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师范读书印象最深的事2(懵懂青年6)

时间:2011-11-08

原创:三丫讲故事前面说到三丫摸黑吃饭吃了一肚子虫子,恶心想吐都不能把吃进去的虫子吐出来。三丫只能安慰自己不要太在意了。晚饭后不久,随着一阵电铃

提示:本文共有 23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创:三丫讲故事

前面说到三丫摸黑吃饭吃了一肚子虫子,恶心想吐都不能把吃进去的虫子吐出来。三丫只能安慰自己不要太在意了。

晚饭后不久,随着一阵电铃声响起,同学们必须熄灯睡觉了,

躺在炕上一点睡意也没有的三丫先是为自己无缘无故吃一肚子虫子而懊恼,渐渐的她又被外面军用机场的飞机起降时巨大的轰鸣声所吸引。“轰——”“轰——”的声音音量指定超过90dB,大有震耳欲聋的感觉。随着这轰鸣声响起,三丫觉得炕在颤抖。她刚刚闭上眼睛,就又一个巨大的轰鸣声拔地而起,一声接一声的“轰——”

三丫兴奋极了,她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他想翻个身歇歇,又怕把刚刚入睡的同学们吵醒。于是三丫只能顺着炕席静静地站着。同时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地数着“1、2、3、4……”不知道是过了多久,她睡着了。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把三丫从睡梦中惊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问:“怎么了”?“上早操”!“奥”!三丫无奈地爬起来出去跑步了。

吃过早饭,去班级上课了。这一天三丫认识了各科老师和班主任张凯,校长叶枫(兼任生理卫生课)。

先说说班主任张凯——

他当时五十来岁,中等身材,微胖。宽宽的肩膀上那近似长方形的头好像是直接按在上面的,脖子短的有点看不见了。这人头脑清晰,口齿伶俐,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说话幽默风趣。他教政治经济学,这干巴巴的政治课在张老师的嘴里却总是幽默风趣的故事。上张老师的课,同学们总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不用死记硬背,所学内容同学们却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来。他确实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好教师!

再说说叶枫老师(校长)——

他当时五十多岁,瘦高个儿,长条脸,鼻梁上戴着一副眼镜。眼镜后面那双不大但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好像很有洞察力!他如果直视谁一会儿,谁就会全身不自在,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似的。他微笑不足,严肃有余。叶校长不但长的严肃,治学也十分严谨。他一个人兼任全校所有班级的生理卫生课。

土城子师范的学生来这里之前全是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参考条件就是有3年的教龄。也就是说这些同学最少都有3年教龄了。有的甚至已经有十几年的教龄了,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了,孩子都不小了。当然也不乏有的在几层曾经是校长,可是在叶校长的课堂上,全是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突然的提问,随机的抽查,每节课课前的笔试,上黑板上口答题,或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讲讲某个习题是家常便饭。不会答或者答错了都会当众批评,甚至会罚站。

同学们为了不当众出丑,总是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反复练习,直至熟读成诵。严师出高徒,土城子师范毕业的学生们生理卫生这一科都学得不错。

当时还有好几个老师,有的年长经验丰富,有的年轻刚刚大学毕业,知识面广又有满腔热忱,当然也有的教师有点油滑心不在焉,备课不精湛,上课总是手捧教案手不释卷,照本宣科。一个知识点磨磨唧唧一节课也掰吃不清楚。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三丫就暗暗地想:这节课如果是我上,我要挖掘哪些知识点呢?我要给同学们怎样的讲解呢?她在这二年的学习中,不但认真的学习知识,更认真的学习了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总之,在师范学习的二年里,三丫足足的给自己的大脑充了电,为今后几十年能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丫在师范学习的时候,她所在班级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五个旗县区——喀喇沁旗(一部分现在是元宝山区平庄镇),翁牛特旗,克旗和林西县。分南北两片,南北两片的同学生活习惯有很大区别——南片同学早餐是油条豆浆,而北片同学早餐却是奶茶蒙古果子,或是嚼口拌炒米。(翁旗同学把嚼口叫乌日莫)。更主要的是部分方言的内容很不一样——如南片同学们说的“捡柴火”,“刨茬子”“坨煤坯子”,在北片同学的嘴里却都用一个“制”字代替了。也就是“制柴火”,“制茬子”“制煤坯子”。开始的时候三丫班级的劳动委员(克旗的)布置劳动任务,南片同学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同化,最后才分不出南北片了。

时间好快啊!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十月一日(国庆节)和中秋节结伴而来了,学校把两节和周末连起来放了五天假,让有地的同学好回家收收秋,三丫和同学们一起回家收秋了。

