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葛维汉外孙来到华西坝:终于来到儿时故事里的地方

时间:2012-01-14

3月19日上午9点到11点30,他都不曾离开座位,听着大家用四川话讲述外祖父在四川成都华西坝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怀德堂,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Hoogendyk)坐在里面,这里也是他外祖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3月19日上午9点到11点30,他都不曾离开座位,听着大家用四川话讲述外祖父在四川成都华西坝的故事。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外祖父曾工作过的成都,见到了童年故事中外祖父葛维汉讲述的地方。葛维汉 (David Crockett Graham) 1882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911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四川,并在1932年任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其在广汉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川西平原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序幕,对发掘与研究三星堆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首次来到成都

找到外祖父故事的原型

3月的成都,春风吹面不寒,克里斯多夫和女儿乔安娜(Johanna Hoogendyk)穿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校舍。中式歇山顶、西式老虎窗,华西坝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他拿出手机拍个不停,这正是他外祖父日记里提到的地方,童年听到的很多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外祖父讲过很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那时候我才十多岁。” 克里斯多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虽然很多故事都已经不记得了,但他知道外祖父在成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的大学教书、做学术研究,“他还到很多乡下去做研究”。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外祖父很受大家尊敬,他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

据他介绍,能够来到中国,还多亏收到了曾在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伍波的邮件,“他们联系到我,然后进行了很多衔接工作。”到了成都之后,“从事实角度来说,这里跟外祖父所描述的成都是很相似的。”他表示,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令自己惊讶,他们也打算在这里呆一周,会去四川大学博物馆参观,去到外祖父反复提及的那些地方。

儿时中文都是成都口音

女儿研究亚洲历史

结束成都的旅程后,他们还会去到重庆、四川宜宾旅行,最后回到四川成都,从这里离开。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他还提到了一件趣事,小时候外祖父总是喜欢开车载着他去教堂,路上会给他讲很多故事,并用中文教他数数,从1数到10。

“2005年的时候,我和女儿去见母亲,让她教我们唱中国儿歌,给我们数数。”克里斯多夫笑着说,他在这时候发现母亲的发音和他不一样,他还专门就这个问题去找了研究中文的学者,最后才得知,自己是成都口音,而母亲是宜宾口音。

“她在宜宾长大,学英文之前,就已经会说中文了。” 克里斯多夫还透露说,自己并没有继承外祖父的专业,而是选择了生物专业,后来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态学。“因为我个人对理工科更感兴趣”。

站在一旁,乔安娜接过了话茬,“但我对历史更感兴趣”。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会给她讲中国历史,唱一些中国的儿歌,或许正是受了这些影响,她后来选择了历史专业,研究亚洲历史。“这些都是受了家人的影响”。

赠送葛维汉日记和照片

丰富川大博物馆的研究资料

3月19日上午,克里斯多夫还将外祖父的日记刻录到了光盘之中,赠送给了四川大学博物馆,“这些都是出发前一天才整理完成的。”他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相关人士解释了每个光盘中的内容,随后,他还将葛维汉先生生前完成但并未出版的书一并赠送给了博物馆。

对葛维汉先生事迹熟知的原华西医科大学金开泰老师,给来访的克里斯多夫讲述了他外祖父诸多故事,“他是中国人类学华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担任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博物馆馆长之后,主持了华西边疆学会的工作,他积极推动了华西边疆学会对外考察、总结,在华西边疆研究的杂志上先后发表了55篇论文,反映了西部地区的民族、人文的特点,他的研究对华西人类学派有着杰出的贡献。”

76岁的成都作家谭楷也将自己所著的《枫落华西坝》赠送给了来访的克里斯多夫,书中还原了华西坝的诸多往事,讲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过往。“葛维汉不仅对文物有着浓厚兴趣,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认真、准确、生动的记录。”在他的眼中,这个博物馆长还在苗寨收集整理了752件歌谣、说唱、民间故事,甚至请了三位苗家歌手到成都,请精通音乐的牙医刘延龄记谱。

在广汉的考古发掘

曾拉开三星堆发掘序幕

促成克里斯多夫成都之行的伍波介绍说,葛维汉1911年和妻子从旧金山乘坐“西伯利亚”号蒸汽轮船,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上海。随后他在上海和绍兴学了一年的中文。“他的大女儿葛秀兰就在绍兴出生,也是我的英文老师。”伍波说,他家共有五个女儿。

