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向阳:家乡的年味|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时间:2012-03-15

过了腊月初八,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行动,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东西

提示:本文共有 16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但村民过年的兴奋劲儿丝毫不逊于城里人。过了腊月初八,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行动,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东西。

现在过年的习俗改变了不少:对联不写了,到集上买现成的;买肉不按“两”了,半个猪半个猪地往家里扛;衣服不做了,到服装店交上钱就可以穿着回来;走亲戚不迈腿了,开上自家的小汽车想去哪家去哪家。然而,阖家团圆、回家过年的传统却没有改变。无论有钱的、没钱的,路远的、路近的,都火急火燎往家里赶,年根儿这几天,寂静了几百天的乡村开始热闹起来。

这时候,村上的语言是杂乱的,那些本应袅袅飘在乡村的纯正乡音,夹杂着南腔北调。在不同地方打工,一年没见面的伙伴们,见面后握手,互相留微信号,谈论今年挣了多少钱,生意好做不好做,踢着皮鞋上若有若无的泥土,然后背着身子打喷嚏,抬头看天,嘟囔着村子的天太冷。其实,不是天冷,是衣服穿得太少了。

村子的十字路口,几个老汉正在炫耀孩子给自己买的手机。一个说:“我这个不光能打电话,还管照相哩!”那个说:“那算啥,我的还能看电影哩!”另外一个说:“我的能上网,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网在哪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王头穿了件皮袄,头上戴了一顶瓜皮帽,看到人们喋喋不休地夸手机,不屑地说:“再好的手机能保你身上不冷?还是我儿子会办事!”说着,拍了拍身上的皮袄,一脸的满足。

村东头,几个小伙子正围着一辆白色的“半截头”议论着:“你这车早该换了,要钱烧着吃呀!”旁边的小伙子反呛道:“虽然我这车寒酸点儿,但它能拉货能吃苦呀!”那边是另一番景象。刚换上新衣服的孩子们,手里拿着电动玩具,在狂奔,在喊叫,有的把点燃了的鞭炮高高地抛在空中,随着“叭叭”的响声,几只站在树枝上的麻雀惊恐地飞跑了。

乡村的年俗在正月初一达到了高峰。天还不亮,村子里就开始响起“咚咚咚”的炮鸣声,这叫“开门炮”,开门炮一般都是三响,它不是一般的响,简直是惊天动地,听见开门炮的响声,说明这家已经起床了,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放鞭炮也是有含义的,这是告诉人们已经开始吃早饭了。一会儿这里响一阵,一会儿那里响一阵,好像锅滚了一般。这时候最高兴的是孩子,他们顾不得吃饭,专往炮响的地方跑,为的是去拾那些没有炸开的炮仗。

起床晚的人还没吃完饭,村中的大街上就有了熙熙攘攘拜年的人,他们或是一家兄妹几个,或妯娌几个,个个身穿新衣,人人喜气洋洋,互相见面,首先问好:“过年好!”“你也好!”“几点起来的?”“五点。”“你家呢?”“三点。”“走几家了?”“刚出来。”“你呢?”“三家!”“再走走吧。”“好,再走走。”辈份高的老人早就吃了饭把瓜子摆好,糖放好,坐在堂屋的罗圈椅上等候,听到有人喊拜年,马上说道:“还小着哩,省了省了!”“不能省啊!”“明年再拜!明年再拜!”然后再寒暄几句,算是拜年结束。

正月初二,人们就开始走亲串友,这时候你会看到乡村的小道上人来人往,好像赶会一般。过了初五,上班的时刻快到了,人们纷纷准备行装,踏上了归程,喧闹了十几天的村庄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在此以一首律诗《春节感怀》与大家共勉:

