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

时间:2011-12-14

在当前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下,大批中国留学生都面临着该怎么办的问题,也迎来他们成长中特殊的一段经历

提示:本文共有 22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抗击新冠肺炎)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

中新社多伦多4月22日电 题: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进入4月下旬,加拿大学校本学期的课程陆续结束,随之迎来长约4个月的暑假。在当前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下,大批中国留学生都面临着“该怎么办”的问题,也迎来他们成长中特殊的一段经历。

“我必须要回去”

“我是必须要回去的那一类留学生。”去年夏天就来到多伦多约克大学读语言班的袁欣原计划3月底回国,秋季开学时再回约克大学入读金融专业。但3月下旬课程结束时,她发现买一张回中国的机票已是难上加难。

中国民航局3月26日发出通知,实行“一航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且客座率不高于75%的新规。以目前的航班运载量估算,每月仅约5000人能从加拿大返回中国。

袁欣原订的机票被航空公司一再取消,机票价格不断上涨。身边有的同学放弃结业,3月中旬便提前返程。她坐过两次网约车,“司机都不戴口罩。”当戴着口罩进入超市时,也感觉当地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种种这些,加之父母也渴望她尽快回家,都令袁欣一度十分焦急。

她说,在网上看到一些海外留学生回到中国的记录,了解到国家强有力而细致的防疫举措,自己颇为感动。“回国的留学生应该为国内同胞着想,遵守防疫规则,如实报告情况。”

比起大多数想回国的留学生,袁欣仍是幸运的。最终,她抢到了取道温哥华回国的机票。虽然还得接受隔离,但飞机落地时,她在朋友圈中发了一个“耶”的表情。

“担忧来自各种不确定性”

在多伦多大学这座世界知名学府,目前中国留学人员超过1.1万名。

除了期末在线考试,作为多伦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吕依蓉最近还忙于和同学分装并派发包含口罩、消毒湿巾、连花清瘟胶囊等在内的防疫“健康包”。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近日给多伦多大学主校区的中国留学生送来一批1000份“健康包”,要将这些来自祖国的防疫物资一一整理并派发到同学们手中,并非一项不轻松的工作。

想回家的同学忧心何时能买到稀缺的机票。吕依蓉说,像她这样选择留在当地的同学也有若干“主要来自各种不确定性的”担心。

一是学业进展。譬如,改上网课后,学习效率易受影响。考试和评分标准也可能随授课方式发生改变。还有的老师拒绝开设网课,则会影响到学生修学分甚至毕业进程。

二是职业规划。大批企业停摆,可能让一些留学生的暑期实习计划泡汤;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则面临裁员风险。

三是日常生活,特别是外出时的风险。“国内疫情暴发时我很担心家人出门,现在反过来了。”需兼顾学校社团工作的吕依蓉说,为免身在国内的妈妈担心,有时自己出门办事只能瞒着家人。

四是心理情绪。对留学生而言,在当地的禁足令之下,心态的调适会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

“你们的儿子已长大”

“既然选择不回去,那就好好规划一下。”瑞尔森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金凯迪说,在学期结束后,自己会选修一些在线暑课。如果还有时间,可在家做些自己喜欢却在平时没太多时间去做的事。

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他说,自己较担心后续学习问题,因为“我们更多地需要线下学习,做很多模型,而宿舍中没有足够的器材和材料。”

金凯迪近期也和志愿者们花了不少精力发放“健康包”。志愿者收集了数百名同学的住址,在地图软件上详细规划,选取居住相对集中的地点进行定点定时派发或上门发放。

虽过程辛苦,但留学生同学们收到“健康包”后都十分感动、开心,令金凯迪觉得自己与其他志愿者的付出很值得。有留学生领取“健康包”时留下精美的卡片;有人为志愿者送来零食、饮料、“暖宝宝”;还有人向志愿者鞠躬致谢。金凯迪说:“我们心里很暖。”

他说,自己最想跟父母说的是:“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对自己、家人和其他人都会有责任心,所以不要担心我。国内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希望爸妈能先照顾好自己。”

“使领馆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加拿大约有85万中国公民,其中留学生约23万人。目前尚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人员约有20万人。

4月初,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与中国留学生代表、加拿大教育界人士举行在线视频交流会时说,保护好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加拿大使领馆外交为民的根本职责所在。他用八个字概括驻加使领馆近期的工作:“倾听、推动、帮扶、提示”,意即:解答留学生及其亲人的困惑,关心其困难;与加方联系,敦促对中国留学生给予多方面帮助;发放“健康包”,鼓励侨团与学生组织“结对子”;持续更新发布疫情信息及提醒等。