葛维汉博士有写日记的习惯。伍波在史密斯索尼学院档案馆找到了他大量的日记。其中1932年到达华西坝的一篇日记记录,“9月30日,经过在长江和岷江艰难的旅行之后,我终于到达成都……我到那儿不久就当选为(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博物馆有很多收藏非常有价值,但没有分类标签和记录。我的第一份工作即是把博物馆中的所有文物进行分类,对它们进行编号并完成所有可能的记录等等。”

直到1948年,他才从华西协合大学退休,回到美国,定居在科罗拉多州恩格伍德镇。时至今日,葛维汉为人熟知的还有他在担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时,敏锐地意识到广汉农民燕氏父子偶然发现的玉石器的价值,在随后率考古队发掘的过程中,更是拉开了三星堆的考古序幕。

人物名片:

葛维汉原名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年—1962年),美国阿肯色州人。美国著名的考古学、人类学家,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首任馆长。三星堆遗址的最早发掘者。

红星新闻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韩金雨 摄影报道

编辑 龚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葛维汉外孙来到华西坝:终于来到儿时故事里的地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如果华西坝的老建筑会说话 他们会讲怎样的故事?

如果华西坝的老建筑会说话 他们会讲怎样的故事?

华西,华西协合大学,姓名,年龄,简历,英文名,住址,小名,华西坝,老建筑,钟楼,工作,教学楼,西校区,万德堂,合德,二教,五教,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育德,都会,化学系,办公楼,塔顶,嘉德,基础医学,图书馆,学院,建筑,懿德

2018-10-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成都图书馆发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荐书单

成都图书馆发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荐书单

作者,内容简介,出版社,活动,成都,文化,巴蜀,四川文艺出版社,书单,四川,文明,天府文化,社会,读者,四川人民出版社,袁庭栋,城市,大禹,研究,认同,扬雄,落下闳,巴蜀文化,关系,华西,历史,四川人,文物,华西坝,巴蜀书社

2018-01-24 #故事大全

成都图书馆发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荐书单

成都图书馆发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荐书单

作者,内容简介,出版社,活动,成都,文化,巴蜀,四川文艺出版社,书单,四川,文明,天府文化,社会,读者,四川人民出版社,袁庭栋,城市,大禹,研究,认同,扬雄,落下闳,巴蜀文化,关系,华西,历史,四川人,文物,华西坝,巴蜀书社

2020-02-22 #故事阅读

左手测绘 右手科普 他讲出古建筑的新故事

左手测绘 右手科普 他讲出古建筑的新故事

建筑,古建筑,文化,成都,日本,稻城县,四川大学,工作,传统,华西坝,测绘,研究,设计,建筑中,养分,哲学,基因,学校,归属感,成都市,数据,雪山,创作,精神需求,近现代,古塔,陶玉,上开,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2007-03-06 #长篇故事

文末福利|战疫“网红”真实故事改编 音乐剧《遍地英雄》即将首演

文末福利|战疫“网红”真实故事改编 音乐剧《遍地英雄》即将首演

疫情,王小,音乐剧,医生,成都,制作人,华西坝,封面,人物,一线,四川,元素,年轻人,志愿者,方式,李扬,杨斐,遍地英雄,医护人员,音乐人,大剧院,串串香,剧中,华西,女儿,姑娘,导演,小人物,来源,灵感

2013-08-09 #故事阅读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作文题,高考作文,作文,考生,题目,哲学,学生,考试,德国,胡适,命题,文章,燕京大学,高校,国文,少年,新加坡,华西坝,北大,清华,全国,写作文,大学,年代,新学,时代,法国,国文科,学生在,齐鲁大学

2015-03-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根植传统文化 讲好三国故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武侯样板”

根植传统文化 讲好三国故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武侯样板”

武侯区,文化,武侯,成都,天府,旅游,消费,音乐,武侯祠,音乐坊,发展,芙蓉,三国文化,华西坝,文创产业,城市,打卡,望江,加快建设,产业,全域,全球,场景,底蕴,片区,特色,负责人,集群,项目,国蜀汉

2013-09-28 #经典故事

人间故事:张大爷的外孙张小海 离家出走了

人间故事:张大爷的外孙张小海 离家出走了

小海,父母,孙子,爷爷,电话,张小海,网吧,都会,同学,县城,小孩,生活费,爸妈,花样,自行车,回家,常自言,张峰,段时光,发现了,第一时间,寒冬,借口,做作业,内容,受委屈,回家路上,复习功课,地被,地方

2015-11-10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