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直播实录④|陈泽华:战争与女性——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

时间:2012-03-23

这里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史直播间

提示:本文共有 8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听红色故事,守初心使命。这里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史直播间》。本节目由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主办。欢迎本期宣讲嘉宾:陈泽华老师

陈泽华: 历史学硕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年鉴工作处二级主任科员,山东党史学会会员,全省党史史志系统“守初心 担使命 跟党走”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共山东年鉴》《山东年鉴》《山东微纪事》责任编辑,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党史国史宣讲团成员,“史敢当”志愿服务队讲解员,多次承担山东党史讲解任务,参与了《红军将士在山东》《山东党史资料文库》《山东党史研究文库》《山东抗日战争实录》《山东抗战口述史》《红色齐鲁365》等书库的编纂。

陈老师今天的宣讲主题是:战争与女性——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马上我们又要迎来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国庆节,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和大家分享呢?

陈泽华: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第一,我本人作为一个女性党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关注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第二,山东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块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革命团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比如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胶东乳娘等,都是妇女英模代表,她们身上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值得我们去铭记、去歌颂。第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妇女工作就非常重视,制定了许多针对妇女解放的政策,把广大的妇女群体组织起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广大的妇女群体由旧时代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万众一心,爆发出了极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这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我们要好好去研究学习。第四,就是山东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之前的几期都讲的差不多了,今天我们就以点带面,见微知著,通过女性的视角来看看那段苦难辉煌的岁月中山东大地上涌现出的一朵朵灿烂的战地玫瑰,讲讲那一段最悲壮、最不为人知的女英雄们的故事!

主持人:战争与女性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您能给我们谈谈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吗?

陈泽华:前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战争,让女人走开”,人们普遍认为战争是血与火的碰撞、枪与炮的厮杀,柔弱的女性仿佛经受不住战争的残酷考验,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伟大的中国女性,尤其是我们伟大的山东女性。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妇女的贡献遍布前线和后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参与战争、收集情报、支援前线、支持土改、守护家园。

首先就是参与战争,谁说好女不如男,在革命战争中,就涌现出了一批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女英雄,这里我为大家讲述济南市章丘区抗日女英雄辛锐的事迹。这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名门之后。现在章丘区有一所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中学——辛锐中学,学生们学辛锐、唱辛锐、颂辛锐,经常以多种形式缅怀这位抗日女英雄。

辛锐原名辛树荷,1918年生于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一个有名望的家庭。10岁那年,她跟随时任山东省参议员的祖父辛铸九来到济南,定居在大明湖畔,师从济南名画家黄固源学画。

图/辛锐存照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各界人士掀起了救亡捐献活动。辛铸九在济南民众教育馆为辛锐举办画展,将义卖所得之款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的流亡同胞。

七七事变后,日寇直驱黄河北岸,威逼济南。1937年8月底,辛锐随父亲辛葭舟离开济南,几经辗转,移居滕县桑村镇。日寇占据滕县后,烧杀奸淫,日甚一日。辛氏一家在有家难归、救国无门的危难时刻,加入了八路军。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家人开始了艰苦的军旅生涯。

部队到达沂水县后,辛锐来到了山东抗日军政干校第二期妇女队学习。她严于律己,每天除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外,休息时还挤时间作画。不久,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山东省妇联推荐辛锐参加该报的筹建工作,创刊号报头上的毛泽东木刻像就出自她手。

图/大众日报创刊及毛泽东木刻像

1939年,辛锐在党校学习期间,认识了时任副校长的陈明。带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两人走到了一起。婚后第三天,辛锐回到了中共山东分局筹建的姊妹剧团任团长。这一时期,辛锐带头实干,亲自编写剧本、担任导演、登台演出,剧团创作的话剧《雷雨》《血路》等深受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出动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辛锐当时已有5个月身孕,与部分人员隐蔽在大青山的大崮一带,而陈明率60余名机关人员突破敌人防线插入敌后。

11月30日拂晓,中共山东分局和战工会在大青山被围,激战一昼夜。大部分人突出重围,但伤亡惨重,其中率部突围北上的陈明等人不幸遇难。辛锐两个膝盖骨受重伤,被一位老大娘掩护起来。经过休养,辛锐的伤愈合了,但两腿已成残废。她曾多次问身边的同志:“丈夫陈明现在何处?怎么不来看我?”同志们一直不忍心把真实情况告诉她。