金凯迪说,除了送来“健康包”之外,使领馆在信息汇集传递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中间作用,为同学们及时答疑解惑。吕依蓉说,使领馆“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不会让我们觉得孤立无援。”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公参于长学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在加的中国留学生中,没有家长陪护的中小学小留学生也较多。他们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会更多,家长的担心与焦虑也会多一些。因此,在与相关教育局、学校等联系过程中,发放“健康包”以及进行公民登记等工作时,未成年的小留学生也成为使领馆格外关注的对象。

于长学特别提到,加拿大广大华侨华人发扬好传统,同乡会、校友会等社团通过“结对子”,对留学生进行帮扶。尤其在华人聚居的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卡尔加里以及渥太华等地,侨社都为当地中国留学生提供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们自己也是家长,感同身受。”于长学说,祖国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驻加使领馆会始终陪伴在大家身边,请家长们放心。同时,他希望家长们多鼓励孩子,积极、正确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不顺利或困难。每一份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大家都以积极的心态一起面对困难,共渡难关。”(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疫情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疫情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们

留学生,中国留学生,金凯迪,中国,袁欣,加拿大,同学,乘客,疫情,多伦多大学,使领馆,同学们,学者,联谊会,课程,工作,中国学生,机票,记者,当地时间,主席,值机,多伦多,家人,父母,于长学,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瑞尔森大学,志愿者们,在加...

2014-09-24 #故事大全

加拿大中国技术类移民增加 专家:留学生成主力

加拿大中国技术类移民增加 专家:留学生成主力

移民,留学生,加拿大,经济,技术类,项目,快速通道,国际,数量,申请人,加拿大政府,联邦政府,专业,名额,技术移民,政府,条件,顾问,职场,英语,中国移,依然存在,另一个,新移民,职场文化,好的,中新网,中国,主力,主体

2018-10-22 #经典故事

一位加拿大留学生生病抑郁本科没毕业励志申研的故事

一位加拿大留学生生病抑郁本科没毕业励志申研的故事

郭晨曦,同学,本科,学校,加拿大,大学,硕士,老师,专业,人生,故事,同龄人,学位,平台,情况,抑郁症,环境,经历,院长,中国人,换一个,习生,天之,能学,不一样,好的,新一,网易,主人,中国

2019-01-19 #短篇故事

一位加拿大留学生生病抑郁本科没毕业励志申研的故事

一位加拿大留学生生病抑郁本科没毕业励志申研的故事

郭晨曦,同学,本科,学校,加拿大,大学,硕士,老师,专业,人生,故事,同龄人,学位,情况,抑郁症,环境,经历,院长,中国人,换一个,习生,天之,能学,不一样,好的,新一,主人,中国,中心,出勤率

2016-1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加拿大留学转技术移民太难?选对专业才是王道啊同学

加拿大留学转技术移民太难?选对专业才是王道啊同学

移民,留学生,加拿大,国际,省份,政策,助教,人数,印度,技术移民,海洋,策略,飞行员,中国留学生,幼教,这一轮,加拿大联邦政府,加拿大政府,专业,中国,名额,同学,劳工,司机,快速通道,多赚,安省,工作岗位,战斗力,技术

2010-06-03 #故事阅读

《熊出没》中光头强为何不愿回家继承财产?只因他想证明自身价值

《熊出没》中光头强为何不愿回家继承财产?只因他想证明自身价值

光头,伐木工,树木,富二代,李老板,熊出没,原因,家里人,是非,工作,作为一名,价值,保护环境,剧中,动漫,对光,材料,阴谋,环境,职业,行为,角度,道具,财富,错误,公司,生活,研究,就没有,找工作

2008-09-20 #故事阅读

我辛苦赚的钱全补贴家里 想回家住几天母亲却不愿意了

我辛苦赚的钱全补贴家里 想回家住几天母亲却不愿意了

母亲,姐姐,父亲,时候,村子里,对面,模样,年年,工资,工作,这个时候,东西,小妹,成绩,父母,男人,眼泪,表情,了头,天气,中年夫妇,个人,卧室,嘴角,大戏,小子,布鞋,年龄,总会,所幸

2017-02-24 #故事会

图片故事|惨烈车祸将女孩“封印” 单亲爸爸痛哭“女儿 我想早点带你回家”

图片故事|惨烈车祸将女孩“封印” 单亲爸爸痛哭“女儿 我想早点带你回家”

李俭,奶奶,爸爸,全身,女儿,车祸,医院,费用,给女儿,北京青年,都会,喉咙,情况,护工,爷爷奶奶,父亲,肌肉,脊柱,躺椅,微笑,不能动,不出来,弥漫性轴索损伤,报记者,楼道里,那天起,和精,邢台市人民医院,不幸,三轮车

2011-08-2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