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知识分享:法家的典籍《韩非子》以及墨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时间:2011-12-26

之后,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便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提示:本文共有 22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005■法家的典籍《韩非子》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并把这些理论和方法集中到韩非子的作品集《韩非子》里,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秦朝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之后,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便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韩非子生活于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因为他"喜刑名法术之学",所以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韩非子多次向韩王提出强国富民的策略,但未被采纳。在孤愤之中,韩非子写下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战国后期,为躲避战乱,韩非子全家迁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酒店镇的韩棠村。身为贵族的韩非子从小立志要成就一番伟业。于是,在弱冠之年他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拜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荀子。

韩非子为人正直、天资聪慧又勤学不怠,因而荀子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

公元前233年,秦王发兵攻打韩国,向韩国索要韩非子,韩王就派韩非子出使秦国。韩非子到秦国后,秦王很高兴,和他促膝畅谈天下大事。韩非子劝秦王不要先攻打韩国,应先将赵国消灭掉。秦王以为韩非子有私心,便开始猜疑,置之而不重用。

李斯、姚贾因嫉妒而进谗言诋毁韩非子,说他本是韩国公子,终究为韩而非为秦尽全力。如果秦王不用而放他回韩国,则犹如放虎归山,给秦国留下祸患,所以最好杀了他。秦王听信谗言,将韩非子论罪下狱。李斯为了赶尽杀绝,便落井下石,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子,逼他自杀。等秦王要召见韩非子时,才知道他已身死狱中。

韩非子擅长创作寓言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述说自己的政治观点。《韩非子》一书共汇集了三百多则寓言故事。其中,"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曾子杀猪"等寓言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代代相传。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在法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趣味链接:法家学说的不足之处

法家学说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法家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过于迷信法律的功能,过分强调治国应用重典,"以刑去刑",而且认为对轻罪也要实行重罚。这违背了"罪罚相当"的基本法理。

法家还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事情。这说明了法家对人性的认识过于狭隘和悲观。

他们还认为,对于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就应给予包括官职在内的极高赏赐,唯有这样,才能激励将士们浴血奋战。这反映了法家的阶级局限性。

法家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法家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006■墨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墨家是战国时的重要学派,是儒家最大的反对派,与儒家齐名,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80~前420年),鲁国人,出身于"贱人"阶层,曾做过造车的工匠、大夫。早年受过儒家教育,但后来背叛了儒家,创立了墨家学派。这个学派的成员多半来自社会下层,纪律严明,生活简朴,积极参与政治。学派负责人称"钜子"。

墨子以孔子提出的"爱人"论为出发点,向统治阶级提出种种要求,对统治阶级的自利、自私诸事提出限制,对社会上因自爱、自利而引发的争夺和战争进行抨击,比孔子的人本学说有更为具体的政治措施,对统治阶级的限制更为严格。

墨子提出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墨子认为,运用这十大主张要视不同诸侯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

墨子学说的核心,是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认为,欲要治世,必先寻世乱之所由起。

墨子还具有"天志"、"明鬼"的观念,认为天的意志是衡量人们言行的准则,要求人们尊天帝、敬鬼神,一言一行都必须"取法于天",做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另外,墨子在认识论方面带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其后的学说对这一点进行了发展。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是难能可贵的。可谓是中国唯物主义的先驱。

趣味链接:兼爱、非攻

墨翟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说,即不分尊卑贵贱,上下左右,人人互相爱,以爱己之心去爱人。他认为当时国家互相攻打,家与家互篡,是因为"不相爱",或者叫"交相恶"。所以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这是墨子处理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基本观点,也是他的基本政治主张。

"非攻"是墨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墨子从其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出发反对战争,确切地说是不合他所谓义、利的那种战争,即"攻",认为它是"天下之巨害"。墨子一生奔波于各国之间,制止了多起即将发生的战争,维护了小国的利益,实践着他"非攻"的主张,如止楚攻宋、劝齐息战等。

但是墨子并非一味反对战争,墨子"非攻"主张的独特性在于它并不是反对一般的战争,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即"攻"。而对正义的战争,墨子是持支持态度的,他称正义的战争为"诛"。对于正义的战争,墨子是充分肯定而且予以支持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知识分享:法家的典籍《韩非子》以及墨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设想一下:如果韩非子遇见了墨子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设想一下:如果韩非子遇见了墨子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法家,墨家思想,墨子,法家思想,思想,墨家,中国,主张,韩非子,韩非,兼爱,学说,观点,中央集权,以法为教,代表,公私,内容,国家,流派,支撑点,春秋战国,核心,社会,相结合,诸子百家,奖励,基本概况,基本内容,墨家学说

2009-12-02 #长篇故事

国学文化:《韩非子》为何代表了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国学文化:《韩非子》为何代表了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墨子,思想,君主,韩非子,天之,韩非,主张,尚贤,著作,贤者,法家,公孙龙子,内容,兼爱,墨家,孙子兵法,逻辑,儒家,公孙龙,关系,国君,墨翟,显学,理论,百姓,言行,贵族,鬼神,汉书·艺文志,天子

2008-11-17 #经典故事

韩非子批判老师荀子 引得法家和儒家不相容 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韩非子批判老师荀子 引得法家和儒家不相容 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法家,儒家,子产,孔子,法治,老师,马云,事情,借势,墨家,德治,老子,韩非子,中医,代表,君子,西医,主张,事件,众人,人物,光彩,名人,学说,影响力,思想,时代,民谣,荀子,一大片

2018-12-03 #故事大全

荀子是儒家 为何他的学生李斯 韩非子却成了法家

荀子是儒家 为何他的学生李斯 韩非子却成了法家

儒家,法家,荀子,韩非子,李斯,学生,孟子,战国时期,主张,人性本恶,兼收,名家,墨家,性恶论,标签,目的,流派,道家,阴阳家,研究,约束,不严格,学术流派,归纳为,背叛师门,司马迁,司马谈,吕思勉,孔子,师说

2020-01-04 #短篇故事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诸子百家之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主张,法家,商鞅,韩非子,慎到,思想,秦王,著作,统一,图治,中国,依法治国,关系,战国,方面,秦国,辩证法,分析,发展,改革,人类历史,法治思想,于老子,余万言,其理,姚贾,李悝,李斯,法不阿贵

2007-11-14 #短篇故事

韩非子 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法家思想的推广者

韩非子 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法家思想的推广者

韩非,韩非子,李斯,韩王,学说,韩国,有才,同门,君王,秦始皇,思想,通透,态度,法家,意见,意思,缺点,秦王,秦国,问题,道理,难处,大概是,是没有,李斯本,荀卿,门之谊,韩飞,鲍叔牙,使者

2009-11-19 #故事大全

秦始皇的政治实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有什么关系?

秦始皇的政治实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有什么关系?

秦始皇,秦王,秦国,赵国,李斯,李牧,皇帝,制度,诸侯,韩非,法家,天下,政治,统一,修明,内政,谋臣,赢政,韩国,吕不韦,司马尚,范睢,赵葱,韩非子,法家思想,军事,中央集权,主张,全国,关系

2009-04-24 #短篇故事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秦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秦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韩非,思想,秦王,李斯,秦国,法家,法学,韩国,依法治国,尊称,嬴政,荀子,韩王,相国,一统,历史,后世,地位,战国,才华,老子,造诣,影响,代表人物,秦王嬴政,韩国君主,富国强兵,于嬴政,力可

2007-11-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