爆竹辞旧声渐去,庚子纳福迎晨曦。

面朝黄土千载逝,万里奔忙难停蹄。

休养生息道应守,劳闲有度须适宜。

热闹佳节鼓心志,安静春日觅清逸。

编者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在一年中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腊月,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虽然没有人能明确定义年味是什么,但在腊月里,人们总是细细地数着每一天,忙着了结未了之事,忙着为新的一年作准备,仿佛不在这个月里了结和准备,这个年就过不去似的。简单地说就是辞旧迎新。辞旧,应该是对过往的交代;迎新,应该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一辞一迎,包含了太多的人生百态、人间百味,也因此有了人们难以抹灭的“春节记忆”。在这猪年将去、鼠年快来的日子,《27°黔地标》文化周刊在天眼新闻APP文化频道为您提供一个平台,让您们打开记忆,述说年味。(执笔:邱奕)

文/唐向阳

刊头制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实习生 杨简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编辑/王涛

编审/李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向阳:家乡的年味|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春节:年味记忆|百家文化征文专辑

春节:年味记忆|百家文化征文专辑

父亲,母亲,奶奶,鞭炮,压岁钱,叔叔,大娘,老照片,父母,放鞭炮,过年了,年味,六哥,小孩,哥们,大伯,年夜饭,爷爷,八十年代,全家人,大姐,咧嘴,哥哥,四爷,堂屋,家门,日子,棉袄,爷爷奶奶,蒸馍

2012-09-20 #故事会

杨秀廷:年俗里的乡愁|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杨秀廷:年俗里的乡愁|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果树,人们,祭品,新水,村寨,孩子们,习俗,乡村,发人,大树,大人,花朵,孩童,家庭,拜祭,新茶,果子,水井,清水江,节日,礼俗,老长,苗族,长辈,家家户户,叶茂,大开,得提,李缨,杨秀

2010-03-26 #短篇故事

我的传统中国年 家乡的年味 河洛大地淡淡的烟火味……

我的传统中国年 家乡的年味 河洛大地淡淡的烟火味……

洛宁,家乡,味道,时候,洛阳,才能,父母,记忆,一家人,五花肉,声声,孟津,文史,年味,故乡,爆竹,河图洛书,母亲,爆竹声,80后,只有在,河出图,河洛文化,红薯粉条,百家号,周多多,新买,河洛,老舍,一丝甜

2020-09-04 #长篇故事

年味丨小城故事 说说你的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年味丨小城故事 说说你的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年味,图片,来自东方,小城故事,家乡,时候,回家,区小城,多喜,小城市,新鲜猪肉,走地鸡,还可以,过年了,大年,商场,乡镇,东西,农村,大城,小时候,宴客,客人,家里人,市里,被装,年货,广东,日历,村民

2020-04-15 #经典故事

家乡的年味!|百家故事

家乡的年味!|百家故事

枣花,婶婶,小孩,人们,面团,铝盆,百家号,宰公,百味人生,文章,一大,亲人,个人,互相帮助,事物,人口,人员,人家,传统,厨房,和成,味道,图片,家乡,家人,寓意,工程量,年味,开关,形状

2016-06-20 #故事阅读

以“红嫂家乡”之名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的小乡村

以“红嫂家乡”之名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的小乡村

沂蒙,文化,常山,红嫂,红色,四季,基地,乡村,韩生,旅游,红色影视,沂蒙精神,家乡,纪念馆,项目,投资,乡园,中国,人民,人们,历史,名将,沂南县,年历,模范村,底蕴,景区,旅游区,故事,战略

2012-12-29 #故事会

晏福强:过年的小故事|天眼文化频道春节记忆征文

晏福强:过年的小故事|天眼文化频道春节记忆征文

记忆,天眼,压岁钱,时候,日历,甜酒,米浆,袋子,晏福,小青蛙,人们,一毛钱,文化频道,年味,感觉,糍粑,事情,人家,大小,奶奶,征文,弟弟,手指,日子,爸爸妈妈,糯米,集市,小故事,可以吃,融媒体

2020-05-14 #经典故事

晏福强:过年的小故事|天眼文化频道春节记忆征文

晏福强:过年的小故事|天眼文化频道春节记忆征文

记忆,天眼,压岁钱,时候,日历,甜酒,米浆,袋子,晏福,小青蛙,人们,一毛钱,文化频道,年味,感觉,糍粑,事情,人家,大小,奶奶,征文,弟弟,手指,日子,爸爸妈妈,糯米,集市,小故事,可以吃,融媒体

2020-06-2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