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青海闯出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时间:2011-12-27

针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果断决策,在全省牧区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纯牧业村全覆盖,探索出了适宜牧区生产发展的股份制、联户制、

提示:本文共有 33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编者按: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青海草原严重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生态不断恶化,传统畜牧业已难以为继,走到尽头。针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果断决策,在全省牧区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纯牧业村全覆盖,探索出了适宜牧区生产发展的“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等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从体制机制上初步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报道)一场秋雨过后,祁连山下的牧民们开始了转场,原本静谧的草原瞬间热闹了起来。

这里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梅陇村,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曾经,这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典型贫困村,如今,“梅陇模式”已然成为全省生态畜牧建设的典型样板。

何为“梅陇模式”?“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

追溯到12年前。梅陇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牧业村,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但长期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科技推广程度不高,人草畜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牧民增收缓慢。

2008年,梅陇村“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推进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总要求,在没有可借鉴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试点起步。

军青是时任梅陇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头下,村子在草场承包权和牲畜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遵循成员自愿、退股自由、民主管理的原则,按照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引导牧民以草场和牲畜入股,成立了天峻县梅陇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牲畜、草场作价入股整合,开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成立合作社承载了牧民抱团致富的愿望,但他们更达成了一切以生态效益为前提的默契。牧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否则就是走12前杀鸡取卵的老路子。”分群养殖、划区轮牧,就是牧民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法子。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切实把入股草场、牛羊等资产变资金,离不开“梅陇模式”专业分工发展一二三产,按劳取酬和按股分红分收益的共赢发展理念。

而今,在山清水秀、文明富足的梅陇村,已经丝毫见不到过去那个贫穷落后、举步维艰的梅陇村的影子。合作社拥有梅陇洗车行、博宇品质酒店、梅陇火锅店、梅陇模式展馆,二三产投资来自于合作社一产收益,一二三产的总利润除提取公积金、支付劳动力按劳薪酬外,其余按股分红。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0865元。

夏日的天峻草原,牛羊成群,悠然自得,一番世外桃源景象。(资料图)

经过十二年的检验、锤炼,梅陇模式——这个源起于天峻草原牧民群众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始终突出股份改造这一关键,秉承三生共赢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内涵、制度和做法,并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省牧区六州得到广泛的认同、共鸣、借鉴和扩散,也成为了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经验和青海高原深化牧区改革的重要成果,丰富了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内涵。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5.47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4.74亿亩。以牦牛、藏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特色产业。从2014年开始,我省按照“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发展战略,在牧区六州通过集中建设和政策匹配,重点建成100个以上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作为典型引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创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利于示范推广、政策体系配套、扶持方式科学、管理机制灵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板。全省上下结合实际,创新探索,围绕重点,统筹推进,通过创新生产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

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富了……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多年前走上了合作社的路子,很快拔掉了“穷根儿”,其发展过程创造出“以草地和牲畜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用工按劳取酬、收益接股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拉格日模式”,更是带动周边贫困村走出“困”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黄南州泽库县是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纯牧业县,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草原超载、过度放牧、牲畜生产性能下降,“夏壮、秋肥、冬瘦、春死”曾一度在草原恶性循环……牧民生活困难,生态环境脆弱。

拉格日村在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2512元,是一个典型的重点贫困村。 “之前的情况是,牧民一家三代,五六口人在100多亩的牧场上养着一二十头牛,几十只羊,是非常小的生产规模。畜牧业有自己的规律,如果没有一定的草场规模,没有足够的种群数量,很难发展好,一年到头只能是出卖牲畜来获得收入。”泽库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要改变贫困现状,必须抱起团来,走合作社的路子。2011年4月,36户牧民正式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起来。同年5月,为使合作社获得经济收入,以二社36户全体村民27.47万元草原奖补资金为合作社周转资金。经过精心运营,合作社以草定畜、舍饲圈养、分片放牧,对草场按季节进行划区轮牧,遏制了草场的退化趋势,同时,合作社按照入社人员特长,分组分群,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合作社成立当年,36户牧民就分红21万元。

分红21万元!这对当时的牧民来说堪称天文数字,很多人不敢相信,也吸引了众多牧民强烈要求入社。面对发展实际,从满足群众意愿、推进全面发展出发,2014年,泽库县决心以拉格日等10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打造泽库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样板。在县农牧科技局联点帮扶下,拉格日合作社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面向全村牧民吸纳草场、牲畜、现金入股。

合作社在股份改造过程中,将资源整合作为合作社的股份改造的第一步,实行现金、实物入股;第二步推行能人带动,民主管理;第三步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第四步实现分工分业,按劳取酬。多年来,合作社在不断改革创新中,采取“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多元化发展”策略,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牧民收入,还为青南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十年时间,合作社尊重群众,循序渐进,在政府支持下多方合力形成了越来越成熟的“拉格日模式”。

