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析

时间:2012-01-06

它其实可以说是亚文化,或者更具体一点,宅文化的一种

提示:本文共有 28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在媒体网络风行的今天,有一股别样的文化力量蔚为壮观——耽美。它其实可以说是亚文化,或者更具体一点,宅文化的一种。热衷者能视若珍宝,鄙夷者则各种接受不能,乃至于恶语相加。这里,笔者无意对此种文化的雅俗优劣(这本身就是个无解的伪命题)做出评述,而只着眼于一点——耽美文化的背后究竟暗含着何种女性心理。

耽美一词源自日本近代文学,意为沉溺于美,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对唯美浪漫的追求。它盛行于二次元空间,现已逐渐渗透到文学、影视、绘画等多个领域。又因为这种题材常被描绘成美型男性之间的纯爱故事,耽美一词就逐渐与 BL(boy’s love)一词等同起来,而事实上,二者之间仍有一些差别,因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故不多加说明。

耽美,耽溺的是一种近乎极致的幻想中的美,一个具象化的例子,大概就像《王的男人》中的孔吉?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 ACGN(Animation 动画、Comic 漫画、Game 游戏、Novel 轻小说)为主。其受众群体极为固定,以女性为主,并且,其创作者也多为女性。因而,研究耽美文化对于研究女性心理有很大的意义。

在内容上,耽美有很明显的过度美化倾向,使得其立于虚实之间,像梦一样真假难辨。它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而有很多人希望美梦成真。但是,就算如此,它仍具备一定的反世俗意义。怎么理解呢?即使是科技发达、思想日益开放的现在,依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女性依然处在一个相对弱者的地位。作为弱者的女性,有人顺从,而有人却不甘示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在宣泄,耽美现象正是其中之一。

特别说明一下,请大家不要把这曲解成某种女权主义的论调,我本人是更倾向于女性主义而非女权主义的,即正视女性生理与心理的独特性而非一味追求所谓平权,虽然同时我也隐隐觉出,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其实是一对暧昧的悖论,相互给养而又相互排斥。

耽美世界中的男性,一般都有一方,极富女性的纯美特征,他们细腻、温婉、娇艳,有时,根本就是套上了男性躯壳的女性。作品看似在抒写男子的别样柔情,实则在展示女性之美。某种程度上,这体现出了女性的群体自恋倾向,即“自己爱上自己”。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写到:“这个女人在镜子里看自己,既充满自恋的爱意又怀有隐隐的自虐之心。任何一个自己嫁给自己的女人都十足地拥有不可调和的两面性,像一匹双头的怪兽。”女人这种深层的自恋行为是带有自虐性质的,从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强烈渴望,最终希望达成的是群体认同,即不仅自我认同,也呼唤他人对这个群体的认同。有人说,艺术的意义应在于不断培养新的时代精神,而女性自我意识的膨胀,也是新时代精神的一种,大家可以不理解、不接受,但是至少,应对其有所尊重。

荣格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意思是说,每个人的心理结构都是雌雄同体的。那么,笔者以为,这耽美文化实在与此种心理十分相契,是它的一种具象化表征。作为主角的两位男性常常被设定成所谓的“攻与受”或是“1 与 0”,本质上正对应着“男与女”的关系,是“雌雄心理”分裂后的一种写照,而某些个体表现为男性生理加女性形态,这又是一对“雌雄心理”的外化。

若以一种结构主义的眼光去解读耽美文化,探讨它应由那些元素构成,那么,欲望肯定是其中之一。虽然耽美的原始主张是描写一个纯爱唯美的世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欲望却作为一种难以掩饰的隐秘情感被留在了文字与图像中。耽美,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表现着男人的欲望,但只要我们多加推敲,就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女性欲望的本质。前面已经提过,多数耽美作品的创作者都是女性,又主要为女性受众服务,即它的主体与客体都是女性,因而,可以想见,它最终所满足的必是某种女性欲望。就像古代的怨妇诗,看似在写女性的哀怨相思之情,实则在抒写男性心理。首先,它的执笔人是男性,又由于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受教育机会匮乏,使得它的受众群体多局限于男性,所以,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用男人的心去写女人给男人看,而耽美恰好相反。

不管多么好的时代都是蒙尘的时代,某种意义上,欲望也是一粒粉尘。人因有欲望而去追求,求之不得又徒生痛苦。同性之恋现今仍被许多人视为不伦,无法获得幸福圆满的结局。它的悲剧源由之一在于它有悖传统世俗伦理而导致社会认同感不足,这与很长时间内女性的性别认同感低是相通的。郭沫若说:“真正的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所升华的一个象征世界。”那么,耽美文化本身是有资格被视为一种文艺的,因为它正是由生活体验所积淀升华而来,有独特的内涵。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耽美文化作品可能是一些女性了解、认知男性生理的特殊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虽然耽美文化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尤以日本为甚。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文化输出地,其输出对象基本锁定为广大男性群体,而耽美文化的兴盛则让他们在此之外察觉到女性消费群体的强大,其结果就是,双线并行,达成两性性文化双重输出的目的。

