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屈原的“山鬼”到其它所记载的鬼怪 聊聊志怪文化那些事

时间:2011-12-03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

提示:本文共有 48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山鬼》

在几千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屈原,他写了一个叫做《九歌》的作品集。在这个作品集里,有一首诗歌很有代表性,如今它被人谱了曲,成为了一首深受古风圈里最受欢迎的歌曲,这便是《山鬼》。

屈原笔下的“山鬼”,是个等待情人而不得在独自幽怨的女性精灵角色。山鬼,居住在山中的鬼怪精灵之一,这本是一首祭祀山鬼的歌曲,却在屈原的笔下,成了等待爱情而不得的幽怨女子形象。但我们今日不讲这首诗歌,毕竟已经有很多人分析了,重复分析来分析去,也没有什么新意。倒不如来说一说咱们历史上记载比较多,流传由来已久的关于妖精鬼怪的那些话题。

在80后的人群中,有一个叫做张云的志怪文学爱好者,他用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总共收集了大约1080种志怪故事,编撰和整理了一部关于妖精鬼怪的“大百科全书”————《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我们就结合这本书,来看看所提到的这些妖精鬼怪,你了解或者知道的,到底有多少个吧?

经过作者对300多部的历代典籍文献,进行各种搜集和整理、归类,这本书中虽然有1080种各异的妖怪及其相关的故事,但总的来分,有以下这些特点:

1、志怪文学的产生历史背景、每个时期的文学特点都有所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源于受当时的各种认知限制,先民们对自然界的崇拜与恐惧,对一些奇怪的事情和现象无法得到科学的解释,只能认为是妖精鬼怪在发挥作用。这便是志怪文学历史产生的土壤条件之一。

由于在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科学认知受限,先民们对大自然的一切现象是怀着好奇恐惧和崇拜的心理。当许多奇怪的事情和一些自然界的现象出现,无法得到科学的解释时,都是将其现象幻化成妖精鬼怪来解释。于是,这就开始产生了志怪文学。

古时之民对自然认识不足,加之各种离奇现象引发的视觉、心理感应,理解不了,便视之为妖怪;更深层次地说,妖怪并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明衍化之映射。简而言之,妖怪存在于人心和世界的缝隙之中,人妖共存,有人的地方才有妖。因为妖怪只存在于人的头脑、意识之中,反映的是人的深层次精神世界。中国的妖怪文化记录着社会变迁、先人对于世界探索和想象,是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状态的综合展现。这是唯物史观。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中国妖怪文化视为封建迷信,应该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辩证看待,综合研究、总结、归纳,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延续下去,使其成为世界文化夜空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星辰。

这里提到了有关妖精鬼怪的话题,会突然想到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来。我不知道大家是从哪里获取关于这方面的民间故事启蒙的,但《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相信很多人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打怪升级的故事,非常地深刻。里面的许多涉及到妖精鬼怪来临的场景,相信现在想起来,很多人也仍会觉得头皮开始发麻。《西游记》里的各种妖精鬼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它文献方面的记载,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山海经》、《聊斋志异》等等。

山海经里的某个妖怪

从上古时代开始,先民们认为万物有灵,通常会向这些万物来祈祷来让自己的心理获得安慰。这便促使产生了志怪文化。而这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口耳相传到后来各种的文字记载,也就慢慢地形成了志怪文学。

中国志怪文学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

上古先秦时代的志怪文学,主要来自于上古传说、英雄、大自然的奇异物种,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数量极为庞大,构建了基本的版图,形象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半人半兽、多头多身、吞天噬地、气势磅礴,往往描述其形象、出处、名字,言简意赅,故事情节几乎没有或者很零碎。这个时期是中国妖怪的“命名期”。这里,《山海经》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两汉时期的志怪文学,开始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时期,神仙方术、谶纬学、阴阳五行学等给志怪文化提供了较肥沃的土壤。在来源上,虽然受上一时期的影响,一部分来源于异域异闻、上古传说,但更多的是新的创造;形象上开始脱离半人半兽、能力巨大的“创世级”妖怪,故事情节上开始有了较为完整的情节,虽然篇幅不长,但起转承合,引人入胜。两汉时期的志怪文学在内容表现三种形式:一种杂史杂传体,一种是地理博物体,还有一种是杂记体。这个时期的志怪文学已经趋向成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做干宝的人,他撰写了一本名为《搜神记》的书,这是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这本小说集,搜集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来自正史中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的很多内容以妖怪为主角,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每个故事的叙述简短精要,文学水平很高,对中国后世的志怪文学发展影响很大。

特别要说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文学是完全成熟期和鼎盛时期,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作者和各种题材广泛的作品,同时,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等开始逐渐盛行,关于鬼怪传说非常多。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大大增强,开始融入百姓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黑暗、混乱以及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以及内心需求。同时,这时期的志怪小说,也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造就了中国志怪文化的又一高峰。

搜神记里的“鲛人泪”

