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这些作品记录了疫情时刻 也描述了医者仁心

时间:2012-02-07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古训

提示:本文共有 51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人类从野蛮通向文明的道路上,无数医者如同暗夜里的提灯者,帮助病人走出苦痛的沼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古训。

而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之中,广大医护人员的表现,更是完美地实践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论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青睐·云课堂”第六期,王建南老师与大家一起赏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医疗行业救死扶伤高尚行为的杰出美术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到勇敢者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进一步体会“医者仁心”的主题如何经历艺术化的处理。

西方篇

在本期“青睐·云课堂”的第一部分,王建南老师先为大家介绍了几幅与瘟疫有关的西方经典油画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串联起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死神的胜利》描述黑死病惨状

说起历史上的瘟疫,最为恐怖的非“黑死病”莫属,从1347年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仅为其人口的5%。

历史上关于“黑死病”的绘画作品很多,王建南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十六世纪欧洲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创作的《死神的胜利》:“这幅画作创作于1562年,老彼得·勃鲁盖尔非常善于画大全景式的图画。他的画面无所不包,像风景、建筑物、船、车马、各种各样的人物,甚至是农民所使用的农具等等,他都会事无巨细地描画出来。画面中,死神骑着骨瘦如柴的战马,带领着骷髅兵向人类发起冲击,人类已经不堪抵抗,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老彼得·勃鲁盖尔特别痴迷于画这种大全景,这样的绘画风格正好适于他来表现一场大瘟疫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灾难。”

《阿什杜德的瘟疫》记录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

法国17世纪的代表画家尼古拉斯·普桑在《阿什杜德的瘟疫》中记录了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公元2世纪中叶,古罗马暴发了一场大瘟疫,亲历者盖伦医生记录了患者的症状:剧烈腹泻、口渴难忍、手脚溃烂、皮肤流脓……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因此而死,画家尼古拉斯·普桑还原了惨状:到处都是散发着臭气的尸体,他们无人掩埋,腐烂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而幸存者以手掩鼻,神色戚戚。

王老师介绍说,尼古拉斯·普桑的这幅《阿什杜德的瘟疫》创作于1630年,作为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最为重要的画家,在西方绘画史500年历史中,普桑堪称法国的“学院派之父”。1648年,在他功成名就的晚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前身——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正式成立,西方绘画从此开始以讲堂授课的方式教授绘画知识与技能,并以此招揽与培养学生。

王建南老师表示,尼古拉斯·普桑遵循的绘画方式沿袭于文艺复兴,“构图、透视、色彩与明暗的表现技法,都取自于文艺复兴时期众多大师的努力。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拉斐尔油画,在法兰西皇家艺术学院成立后,他的作品成为重点学习的对象。普桑把拉斐尔油画的绘画原理学到了手,再通过他的绘画作品,传递给法国人。”

具体到《阿什杜德的瘟疫》,这是典型的学院派的绘画风格,画面非常稳定,有极严谨的透视感。“我们可以看到近大远小的比例,前面的景物,右边建筑物一层一层的台阶,左边呈现出一根古希腊爱奥尼式的柱子撑起的大殿。再往后看,建筑物鳞次栉比,逐渐缩小,一直到远处的天空,这是一件标准的文艺复兴时期具有鲜明透视效果的作品。除了这种规范的透视法构图之外,普桑还表现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前景的人物处于瘟疫的折磨之中,有人已死去。可以看到正中间有个孩子,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趴在她身上哭嚎,女人的丈夫及家人处于悲痛欲绝之中。既刻画了人物的动态,也表现了静态。从前往后,人物的比例同样逐渐缩小,让我们感到整个城市笼罩在瘟疫之中。这种绘画风格,我们把它称之为‘历史性绘画’,就是通过绘画讲述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大事件,从而为后人获取历史经验与教训提供启示。”

《圣洛奇请求圣母治疗瘟患》

讲述鼠疫袭击亚速军队

《圣洛奇请求圣母治疗瘟患》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开创者雅克·路易·大卫作于1780年的一幅名画,现保存在卢浮宫。这是以圣经为题材的一幅作品,表现了鼠疫袭击亚速(在现今伊朗)军队,士兵哀嚎祈求圣母的帮助。请求的代表叫洛奇,他处于一堆死亡者之中,高昂着头,双手作揖,跪求坐在高高岩石顶部的圣母玛丽亚。只见她怀抱耶稣,为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而悲痛不已。