如今,合作社天然草原合理承载牲畜数量,共减畜3332个羊单位,实现草畜平衡面积8.1万亩。通过建立饲草料基地,发展舍饲半舍饲,有效解决了超载过牧和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宏伟说,我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协调发展,坚持“接二连三”三产融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提升组织化程度,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培育树立先进典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精准脱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三生”共赢五个方面。

据了解,目前,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到961个,实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覆盖。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实现了集约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处置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一些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初步实现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专业化。涌现出天峻县梅陇、泽库县拉格日、甘德县岗龙、祁连县达玉等一批股份改造到位、内生动力强劲、经营组织有方、群众持续增收的典型合作社。

同时,传统畜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65%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办了畜产品、工艺品、民族服饰加工等社办企业,大部分合作社组织劳务输出,创办了运输、建筑、餐饮、住宿等二三产业,以畜牧业为主、采集业为辅的二元收入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各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有效解决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组建季节性养殖场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万头(只)以上,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人工草地面积达到710万亩,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

草原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书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青海已经闯出了一条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青海故事”,将会越来越精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青海闯出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是一只来自青海的羊”

“我是一只来自青海的羊”

青海,产业,全国,公社,农牧,企业,产品,农牧民,羊肉,吃法,消费者,牛羊,特色,畜产品,电商,加工,开发有限公司,裕泰,基地,中国,农村,品牌,城市,平台,开泰,技术,有限公司,游客,畜牧业,肉食品

2007-11-22 #经典故事

在我国青海有一块神秘的区域 传说那里存在着长生的秘密

在我国青海有一块神秘的区域 传说那里存在着长生的秘密

青海,塔木陀,西王母,农业,地球,母国,青藏高原,女王,同华,世界屋脊,咽喉,动物,地区,地方,居民,旧石器,意义,狩猎,牲畜,牧业,畜牧业,石器,穆王,西域,距今,长江,长生,黄河,高原,骨器

2008-01-02 #长篇故事

黑龙江桦川苏苏村:摘掉“三顶帽子”闯出振兴新路子

黑龙江桦川苏苏村:摘掉“三顶帽子”闯出振兴新路子

苏苏,李春林,工作队,扶贫,帽子,村民,果蔬,生态园,贫困户,驻村,东旺,产业发展,党建,中心,党员,大棚,市民,新路子,村里,村干部,软弱涣散,贫困村,生活,村委会,和公,李东,石鹏,齐配强,新华社,党员活动室

2016-02-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龙江最美驻村书记”吕维彬:摘掉“三顶压头的帽子”开拓扶贫新路子

“龙江最美驻村书记”吕维彬:摘掉“三顶压头的帽子”开拓扶贫新路子

吕维,苏苏,驻村,帽子,扶贫,产业,桦川县,攻坚,第一书记,人物,佳木斯市,农场,干部,方式,村民,精准,龙江,评选活动,贫困村,软弱涣散,难点,变化,工作,党建,茂盛,赫哲,副经理,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作队

2008-10-31 #经典故事

阿日昆都楞镇春季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阿日昆都楞镇春季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免疫,防疫员,工作,嘎查,畜禽,阿日,动物防疫,畜牧业,镇级,养殖场,组织,疫病,宣传,防控,地区,养殖业,养殖户,动物,畜牧,意识,情况,档案,责任,质量,传播,培训,强制,指导,统一,动物疫病

2024-02-04 #综合

首都科学讲堂|坐在高原的草地上 听听它的故事

首都科学讲堂|坐在高原的草地上 听听它的故事

草场,青藏高原,科学,讲堂,高原,首都,植物,牧草,面积,网易,政策,草原,管理,首都图书馆,作者,动物,土壤,平台,来源,毒草,比重,畜牧业,生态系统,类型,谷草,问题,毒杂草,第一影院,草地退化,荒漠草场

2020-06-10 #长篇故事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张家界脱贫故事」仓关峪村:走出“新路子” 鼓起“钱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张家界脱贫故事」仓关峪村:走出“新路子” 鼓起“钱

仓关峪,基地,贫困户,蜜柚,村民,工作队,全村,村里,发展,驻村,产业,张家界,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入,道路,问题,饮水,变化,时鹏,李启贵,循环经济,产业园,新路子,山村,分红,原因,单位,合作社,平台,钱袋子

2010-11-07 #小故事

我国历史上农业发展

我国历史上农业发展

发展,农业,方面,我国,农具,阶段,畜牧业,农业生产,时期,原始农业,中国,人口,夏代,技术,种类,进步,人们,传统,经验,传统农业,制度上,牛耕,进一步发展,作物,体系,品种,畜牧,黄河流域,齐民要术,栽培

2020-09-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