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西汉张骞首通西域 能给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呢?

时间:2011-10-27

因此,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以及1870年以前的世界有关 中国的书籍中没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

提示:本文共有 26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因此,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以及1870年以前的世界有关 中国的书籍中没有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

然而,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本能地由于经济、 政治、自然地理的需求需要不断扩大交往。于是在西汉汉武帝时代,中国开始向西走出国土,去探求与异邦的交往。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的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

据史籍记载: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凡 米 石 五 千, 人 相 食,死 者 过 半。 高 祖 乃 令 民 得 卖 子,就 食 蜀汉。”“孝慧、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 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历至孝文即位,……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

仅以粮食价格看,从汉初“凡米石五千”到“粟至十余钱”,粮价降低了近四、五百倍。其主要原因就是几十年的息战,使人民远离战争祸害,能专心从事农耕生产。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农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国民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 农业经济繁荣后,更需要经济的交流。

在这样大前提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才有能力,也有可能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汉武帝在国家发展有了一定经济能力之后,想彻底解决匈奴人常侵入汉边疆,破坏边疆人民生活的问题。

张骞通西域

当时汉武帝听说匈奴人攻破月氏王,迫使月氏国王遁逃,因此他想联合月 氏国共同夹击匈奴,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也就是说汉武帝要防守从辽东一直到黄河西面漫长的边境,希望联络大月氏国结成一个军事同盟,让他们从西面进攻匈奴,汉朝从东面进攻,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给匈奴以重大打击。所以,才招募勇敢者去完成这项使命。张骞是应诏而去的使者。因此,张骞最初出使西域是为了汉朝的军事目的而去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奠基作用

张骞是一位勇于探索并具有强烈国家民族使命感的人物。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自愿应召,出使西域。他和他的副使堂邑氏胡奴甘父出使西域。

张骞体型高大,为人宽厚,守信用,且爱人。少数民族和异国人都喜爱他。出行之初,张骞还带领一支浩荡的西行队伍,共有一百多人。但不料,当队伍走到匈奴人的辖域,被匈奴人扣留十多年,并且匈奴人让他和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但是张骞不忘自己的使命,当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和监管之后,他趁机带领部众逃亡出来。他的目的地仍是大月氏,要取得与大月氏结盟的效果。

张骞和他的队伍

中途,他途径大宛国,大宛国听到汉朝的情况,愿与汉朝通好,便为张骞他们做向导,将他们导引到康居国。康居也愿与汉朝通好,又将他们导引到 大月氏国。但是这时的大月氏国因其国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原国王的夫人为王,臣服于大夏国。地域也已迁到土地肥饶、远离匈奴、生活比较安定的地区。因而大月氏国因为距离汉朝太远,不想结盟夹击匈奴。所以,张骞的出使任务未完成。

史书记载:“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也就是说,张骞未拿到与大月氏结盟的盟约。在

大月氏

呆了一年多,张骞他们从终南山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一年多,直到匈奴人内乱,张骞才趁机带上他的匈奴妻儿和副手堂邑父回到汉朝。这时距他出使时已经过去了13年。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张骞与堂邑父返回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3年的艰辛历程,九死一生。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最后返回的也仅存张骞与堂邑父二人。 虽然出使西域的军事结盟目的未达到,但张骞亲自走过了西域四国:大宛国、大月氏国、大夏国、康居国。这几个在西域很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得知了汉朝的情况后,都很希望与汉朝有友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 流。

同时,通过亲历的四国,他还听闻了其余四国周边的国家,国情、人文、地理、经济情况,他们也均想和汉朝有友好的和平交往。这其余的国家就是《史记·大宛传》中 提到的:乌孙国、奄蔡国、安息国、条支国、黎轩国等。

乌孙国

所以《史记·大宛传》记载: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支、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已经了解到汉境以外中亚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经他的宣传,这些中亚游牧国家极欲和汉朝通好,进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他得知当时两个大国安息国和黎轩国(古罗马国)均愿与汉朝进行经济与文化上的友好交往。所以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军事结盟任务虽未达到,但却使汉 武帝得到大量有关西域的信息,这也激起了这位年轻的汉朝皇帝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的强烈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在匈奴势力比较衰弱时,第二次派遣熟悉西域的张骞出使西 域。这次表面的原因仍是为解决联合结盟抗击匈奴 之事。因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亲历获得的西域 各国情况,使“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张 骞就以自己见闻,建议汉武帝趁匈奴势弱时,联合乌孙国,与之结盟,断匈奴右臂。而乌孙国若与汉朝结盟,其余西面国家均可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汉武帝 采纳了他的建议。