图/辛锐陈明夫妇存照

12月17日,一股撤退的日军包围了辛锐的驻地。情况万分紧急,必须马上转移。4名同志抬着辛锐上了北山,刚出村,枪声大作,日军围了上来。辛锐果断地命令同志们放下她赶快突围。4名同志不忍心这样做,仍然抬着她边打边冲。不料辛锐不顾腿伤硬是从担架上滚了下来说:“你们快走,冲出一个是一个!”战友们无奈把三颗手榴弹塞给她,这时,敌人已经围了上来,狂叫着:“抓活的!抓活的!”辛锐一连扔出两颗手榴弹,敌人倒下数人。突然,一梭子弹飞来,射中辛锐胸部。她强忍着剧痛,靠在一块大石头旁边,怒视敌人,待日军靠近了,她用力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轰”地一声巨响, 辛锐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的时候年仅23岁。

主持人:23岁,还是如花一般的年纪。如果说辛锐是绽放在战场中的铿锵玫瑰,那么还有很多女性隐于光影中,运用女性的细腻敏锐为我方胜利提供了大量珍贵情报。

陈泽华:是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涌现出了这么一批刀尖上起舞的情报女尖兵。谭木兰正是其中之一。

1945年国民党在美军支持下抢占青岛后,中共华东局、山东分局作出暂不用武力解放青岛的决定,确定今后青岛工作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青岛党的工作转为长期的隐蔽斗争。

1948年华东局城工部、社会部对青岛工作作出指示,提出工作重心之一是社情工作,强调加强情报收集和派遣打入工作,部署对国民党各阶层的思想变化、派系、人事调动和美军等情况进行调查。

为了掌握青岛国民党的动态和为解放青岛做准备,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收集了大量重要情报。1948年11月,根据地下工作者提供的情报,胶东区委编印了4册《青岛调查》,详尽地反映了国民党统治下青岛的军事、政治、经济、工商、文教、交通、社团宗教、人物等各方面情况,收录了国民党守军布防、工事、机构分布等详图,收集了近4000名青岛地区各阶层人员资料,为解放和接管青岛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青岛调查》

这一时期最出名的就是观海一路2号甲(乙)秘密情报站,这个情报站是1944年侯建民回到青岛后与哥哥侯天民一起建立的。侯建民妻子谭木兰在丈夫的影响下也积极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许多情报就是谭木兰利用女性身份顺利传递出去的。

1949年5月15日,青岛解放在即,敌人抓不到侯建民,便把其父侯芝庭和身怀七个月身孕的妻子谭木兰,以及才3岁的大儿子侯钧一并抓捕,在百般折磨后,谭木兰没有退缩,一口咬定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敌人用尽一切办法也没有得到口供,便气急败坏地要把这祖孙三代装进麻袋去填海!在危难时刻,谭木兰根据情报工作的经验,秘密与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在党组织的极力营救下,一家老小才得以活下来。

图/观海一路2号甲(乙)秘密情报站

观海一路2号甲(乙)秘密情报站,为青岛解放作出了艰苦卓越的贡献:比如1945年8月,为迎接我军内应解放青岛,缴获敌人短枪十余支;1946年3月,创办进步杂志《青年人》,唤醒年轻人认清时势;1947年9月,他们获取敌人进攻胶东的情报,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同年10月,他们再获敌人汽车团行动计划,使我军袭毁敌军汽车75辆及物资;1948年11月,他们获取了敌人进攻红石崖薛家岛的情报……

侯建民和妻子谭木兰搜集情报刀尖起舞的感人事迹后来被写入《特殊间谍》一书,书中还展示了老青岛的人文风貌,德国总督府、八大关洋楼、青岛跑马场、亨得利老铺等都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本书的作者曾介绍:在解放战争中,侯建民情报小组传递的情报是价值最高的;《胶东作战计划》秘密传递给华野的时侯,比国民党下达到各个师都早三四天,为反包围创造了很宝贵的时间。

主持人:经谭木兰的手传出的小小纸条,每一张都重如千钧。刚刚陈老师您讲的是参与战争和收集情报,我想还有千千万万女性在大后方为前线撑起一片天。

陈泽华:在革命战争时期,山东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故事至今家喻户晓,美名传唱。自始至终沂蒙人民都是将爱党爱军的一腔热血转化为实际行动,为革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最后一块布,做军;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句话,沂蒙根据地460万人口中就有20多万人参军,120多万人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可以说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沂蒙六姐妹”来自离孟良崮不足30公里的烟庄。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六人。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争取时间掩护战士们过桥,她们号召群众用瘦弱的肩膀,搭起了一座坚实的火线桥,在冰冷的河水里她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让战士们踩着肩上的木板顺利地过了河。

