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不要再唱黑脸白脸了 李玫瑾教授:这样教育孩子才是对的

时间:2011-11-19

闺蜜心疼就拦着,他都要离家出走了,你还惯着他,你看他那个样子,整个一小混混儿,你给我撒开,看我不打死他

提示:本文共有 18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前天和闺蜜聊了聊,她说她家孩子现在特别叛逆,刚上初一,本来成绩能够排在班级前五名,也就才过了两个月,期中考试在班里排到了二十多名,闺蜜一顿说教,没想到孩子竟然顶嘴,并且和闺蜜大吵一架,最后想要离家出走,被闺蜜老公拦住,又是一顿乱打。

闺蜜心疼就拦着,“他都要离家出走了,你还惯着他,你看他那个样子,整个一小混混儿,你给我撒开,看我不打死他”。闺蜜还是死死拦着,于是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孩子在一旁呆望着,闺蜜和她老公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孩子叛逆不听话到底该不该打,一直以来是教育界的难题。有一段时间,“我应该打小孩还是不打小孩”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许多人描述了他们年轻时被殴打的场景,一方说小时候常常遭到父母的殴打,虽然现在长大了,挨打的阴影一直留在内心深处,成为永远不可触摸的痛;另一方说随着年龄增长,才知道父母的殴打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深切期盼,尤其是事业成功的网友更是感激父母的“棍棒教育”,正是父母的严厉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还有一部分网友说,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他们才发现有时候不打孩子真的是不可能的,孩子不听话,怎么言语相劝都没有用,被逼无奈只能打才会把孩子拉回正道。

家庭教育观念的分析

是否要打孩子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每个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打孩子不仅不能使他改掉过错,还会使他更加叛逆。目前家庭教育矛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殴打孩子,另一种是保护孩子。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两者必定有其中一者唱白脸,另一者唱黑脸,当孩子不仅不会意识到错误,而且在认为自己有人护着的情况放下,孩子只会觉得当我的父亲/母亲打我时,也就是父母之间唱黑脸的那一位,在孩子心目中就会变成“他一点也不爱我”的形象。

不仅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同时唱黑脸的那一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现象,父母之间势必会发生争吵。因此,这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观念,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殴打孩子不考虑实际问题,不究其犯错的原因,或者说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上手,那么“打孩子”可能没用,甚至会让孩子心理发生扭曲,对家长产生憎恨厌恶。

家长一定要明确殴打孩子的目的绝不应该是父母发泄情绪,而是解决实际问题,陪伴着孩子成长。

家长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清晰孩子犯错的原因,更高效地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棍棒教育在许多情况下,殴打孩子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李玫瑾教授:这两种情况别打了

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谈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说了下面的两种情况,最好别打孩子了。

一种是孩子年龄小。

不管殴打儿童的做法是否正确,其实质都是教育孩子纠正错误。那么孩子是否能清楚她做错了事是最重要的。

有些孩子还太小,今天一番棍棒教育,他明天可能就会忘记。当年龄太小时,父母无法控制正确的教育强度,这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一种是在孩子的叛逆时期,性格问题本身非常严重。基本在12岁左右时孩子具有叛逆倾向,殴打孩子时,一定不能过于粗暴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父母的蛮横粗暴式的教育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叛情绪,与父母对峙,甚至离家出走。

有的会埋下仇恨的种子慢慢发芽,并且影响孩子心理方面的均衡发展,偏激暴力,极度易怒,随着时间推移根深蒂固,这是非常可怕的。

科学式教育在孩子犯了一个错误之后,要知道打孩子不是唯一的方法。父母需要使用更温和但严厉的方法。

首先,双方反思彼此的错误并给予同情。不仅孩子犯错,父母也会犯错。同理心对家庭非常重要,父母必须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要求孩子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次,制定规则。此规则不仅适用于儿童,还适用于整个家庭。从每个家庭的情况根本出发,目标是纠正彼此的过错,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并遵守家庭规则。

最后,奖励和惩罚是明确的,不仅仅因为孩子年龄小。父母制定了规则,就必须以身作则去遵守,建立明确的儿童奖惩制度,不仅使他们学习规则,而且使他们感到尊重和重视。奶爸有话说: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国许多父母有些“自以为是”,总是喜欢把自己置于比子女更高的位置,以高高在上的长辈式态度教育子女。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孩子成功地接受父母想要传达的信息,还可能引起孩子的不满,并在父母与孩子之间造成更大的矛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谢谢】

相关链接一:挫折教育知多少?与其制造挫折,不如找对方法!

