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语义启动效应”的启示:错误的识字教育 会让孩子能背不能认

时间:2012-01-19

朋友不放心单独把几个孩子放在一起,就偷偷过去看了一眼

提示:本文共有 27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周末几个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自然都带上了自家的宝贝,孩子们聚在一起,无非就是吃点零食,玩会儿游戏。

朋友不放心单独把几个孩子放在一起,就偷偷过去看了一眼。回来之后她瞪大眼睛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当着众人夸起了我:“你怎么把儿子教育得这么好,才四岁就开始自己读童话书。”

这一夸不要紧,反而让我害羞起来,经过她这么一嚷嚷,其他的朋友都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看着我,似乎都在等我传授什么重大经验。

“就是陪着孩子一块看书呗”“别逗了,现在谁在家不这样做,肯定有什么诀窍没有说出来”

说着她翻出手机,非要让我看看她陪着儿子亲子阅读的小视频。看着视频里的小家伙摇头晃脑,一字一句地读着,我说:“这不是读得挺好的吗?”

朋友却回答道:“那只是表象,孩子是在背书,不是在读书,就算他知道这个故事,单独拿出其中的一个字,他还是不认识。”

“那你平时都是怎么教他识字的?”“无非就是让孩子看识字卡片,教他一个个认呗。”“原来如此,这不怪孩子,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01低龄段儿童究竟应不应该认字?

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乔治斯蒂文曾说过:教育史上最大的错误认识,就是让孩子六岁以后再开始阅读教育。

尽管专家的话说得有些绝对,但意思却非常清楚。对于孩子来说,让他死记硬背,可能当下有效果,但这是短时记忆,不会对孩子产生特别深远的影响。

这种错误的识字教育,会让孩子能背不能认,家长要想办法改变。

想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某样东西,父母要尝试将其讲解给孩子听,让他明白真正的意思后,再尝试着理解记忆,这样效果会更加明确。

阅读和识字是不同的,阅读需要孩子的理解能力,识字需要孩子的记忆力。

如果低龄段的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某些字,那么对他以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认字而认字,反而会产生反面作用。

02家长常用哪些识字方法?

一.字卡识字

那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恐怕每个家长手里都有,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让孩子看一看,带着孩子咿呀呀地读上一会。

看起来孩子记住了这些字,其实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提问孩子,他早就把这些字抛到九霄云后了。

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觉得这种字卡让孩子学习的方式并不理想的原因,只是起到了一个短期记忆的效果,并没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

自然,这种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哪怕花费许多时间,也很难让孩子产生长久性的记忆。

二.阅读识字

很多父母会选择亲子阅读的方式,在孩子睡觉前或者自己下班后,陪着孩子读上一个故事或者一本书,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一些字。

很多孩子在听家长读完一本书后,可能会流利地复述这个故事,但未必会把其中的某个字认识清楚。

简单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只是能够大概理解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却很难将一个字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

卢梭说:人们在煞费苦心的寻找教书识字的最好方法,只不过是把孩子变成了可怜的印刷工厂。

文字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神秘符号,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要让孩子明白文字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让低龄段的儿童进行文字学习,最好是无意使然,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这种汉字,获得这种技能,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不为学习而学习。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语义启动效应”这个角度去看问题。

03“语义启动效应”给家长的启示

语义启动效应,是指对一个词及其他刺激的加工,使人的认知系统为加工随后的语义上有关的词或其他刺激进入准备和启动状态,从而对随后的加工活动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这为长时记忆的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语义启动效应”其实就是把单个的生字,放到文章当中,在这种语境里,让孩子先理解他的意思,再进行记忆。

这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个词以及其意义和用法。

比如当我们为孩子列举狮子和动物园的时候,单独让孩子记忆这两组词,可能有些难度,但如果把狮子放到一篇故事中,或者为孩子组成一句话,这样孩子会更快速更深刻地记住。

很多时候用卡片让孩子记忆,反而是一种难度更大的认知方法,这种方式也不符合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反而会形成单调刻板的记忆方式。

而在阅读的实际情况中,会让孩子更加灵活地去记忆。

04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该改变

一.时间上的准备:开始的越早越好

很多父母会觉得,过早给孩子灌输这种理念,会不会让孩子更有负担?其实,孩子从小就已经开始受家长的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

哪怕是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如果你经常对着他讲故事,哪怕他当时听不明白,但经常重复,也会对他的大脑产生刺激,为她之后理解相关的文章打下了好基础。

这也是很多准妈妈坚持胎教的原因。

很多妈妈都知道,孩子尚在肚子里时,我们讲故事或放音乐,或多或少都有胎动的迹象,其实这就是孩子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二.媒介的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图书效果更好

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有插图的图书,更容易吸引他的注意,也更容易产生读下去的兴趣。

当然,父母在陪着孩子亲子阅读的时候,不要单调无味地只是为了读而读,自己要用生动有趣的语气,为孩子讲述故事,让孩子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记忆这个故事和其中的字词。

