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记者蹲点小山村 为您讲述一名浙江交通驻村指导员的故事

时间:2012-02-07

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苦苦追求的梦想和期盼,写下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示:本文共有 31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开栏语

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苦苦追求的梦想和期盼,写下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浙江,作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浙江交通力量,不容忽视。今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特别专栏,回顾和记录这一路走过的足迹,用镜头和笔墨定格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

当村里的人们一波一波外出谋生、跻身繁华都市以期换一个活法时,却有另一波人逆流而行,打起背包从繁华都市一头扎进深山,驻点乡村,为了改变这里的面貌,为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下”。驻台州三门县亭旁镇枧头村第一书记、省派农村指导员兼亭旁镇党委副书记付昌辉,就是其中一员。

首期推出的“记者蹲点日记”,为您讲述这名浙江交通驻村指导员的故事。

07:33

蹲点日记

省派农村指导员付昌辉的一个上午

2020年,是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的第十六年。台州三门县亭旁镇枧头村,就是帮扶的对象之一。

进入夏季,气温一路飙升,一度突破35℃。6月的一天,记者跟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驻枧头村第一书记、省派农村指导员兼亭旁镇党委副书记付昌辉,体验他这天的工作……

8:00

刚到办公室,付昌辉就给枧头村的村主任邵全康打了电话:“孤寡老人的危房有没有腾空?饮用水提升工程进展如何?刘奶奶在家吧?……”

放下电话,收拾好东西,我们便出发了。

8:15

像这样崎岖的山路,付昌辉每周至少要开两次。

枧头村底子薄、经济弱,户籍人口 1500余人,但常住人口仅百余人,且以老弱病残为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这是付昌辉驻村帮扶的第18个月。“估摸着算算,开了150多趟了,铭记于心。”付昌辉告诉记者。

8:40

站在村口的党建文化长廊前,付昌辉向记者作了介绍。

他刚来时,枧头村还家家露天粪坑、屋子连着猪圈、不少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饮用水不达标。

现在都有了很大改观,有了路灯、建了公厕,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了不少。

9:00

枧头村书记梅义通和村主任邵全康已经等在那里了。今天首先要走访的,是87岁的刘菊香老人家。

刘奶奶从12岁开始做蒲扇,已经做了75年。刘奶奶将这些纯手工蒲扇委托付昌辉售卖。这批蒲扇卖了600元钱,付昌辉这次专程来把钱送到刘奶奶手中。

9:30

那边,64岁的老丁已早早准备好了覆盆子,等待着付昌辉的到来。

为了能让这些老人有经济来源,付昌辉化身“带货书记”,根据订单每周进村上门收集蒲扇、覆盆子、土豆、生姜、蜂蜜等农产品及手工制品,通过微信群销往杭州、销往学校,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增加收入。今年付昌辉已为枧头村村民销货增收13000余元。

付昌辉还有一个身份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为了做好扶贫工作积极与学院沟通,得到了学院领导全力支持,除了每年资助30万元扶贫款外,去年专门向当地订购了约800份土特产年货,今年将学院中层干部培训、辅导员培训以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都安排在了三门。

10:00

“付书记,进来坐一下”“付书记又来了啊”……一路上,村民都热情地叫着。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一座危房。

这是68岁低保户、孤寡老人梅法对的家,该屋因为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无法居住,付昌辉专门嘱咐村书记和村主任,让老人暂住在村委会。目前,付昌辉正在帮老人申请相关补助以及新房筹建工作。

10:30

接近中午,日头渐毒。记者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但付昌辉依然健步如飞。爬上一个小山坡,我们来到了一片玉米地。

今年5月份,付昌辉安排3户有劳力的低收入家庭种植玉米,今天来到了74岁梅法林的玉米地察看和指导。

“两棵不能种在一起,这样长出来的玉米穗很小,要拔掉一棵。”付昌辉指着其中一处告诉梅法林,老人连连点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付昌辉说。

11:05

太阳更烈了,晃得人睁不开眼,裸露在外的手臂倍感灼热。

付昌辉又带我们来到了山上的饮用水净化管理房。在现场,他叮嘱施工人员注意防暑降温和施工安全。

这个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当时还在建设中,按照计划6月底完成。从此,村民们都将喝上“放心水”。

12:00

回到村委办公室,已近12点。付昌辉和村书记梅义通、村主任邵全康开了个简单的小会,将上午现场走访的事宜以及近期工作作个梳理。第二天,他们将接待一批前来考察建设房车基地的投资客。

“虽成功的几率不大,但仍要做好充分准备。”付昌辉说。只要是让村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事儿,付昌辉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脚下有力量 心中有份量

这一天,对于付昌辉来说,是500多个驻村日子里极其普通的一天。

枧头村坐落于离三门县城约 16 公里的东南角,村址海拔 380 多米。村居沿山而建,东南高,西北低,全村成带状延伸约有 1 公里。从亭旁镇到枧头村的道路交通便利,新修建的 6 米宽龙盘山公路基本建成通车。去年,省扶贫办将枧头村列为省交通运输厅新帮扶村,计划帮扶五年。

1

这条路,这个村,付昌辉走了无数遍;这里的村民,他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这一年半,村里装上了路灯,告别了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的日子;

这一年半,村里露天粪坑基本清除,四个标准的公共厕所建成,村民在家安装好了抽水马桶,明显改善了村里空气质量;

这一年半,付昌辉化身“带货书记”,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义务帮村民运货卖货,让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也有了收入来源;

这一年半,他联系县农技办技术人员上门诊断把脉,提出针对性建议,发展适合的农作物;

这一年半,他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走遍了村里所有山地、林地,也联系了投资人洽谈开发水果种植基地等;