古罗马帝国

这次出使队伍有300多人,带有大量马匹、牛羊、赏赐的金币和丝绸。并分设持节副使 多人,可由张骞再派遣到其余国家。 张骞队伍到达乌孙国,与乌孙国王达成汉派翁主 和亲,结为同盟关系的盟约的意向。张骞又分别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地,其副使所出使的路线已到了今天里海南岸的和椟城。

如果张骞的副使能渡过里海,就可以到达罗马国了,那时古代东西方之间———两大帝国之间的通道就可以打通了。但是很可惜,张骞于完成与乌孙国和亲同盟意向的当年归国,次年即公元前114年去世。 张骞是中国古代打通东西方丝绸之路贸易的第一人。他以他的勇敢、忠诚、和蔼的诚信赢得了所出使 各国人民的尊重和信任。被汉朝封为博望侯。

在以后与汉朝交往的西域诸国,都盛传博望侯的名声。 他的名字在2200年前的西域诸国就成为一 张“诚信”名片,大家听到“博望侯”,就相信汉朝政府。

博望侯

有 《史记》记载为证: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 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这“质”于外国的“质”,就是“诚信”。张骞的个人魅力中有许多都是汉代首席外交家中可贵的品质,然而“诚信”是第一要素。因为张骞的诚信,其后与外国开拓交往的外交官,也以博望侯名义交往, “外国由此信之”。

所以,作为今人,我们当知,中国在2200年前,打通“丝绸之路”的国际交通、经贸、人 文、科学交通线时,遵循的就是“诚信”原则。它是中华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基因。

参考资料:《汉书·西域传》

作者简介:本文系泡泡谈影视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西汉张骞首通西域 能给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骞通西域对西汉诗歌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对西汉诗歌的影响

西域,诗歌,曲辞,李延年,乐府,新声,郊祀,张骞,武帝,汉武帝,刘细君,创作,公主,天马,天地,有关,乐府诗集,张骞通西域,体式,摩诃,时期,汉书,题材,乌孙王,关山月,武乐,萧涤非,十五从军征,横吹曲,文艺家

2010-11-24 #小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 带回一包东西 西汉立刻称霸 再造出刀来世界无敌

张骞出使西域 带回一包东西 西汉立刻称霸 再造出刀来世界无敌

匈奴,张骞,西域,东西,炼制,张骞出使西域,环首刀,兵器,刀剑,天下无敌,强国,技术,汉武帝,钢材,东西可,何利,何劳,卫青,文莹,王庭,陆龟蒙,騕褭,霍去病,一跃,朝前,大月氏,世界,先辈,加入适量,力量

2016-03-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了联合西域等国攻打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出始西域西汉

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了联合西域等国攻打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出始西域西汉

柏树,汉武帝,方面,西域,群臣,大将军,建议,匈奴,汉武,武帝,张骞,帝命,大柏树,故事,法制,皇上,元封元,独尊儒术,山加,封中岳,得连,汉武帝刘彻,游嵩,王国势力,三将军,不合理,九郡,中国,作声,五铢钱

2020-05-25 #长篇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

张骞,匈奴,西域,大月氏,甘父,张骞出使西域,向导,汉武帝刘彻,西边,匈奴人,就这样,控制区域,开拓者,地理,信息,小官,探险家,控制区,西汉时期,时间,汉武帝,风俗,路线,长安,队伍,交流,军臣单于,年之久,从葱岭,年有

2020-09-04 #故事阅读

张骞与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张骞与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张骞,西域,匈奴,大月氏,使者,汉武帝,乌孙,我国,长安,一带,大宛,康居,成固,向西,中亚,任务,使命,军事,共和国,当地人,新疆,朝廷,月氏,经济,河西走廊,皇帝,目的,老王,西汉时期,陕西

2015-05-31 #长篇故事

贯通西域 古丝绸之路的拓荒者张骞

贯通西域 古丝绸之路的拓荒者张骞

张骞,匈奴,甘父,大月氏,西域,使命,月氏,长安,河西走廊,大陆,归途,旅途,军臣单于,匈奴人,单于,征服了,汉建元,使者,发现了,西汉时期,时候,一行,丝绸,仇恨,光阴,侍从,使团,内乱,双方,哨兵

2012-10-31 #故事阅读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乌孙国?结果如愿了吗?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乌孙国?结果如愿了吗?

张骞,西域,乌孙国,汉武帝,乌孙王,儿子,大月氏,目的,太子,中原,匈奴,情况,交流,西汉王朝,使命,世代,东西,中国,体弱多病,人员,大宛,国家,双方,康居,征途,怎样才能,文化交流,文化,成就,措施

2017-05-12 #经典故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

青年,毛泽东,当代青年,教育,社会,精神,社会责任感,湖南,问题,革命,部分,青年人,工作,影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中国,事业,大学生,成果,文化,中国梦,社会调查,主张,国家,家庭,思维,思想,指数,文章

2020-06-1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