图/沂蒙六姐妹

在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捐赠鸡蛋450多个,运柴火1700多斤,仅这一次战役,沂蒙支前民工就达92万。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文章,报导了她们的模范事迹,称赞她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沂蒙六姐妹"的名字才传扬开来。

2016年6月21日六姐妹中伊淑英老人最后离世,享年91岁,当年有幸拍摄到伊淑英老人离世前五天的珍贵影像。在保留的影像资料中,伊淑英老人拉起裤管,让大家看她搓麻绳搓伤了的腿。当年,抽调山东部队去东北,新四军军部北移临沂,带过来的大多是南方兵,大多是穿着草鞋来的,在山路上一磨就破了,好多战士的脚被山石扎破。一个个赤脚打仗的战士,让“六姐妹”们看着心疼。她们便动员全村妇女为他们赶制鞋子。伊淑英老人说:“一只鞋底就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都要经过锥眼、穿线、走线、拉紧几道工序。姐妹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做,胳膊和大腿都磨起了泡、出了血,手指也变了形。”

图/为战士们赶制鞋子

其中冀贞兰老人回忆,“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是当年陈毅元帅亲自给起的。冀贞兰老人说:“他骑一匹马过来,打着绑腿,不知道他是谁,看上去很和蔼的一个人。匆匆忙忙的,快要打仗了。他问完我们的情况后,笑着说我给你们起个名字吧,叫大嫂吧你们还有没结婚的呢,叫大姐吧还有结了婚的,干脆就叫你们沂蒙六姐妹吧。”直到很多年后,冀贞兰老人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里看到陈毅的照片时,觉得面熟,身旁的人告诉她,那就是陈毅。

枪林弹雨中,沂蒙人民用小米喂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陈毅元帅曾经发自肺腑地说:“我陈毅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革命的支援。”山东支前所创下的各种数字统计在今天看上去有些枯燥,但这就是民心,这就是生死相依!

当年,她们以柔弱的身躯参与到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永远秉持的精神和永远葆有的敬意!

主持人:太了不起了,山东的男儿是好男儿,山东的女性是了不起的女性。

陈泽华:是的,接下来要讲述的,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共产党人领导的土改运动,使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其革命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土改斗争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妇女的心理和行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她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主动废除封建礼教文化, 以空前高涨的政治激情和参与意识,大力支持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革命英烈解文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解文卿,1929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莱西县义谭店村一个农民家,9岁那年父亲被伪保长抓去给日军修碉堡,惨遭毒打,含恨死去。11岁时,母亲又在病饿愁苦中去世,只剩下奶奶、弟弟和她3人相依为命。贫苦的童年生活磨炼了她不畏强暴、坚强刚毅的性格,她从小就对黑暗的旧社会怀有刻骨的仇恨。

图/解文卿

1945年秋天,莱西解放。党组织有时派干部到她村里去进行工作动员,她总是跑前跑后提供帮助,这一时期她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自觉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好助手。组织青妇队时,她第一个被推选为青妇队队长,这年她才16岁。

1946年秋,山东解放区开始了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文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这场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运动中。为了打开土改运动的局面,她把群众发动起来,和其他同志分头行动,走街串户去动员,发动大家清算地主、富农的剥削账,激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土改运动顺利的开展起来。解文卿一心为群众谋利益,从没想到她自己。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财物,她没有多分一块地、一厘钱、一寸布。

土改斗争的胜利引起了反动地主的极大仇视,随着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那些流亡在青岛的地主、恶霸拼凑了“还乡团”,尾随着国民党军队回乡倒算。大家都担心解文卿的安全,劝她赶快转移。她感到土改的胜利果实尚未完全分下去,善后工作还没做完,就坚持留在村中。直到敌人逼近,干部和大部分群众已经转移,她才离开村子。“还乡团”团长解保国、国民党匪徒骨干分子解文渊等人带领一伙“还乡团”窜回义谭店。他们一进村就贴告示,悬赏500元提拿解文卿。在短短的几天内,他们竟捕杀党员、干部和群众8人,并扬言如不交出解文卿,就将全村男女老少杀光。解文卿听说后,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不久落入了“还乡团”的魔掌。