三.成人的合理介入:做孩子阅读的陪伴者而不是检查者

很多父母都习惯让孩子在阅读后,要么检查其中的某些字词,要么干脆逼着孩子写一篇读后感,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在他们的语言系统尚未成熟前,这是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强迫着孩子做这件事,会适得其反。

在陪孩子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我们要做个引导者,当孩子对大部分的字词都了解后,我们就要做孩子的陪伴者。

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能为妈妈读读这个故事吗?”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

05识字过程中,家长需要把握这几个关键点

一.连贯输入书面语,让孩子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

多让孩子读一些正规连贯的书面语,能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让他学会说一些更丰富有内容的东西,而不是局限在一些日常用语上。

这样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包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孩子都能表现得更有内涵,会加分不少。

二.忽略识字量问题,不要在孩子面前炫耀识字能力

很多孩子小时候就认识很多字,这也成为了家长炫耀的资本,其实孩子认字多少和智商并不是划等号的,家长可以感到欣慰和自豪,但没必要沾沾自喜。

尤其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背诗词,这容易使其滋生一种盲目骄傲的心理,不利于之后的教育和培养。

三.抓住生活中的小契机,随时随地都能识字

不光是亲子阅读能让孩子认识字,平时陪着孩子去游乐园和逛超市,都有相关的标语。

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词怎么读、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能够用到,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可能更好。

汉字的魅力是无穷的,但想要真正领略到它的独特,还需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希望新手爸妈们都能够更加有耐心,毕竟这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根据“语义启动效应”的启示,为孩子创造优质条件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语义启动效应”的启示:错误的识字教育 会让孩子能背不能认”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还在跟孩子讲道理?“边门效应”:用间接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

还在跟孩子讲道理?“边门效应”:用间接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父母,讲道理,妈妈,情绪,女儿,家长,时间,牧师,错误,对孩子,让孩子,右脑,后果,朋友,效应,方式,时候,道理,边门,教育,马克吐温,大道理,小朋友,意图,才能,效果,电视,样子,理性

2011-02-04 #故事会

父母越是唠叨 孩子越发叛逆?背后的“超限效应”要予以重视

父母越是唠叨 孩子越发叛逆?背后的“超限效应”要予以重视

孩子,父母,家长,让孩子,说教,超限效应,对孩子,教育孩子,情绪,观点,错误,教育,思想,发展,长篇大论,个人,个体,事情,亲子,建议,意识,房间,方式,本质,沟通交流,目的,眼光,行为,自尊心,负面影响

2010-02-26 #经典故事

物极必反!避免孩子出现“超限效应” 家长要学会倾听

物极必反!避免孩子出现“超限效应” 家长要学会倾听

孩子,家长,柔柔,超限效应,父母,牧师,让孩子,过程,错误,马克吐温,关系,朋友,时候,老师,教育,都会,课堂,上帝,专家,妈妈,学会,心理,拖堂,逆反心理,健身,做决定,对孩子,对自己,感觉到,教育方式

2015-04-02 #故事会

心理学中的“效应”给教育的启示

心理学中的“效应”给教育的启示

孩子 启示 故事 教师 学生 老师 效应 现象 心理 木桶 青蛙 应用 人们 北风 成绩 牧师 发展 影响 教育 心理学 南风 名单 大衣 家长 家庭教育 工厂 效果 时间 木板 结果

2020-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最厌烦父母哪种行为?“唠叨”成多数孩子答案 引起超限效应

孩子最厌烦父母哪种行为?“唠叨”成多数孩子答案 引起超限效应

孩子,父母,行为,语言,牧师,教育,马克吐温,影响,让孩子,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妈妈,想法,爸爸,对孩子,给孩子,超限效应,松一,亲情,天赋,意识,教授,文章,答案,美金,语气,逆反心理,错误,会引起,感觉到

2011-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天天给孩子讲一堆道理就是不听?警惕“超限效应” 做懂事的家长

天天给孩子讲一堆道理就是不听?警惕“超限效应” 做懂事的家长

孩子,父母,超限效应,张姐,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父母们,影响,教育,让孩子,行为,环境,错误,内心,想法,过程,逆反,不停地,教育孩子,中都,偏差,压力,心理,态度,方式,误区,超限,道理,写作业

2011-05-12 #故事会

越唠叨孩子越叛逆 理智的父母 都懂得避开“超限效应”

越唠叨孩子越叛逆 理智的父母 都懂得避开“超限效应”

孩子,父母,女儿,小王,补习班,时间,错误,马克吐温,对孩子,牧师,超限效应,情绪,教育,说教,行为,道理,让孩子,好的,中国,会用,具体情况,停下来,叛逆,家长,数学,效应,时候,方式,母亲,逆反

2009-12-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孩子不服管教该怎么办?善用“南风效应” 轻松化解亲子矛盾

孩子不服管教该怎么办?善用“南风效应” 轻松化解亲子矛盾

孩子,父母,南风效应,大人,孩子们,过程,事情,方式,情绪,这种情况,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家,举动,压力,小明,好处,家长,意愿,心理健康,想法,效应,理论,问题,错误,交流,影响,不当行为,很大程度上,教育孩子

2012-12-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