西方的女权主义文学研究者认为,女性较之男性更注重生命体验,她们用血肉写作。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也说,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理性重是非判断,而更倾向于情感善恶人道方面。这样的女性心理也同样投射在耽美作品的创作中。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耽美倾向的作品,但没有像现在这样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络的发达当然也是强力助推剂),这种广泛性已经使我们不得不开始正视它的存在。历史文化学派在阐述顺应效应时,提出一个叫“置换”的概念,即打破既有的心理图示,重新构置一个心理图示,中国是一个重伦理的地方,因此,耽美文化对于现有文化的冲击所产生的结果目前可能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地步,但至少也应被动地被收编到既有的心理图示中。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女性也更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需要”,当然,这要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附:一位男性读者的一点想法,同置于此,供君参考

支持女性主义,对女权主义保留意见;个人观点类似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男性的归男性,女性的归女性;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个社会对女性还是相当不公平的;个人认为同性恋不被广泛支持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文明是需要繁衍的;《三体》中叶文洁设定的第一个宇宙基本公理说明的也是类似的问题(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公理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不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就无性繁殖了,这个时候可能同性恋以及独身主义都会被广泛支持;现在已经有点类似的苗头了;现在的男性也更加女性化,试看现在被热捧的各种小鲜肉,更多女性阴柔之美,而缺乏了男人的阳刚,相当不喜;一阴一阳谓之道,不过现在却有点阴盛阳衰之感,《三体》中也多有类似描写“程心很快想明白了:其实这种进程早已开始。公元 20 世纪 80 年代可能是最后一个崇尚男性气质的年代,那以后虽然男人还在但社会和时尚所喜欢的男人越来越女性化。她想起了 21 世纪初的某些日韩男明星,第一眼看上去也是美丽女孩的样子,那时人们称之为男色时代来临。大低谷打断了人类的女性化进程,似随着威慑时代而来的半个多世纪的舒适的和平,使这一进程加速了”。但愿这只是大刘的“杞人忧天”;不然以后的星辰大海都将成为梦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耽美文化背后的女性心理探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女神文化 探析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传说和遗存

从女神文化 探析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传说和遗存

部落,氏族,母系氏族,人类,时期,女性,血缘,发展,女岐,标识,文化,畜牧业,氏族公社,人们,九子,体系,关系,农业,姓氏,社会,认同,衍生出,原始社会,人口,创世神,代表,先民,华夏民族,文明,我国

2016-12-08 #短篇故事

探析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探析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狄更斯,露西,玛利亚,形象,作品,女性人物,妻子,情感,创作,影响,玛利,作品中,生活中,人物,女性,凯瑟琳,朵拉,丈夫,双城记,性格,爱情,父亲,大卫·考波菲,女性角色,狄更斯作品,栩栩如生,存在着,人物形象,中都,伴侣

2018-07-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通用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通用

八仙,故事,杨慎,九仙,严君平,张道陵,李白,杜甫,王勃,董仲舒,人们,文化底蕴,尔朱,成员,神仙,阵容,探析,传说故事,哪些人,何仙姑,俞樾,吕洞宾,唐范,孟昶,张旭,张素卿,曹国舅,望九仙,李铁拐,李琎

2020-09-11 #故事大全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通用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通用

八仙,故事,杨慎,九仙,严君平,张道陵,李白,杜甫,王勃,董仲舒,人们,文化底蕴,尔朱,成员,神仙,阵容,探析,传说故事,哪些人,何仙姑,俞樾,吕洞宾,唐范,孟昶,张旭,张素卿,曹国舅,望九仙,李铁拐,李琎

2020-09-11 #短篇故事

朝代兴替 中原逐鹿:探析河洛文化

朝代兴替 中原逐鹿:探析河洛文化

河洛,洛阳,河洛文化,地区,地位,儒学,文化,在河,程颐,邵雍,中国,天下,人们,佛教,哲学,周公,思想,正统性,汉书,河图,河洛人,洛学,特征,王者,银币,发展,程颢,华夏文明,作用,儒家

2011-10-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卫民间故事文化探析上

中卫民间故事文化探析上

中卫,民间故事,方面,形态,故事,文化,类型化,人文,人们,情节,精神,主题,人物,文脉,表象,风范,表现为,主人公,人文精神,人民大众,先民,历史,厚度,唯美,地方,城市,女婿,意趣,把式,著述

2020-08-24 #故事大全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八仙,神仙,吕洞宾,法宝,凡人,何仙姑,传说故事,小说,道教,王世贞,道士,钟离,传说,全真教,故事,杂剧,道家,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仙姑,女仙,意识,东游记,人们,张果老,戏曲,文化,曹国舅,意义

2020-09-10 #经典故事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八仙传说故事的文化底蕴探析

八仙,传说故事,何仙姑,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韩湘子,摘要,传说,人格,全真教,张果老,复合型,崇信,密切关系,小说,意识,戏曲,故事,时期,文化背景,文学,民间传说,蓝采和,神仙,流变,群体,道教,作品中,汉钟离

2020-09-1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