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汤婆子”中的北宋人生活 浅谈古人纳凉取暖的智慧

时间:2012-01-12

比如,平辈女子之间的称呼,家里的女主人以及男主人的称呼,家里的姑娘们的称呼

提示:本文共有 25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中描写了很多关于宋朝的文化,让看电视的小伙伴大呼惊奇。比如,平辈女子之间的称呼,家里的女主人以及男主人的称呼,家里的姑娘们的称呼。不过这都不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内容,今天我们讲的是《知否》中的另外一个东西,汤婆子。这个汤婆子在剧中,是一种类似于现代的暖瓶的工具,能够让普通百姓,在晚上比较暖和地度过寒冷的夜晚。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漫漫长夜,古人是怎么取暖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汤婆子”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取暖的。

小明兰用不起的东西,“汤婆子”

还记得在《知否》前几集的时候,作为家中庶出的姑娘,明兰和自己的生母卫小娘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明明卫小娘也是家中的半个主子且还怀着孕,管家的林小娘还是把人往死了作践。北宋的冬天那叫一个冷,卫小娘屋里多次向厨房讨要碳火都不能行,只能勉强靠着多打几个汤婆子来用。从这里我们看出,汤婆子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廉价的取暖的工具,多是给穷人家用的。富人家主要的取暖工具还是炭火。

不过,就算是这样穷人家的使用的东西,我们的庶出姑娘小明兰还是用不起。明兰的姐姐华兰过彩礼的时候,全家人都在花厅等候男方家来的客人。明兰作为家里的姑娘,在自己姐姐的好日子里自然也是要出席。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嫡出姑娘如兰拿着一个暖手炉,也就是汤婆子。同样是庶出的姑娘墨兰手中也拿着一个汤婆子,只有明兰没有。可见,即使是比较廉价的取暖工具,我们的庶出姑娘明兰依旧是用不起。

古人的智慧,日常家用“汤婆子”

讲了那么多影视剧中的“汤婆子”,那么汤婆子是怎么样一个东西呢?“汤婆子”其实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暖手宝,暖水袋。只不过在古代“汤婆子”能暖手,捂手,捂被子,冬日保暖,像温暖的婆婆,夫人一样,古人才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说起“汤婆子”的名字,其实它还有很多的别称,比如“锡夫人”“脚婆”。古代的暖水袋大多是用锡、铜、陶等材质制作而成且古代文人比较讲究,所以有“锡夫人”的叫法。“脚婆”这名字就更好解释了,因为冬天用来暖脚的,所以称之为“脚婆”。

古代人的晚间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就算是在宋朝宵禁不再阻止人们的脚步,人们的主要夜间活动也仅仅是出去吃点买点东西。古人其实非常注重自身养生和休息的,但是古时候的冬天又非常的冷。即使有碳火取暖依然需要不断的开窗通风,爱好睡觉的古人就发明了“汤婆子”,来帮助自己助眠。晚上睡觉前,早早的拿一个汤婆子,灌满水,塞好盖,用布袋裹着放进被窝里。不仅可以在睡觉的时候,被褥里暖暖和和的,还可以保一夜睡到天明不被冻醒。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古人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生活其实也花了很多的功夫,智慧不可小觑。

红楼梦中的家用品“竹夫人”

说了那么多关于汤婆子的由来和故事,我们再说一个跟汤婆子功效完全相反的日常家用品,那就是“竹夫人”。乍一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有些缠绵呢?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可以被叫做夫人呢?连暖手宝一样的“汤婆子”也仅仅是叫“婆婆”呢。说到与“汤婆子”完全相反的功效的家用品,很多人会想到的就是风扇,空调这些。

古代人自然是没有风扇和空调的,那么优秀的古代人民是怎么样保证夜间睡得安稳不被热醒的呢?这其中“竹夫人”的作用可就非常大了。记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回,宝钗给众姐妹出了一个谜题,谜题的谜底就是“竹夫人”。其实,后来研究红学的研究者们曾说,这道谜题让宝钗来出其实就是在暗示后来宝钗的命运。我们都知道宝玉心系黛玉,但是黛玉身体不好且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心思比较重的人。黛玉常年生活在贾府那样一个人心复杂的地方,自己又多疑多心,最终导致自己泪尽而死。而黛玉死得这天其实就是宝玉和黛玉的婚礼当天,宝玉以为自己娶得是心仪的黛玉,殊不知其实是宝钗。宝玉后来得知自己娶的是宝钗且黛玉已经去世之后就心灰意冷,不仅没有和宝钗有美满的姻缘,反而因此看透世事。他最终抛下宝钗做了和尚。而宝钗空得一个太太的名声却没有夫妻恩爱的日子,最终与宝玉渐行渐远。“竹夫人”之谜就是暗示宝钗与宝玉不能够恩爱白头的命运。

古代人的智慧结晶“竹夫人”

说了这么多关于竹夫人的典故,那么竹夫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顾名思义,竹夫人肯定是竹子做的一样东西,又是用于夏天,应该是用来乘凉纳凉的物品。不卖关子了,竹夫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抱枕,而且是夏天用的抱枕。现代,其实有很多的小朋友有睡觉一定要抱抱枕的习惯。那么冬天可以抱着毛茸茸的抱枕取暖,夏天呢?夏天就可以抱着竹夫人了。竹夫人是古人用竹子编制成的一种长圆柱形的中空抱枕。这种抱枕由于腹内空空非常有利于空气对流,所以抱着它睡觉就会非常的凉快。并且竹夫人是由竹子编制而成,竹子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凉爽的物体,夏天抱着就更加的凉爽了。