王老师认为这幅作品特别接近拉斐尔的圣母画像,是典型的拉斐尔风格,画面的色彩特别鲜明,“主要的色彩是棕色、蓝色和黄色,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三原色。在此用色基础上,画家再调配进红色、绿色、灰色等颜色,从而产生过渡。特别是由好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灰色,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从整体构图的角度来说,这幅画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由拉斐尔他们所创造的一个最稳定的构图样式,也是古典主义绘画中最常见、最为经典的结构,直至今天,不管是画油画还是中国画还在使用——三角形构图。三角形并不一定要放在正中间,放在正中间左右对称了并不好看,所以我们看到大卫安排圣母偏向左侧,她的崇高与神圣来自于身处金字塔尖的位置感烘托。所以,也可以把三角形构图称之为金字塔结构。”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

讲述拿破仑东征军染鼠疫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由让·格罗创作于1804年,画家曾出任法兰西绘画与雕塑学院院长,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派的杰出画家。作为拿破仑的御用画师,格罗曾随拿破仑大军出征。这件作品是他根据1799年拿破仑东征叙利亚时的实景而创作。当时拿破仑大军眼看就要攻下叙利亚的重要军事要塞雅法城。一旦成功,拿破仑即打通了前往阿克城消灭敌军主力的通道,从而成就此次东征大业。然而在激战中,法军遍染鼠疫,情况十分危急。拿破仑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撤军。他要求所有的骑兵在行军途中一律下马,拿破仑身先士卒,牵着马走,他的坐骑上也驮着感染了鼠疫的士兵。

王老师认为这幅画与前辈普桑有诸多相近之处。比如画上严谨的透视:“从中往右,靠中间和右边,两个拱形的门柱柱廊,透过此处,只见远处烟火弥漫的天空,好像正燃烧着大火,烟气笼罩。这样一个景致安排,突出了前景的昏暗,反衬出后景的明亮。此时的前景,就像舞台,中心人物就是拿破仑。他率领大军眼看就要取胜,但突发的瘟疫毁掉了一切。”

中国篇

借助西方名画,王建南老师给大家系统地介绍了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后,言归正传,回到本期主题——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医疗行业救死扶伤高尚行为的杰出美术作品。

《抗击SARS》心思巧妙

王建南老师首先推荐了一件小作品——江郁之创作于2003年的《抗击SARS》,他认为这件作品的最大优点就是“动了很巧的心思”。

王老师认为,江郁之这幅画的重点不是医护人员美丽的容颜、漂亮的眼睛、摘下口罩以后脸上的印记等等,而是右上角窗外洁白的玉兰花。“玉兰在春天绽放,此刻就在窗外,隔着玻璃,衬托出窗内白衣天使们的美丽心灵,高尚情操。以花喻人,构思很巧。”

王老师进一步启发说:“如果这幅画去掉右侧横竖交叉在一起的那道窗框好不好?或者直接打开窗户,让玉兰花探进病房内,这样表现也可以,但是有了这条呈90度直角的窗框是另一种感觉。它给我的暗示是,花儿和人是有温情的,但是病毒是冷冰冰的,是不讲情面的,只有用医学才能战胜它。所以这个窗框代表了一种理性,代表了现实。在现实的磨难当中,医护人员怎样去击败病毒?所以安排了这个窗框寓意更丰富。我们到美术馆去参观时,面对这种类型的作画,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朋友们就能慢慢琢磨出我所指的画上的寓意了。”

除了要细心观察一件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内涵,王老师还建议大家学习绘画史,这样不但利于理解作品,更容易融会贯通,而对于创作者本人来说,了解绘画史也往往会为他们的创作带来更丰富的灵感。