五天假满,再次回到学校上课时,三丫所在班级原有56人的班集体永久少了一个人——张清(上吊自杀了)。

“什么原因”同学们惊奇地问?“是他当民办教师时与一个农村户口的姑娘处对象了,那姑娘见张清考上学成了正式职工,就主动提出与他退婚了,张一时接受不了,就上吊自杀了!”知情的同学说。“看,那是他爹”!顺着同学的手望去,学校大门口站着一个花白头发的瘦弱的背微驼的老头。那个老爹爹眼泪八叉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站在那里,手里还拎着自己唯一儿子留下的行李。

这时三丫班的班长正在动员同学们捐款赞助一下这个老爹爹,同学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每人默默地捐出了2元钱。(当时这些同学们有23.5元/月的助学金,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

望着这位老爹爹,三丫是既心疼又痛恨——心疼这位老爹年轻丧妻没有再婚,用全部的经历把他仅有的一个儿子拉扯大,供他念书,奉献了人间最宝贵的父爱!痛恨这个无情无义不负责任的懦夫儿子!

自杀——是世上最无能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人的生命不单单是自己的,更是生你养你的父母的,也是疼你爱你所有的亲人的。轻易地放弃生命,无疑是最大的不忠不孝,不负责任。是最最无能的懦夫!

试想,你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呢?有真情,有能耐你去找她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人家是不敢高攀你的高枝,如果你不嫌弃人家地位低,那你就主动放下身段去表现,去说明白你的心里话。即使他不回头你也不后悔了。她如果真爱你那她一定会和你和好如初的。如果她真的不爱你,你也不值得为她付出生命的代价啊!

同学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坐在课堂上学习了。好久这个座位一直空着,因为有了这个座位,这个班集体就还是56人。

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为今后教学和美好人生做着准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师范读书印象最深的事2(懵懂青年6)”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文登师范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赴师德涵养基地参观学习

文登师范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赴师德涵养基地参观学习

青年教师,郭永怀,谷牧,参观学习,情怀,建设,郭永,师德,事迹,同志,学校,组织,旧居,陈列馆,教师们,双培,养和,和谷,德涵,教育基地,新中国,一生,信仰,使命,全体,光荣传统,初心,力量,威海市,在实践中

2010-02-04 #故事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青年媒体中心:弘扬时代主旋律 传递青春正能量

山东师范大学青年媒体中心:弘扬时代主旋律 传递青春正能量

青年,团委,媒体中心,平台,师大,微博,山东,全国,山师,山东师范大学,新媒体,阅读量,共青团,微信,青春,活动,同学们,团队,疫情,官微,突破,主题,学校,思想,栏目,浏览量,宣传,原创漫画,正能量,青年学生

2007-02-07 #故事会

《安徽青年报》刊发合肥师范附小四小老师指导的作品引关注!

《安徽青年报》刊发合肥师范附小四小老师指导的作品引关注!

魔术,卜文,作文,妈妈,柠檬,实验,孩子,柠檬汁,蜡烛,师范附小,合肥,原理,材料,棉签,火苗,点儿,科学实验,笑脸,做实验,四小,妈妈的生日,打开礼物,自己做,能看到,小朋,李芙蓉,妈妈的爱,爱的,快到了,语文

2007-07-20 #小故事

好网民·正能量|山东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团体:线上公益 云端抗疫

好网民·正能量|山东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团体:线上公益 云端抗疫

医护人员,山东师范大学,活动,一线,疫情,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孩子,子女,学堂,心苑,服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医务人员,志愿,服务队,蔡耀,志愿者们,后顾之忧,同学,团委,学校,学生,肺炎,成员,爱心,青春,支教

2012-10-24 #经典故事

南昌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课堂,思政课,学生,红色,建设,故事,精品,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课程,高校,基因,教师,习近平,刘奇,红色资源,青年教师,书记,先辈,学校,同学,地位,总书记,情景,情感,教研室,方式,理论课

2020-08-11 #长篇故事

南昌师范学院学生走进中小学 开展红色文化故事宣讲会

南昌师范学院学生走进中小学 开展红色文化故事宣讲会

丛薇,红色,通讯员,中国青年网,家书,故事,故事会,活动,中国,全校,可爱的中国,青年学生,李永,李亦,方志敏,家国,北京,信仰,力量,共产党人,记者,基因,团队,同学们,同学,形象,情怀,紫薇,真理,江山

2019-10-13 #故事会

信阳师范学院分享明星故事激励学子追梦圆梦

信阳师范学院分享明星故事激励学子追梦圆梦

专业,人生,学子们,宣讲团,学子,素养,青春,青年,工作,吴英,学敏,李川,袁琳,王建,王建旭,翟田,黄钰,之春,名代,和实,好的,追梦,一分耕耘,北京,代表,书记,事迹,创业史,作风,典型

2020-06-16 #故事阅读

养鸡助农 南昌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赞

养鸡助农 南昌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赞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扶贫,一线,金凤,项目,刘奇,活动,农业,农村,江西,青年,大赛,梦之旅,广播电视台,江西省委,互联网,产品,农户,赣州市,特色,红色,观众,贫困户,赛道,青春,委书记,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

2015-12-1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