“还乡团”为了搞清地下党支部的情况,弄到本村共产党员和土改骨干分子的名单,把解文卿押到家庙里。解保国、解文渊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说只要供出谁是共产党员,供出支部书记藏在哪里,就放她回家。解文卿很清楚党员的情况,而且知道有几个没暴露身份的党员还留在村内,但她紧咬牙关,一言不发,两眼瞪着残暴的敌人。“还乡团”见软的不行,便凶相毕露,对解文卿进行严刑拷打。他们拴住解文卿的头发,吊到梁上,十几名匪徒用皮条、刺槐条狠抽毒打。她的衣服被抽成了布条,浑身皮开肉绽,但她还是不吐秘密。残暴的匪徒又砸烂了她的手指和脚趾,并在她血肉模糊的伤口上酒盐水。解文卿昏迷过去了,暴徒又用凉水把她泼醒。一个匪徒拿来一块带棱的木板,捅进解文卿嘴里,别掉了她好几颗牙齿,她满口鲜血。敌人还在她身下点燃一尺多高的麦秸草,烟熏火燎。在种种严刑拷打下,解文卿始终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10月17日,解文卿被“还乡团”杀害,年仅18岁。

图/此为解文卿牺牲时的家庙,现在基本保持原状,六十多年过去了,仿佛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小英雄的壮烈

主持人: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命之间,解文卿选择了国家,她是一个有大义的人。刚刚陈老师您讲述了山东女性四个方面的贡献,最后的“守护家园”又该如何理解呢?

陈泽华:参与战争也好,收集情报也罢,支援前线也好,支持土改也罢,这些都是山东妇女对战争的直接贡献,但在山东还存在这样一个淳朴的妇女群体,她们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甚至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但她们默默的守护着战士或者说烈士的后方家园,为老人养老送终,培养孩子长大成人,默默奉献了一生。比如说“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就是这样一位代表。

图/李凤兰存照

李凤兰,1928年出生在蒙阴县李家保德村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里。她向往革命,16岁参加了妇女识字班,被大家推选为识字班的指导员。

1945年4月,经人介绍,她和本镇小东关村王玉德订婚,并约定次年10月19日完婚。但在第二年8月,王玉德就参军了。眼看婚期一天近似一天,可王玉德一直没有音信。当时部队转战频繁,通信是很困难的。李凤兰的父母知道后,便劝女儿推迟婚期。李凤兰想:玉德早已失去父亲,母亲又常年有病,他参军杀敌,是为国尽力,也是保卫家园。我去照料老人,是理所当然。我必须按时到玉德家,以安慰婆婆的心。她说服了父母,按照当地的风俗,由嫂子怀抱一只大公鸡陪凤兰拜了堂。

1947年阴历正月初九,部队行军打仗路过蒙阴,王玉德利用部队休整间隙回家探望,而此时李凤兰正回娘家借粮支援前线。婆婆赶紧派人去叫李凤兰。她接到信匆匆往回赶。

她过门半年多了,还没有见丈夫一面。那时候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之前,并非相熟相知。她和王玉德只有相亲时的一面之识。王玉德参军时,李凤兰和姐妹们一起到区上欢送过,但那时人多,她只有用自己那舞动的秧歌和含情的眼神向未婚夫表示一个姑娘的纯情。今天,她将要和丈夫见面,心里既喜悦又激动。然而,当她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山路回到婆家时,丈夫和队伍却已经走远了,她看到自己的新房里,只有婆婆一人在擦泪,婆婆望着站在门口累的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的儿媳的时候,止住滚落的泪水,说:“裕德家的,你晚来一步,裕德前脚刚走,你这后脚就进来了,唉!”

李凤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下瘫坐在床上。丈夫留给了李凤兰一封信,上面有句话让她记了一辈子:胜利了,我和你再拜堂,战死了,那是光荣的事,你不用难过,速速改嫁!

李凤兰觉得这信不吉利,她烧了。

她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家务,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收种晒藏,推磨轧碾,烧火做饭、煎汤熬药,她认为这是为丈夫而尽媳妇的本分;开大会、做宣传、除旧习、搞支前,她认为这是盼丈夫而尽妻子的义务。莱芜战役,战斗险恶,军情火急,她用5昼夜时间,把自家的300斤粮食加工成煎饼支援前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不停地劳作着,盼望着。她从一个纯真的姑娘变成一名贤惠的媳妇,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劳模、妇代会主任,县人大代表,可一直没有盼来丈夫的消息。

1958年的一天,她终于盼来了丈夫的信息,不是荣归故里,而是政府送来的一张烈士证。县民政部门的负责人亲自登门向她道歉并做了解释,王玉德同志是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由于当时部队忙于南征北战,未能及时通知当地政府,直到最近才查清,这距离他们结婚已经整整12年了。

有人劝她改嫁,她拒绝了,因为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婆婆,她不忍心离去,没有和丈夫相濡以沫,那就同婆婆相依为命吧。为了不让烈士后继无人,她抱养了一个女儿,过了几年她又抱养了一个儿子,她说,儿女双全,裕德也该知足了,在给一双儿女取名字时,她不忘丈夫留给她信里的话——胜利了,俺和你再拜堂,战死了,那是光荣的事。她给女儿取的名字叫“胜利”,给儿子取的名字叫“光荣”!