到了唐代,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唐人在继承前人的史传文学、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的创作。通过小说的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作者的理想,使得故事更生动,形象更为典型。唐代的传奇小说,让妖怪彻底走向人间,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我们所熟知的《山海经》中,那种“创世级”的妖怪基本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所化、器具所化的妖精鬼怪,血肉丰满,烟火气十足。

而宋朝又是我国文学艺术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宋朝修书之风盛行。这时出现了一部众所周知的著作《太平广记》,它内容包含报应三十三卷、征应十一卷、定数十五卷、梦七卷、鬼四十卷、妖怪九卷、精怪六卷、再生十二卷、狐九卷等,再次吹响了妖怪文学的“集结号”。在宋代,出现了不少说书人这个职业,宋代的话本无疑对志怪文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普及作用。

元代,则是杂剧为主;明代则走向了巅峰期。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便是明代产生的著名的妖怪文学作品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许仲琳《封神演义》、冯梦龙和凌蒙初的“三言二拍”,都是赋予了志怪文学新的内涵和形式。明代的志怪文学往往跟断案相结合,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妖怪故事,而是引入了许多悬念和推理等手段,对志怪文学在市井间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清代的志怪文学在继承了明代的特色基础上,出现了侠义及公案小说形式,这些小说让妖怪与推理小说有了密切的融合。在清代,众所周知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它不仅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堪称志怪文学的绝响之作。

宋元明清时期的志怪文学,所描述的妖怪基本来源于日常生活,没有大幅度地增加,题材都比较单一,多是狐妖女鬼、书生佳人的爱情故事。

狐妖

民国以及到中国近现代,由于社会动荡以及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绵延几千年的志怪文学陷入了低谷。上古先民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家喻户晓的妖怪形象,逐渐淹没在故纸烟尘中。

从每个时期的志怪文学的特点来看,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在科学尚未能够得到普及,人们的认知有限,对大自然等万事万物都有虔诚的心理,这一切都是促使志怪文学得以发展而来。

2、中国无论哪种志怪文学,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很多的作品尤其是宋以后的志怪文学,基本都是宣扬正义、善良、懂得感恩的、有着其他优秀品质的人多会得到好的回报,而邪恶、丑恶、贪得无厌等反面人物,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虽然在今天看来,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理念,有些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明,正义终究会来到,邪不压正之类,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我们翻阅此书,仔细阅读每一个故事,就会发现,无论哪种志怪文学,无论描述的是哪个妖、精、鬼、怪,其典型的形象、故事等,都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近邻国家,还是现代汉语里所收录的各种词汇。我们也会常常发现,这些作品里所宣扬的思想,基本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理念,正义、善良、懂得感恩、勤劳的人多数会得到好的回报,而如果是邪恶、丑陋、贪得无厌的人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正义终究会来到,邪不胜正之类的道理,虽然带有一些所谓迷信的色彩,但我们也要看到的是,这其实也是侧面体现了正能量的作用,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鞭挞黑暗社会、反抗社会压迫的思想。这些故事所产生的成语、俗语等,对现代汉语里也是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先民们所创立的志怪文学,每个故事里的妖、精、鬼、怪都有其特点,在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里,作者如此描述:

妖:人之假造为妖,共同特点是人所化成或者是动物以人形呈现;

精:物之灵性为精,山石、植物、动物(不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器物等所化;

鬼:魂不散为鬼,以幽灵、魂魄、亡象出现;

怪:物之异常为怪,对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的事物;或者见过同类的事物,但跟同类事物有很大差别

根据作者这样的划分,我们便可以正确地做出分类了。

无论是屈原所描写的“山鬼”,还是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所收集的妖精鬼怪,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博大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近邻国家,尤其是日本,在日本,研究志怪文学已经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并且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在日本所研究的各种妖精鬼怪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我国妖怪文学的影子。

屈原笔下的“山鬼”

比如,日本里面最为众所周知的,便是“百鬼夜行”,事实上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方相氏”。

方相氏,是上古时代嫫母的后代。嫫母相传是黄帝的妃子,相貌极为丑陋。相传黄帝的元妃嫘祖逝世后,黄帝命嫫母负责祭祀,监护灵柩,并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所谓的“方相氏”,就是“畏怕之貌”的意思。中国有种传统习俗,在春节会有一种叫做“傩舞”,这是流传了非常久的古老传统文化。从周朝开始就有了相关的记载,而到了汉唐,关于傩戏则是绵延不绝。在傩戏里,方相氏是领着众鬼魂起舞,为家家户户驱逐邪物,据了解,季春的时候,世间凶气催发,与民为厉,作乱人间的各种鬼怪见到方相氏凶威的面目,便会自知恐怖逃走。方相氏戴着黄金面具,上生四目,披着熊皮,双手执戈、盾,领着象征世间精怪的“百鬼”前行,从上古的祭司逐渐演变成百姓心目中的“大妖怪”。傩戏自从唐朝时就传入了日本,方相氏前行、百鬼跟随的场景,在日本则被演化成了“百鬼夜行”。

