫的大剧。

汉朝一位叫魏如意使者到了乌孙,解忧公主与他暗地商量,刺杀狂王,立她和肥王的大儿子元贵靡为乌孙国王。

魏如意,这个人的名字后面两个字还可以,但整体念起来就有些不太美气甚至不吉利了,他真的让解忧公主的这场谋杀行动“未如意”。他想通过团结乌孙大臣明里推翻狂王,便责问乌孙的大臣们为什么不立元贵靡为国王。谁知道乌孙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立狂王为乌孙国王是老国王军须靡的遗嘱,按照乌孙的规制是合理的,而按道理就是不能立元贵靡为乌孙国王。

魏如意眼见不行,便在自己的使者驻地布下埋伏,并派人去叫狂王过来喝酒。狂王没多想,接到邀请就快马加鞭地来了。没想到几杯酒下肚,迎接他的却是被埋伏下来的武士们的宝剑。狂王急忙闪,宝剑虽然刺伤了他的胳膊,但是他已经跳起冲出帐外,跳上快马逃跑了。

受伤的狂王在出逃成功后,马上组织力量,把解忧公主和魏如意居住的赤谷城包围起来。乌孙的大臣们和汉朝使者星夜向郑吉(当时的西域都护)求救。郑吉立即发兵赶到赤谷城解围,并将这些信息快报给长安汉宣帝。汉宣帝认为魏如意和解忧公主办事欠妥,便派使者带着医生到乌孙给狂治伤,同时还带来大批礼物慰问他,并表示仍然扶持他作乌孙国王。

狂王的伤本来就不重,经过长安名医的调治,很快就好了。他很感谢汉朝,表示与汉朝继续保持和好。一场内乱,本该就这样平平安安的结束了。但谁也没想到的事,偏偏就在那个时候发生了——翁归靡和匈奴公主生的一个儿子乌就屠因为对狂王心生不服,他纠集部队,突然就把狂王给杀了,自立为王。

也许,乌就屠杀狂王时压根就没想到他这个王能不能当下去,还要看汉朝的脸色,因为他不是解忧公主生的,也就不能称作是汉朝的外甥,汉朝也就不会扶持他了。

汉宣帝听到这一消息后,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发兵一万,讨伐乌就屠。乌就屠一听有些怕了,便打算联络匈奴,联合对抗汉朝。事情在这个时候变得很糟糕——如果乌就屠真的联络匈奴,那汉朝几十年来,远交近攻的外交成果将前功尽弃。

西域都护郑吉分析了这一形势后,劝说辛武贤驻兵敦煌,派一个有威望、有智慧、能言善辩的使者去劝说乌就屠自动让位,免得两国交战,人民生灵涂炭。

这个时候,女外交家冯嫽出场了。

总有美丽的故事在草原流传

话说冯嫽当年和刘解忧一起来到乌孙,她很快就适应了乌孙的生活习俗,并学会了骑马射箭和乌孙人的语言、文字,又因为她长得非常端庄正漂亮,乌孙的右大将便向她求爱。冯嫽看到右大将长得非常英俊,且英勇善战,心里也挺喜欢他。

解忧公主了解到这些后,亲自出面作红娘,把冯嫽嫁给了乌孙右大将。两口子婚后,恩恩爱爱,经常一块骑马在草原上飞驰打猎,让人羡慕。

说来真巧的是,冯嫽的丈夫乌孙右大将本来就和乌就屠是好朋友,而冯嫽和乌就屠的关系也不错。因此,冯嫽一接到郑吉的命令,就胸有成竹地支找乌就屠了。

见到乌就屠冯嫽告诉他汉朝已经因为他杀了狂王并自立为王的事,出兵至敦煌。

乌就屠本来就在心里怕着呢,听冯嫽这么一说就更怕了。随后经过冯嫽的一番劝说,乌就屠答应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封号,哪怕是一个小封号,他都归附汉朝,听从汉朝安排的。

冯嫽立即向郑吉复命,而郑吉又将这一切向汉宣帝作了转报。汉宣帝一听,冯嫽兵不血刃,就圆满解决了乌孙国内乱的重大问题,他要亲自详细向冯嫽了解西域的情况,马上派人通知让冯嫽会长安当面汇报西域及乌孙国的情况。

冯嫽接到圣谕后,马不停蹄赶到长安,拜见汉宣帝。汉宣帝向她详细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冯嫽如数家珍,对答如流,而且语言风趣,绘声绘色。汉宣帝觉得这个女流之辈比他在朝堂之上的许多大臣都强多了,就正式任命她为汉朝的使者出使乌孙,还派竺次、甘延寿为副使,一切听从她的指挥。

就这样,乌孙国就像我们今天玩的扑克牌一样,有了大王和小王:汉宣帝通过他的使者冯嫽任命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为乌孙国大昆弥(大王),任命乌就屠为小昆弥(小王),辅佐国是,共同管理好国家。

在任命大会上,乌就屠和大臣们盛赞汉朝英明,并表示坚决拥护汉朝的安排。乌孙国的内乱就这样靠着冯嫽的奔走斡旋平稳度过,转危为安。

这就是女外交家冯嫽在西域建立的功绩。此后,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冯嫽声望如日中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尊称她“冯夫人”。而她游走于西域各国,可以流利的使用各国的方言,像和自家人聊天一样。她不但在西域宣扬了汉之国威,并把汉朝的精美礼物送给国王,所到之处不仅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欢迎,也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她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扬善抑恶,推心置腹,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她虽没有张骞那样声名赫赫,但却用女儿的柔情为汉朝在丝绸之路上织出了一个和平的西域。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时光荏苒,又是若干年过去了,到了汉宣帝甘露初年,解忧在西域已经生活了五十多年,都快70高龄了,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太。而此时,解忧的儿子元贵靡也病死了,解忧的孙子星靡继位当上了乌孙国王。人老了,就非常非常地想家了。于是,解忧上书汉宣帝,要求告老还乡,回到长安颐养天年。汉宣帝接到解忧的信函,立即并派人去乌孙国接回了她。冯嫽和解忧公主难分难舍,也跟随解忧公主回到了长安。

红颜出国,白发归来。

解忧在去国五十多年后,偕同两位孙儿回到长安,让人感慨不已!

