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全国小学英语公开课上 我冷场了!

时间:2012-02-20

老师之前参与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课的内容是阅读材料课程,材料内容关于情感,一开始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到了后期的内容拓展,老师问的一个

提示:本文共有 25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金小编最近与优秀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聊到了一些课堂技巧,而在这课堂技巧之中,老师顺带提了她之前的教学“事故”。

老师之前参与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课的内容是阅读材料课程,材料内容关于情感,一开始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到了后期的内容拓展,老师问的一个问题过于广泛,虽然具有话题性,但是孩子却不知如何作答,因此出现了最让老师尴尬的冷场情景,持续了大概5秒左右,可能是过于突然,老师也没反应过来,但是为了避免冷场情况出现,老师随即点了一名学生,可是,由于问题本身设置不合理,学生也不知如何作答……

这件事情让教师开始深刻反省自己的教学技巧,并且针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金小编和多位老师沟通交流总结相关情况后,为老师汇总了一下,针对课堂冷场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冷场是好是坏?

首先我们要明白,课堂上的冷场究竟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美国心理学家尤威研究课堂提问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而学生不积极作答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很快引导学生来回答,从提问到引导的时间不超过两秒。

事实上,不到两秒的时间学生是不可能充分思考的,现代化的教学更加提倡“学为主,教为辅”。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由支配,使课堂处于思维活跃的安静状态。

这样表面课堂冷了,但学生状态是主动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并没有中断,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继续进行。而经过实际试验后发现,在经过“思维的活跃”后的集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得到提高,分享也更加深入。

课堂冷场的原因

当然,更多时候的冷场并不美妙,针对学生消极的冷场,我们需要思考是什么原因,然后再积极应对。一般来说,冷场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教师提问不当而引起。教师提问太难或过于笼统,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或教师提问的语言不够清晰,要求比较模糊等,让学生感到非常迷惑,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冷场”。

2.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而引起。当教师用的提问要求学生再现所学的知识时,学生们因为对所学知识的遗忘,而在课堂上鸦雀无声。

3.由于学生情绪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这种现象较多地出现在公开课上。学生们对变化了的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或过分关心他人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评价,担心由于自己的不良表现让他人对自己、对班级、对老师留下不好印象等,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对学习活动持排斥、冷漠的态度,甚至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占据了学生的“智力空间”,限制了学生认识的宽度和质量,使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有所表现。

以上三点其实是课堂冷场的表象原因,也是直接原因。但其实如果深究,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所有冷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平等、安全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彼此相互信任理解,团体成员才愿意将感悟和心得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这也是为什么公开课上,陌生的听课者会让学生显得特别拘谨,针对问题会反复斟酌而不轻易作答。

碰到课堂冷场时, 教师也不需要如临大敌, 第一步要做的是判断冷场究竟是等待时间还是真正的冷场,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诚分享。

1.改变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 要想学生分享得真实情况,首先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

第一,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在“网络娱乐”的专题中,可以问问学生课后网络娱乐的时间,以及经常玩什么?男生觉得女生利用网络娱乐会经常做什么,或者反过来……通过这种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积极性。

第二,问题要重体验重感情,而非认知。这个要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比如在学习“season”这个课题的时候,“大家觉得春天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重认知的,应当修改为“从小到大我们每年都有经历四季,到现在为止也有X年了,现在请大家用笔记录下来,春天到来会有什么景象。”

第三,换种表达方式,主动承担责任。如对学生说“让我用另一种方式提出问题”,“我提的问题可能不清楚,让我重新陈述一次”。也可以主动降低问题的难度,如“可能刚才的问题太难了,现在让我给你们提供一个方式继续思考吧”。主动承担的责任,消除了学生的受挫感,同时又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更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一个气氛宽松的课堂,学生往往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可以毫无顾虑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自然会大大降低冷场出现的概率。

有教师反应之前她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特意和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和同学们要探讨一下关于情绪调节的话题,比如说,老师现在的情绪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 兴奋的是这是一次公开课,而紧张的是,有那么多的老师坐在后面听课, 我感到有些压力。所以兴奋和紧张就是我现在的情绪,那么在座的同学,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结果学生纷纷举手营造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的自我开放和自我袒露, 并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反而会营造出平等真诚的氛围, 让学生更容易相信和亲近教师,更加融入课堂。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的体验。若总是按照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每个组派一名代表全班发言的形式组织课堂,时间久了,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样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小组讨论时尝试借鉴“六六讨论法” 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六人小组, 进行六分钟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有一分钟发言时间,这一分钟,不可以打断,当所有的组员都分享了之后,再给2~3 分钟彼此提问、补充和说明,得出小组的观点。

第二,根据不同主题调整小组。比如在“boys and girls”主题课上, 可以让同性别的学生坐在一起, 形成两个大组,再分别分组,这样讨论会更热烈。

第三,分组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则在全班交流时,各组发言难免重复,存在“前面的小组都把我们想说的说完了”的情况,因此可以分主题进行讨论。每一个情境指定两个组来讨论, 一方面避免了分享时的重复, 另一方面,同一问题的两个小组的不同发言可能会相互补充, 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总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以平等、真诚、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用教育的智慧和教学的艺术去善待那些课堂上的“冷场”,教育的课堂将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全国小学英语公开课上 我冷场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A red coat》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A red coat》公开课教学设计

s.,故事,大意,学生,新词,衣服,能学,上呈,公开课,单词,句型,卡片,句式,复现,名学,头饰,阅读课,师生,情感,录音,教学,教师,教授,流利地,板书,目标,物品,重点,课题,难点

2020-08-15 #小故事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A red coat》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A red coat》公开课教学设计

s.,a.,b.,故事,衣服,学生,录音,板书,表演,句型,大意,孩子,教师,新词,引导学生,能学,上呈,公开课,人物,主人,单词,卡片,句式,复现,名学,头饰,妈妈,阅读课,师生,情感

2020-08-15 #短篇故事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三篇

学生,活动,教师,形状,语言,水果,孩子们,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图片,单词,知识,内容,歌谣,交流,录音,名称,实物,形式,正方形,英语,词汇,设计,课件,句子,单元,教具,矩形

2020-08-14 #短篇故事

浔东小学英语组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

浔东小学英语组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

老师,陈蓉,公开课,方面,英语,陈老师,小学英语,和建,好的,九江市,学校,单元,习惯,全体,句子,学上,学生,拼读,录音,意见,新词,课堂教学,环节,语音,语调,质量,部分,连读,活动,示范

2012-02-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英语绘本故事《Three Little Pigs》公开课视频

小学英语绘本故事《Three Little Pigs》公开课视频

视频,公开课,教师网,小学英语,为您提供,绘本故事,优质课,内容,关键词,示范课,本站,观摩课,一起分享,中小学,如果您觉得,很不错,让更多

2020-05-18 #故事阅读

小学英语绘本故事《Three Little Pigs》公开课视频

小学英语绘本故事《Three Little Pigs》公开课视频

视频,公开课,教师网,小学英语,为您提供,绘本故事,优质课,内容,关键词,示范课,本站,观摩课,一起分享,中小学,如果您觉得,很不错,让更多

2020-09-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范县第一小学开展英语公开课活动

范县第一小学开展英语公开课活动

2020-06-01 #故事会

预告|今天15点 全国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

预告|今天15点 全国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

火灾,二维码,学校,直播,官方微博,场所,消防安全,网络,场景,奖品,常识,微博,新疆,励志故事,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消防,管理部,电动自行车,莲花路校区,公开课,全国,内容,网线,宿舍,小时,形势,油盘,时间,时长,方式

2018-05-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