婆婆是在过完80大寿时告别人世的。李凤兰说,只要她到婆婆床前,婆婆总要紧紧抓住她的手,两人谁都没有掉泪,李凤兰说,她们的眼泪早已流干,只是抓住了彼此的手,久久不放。

让李凤兰想不到的是,婆婆最后向全族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她要让王家这一门的男女老少替她给李凤兰跪下,不跪,婆婆说她合不上眼!

跪——

王家最大的长者喊了一声!

图/王家人向李凤兰下跪

不管辈份是高是低,也不管男女老幼,全族人齐刷刷的都给李凤兰跪了下来。这一跪,跪湿了李凤兰的双眼,大半个世纪的形影相吊,坎坎坷坷,因这一跪而云散烟消……这时,婆婆闭上了双眼,安详地走了。

村里的人有的叫李凤兰嫂子,有的叫婶子,还有的叫奶奶,可每当我讲起这个故事时,还是从心里称呼她——新娘,这世间永远的新娘!

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她们用忠诚和信仰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寻先烈足迹,学习先烈精神,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时刻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烈、方可嬴得时代、开创未来。

结语

感谢陈泽华老师今天精彩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妇女的贡献,我们要永远牢记,齐鲁大地上英勇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再次感谢宣讲专家 陈泽华!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不断前进!感谢收看本期节目,下期《党史直播间》,再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直播实录④|陈泽华:战争与女性——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直播实录④|陈泽华:战争与女性——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

直播实录④|陈泽华:战争与女性——革命战争中山东妇女的贡献

辛锐,山东,解文卿,李凤兰,女性,敌人,陈泽华,青岛,丈夫,妇女,婆婆,谭木,战争,王玉德,贡献,部队,沂蒙六姐妹,革命,情况,情报,沂蒙,秘密,老人,还乡团,革命战争,陈毅,工作,主持人,党史,山东省

2012-03-12 #故事会

秦语出席《幕后之王》发布会 变身闺蜜打气筒揭秘幕后故事

秦语出席《幕后之王》发布会 变身闺蜜打气筒揭秘幕后故事

秦语,周冬雨,发布会,角色,李骏,小圆圆,晓玲,王陆,罗晋,穆娜,赵凤,制作人,加油打气,都会,搭档,剧中,一角,中演,中山东,亮眼,变身,小谷,天海,妇女,心室,打气筒,戏路,神助,游戏,环节

2018-01-05 #故事大全

在外滩“万国建筑群”中 你听过 中山东一路1号的故事吗

在外滩“万国建筑群”中 你听过 中山东一路1号的故事吗

外滩,建筑,大楼,石油公司,伊奥尼克,亚洲大厦,亚细亚大楼,壳牌,煤油灯,伯恩,上海市,上海,中国,亚细亚,凹面,大门,延安东路,整体,洋行,公司,巴洛克风格,昌洋,纪初,马海,亚细亚火油公司,丝绸公司,优秀历史建筑,市房管局,太平洋保...

2013-08-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记忆」在外滩“万国建筑群”中 你听过中山东一路1号的故事吗?

「记忆」在外滩“万国建筑群”中 你听过中山东一路1号的故事吗?

亚细亚大楼,建筑,外滩,上海,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一侧,中国,延安东路,爱奥尼克,石油公司,上海市,亚细亚,位置,凹面,大楼,西洋,洋行,石油,门牌,老建筑,贸易公司,为正,图左,奥尼克,小爱,昌洋,张添翼,由麦克,花岗

2015-02-20 #小故事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孙中山,世界,己任,天理,石烂海枯,猛力,潮流,进步,材料作文,中国改革,不可以,发展为,亦不能,心不死,精神贯注

2020-06-17 #故事阅读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革命,一生,山东,过了几天,朋友说,那个人

2009-08-03 #故事大全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革命,一生,山东,过了几天,朋友说,那个人

2014-02-07 #长篇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革命,一生,山东,过了几天,朋友说,那个人

2015-03-1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