《抗击SARS》中的窗框,看似一横一竖很简单,如果究其构思的根源,恐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抽象绘画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那里。从19世纪中叶开始,印象派逐渐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在西方绘画界形成一股潮流,古典主义绘画与新古典主义绘画开始落后于时代。在这股新潮流中,涌现出了马奈、莫奈、凡高等人物,而到了20世纪末,像毕加索、马蒂斯这样的人物纷纷登场,他们开创了西方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其中一个影响力巨大的派别就叫作“抽象艺术”。荷兰的蒙德里安就是抽象绘画当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王老师说:“现在我们看他画的‘格子’觉得非常简单,一目了然,但是蒙德里安的伟大在于他首创这种绘画形式,这是他第一个想到的,而我们看到他的作品以后,瞬间就开窍了。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想法比绘画的技巧更重要。”

《雨过天晴》最难表现的是色彩

王建南老师尤为喜欢的是王大同创作于1979年的《雨过天晴》:“我个人特别喜欢这张《雨过天晴》,这也是一张油画,但是巧妙地利用了玻璃。大家可以和蒙德里安的格子结合着看,对比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对比,我们再思考,就可以迅速进步了。《雨过天晴》借阻隔室内外的一块大玻璃,有效地分隔了画面。画家淡化了玻璃框,点明了通往阳台的玻璃门,可以当作蒙德里安的格子框。在这样一个搭建起来的构图中,画家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一位美丽年轻的女护士身上,她冲着我们,趁着雨后正在擦拭这块大玻璃,隔着布满水滴的透明屏障,我们可以欣赏她优美的劳动姿态。画家在构思时,应该受到了中国古代诗词所体现的古典美的启发,再结合西方的蒙德里安框架结构,形成了这件清新自然的作品。这种美呈现在一片迷茫之中,不仅雨后初晴的天气美,也反映出雨过天晴后的欢快心情。”

王老师认为这幅画最难表现的是色彩:“这张画的主色是白色,在白色当中,加入黄、蓝、绿和棕色,就是要表现出光的感觉。透过玻璃,光会折射出各种美妙的色彩。而在其中,白色始终占据主色调的地位,以白色衬托出雨后初晴之美。景画得美了,景中的人自然也是美的。这件作品的主题油然而生,医护人员是最美的。”

谈及靳尚谊作于1980年的《医生》,王老师认为从中可以看到靳尚谊先生当初所受到19世纪俄罗斯绘画方法的影响:“靳尚谊先生是1949年那一批专业学习油画者之一,他那时的绘画方法主要来自苏联。苏联学院体系下的绘画方法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绘画方法是不一样的。1980年他创作《医生》时,苏联学院派绘画的影响还在。在这张画中,他刻画了一位陷入沉思的医生,他在工作之余所思考的事情应该与病人有关。也许他脑子里想的是某个疑难病症,也许正在想怎样治疗一个危重的病人。这种冷静思考的神态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表现。为了突出神态,画家虚化了背景,而这种手法在靳尚谊先生后面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它来自于西方古典主义绘画过渡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日日夜夜》是改革开放后

中国最美的大理石雕塑作品之一

王建南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件雕塑作品——张得蒂的《日日夜夜》。《日日夜夜》截取护士工作的一个平凡细节,创造了一种清纯、温柔的氛围。作者利用了大理石的洁白质地,将石雕肌理由粗粝向光润的过渡,恰到好处地凝固住了“南丁格尔”般的圣洁神态,也显示了作者以柔克刚征服石材的技巧。

在王老师看来,《日日夜夜》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最美的大理石雕塑作品之一。“这件作品创作于1984年,现在保存在中国美术馆。虽然基本上只雕塑了一位年轻医护工作者的头部,却引人注目。有的观众会觉得她在思考着什么,有的观众会感到她太累了想睡一会儿,还有人看到她噘起来的唇部,抬起的右手及手中的勺子,认定她正在给病人喂药。所以,好的艺术作品会用一个简单的形象,呈现出多种意象,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触动。任何雕塑家都可以雕塑护士或者医生,可是,每个人在创作的时候,他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最后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就千差万别了。”

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最新为抗击新冠疫情而创作了雕塑作品《使命》,也是一件大理石单人塑像。身着洁白的防护服,一位年轻的女军医高举右手庄严敬礼,虽然口罩遮挡了她的面容,人们却能感受到她坚毅的目光。这幅作品也非常优秀,同样的题材,可以与《日日夜夜》进行对比欣赏。