古代的竹夫人除了会有长圆柱形的,也有其他形状的,比如中间细两头大的形状。这种形状不仅更好抱着,还会被用来垫脚,让脚部也变得十分凉爽。看来,在古代的夏天竹夫人用处非常的多。不过一到冬天,竹夫人这种夏天用来纳凉的物品就会被放置起来了。类比一下,宝钗是不是就像那个被高高放置起来的太太呢。

与汤婆子一样,竹夫人也被古人赋予了很多的名称,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朝代,竹夫人的叫法都各有不同。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叫法有三种,分别是“竹夫人”“竹夹膝”“青奴”。“竹夫人”很好理解,古人感念这种物品带给人的美好的感受,把它称之为夫人,因为它一定意义上能够给人带来夫人一样的关心和安逸。“竹夹膝”这个名字更多是从它的功能方面命名,就是可以抱在怀里,夹在膝盖中可以用来纳凉的东西。“青奴”这个名字一定意义上是从它的颜色上来命名,不过“奴”在古代是相对卑贱的称呼,青奴这个称呼也更能显示古代人已经没有“竹夫人”那样的感恩之心。从名称上就表达出来了。

总结

不管是竹夫人还是汤婆子,我们都能看出古代人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古人虽然不像现代人有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可以造出空调风扇这样既方便又便利的纳凉用品。但是古人仍然能够因地制宜,在现有的基础上为自己创造最大的舒适和便利。竹夫人就是用普通的竹子作为原材料,既不会产生高额的费用又方便安全。汤婆子就更简单了,古代锡、铜、陶制品那么多,只需要稍微开动脑筋,用上热水就能够让自己美美的睡上一晚,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古代人的智慧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汤婆子”中的北宋人生活 浅谈古人纳凉取暖的智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人的享受:夏抱“青奴”“竹夫人” 冬踩“锡奴”“汤婆子”

古人的享受:夏抱“青奴”“竹夫人” 冬踩“锡奴”“汤婆子”

汤婆子,竹夫人,宁非,游天宁,某僧,赵翼,高宗,故事,住持,帝异,圆柱形,又名,功能,夏日,床席,手足,扁形,清规,民间,竹制品,用具,热水袋,锡器,易宗夔,新世说,一个大,取暖用品,很明白,这样一个,陔余丛考

2013-03-26 #故事会

如意汤婆子

如意汤婆子

汤婆子,灰太狼,喜羊羊,图案,旋钮,小羊,部分,懒羊羊,沸羊羊,发现了,外观,冷气,冷暖,太阳,方式,方向,暖气,时候,村长,蓝色,红色,炎炎夏日,烤焦,结果,误操作,雪花,酷暑,调节,可通过,内容介绍

2020-05-29 #长篇故事

第202集 如意汤婆子

第202集 如意汤婆子

灰太狼,喜羊羊,肥羊,铁栏,红太狼,狼群,懒羊羊,沸羊羊,羊羊才,美羊羊,都幸福,在桥,全集,丈夫,下定,伤痕,口水,决心,高清,简介,小镇,学校,大餐,威风,栏栅,村长,村里,手脚,样子,满身

2020-05-28 #故事阅读

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汤婆子怎么做成的

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汤婆子怎么做成的

时候,汤婆子,喜羊羊,变温,化学物质,成员,固体,现实,液体,液化,当然是,很显然,技术是,在热

2020-05-29 #小故事

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羊们把如意汤婆子还给村长 结果把村长坑惨了

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羊们把如意汤婆子还给村长 结果把村长坑惨了

童趣,漫游,救兵,跨时空,灰太狼,喜羊羊,小羊,结果,红太狼,村长,视频,芯片,汤婆子,懒羊羊,黑大帅,羊村,网络连接,事实,主角,动漫,分辨真假,小狼,哥哥,告白,守护者,孙子,天都,宝宝,宝贝儿子,导演

2020-05-29 #长篇故事

北宋年间流行菜 红烧肉(又叫东坡肉) 古人秘方 健康吃肉!

北宋年间流行菜 红烧肉(又叫东坡肉) 古人秘方 健康吃肉!

苏东坡,红烧肉,糖色,百姓,猪肉,洪水,煸炒,五花肉,步骤,冰糖,啤酒,时候,油脂,知州,好的,关键,大火,小火,砂锅,调料,道菜,皮五花,一个小时,东坡,八角,火候,官兵,杭州,桂皮,枣红色

2008-07-30 #经典故事

十大古语名句 看透人生祸福 古人智慧巅峰

十大古语名句 看透人生祸福 古人智慧巅峰

背景,出处,大意,勇气,司马迁,屈原,离骚,王安石,王勃,史记,地方,志气,意志,理想,道路,左丘明,张良,范仲淹,陶渊明,韩愈,魏征,兵法,体力,周易,春秋,国语,圣贤,孤愤,学生,岳阳楼记

2014-09-04 #故事阅读

古人3句话道破人生智慧 参悟一句 受用一生

古人3句话道破人生智慧 参悟一句 受用一生

个人,时候,规矩,这句话,一定是,世界,事情,一个人如果,世间万物,作者,人们,古人,弄清楚,天地,大道,所在,成就,方面,才能,规律,影响,运行,一句话,可以把,有规律,这个道理,大家好,不一般,大家来,好的

2012-01-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