仅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在长安溘然长逝了。汉宣帝念及解忧公主的为汉朝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按照皇家公主的规制,把她埋葬在皇族陵园里。

冯嫽伤心之余,还为解忧公主的大孙子大昆弥星靡担心。她知道星靡年轻且软弱无能,好怕被乌就屠欺负篡位。因此,她上书汉宣帝,要求作为使者,回到乌孙国去,辅佐星靡,维护乌孙国的稳定。汉宣帝批准了冯嫽的请求。

公元前48年,冯嫽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将”,又精神抖擞地再次踏上了“丝绸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重返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此后,冯嫽在汉朝的荒僻边疆,耗尽了她的一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在我国的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今天巴里坤的大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变成了石头,哈萨克青年则扭住山魔同归于尽沉入湖底。姑娘和哈萨克青年用生命为后人换来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就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叫“汉姑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会凭空而来,只是我不知道,这个传说里有没有刘细君、刘解忧和冯嫽的影子?(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大汉王朝传奇的和亲公主 嫁乌孙祖孙三代丈夫 经历汉朝三任皇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走进大汉王朝 看骠骑将军霍去病 封狼居胥的传奇人生

走进大汉王朝 看骠骑将军霍去病 封狼居胥的传奇人生

霍去病,匈奴,历史,汉武帝,这一年,卫青,战争,汉帝国,浑邪王,传奇,史书,死因,河西走廊,匈奴人,中华,军马场,大军,王朝,皇后,祁连山,部下,单于,相国,大汉王朝,就在这,骠骑将军霍去病,仪式,俘虏,史记,战神

2012-04-25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细君公主和亲嫁乌孙(结束)

中国历史故事:细君公主和亲嫁乌孙(结束)

细君,乌孙,猎骄靡,乌孙王,汉武帝,细君公主,乌孙国,伊犁,公主,哈萨克族,天鹅,孙子,民族,王位,生命,皇室,蒲草,大汉王朝,乌孙山,塔松,保中,山多,夏特,日以,水蓼花,汉家公主,黄鹄,天子,串一串,天一方

2016-06-10 #故事会

真实的汉武帝王朝重要人物

真实的汉武帝王朝重要人物

匈奴,卫青,霍去病,苏武,张骞,李广,西域,武帝,大汉,陇西,李陵,威胁,中国,大月氏,将领,骑兵,燕支山,匈奴单于,汉王朝,中亚,乌孙,俘虏,内乱,名将,妻子,帝命,战绩,气节,汉武,汉武帝

2016-04-27 #小故事

60岁高龄产妇的传奇人生 三任丈夫都是国王

60岁高龄产妇的传奇人生 三任丈夫都是国王

解忧公主,乌孙,匈奴,儿子,大鹏,翁归靡,乌孙国,产子,元贵靡,汉宣帝,任昌,郑吉,和意,侍女,公主,关系,史书,史料,大儿子,大将,女人,长安,名义上,新国王,汉朝公主,西域都护,刘邦,刘皇叔,布立,张遵

2007-03-02 #短篇故事

大汉王朝开国人员中除了刘邦唯一带神话色彩的人——张良

大汉王朝开国人员中除了刘邦唯一带神话色彩的人——张良

张良,老者,刘邦,韩国,经历,母亲,下邳,始皇帝,秦始皇,帝王,功臣,壮汉,小子,结果,谷城,路线,在桥,他自己,很满意,竟然是,这本书,伏羲,利之心,司马迁,吕后,封留侯,山下,由张良,范雎,荆轲

2011-11-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解忧公主:丝绸路上 一位巾帼红颜的英雄传奇

解忧公主:丝绸路上 一位巾帼红颜的英雄传奇

解忧公主,匈奴,乌孙,翁归靡,公主,大汉,细君公主,乌孙王,儿子,女子,汉宣帝,西域,常惠,将军,王位,丈夫,大将,相夫,和亲公主,关系,夫人,智慧,汉武帝,风俗,初静,冯夫人,张骞,以自己,使者,作者

2011-09-05 #短篇故事

布衣天子汉高祖刘邦 为什么他的一生都充满传奇?

布衣天子汉高祖刘邦 为什么他的一生都充满传奇?

刘邦,吕雉,吕公,皇帝,萧何,传奇,老人,亭长,传奇色彩,夫人,时候,经历,酒店,秦始皇,一句话,儿子,县令,女老板,帖子,面相,刘妈,吕后,富贵,大汉王朝,非常好,一生,事儿,史书,大风歌,大湖

2017-08-01 #小故事

大汉建立后 韩信死张良躲 这些功臣究竟经历了什么

大汉建立后 韩信死张良躲 这些功臣究竟经历了什么

刘邦,韩信,诸侯,大汉,王朝,权势,吕雉,张良,萧何,人心,功臣,天下,建立起,刘盈,有才,安守,太子,众人,三杰,一统,事务,位置,内心,军功,功劳,功高盖主,名头,史学家,后世,大局

2008-06-0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