相关链接二:女人产后要懂得保养,不然皮肤和健康的状态会变得不好

相关链接三: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不懂这个概念问题很难解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不要再唱黑脸白脸了 李玫瑾教授:这样教育孩子才是对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很有用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很有用

孩子,性格,对孩子,教育,父母,影响,早一点,教授,建议,原则,学会,家长,老师,在哪里,培养孩子,李教,专业,一生,三观,内容,东西,关键时期,动作,心性,方面,方式,时间,视频,社会,界线

2013-09-18 #小故事

孩子特别叛逆 家长不知该如何教育?来看看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孩子特别叛逆 家长不知该如何教育?来看看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孩子,家长,教育,让孩子,叛逆,做法,内心,教授,写作业,该如何,玩手机,好的,办法,例子,书桌上,切身体会,效果,感觉,情况,才能,效率,时候,教训,过晚,影响,行动,一起来看看,一起学习,不平等,十分关键

2017-11-27 #长篇故事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我看了3遍 非常有用!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我看了3遍 非常有用!

性格,诱惑,教授,原则,孩子,培养孩子,来源,一生,视频,言语,对孩子,非常重要,在社,中国人民大学,要得,关键期,个性,东西,个人,先天,人际,中都,儿童,停下来,后天,少走弯路,家长,品质,家庭,大事

2007-08-18 #故事阅读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家庭健全不等于教育健全 孩子各个阶段建议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家庭健全不等于教育健全 孩子各个阶段建议

孩子,家长,台阶,教育,妈妈,性格,爸爸,阶段,对孩子,家庭,人格,情感,方法,父母,能力,学习习惯,让孩子,教子有方,不一样,和精,人性,亲子关系,习惯,中国,关键期,关键时期,仔细观察,关系,全套,初中

2016-02-28 #经典故事

《圆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与父母有很大关系

《圆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与父母有很大关系

孩子,父母,教育,家长,教育孩子,家庭,想法,问题,阶段,叛逆,教授,家长们,父母们,让孩子,关键,套书,家庭教育,小苗,情况,时候,空间,看法,见解,话语,路程,青春,交流,哈佛家训,孩子教育,更愿意

2008-03-29 #故事阅读

李玫瑾教授 孩子6岁前 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 要重视

李玫瑾教授 孩子6岁前 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 要重视

孩子,性格,父母,父母们,极端,东西,叛逆,原则,家长,成年,行为,教育,对父母,往往会,让孩子,甚至会,别当,好的,好坏,关键,公安大学,下意识,一生,会通,做法,公众,关键期,后果,嘶喊,哭声

2010-07-14 #故事会

李玫瑾教授指出 孩子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教育水平的体现

李玫瑾教授指出 孩子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教育水平的体现

孩子,父母,教授,教育,小孩,不可能有,体制,内容,幼儿,阶段,骂人,这个时候,班图,心理学家,上都,都会,圆桌,人民日报,事情,乖孩子,书店,书本,人们,事物,任重而道远,儿童,健康心理,作用,偏差,商务礼仪

2013-01-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犯错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不对 孩子犯错要装作没看见

孩子犯错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不对 孩子犯错要装作没看见

孩子,家长,父母,时候,犯错,妈妈,方式,问题,影响,事情,教授,榜样,写作业,对孩子,大吼大叫,原因,意识,性格,错误,教育,好习惯,教育孩子,冷静下来,潜移默化,中英,儿童,好孩子,家庭教育,家庭,想法

2019-10-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