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理论学习

时间:2011-10-12

续写故事批改评语

提示:本文共有 87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

文章作者:郭根福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C 2009 7 14 9:37:46

一、目前作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雷同现象?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到哪里去了?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理论滞后于实践,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迷失了方向

关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过,为什么当时没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呢?原因就在于理论上有禁区,这个禁区就是小学生的习作“只能记实,不能虚构”。我们今天研究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首先要从理论的角度弄清这个问题,否则,我们的作文实践活动就会迷失方向。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不能虚构”这个禁区长期不能冲破呢?原因大致有三个:

(1)认为虚构有悖于“记实”。长期以来,“记实论”一直成为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的主导理论,以往的大纲和教材中所提出的作文训练要求就是依据这一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小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任何虚构。

(2)认为虚构属于文学创作范畴,提倡小学生虚构,会把小学生的习作引向文学化的歧途。

(3)把“虚构”与“虚假”等同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属于思想品质的范畴。

禁止学生习作虚构所带来的后果:一是学生习作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二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冲破小学生习作“只能记实,不能虚构”的樊篱。为什么要冲破这个樊篱呢?首先,从作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习作必须经历“观察(眼中之物)→思维(心中之物)→表达(笔下之物)”的过程,即使是记实作文中的“真实”,也只能是相对的,因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因此,要求小学生的习作写得和真人真事一样,既不合理,也做不到。其次,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虚构尽管与科学意义上的虚构不能相提并论,甚至这种虚构是极其幼稚、荒唐的,但它却包含着极其可贵的创新能力的萌芽,而创新能力正是时代所呼唤的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反对小学生虚构,等于扼杀他们创新的萌芽。

2.作文命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源泉

综观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将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不少学生为了编造作文,有的结合课文“套”,有的仿照优秀习作“摹”,还有的干脆“抄”别人的习作。这样的作文怎么谈得上创新呢?我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失去了源泉。

3.应试教育的干扰,窒息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已发表过的优秀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公开秘密。由于以往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还想出移花接木的“绝招”——教学生将背下来的作文进行改头换面地套用,以便一篇作文能应付多个题目。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从而出现了作文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4.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妨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目—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从实质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中心论”,学生的习作活动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已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熄灭。

二、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个总体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方式。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可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练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

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了天堂》。

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

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

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根据创新思维的特性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抒情)、《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想象)。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2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展开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以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新的训练体系,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

1.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我认为,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什么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的“纠缪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能感”,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人体会激发分泌激素,使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提高,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缪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激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载体和施工蓝图。作文教学目标制约着作文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反之,作文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作文教材的改革,始终是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综观目前全国已编写出版的语文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编写的。作文,目前只是“讲读”的附庸。毫不客气地说,至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文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独特功能,我认为必须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并根据这个教材体系编写出一套供师生用的作文训练教材。其理由如下:

(1)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如果一门科学,处其于附庸地位时,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仆人”,哲学走向了没落;美学和教育学,如果不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美学和教育学。同样道理,作文,也只有从以讲读为主的语文中分离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一门真正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特有功能。

(2)作文为什么长期沦为讲读的附庸,恐怕与长期受“读是写的基础”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思想禁锢有关。不错,读与写是有着整体的联系,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但是,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读和写有着各自的规律。阅读教学中的“读”和作文教学中的“读”不是一回事。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模仿的范例。其次,从读的要求上看,阅读教学“读”的要远远高出作文教学中的“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名家的小说和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作文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范文,一般是与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相近、作文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所追求是长期效应,作文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所追求的即时效应。

(3)从2001年7月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看,首先,原有的作文训练体系“词句(低年级)→片断(中年级)→篇章(高年级)”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训练体系是“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其次,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增加了“想象作文”。这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构建新的、可操作的作文教材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例如:

△如何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与态度这三个维度上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和各年级目标?

△如何科学安排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习作训练的内容、形式和数量?

△如何从“大作文观”的角度,处理好作文与阅读、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其他学科、小学作文与初中作文之间的整体联系?

△如何科学评价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激励机制,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然而,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在作文中获得成功的机遇极少,有的差生根本没有尝到过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厌倦、害怕和失望心理,对写好作文缺乏信心。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决不是仅仅看他所教的学生考试平均分的高低,或者班里几个尖子获奖多少,而应该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都喜爱作文,是否把写作作为一种享受。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所教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了作文,他们就能乐意写、自觉地写,这样的学生还愁作文考试不能过关?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还不能提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努力实现由害怕写、不愿写到乐意写、自觉地多写的飞跃,关键看教师是否能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理论学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学生,作文,习作,教师,创新能力,作文教学,思维,培养学生,让学生,小学,训练,教材,小学生,创新思维,体系,材料,课文,教学中,形式,立意,引导学生,发展,过程,指导学生,活动,表演,中心,指导,机会,了学

2014-09-28 #故事会

武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四史”

武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四史”

四史,党史,武汉市委,王忠林,武汉,疫情,社会主义,防控,陈晋,中央,中国,发展史,委员,研究室,逻辑,精神,红色,中国道路,市人大,常委会,新中国史,红色资源,坚定不移,中国力量,习近平,周先旺,战一,胡曙光,胡立山,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

2007-10-26 #短篇故事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七次集体学习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七次集体学习

疫情,中国,安仁,优势,李小军,发展,力量,工作,中心组,县委,举措,全县,制度,大局,密码,故事,方面,活力,重点,防控,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制度,何炳文,刘赛,大爱,李嘉,陈满雄,医护人员,一主,中国梦

2013-07-03 #长篇故事

会计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会计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会计,账户,党性,编制,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核算,党员,知识,依据,时间,银行会计,会计理论,党性修养,总账,收集整理,明细账,流程,目的,欢迎大家,社会,老师,观念,账簿,银行,为大家,学习心得体会,书本知识,会计核算

2020-06-15 #短篇故事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究思想引领工作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究思想引领工作

思想,工作,一体,集体,思政,程晓,党委,中心组,上级,学生,师生,时代,方式,理论,研究,杨子健,祝文,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时代,频道,记者,专题学习,书记,举国,优势,党委书记,党组织,制度,君主,同时代

2018-04-06 #长篇故事

新邵新田铺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新邵新田铺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的扶贫故事》

扶贫,故事,镇党委,习近平,事业,总书记,工作,副书记,扶贫工作,理论学习,何华,李学礼,李志容,新田铺,新邵,中心组,中国,全体,会上,主席,人民,人类,党委书记,会议,全镇,实际,历史,奋斗目标,学习心得,小康社会

2019-10-13 #长篇故事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召开青年党员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会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召开青年党员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会

党章,青年,党员,青年党,学习会,报告,习近平,入党积极分子,管理中心,小组,全体,系统,青少年,共青团工作,理论学习,论述摘编,了学,梁辉,中国共产党,和西,机关,党员队伍,会议,会上,使命,作出贡献,党委委员,同志,初心,基本知识

2007-10-27 #故事阅读

永州市中心医院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9月集中学习

永州市中心医院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9月集中学习

人民,精神,习近平,新时代,党委委员,蒋宇,为中心,永州,党员干部,会议,医院,同志,故事,棉被,职员,群众,工作,拥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军长征,院领导,余人,了学,徐解,陈琳,市中心医院,中国共产党,和发,党委,中心组

2011-04-2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