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冈仁波齐》:所有的故事 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

时间:2012-03-25

可惜,经过漫长岁月,在巨大金钱和精力营造出的新文化面前,那些古老文化,黯然失色

提示:本文共有 22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作者:狐小仙

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文化已渐渐被遗忘,那些文化曾经给人类精神世界构筑最初的蓝图,让人类慢慢地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温度。可惜,经过漫长岁月,在巨大金钱和精力营造出的新文化面前,那些古老文化,黯然失色。然后总有一些人,他们秉承着一代又一代祖辈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以及信仰,将之渗透到骨子里,成为他们作为审验救赎自己和他人的佐证。

影片《冈仁波齐》中就有这样一群人。

十一个朝拜者带上行李,举起旗幡,走向一条救赎的长征路:老人为了遂愿,汉子为了赎罪,妇人为了祈祷,孩子为了梦想……他们一面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一面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罪恶救赎。他们以最朴实最原始的方式将古老的信仰上升到更宏观、更深刻的高度,只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高度,他们只是想通过朝拜的方式,救赎自己,帮助他人。

片中的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本色出任,影片没有脚本,整部电影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全程真实记录,导演张扬和拍摄的团队跟随这支“朝圣的队伍”,长达一年多时间。有人说这部片子既不像纪录片,也不像电影,说是纪录片,却有“做”的部分,说是剧情片,又没有过多的情节渲染和跌宕,又由于风景唯美宛如艺术品,故而,有人称这部电影属于文艺青年。

拍摄期间,工作人员必须忍受高原反应,以及应对一切的恶劣天气坚持创作等等,所有这一切是观众所看不到的,自然无法像他们一样,感同身受朝拜者的一路之行中的种种不易。片中9岁的女孩带病叩拜、年青妇人半路临产,残疾的少年克服身体障碍,没有人将这些当成一回事,甚至连突遇冰雪来袭、遭遇山体崩落的泥石流,被汽车碰撞,很多的情节完全可以做到有惊有险,让观众完全体会到朝拜者心理。可是,电影皆是一带而过,甚至连紧张的音乐烘托都没,以至于让人感觉不到他们刚刚与死亡擦肩而过。

导演为什么一次次选择“化险为夷”?

是自信?还是想不动声色的体现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更可能,他只是将自己所看到一面,毫不夸张的呈现出来,似乎他只是个记录员,只记录不评价。

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朝拜者的愚昧,还是导演的“技艺”不精?

之前,刚刚红遍亚洲、欧洲的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在豆瓣获得9.2高分。在观看中,让人聚精会神百感交集。同样也是真实的故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可以说《摔跤吧,爸爸》剧情远没有《冈仁波齐》来得令人震撼。

关键是,阿米尔汗导演将电影剧情和细节处理得几近完美。

他知道怎样让故事变得生动,他让观众像荡秋千一样,时而奔向高山,时而滑落低谷,观众心脏啊,紧紧被他攥在手中。他又像一位超级大厨,深谙观众的口味,选择最适合的“佐料”,将一道道菜做得既精致又美味,酸甜苦辣,面面俱到,让观众称赞不已,回味无穷。

可是,张扬没有。他将《冈仁波齐》定义为真实电影。真实的东西往往没有经过后天加工,就像一盘清水煮出的菜肴,清淡而寡味,吃习惯精心加工,且有多种佐料调制出的山珍海味,这种清淡的口味简直无法让观众下咽。电影里没有一丝讨好观众的地方,如果非要找,那大概就是影片中的背景——西藏的天然景致。即使如此,我也觉得这些风景也是本色出演,色彩甚至还不如摄影作品来得有诱惑力。

这样安静的电影,注定不会大红大紫,但是《冈仁波齐》依然获得六千万的票房,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毕竟电影留白太多,很多的细节,非得靠观众自己去体会:如飞驰而过的汽车与一步一叩首的朝拜者;如沿途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与将他们拖拉机撞倒急于离开的都市人……还有影片结尾处,这群朝拜者终于抵达神山冈仁波齐,而唯一的老人在到达山下的夜晚,安然溘逝。他的离世,并不曾让晚辈们忧伤,他们觉得老人在神山下离开,是归为天堂。他们将他的尸体送到冈仁波齐的山顶上“天葬”,用人类的肉体去喂养山上的秃鹫,为人类杀戮过的动物而赎罪……

面对所有发生的一切,朝拜者们有过极少的怨言,大多时候他们是接受,面对,理解,放下。而这些,全靠观众从他们几步一叩首的漫长过程点,一点一点感受到的。

不可否认的是,导演的思路和出发点都非常好,只是他还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既想像纪录片一样,用真实打动人,又想像文艺片一样,摄人心魂,最后两者都达不到火候。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前几年看过英国作者雷秋.乔伊斯写的《一个人的朝圣》,没有几个人懂得那些走在朝圣路上人的心理,尤其是坐在空调影院里观众们。可是,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朝圣的路上。