至于如何欣赏雕塑作品,王老师建议要懂得古典主义雕塑的基本方法,可以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当作最好的参照标准。“要了解他雕塑的人物,就要知道是怎么构思的,创作手法是什么。了解清楚后,不断地加深记忆,就可以看懂跟他类似的古典主义雕塑了。”

一堂课下来,从西方到东方,从古典到现代,大家意犹未尽。王老师最后建议大家多学习、多对比,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是迅速提高艺术鉴赏力的不二法门。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将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这些作品记录了疫情时刻 也描述了医者仁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从《血战钢锯岭》感受逆行者的医者仁心

疫情:从《血战钢锯岭》感受逆行者的医者仁心

钢锯,戴斯,蒙德,医德,血战,道斯,医生,老翁,影片,医者仁心,董奉,费长房,中国,战争,战场,疫情,人性,医务兵,国家,美军,震撼人心,上医医国,信念,作者,光辉,剧情,前方,医者,故事,日军

2009-02-14 #经典故事

医者仁心!主任医生救助昏迷的陌生人 时刻谨记身上的使命!

医者仁心!主任医生救助昏迷的陌生人 时刻谨记身上的使命!

李涛,主任,温先生,中年男子,先生,医者仁心,举动,倒地,时候,性命,心梗,病人,反应,救治,才让,李主,陈洪,魏先生,医护人员,在广州,上李,医院妇产科,广州医院,防治所,第一时间,都会,专业,主任医师,人员,使命

2008-11-15 #长篇故事

李文亮 医者仁心。付雪洁 真情守护。疫情之下的人性光辉

李文亮 医者仁心。付雪洁 真情守护。疫情之下的人性光辉

李文亮,疫情,医护人员,一线,医生,国家,妻子,武汉,付雪,不幸,丈夫,人们,人类,医者,声明,情怀,肺炎,时候,援助,确诊病例,中来,内拉,武汉中心,第一时间,三观,专业性,个人,专机,专家,个体

2013-03-25 #故事大全

医者仁心!疫情期间为了患者的生命 他们也是拼了

医者仁心!疫情期间为了患者的生命 他们也是拼了

患者,唐海涛,油田总医院,疫情,医护人员,医生,肺炎,非常时期,做手术,家属,医院,家人,炸弹,爸爸,电话,记者,藕夹,救治,核酸检测,王女士,生命体征,肺部炎症,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王晓民,度地,好的,都会,专业,儿子

2020-07-03 #故事会

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

医生,妈妈,一家,医者,女子,叔叔,护士,本能,路遇,扶贫,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来当,管延,医护人员,一片天,事迹,中原,习惯,乳汁,众人,伤者,全程,做手术,关键时刻,女生,医院,天职,大山深处,急行

2018-03-30 #短篇故事

淄博市中医医院护士长沈晓玉:医者仁心 危难时刻显身手

淄博市中医医院护士长沈晓玉:医者仁心 危难时刻显身手

男子,护士长,沈晓,医护人员,意识,年轻男子,心肺复苏,才道,在地上,下楼梯,职工,女士,壮举,施救,手脚,担架,本院,热心人,照片,生命,职业,疾病,脾胃,肺病,走时,身体,中国山东网,一张照片,一周前,微信群

2007-01-10 #故事阅读

独家V观丨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和英雄们一起见证荣光时刻

独家V观丨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和英雄们一起见证荣光时刻

肺炎,疫情,防控,国家荣誉,勋章,张伯礼,钟南山,陈薇,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中医药,共和国,重大贡献,救治,研究,英雄,总书记,国家,患者,方案,方面,科研,见证,攻关,们一起,中国工程院院士,最高荣誉,习近平,军事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

2010-04-02 #长篇故事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丨衡水市文广旅游局推出配乐诗朗诵《白衣战士 医者仁心》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丨衡水市文广旅游局推出配乐诗朗诵《白衣战士 医者仁心》

疫情,白衣战士,医者仁心,生命,一线,使命,大爱,丙丁,力量,危难,护佑,患者,战衣,旗帜,江城,热血,生死,甲乙,白色,病魔,硝烟,衡水市,医护,防控,哪里有,爱的光,众志成城,东齐,崔文,南湘雅

2011-12-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