这一年半,他为了打通去火车站的道路,盘活村土地,多次翻山越岭现场考察,组织周边村干部召开协调会,请设计公司做好施工设计,赴县交通运输局、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积极沟通争取资金;

这一年半,付昌辉操心着孤寡老人的住房安全问题、残疾人鉴定以及生活补助问题、全村人的饮用水问题……

2

付昌辉目前住在亭旁镇集镇上的农民房内,生活条件简陋,除了驻枧头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他每天还要心系全镇维稳安全、综治、信访、消防、司法等工作,是这一批省派农村指导员中唯一一位兼任政法的副书记。

这一年半,他助力成功化解了一起10年老信访户,调停了一起12年之久民告政府诉讼信访件,及时处置化解了多起信访突发事件,以及起草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红色调解庭实施方案;

这一年半,他组织带领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亭旁镇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红色旅游问症把脉,挖掘亭旁红色革命元素和提高红色旅游质量;

这一年半,他安排浙江交院学生来三门亭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村里老人打扫卫生、陪聊天等送关爱、送温暖活动;

这一年半,在镇党委书记带队下,他赴杭州、嘉兴、宁波、上海等地走访相关单位、拜访乡贤,让乡贤回归办企业,支持家乡发展振兴……

他走村入户、穿城过镇,一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俯下身子,一点一滴地做着一件件实打实的“小事”。

3

当村里的人们一波一波外出谋生、跻身繁华都市以期换一个活法时,却有另一波人逆流而行,打起背包从繁华都市一头扎进深山,驻点乡村,为了改变这里的面貌,为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下”。

付昌辉,只是这群省派干部、驻村指导员的一个缩影。

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结对的缘分,还要追溯到新世纪初。从2004年至今,省交通运输厅已连续派出了十多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两位挂职县领导)扎根庆元、三门等地。付昌辉说,他有信心握好这个接力棒,这种底气,来自当地党委政府、乡亲们的认可,更来自于浙江交通的力量!

爱的接力,仍在延续

监制/项东 郑莉

策划/陈惠

编辑/陈惠

文/记者 陈惠

图/王明晶 周倩 刘婷婷

视频/文稿、配音:陈惠;拍摄、剪辑:周倩

责编/陈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记者蹲点小山村 为您讲述一名浙江交通驻村指导员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增强“四力”实践 融媒记者在一线|驻村工作队的龙门故事

增强“四力”实践 融媒记者在一线|驻村工作队的龙门故事

王刚,工作队,王宪,李海,驻村,工作,日志,党员,感情,村民,笔记,贫困户,成为一名,村委会,岗位,党支部,成员,新房,村干部,爸妈,西安,记者,队员,项目,服务,两年来,告诉记者,开展工作,延续下去,亚利

2012-10-14 #故事大全

春节前 “改革先锋”蒋佳冀为“好记者”颁奖

春节前 “改革先锋”蒋佳冀为“好记者”颁奖

强军,英雄,官兵,战机,井文,蒋佳冀,故事,记者,邹维,军事记者,中心,官兵们,宣言,战士,指导员,空军,解放军,战斗,不相信,新闻传播,好记,新时代,风花雪月,使命,战斗故事,战火,故事会,杨树,歼击机,细节

2007-01-11 #小故事

增强“四力”实践 融媒记者在一线|周至县竹峪镇中军岭村脱贫路上小故事——驻村工作

增强“四力”实践 融媒记者在一线|周至县竹峪镇中军岭村脱贫路上小故事——驻村工作

赵密,李玉梅,猕猴桃,工作队,驻村,干部,村民,李红,李玉,记者,市建委,油桃,第一书记,妻子,辛勤劳动,扶贫,周至县,增加收入,大儿子,方向,收入,故事,楼梯,残疾,竹峪镇,资金,劳动,销售,二儿子,这两年

2011-08-27 #故事阅读

记者走基层弯柳树的故事

记者走基层弯柳树的故事

柳树村,宋瑞,柳树,故事,村民,记者,张倩,王维红,扶贫,第一书记,驻村,传统文化,全家,息县,大讲堂,年间,导演,河南省,河南,良平,道德,郑州,发展,自己的家,杨晓,王春玲,焦宏,贡献奖,赵久,责任编辑

2020-09-17 #经典故事

记者走基层弯柳树的故事

记者走基层弯柳树的故事

柳树村,宋瑞,柳树,故事,村民,记者,张倩,王维红,扶贫,第一书记,驻村,传统文化,全家,息县,大讲堂,年间,导演,河南省,河南,良平,道德,郑州,发展,自己的家,杨晓,王春玲,焦宏,贡献奖,赵久,责任编辑

2020-09-17 #经典故事

播音吐字发声技巧3.小故事:中计

播音吐字发声技巧3.小故事:中计

冯松,大娘,小冯,时间,大爷,战士,菜地,张大娘,笑起来,多大,新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二老,口说,受委屈,小山村,场面,大姑娘,大家伙,孩子,好事,小伙子,我家,年纪,情景,房东,指导员,损失,时候

2020-08-12 #长篇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谢家坞,村民,指导员,工程,村里,驻村,老百姓,兰亭,景区,街道,泥土,陈志芳,实事,文化,礼堂,结果,项目,指导,检测,了解情况,非常多,柯桥区,秋佳,谢家村,会同村,佳一,村道,红地,蝶变

2017-01-30 #长篇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佳与谢家坞的美丽故事

徐秋,谢家坞,村民,指导员,工程,村里,驻村,老百姓,兰亭,景区,街道,泥土,陈志芳,实事,文化,礼堂,结果,项目,指导,检测,了解情况,非常多,柯桥区,秋佳,谢家村,会同村,佳一,村道,红地,蝶变

2015-02-2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