不管怎样,还是庆幸总有一些人能够发现并且探究这些古老文化的韵味和奥义,并以己之力将其记录下来,就像影片《百鸟朝凤》,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尽管这些作品并不讨好,但是这些作品将会是一种财富,寄托着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类、对生死的深度思考的严肃之作,也是一部足以传世的电影。

做为观众,不要带着现代文明的视角去解读这部电影,更不要觉得他们愚昧无知落后,如果如此,那么你不仅曲解这部电影,更没领略这部电影价值所在。

因为,有些电影本身具有一种使命。

即便不敢说朝拜的方式到底值不值吹捧,但是他们在一路朝拜中的意志、执着和自觉,值得尊重,是人类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缺少的一种精神,这才是影片的灵魂。也许正是这一点,导演才想以最朴实的方式,全程追随这样的一支队伍,让观众们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精神层面的高贵,与人类的财富、地位和时代发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它们变换自己的样貌,戴着不同的帽子向我们走来,一个个终结,又是另一个个开始。无论命运怎样的变化多端,只有心中的那片净土,才是所有人最终的归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冈仁波齐》:所有的故事 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

电影,评论,梦想,和信,生活,故事,影院,影片,人性,写点,同学,哲学,妈妈,总资产,西藏,艺术,妈妈说,是一部,哈鲁,小礼,山中飞,觅奇,熊玲,豪夫,在等,第一感觉,转山,下一场,人们,信仰

2010-05-09 #故事会

一部关于去西藏旅行的电影——《冈仁波齐》

一部关于去西藏旅行的电影——《冈仁波齐》

电影,信仰,藏民,西藏,转山,佛教,宗教,影片,拉萨,神山,尼玛,朝圣之路,世界,冈底斯山脉,人们,信念,内心,宗教信仰,扎堆,方向,朴树,美景,神山冈仁波齐,结尾,队伍,每个人都有,这部电影,东达,伍里,山之王

2018-03-20 #故事大全

《冈仁波齐》票房破亿 现在是藏语电影的春天?

《冈仁波齐》票房破亿 现在是藏语电影的春天?

电影,藏语,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西藏,故事,题材,松太加,故事线,妻子,撞死,票房,镜头,雨靴,塔洛,塔贝,这部电影,主角,丈夫,人们,司机,天珠,家庭,杀手,电影院,理发店,环境,皮绳,过程

2017-11-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什么?它的传说有哪些?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什么?它的传说有哪些?

转山,信仰,神山,内心,藏族人,磕长头,高原反应,世界,一生,佛教徒,形式,方式,普通人,朋友,极限,罪孽,这部电影,如果在,不卑不亢,卓玛拉,在那里,中国西藏,爱的,中心,人眼,中都,人们,仪式,名字,印度教

2011-07-16 #经典故事

中国故事《冈仁波齐》:住在信仰之巅的人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

中国故事《冈仁波齐》:住在信仰之巅的人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

藏民,影片,电影,尼玛,中国,人物,信仰,剧作,导演,扎堆,演员,画面,观众,杨培,程式化,叩拜,个性,人文,主题,作品,光线,冷色调,全片,力量,手段,执着,时空,景物,梦想,灵魂

2012-04-09 #短篇故事

纪实电影《冈仁波齐》 是怎么让电影的最终呈现更加真实的?

纪实电影《冈仁波齐》 是怎么让电影的最终呈现更加真实的?

导演,故事,影片,真实电影,主题,场景,方式,朝圣者,设计,事件,人物,大部分,情节,村民,真实感,画面,进展,容和,关系,剧组,宗教,暗调,氛围,现实,片子,演员,纪录片,细节,色彩,行为

2016-03-16 #故事阅读

被低估的电影《冈仁波齐》 信仰值得尊敬 这些忠实朝圣者的故事

被低估的电影《冈仁波齐》 信仰值得尊敬 这些忠实朝圣者的故事

朴树,电影,藏区,信仰,导演,藏传佛教,这部电影,人们,故事,好的,都会,世界,代表,佛教,内容,地位,灵魂,神山,科幻片,西藏,活动,上海堡垒,很多人,朝圣之旅,梅里雪山,爱爱,行一,诸佛,阿尼,音乐人

2019-04-11 #经典故事

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 一个11人队伍的真实故事 冈仁波齐导演专访

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 一个11人队伍的真实故事 冈仁波齐导演专访

普拉,西藏,剧组,东西,事情,电影,村子里,人物,印象,唾沫,喇嘛,孕妇,导演,戏剧,时候,队伍,村子,演员,段落,村里,其实在,在真,子全,大合,张杨,师说,电影导演,交汇处,乐家,在路上

2017-06-2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