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三国 魏晋时期的文化盛会

时间:2012-02-26

这些盛会包括邺下之会、金谷之会、兰亭之会等

提示:本文共有 1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汉末三国魏晋时期,出现过大批的文化人才,并举办几次历史上有名的文化盛会。这些盛会包括邺下之会、金谷之会、兰亭之会等。邺下之会主要是由“三曹”影响和带领的”建安七子“为骨干的众多文化人士聚会。三曹包括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曹操的诗赋文章,雄宏大气、超然洒脱;曹植的诗赋文章,词藻华丽、如行云流水。他俩的诗赋文章都让人敬重和羡慕。而曹丕的诗赋文章,更有现实感和人情味,人感觉很亲切。建安七子,包括: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祯。这七人中除了孔融外的六人,都跟着曹氏集团做事。

据史记载, 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今邯郸临漳)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 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 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 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曹丕守邺,与文人西园雅集,其《与吴质书》写道:“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人的作品,大多能够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状况,以及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困难,表达了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稳定的期待。对社会的观察使这些心思细腻的文化人更能深切感受社会的变化。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这些文化人,更像是早早能够觉察到社会变化的“鸭子“。无论是他们的描述、鞭挞、歌颂、期待或逃避,都是对社会更深层次的觉察。

作为文学领袖之一的曹丕,对建安七子的文学贡献,在他的《典论》中都作了分析。邺下之会,基本上是三曹与建安七子的文学聚会活动。建安风骨即以他们的悲悯情怀为基调。“竹林七贤”却是背道而驰的,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独立、超脱、自由、自然的生活状态。”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故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七贤的作品虽然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他们生活的时期,已是司马氏掌权,而他们又与曹魏有关系,出于对曹魏的依恋,和对司马氏政治高压的忧惧,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超越现实的精神。魏晋之后佛教和清谈的盛行,也与这种有意逃避政治,刻意关注自身性命有关。

西晋元康六年,已天下一统,石崇召集一干文士,在洛阳西北金谷园雅集,之后写合集《金谷诗序》。参加金谷之会者,计有三十人,有石崇、苏绍、刘琨、陆机、陆云、潘岳、左思、欧阳建等,囊括都城一流文士。石崇是晋初有钱有权又有才的高级官员,他依山傍水修建了金谷园,风景秀丽,令人流连忘返。它既是一个劫掠财富的官员,也是一位文采飞扬的文化人。所以他在金谷园邀请全国的文化士人,在游玩戏耍中完成了一次文人的盛会。但也因为不义之财积累的太多,奢华招摇,石崇被人谋算而死。陆机陆云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都督陆抗的儿子,陆机被称“太康之英“,陆机善诗赋,陆云善持论。 左思的《三都赋》非常有名,他邀请当时的名人皇甫谧为《三都赋》作序,这篇文章出来后,一时“洛阳纸贵“。其他人士,也是文才斐然,各有所长。金谷之会后,石崇集撰《金谷诗序》传世。

”金谷之会”在文化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但它的名声远不如“兰亭之会”。虽然”兰亭之会”是王羲之试图超越“金谷之会”而招集的, 但毕竟他是在东晋偏安一隅的时期,其人员之地区范围和文化涉及的深度、广度,却不如”金谷之会“。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任东晋会稽内史兼右军将军时,在绍兴兰亭修禊时招集的文化人士集会,参与兰亭会的,共计四十一人,有王羲之、谢安、孙绰、支遁等,都是”五胡乱华”后的南渡名家。谢安就是指挥秦晋“淝水之战“的东晋丞相。孙绰是有名的历史学家。支遁是当时有名的佛学家。“兰亭之会“随着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帖子名扬天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三国 魏晋时期的文化盛会”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魏晋历史趣闻:从魏晋名士“褒衣博带” 窥探魏晋时期的穿衣风格

魏晋历史趣闻:从魏晋名士“褒衣博带” 窥探魏晋时期的穿衣风格

褒衣博带,时期,魏晋,魏晋名士,魏晋风度,服饰文化,名士,服饰,性格,笔者,风格,影响,时代,文人,文化,衣服,体现出,门阀士族,形制,灵魂,理想,王羲之,分析,生活方式,都会,而且也,个人,因素,士人,战争

2012-04-04 #短篇故事

乱世中的璀璨文化 论魏晋时期的魏晋风度

乱世中的璀璨文化 论魏晋时期的魏晋风度

陶渊明,魏晋风度,嵇康,官场,谢灵运,朝廷,司马昭,文人,王羲之,谢安,时期,文化,竹林七贤,王献之,阮籍,谢氏家族,家族,才华,社会,江左,王戎,王谢,阮咸,胜利,魏晋,王氏家族,临川,书法,人生,向秀

2013-10-18 #经典故事

魏晋时期的花样美男

魏晋时期的花样美男

何晏,嵇康,魏晋时代,时代,世说新语,帅哥,粉丝,潘岳,美男,女子,水果,男人,游云,那个时代,人性,名士,保安,哲学家,小名,标准,竹林七贤,矫若惊龙,舅舅,世说新语·容止,对镜贴花黄,粉丝们,魏晋,大帅哥,如松,曹操

2008-08-07 #故事大全

魏晋时期的幽默风气

魏晋时期的幽默风气

孙皓,郗鉴,司马炎,故事,王导,行为,王羲之,举动,风气,晋武帝,这无疑,时期,人们,东床快婿,意味,氛围,智慧,称呼,臣子,语言,过人,魏晋,对生活,思想上,现在是,这首歌,魏晋南北朝,矫揉造作,万寿,司马

2012-12-04 #故事阅读

“相轻”还是“相重”?“魏晋风流”的魏晋时期文人相处之道分析

“相轻”还是“相重”?“魏晋风流”的魏晋时期文人相处之道分析

文人,魏晋,文学,时期,环境,说好话,王戎,魏晋时代,时代,人物,官场,政治,美誉,阮籍,交流,影响,政治环境,世说新语,因素,宗教信仰,士大夫,常态,社会,葬礼,孙兴公,嵇康,房玄龄,王仲宣,王太尉,魏文帝

2007-06-14 #短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扇子” 魏晋名士手中的最爱——麈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扇子” 魏晋名士手中的最爱——麈尾

文人,时期,拂尘,历史,名士,尾巴,壁画,故事,文人雅士,时候,样子,树叶,氛围,绘画,绝句,魏晋南北朝,只知道,什么样子,作品中,只能在,很多人,刘勰,孙盛,曹操,殷浩,阎立本,在一些,中一,还可以,扇子

2009-11-03 #短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思想

儒学,儒家,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形而上学,宗教,思想,明教,精神,影响,阮籍,魏晋,人类,儒道,北魏,思想家,数学,数量,易经,注释,水经注,炼金术,礼法,贡献,道家,阴阳,发展,统一,魏晋南北朝

2018-10-25 #经典故事

魏晋文人潇洒飘逸 是什么造成了魏晋时期文人 不问苍生问杜康

魏晋文人潇洒飘逸 是什么造成了魏晋时期文人 不问苍生问杜康

文人,时期,人们,外戚,魏晋,儒家,宦官,很多人,国家,学说,文化,个性,乱世,后世,大部分,思想,抱负,本心,理念,道家,部分,东汉末期,儒家学说,就没有,史上文,中强,卫青,次大,王莽,胡人

2007-05-2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