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各地小年是哪一天及如何过 老祖宗的传统不能忘

时间:2011-12-22

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

提示:本文共有 39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改变,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下面总结一下:

北方地区:十二月廿三

南方地区:十二月廿四

江浙沪地区:“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

台湾地区:除夕前一天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元宵节)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云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区有腊月二十二送灶神的习俗,这天也成为该地区的小年。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

腊月二十三日以后,人们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清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补充:小年夜那天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回宫的日子,这天在北方地区传统的做法是糊两个褡裢似的纸袋,一个里面装的是毛驴的草料和豆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灶王爷的盘缠和干粮,在灶王像前烧掉,同时还用那种棍棍糖(一般用球状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样)在火炉炉口糊一圈,听大人讲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天上不要乱说,只说好听的。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 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云南部分地方以正月十六位小年,过完小年才算过完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是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饮食: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祭灶实际是中国历史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天子及其公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朝廷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各地小年是哪一天及如何过 老祖宗的传统不能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年的由来是什么?关于小年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传统习俗

小年的由来是什么?关于小年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传统习俗

习俗,传统,灶王爷,唐宋时,人们,四都,民间,灶神,玉皇大帝,船家,过小年,这一天,通常会,元明,向玉皇,贝勒,阴识,阴子,家有,有记,小年夜,中国,下界,一家之主,三和,三皇,下联,传统节日,人间,人民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传统节日:小年的起源 关于小年 你都知道哪些故事?

传统节日:小年的起源 关于小年 你都知道哪些故事?

这一天,传说,姓张,时候,时间,灶王爷,风俗,丁氏,司命,人们,为官者,妻子,女主人,玉皇大帝,节日,说法,规矩,过小年,送神,面条,锅底,影响,生活,这件事,那时候,乾隆,来提,王定福,王放,范成大

2015-02-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南方小年祭灶节要吃的8种传统美食

南方小年祭灶节要吃的8种传统美食

过小年,甘蔗,习俗,寓意,年糕,荸荠,福州人,粽子,米饼,年年,吃什么,不一样,人们,传统,团团圆圆,团子,好事,广西,汇报工作,灶王爷,汤圆,玉帝,糯米粉,影响,南宁人,壮族人,政治中心,是南方,腊月二十四,节节高

2016-04-16 #故事阅读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用英语介绍小年的来历和习俗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用英语介绍小年的来历和习俗

2011-02-28 #故事大全

传统节日 | 小年 大年之序曲 春节之开端!

传统节日 | 小年 大年之序曲 春节之开端!

民间,人们,习俗,粘糕,人民,寓意,窗花,饺子,年年,张生,小年时,腊月二十三,美好愿望,仪式,仄声,传说,地区,大人,对联,平声,时候,春联,灶王爷,玉帝,米饼,结尾,迎祥,锅底,饮食,风俗

2019-09-13 #经典故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个传统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个传统习俗的来历是什么

灶王爷,人们,玉皇大帝,大年,过小年,一家之主,传统,人间,好事,家庭,意思,护佑,节日,活动,一年来,腊月二十三,习俗,吉祥,地位,回天,好话,思想,称呼,民间,科学,职责,工作,不发达,过春节,意思是

2009-04-21 #故事大全

十二生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传统

首饰,风水,生肖,民俗,老鼠,牛儿,相冲,功效,寓意,猴子,宝姐,款式,动物,兔子,材质,瑞兽,老虎,千万别,生肖牛,吉祥,煞气,翡翠,禁忌,运势,戴生,千万不能,生肖鼠,越戴越,一大,人们

2012-05-21 #故事会

末代皇帝剪辫子 太监:这是老祖宗的传统!溥仪只好亲自动手

末代皇帝剪辫子 太监:这是老祖宗的传统!溥仪只好亲自动手

辫子,溥仪,传统,学生,太监,老师,章太炎,男子,大清,人们,上海,命令,时期,民间,洋人,百姓,统治者,辛亥革命,英国,以此来,影响下,统治下,骑自行车,剪掉了,但溥仪,袁世凯,连皇帝,一条龙服务,特征,入关

2019-11-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