不止是方相氏领着百鬼夜行传入日本演化,还有很多也是被日本传承演变了。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过多的去介绍。大家如果对此非常感兴趣的,可以翻阅读读《中国妖怪故事(全集)》。里面会有非常多的介绍,相信会给大家更多的认知。

傩戏

小结

研究志怪文学,很多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它跟封建迷信划等号,但事实上,这显然过于粗暴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听长辈们讲那些民间的妖怪故事的情景?正如作者在此书的前言里说到,妖怪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至今的一条重要动脉,妖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半壁江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应从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民俗学的高度当加以珍惜并发扬光大。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妖怪文化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加以系统整理、创造、推广,用全新的眼光、视角、高度、方法,创作出积极向上、艺术性高,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来。这便是研究妖怪文化和志怪文学的重要意义所在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屈原的“山鬼”到其它所记载的鬼怪 聊聊志怪文化那些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志怪小说中古人超凡的想象力 那些天马行空趣味纵横的鬼怪故事

志怪小说中古人超凡的想象力 那些天马行空趣味纵横的鬼怪故事

志怪小说,鬼怪,人们,文人,故事,文化,现象,历史,山海经,情节,文学,民间传说,时间,民间,源头,神仙,神灵,鬼神,为他们,越来越多,庄子,张皇,义一,经典故事,人类,不变,世界,事物,中国,中体

2013-05-26 #故事阅读

「灵异鬼怪」中国鬼文化的源头

「灵异鬼怪」中国鬼文化的源头

山鬼,赵氏,景公,晋国,发展,赵衰,鬼文化,先民,公所,图腾,形象,古先民,或许是,一只眼,国之臣,巫祝,宫奔,宫之难,巫歌,巫鬼,晋景公,梦之,石兰,神将,赵盾,中一,中华文化,不仁不义,下期,中介

2019-08-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山鬼》 是我与山鬼的相思 还是屈原与怀王的别怨

《山鬼》 是我与山鬼的相思 还是屈原与怀王的别怨

山鬼,香草,怀王,杜若,啾啾,石磊磊,忘归,东风,品德,屈原,神灵,芬芳,石兰,葛草,香洁,我心生,姿态,身形,群山,感应,松柏,毛色,灵芝,白昼,生命,竹林,豹子,谗言,辛夷,道路

2016-07-12 #短篇故事

屈原《山鬼》:生命期待美丽的绽放

屈原《山鬼》:生命期待美丽的绽放

生命,山鬼,形象,屈原,女性,女鬼,女神,巫山,人类,心上人,香草,忘归,公子,故事,才能,松柏,楚辞,神灵,灵修,杜若,高洁,君思我,中国,东风,作者,情感,文学,时间,灵芝,爱情

2019-09-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屈原笔下的山鬼“复活”了 眼神哀怨 却也妩媚多情

屈原笔下的山鬼“复活”了 眼神哀怨 却也妩媚多情

山鬼,心上人,屈原,摄影师,透露出,战国时期,冷色调,场地,客人,山林,巫者,心路历程,思路,悲戚,情绪,著名诗人,约会,神女,桃花,模特,花朵,风采,九歌·山鬼,一直等待,乘赤豹兮从文狸,子慕予兮善窈窕,到底有,北京平谷,既含睇兮又宜笑...

2020-08-25 #小故事

屈原《九歌》中的各类神——东皇 少司命 山鬼……

屈原《九歌》中的各类神——东皇 少司命 山鬼……

诗句,大司命,河伯,女神,湘夫人,少司命,天神,湘水,乐歌,人间,爱情,东皇,子兮,诗中,忘归,东君,口气,女巫,山鬼,怀恋,故事,日神,祭神,生死,香草,东皇太一,表现了,何寿夭,公子兮,娥皇

2010-01-21 #故事大全

屈原的《九歌·山鬼》 是一曲巫山神女的情思绵邈的恋歌

屈原的《九歌·山鬼》 是一曲巫山神女的情思绵邈的恋歌

山鬼,女神,屈原,大自然,於山,情人,忘归,君思我,重言,啾啾,子慕,巫山神女,女萝,双字,女儿,巫山,形象,无遗,灵修,景物,湘夫人,评论,云容,公子兮,容兮,晏兮,石磊磊,思公子兮徒离忧,对山,作者

2007-12-18 #小故事

中国版的美女与野兽:屈原笔下的多情山鬼“瑶” 究竟象征着什么

中国版的美女与野兽:屈原笔下的多情山鬼“瑶” 究竟象征着什么

山鬼,形象,屈原,神灵,心上人,神话,看法,不幸,巫山,文史,神女,世界,人类,作者,动物,地方,学者,山海经,来源,楚王,画作,精灵,啾啾,少司命,忘归,美人,中原,体系,先生,合体

2017-04-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