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上

时间:2012-03-26

教育心理学典型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教育心理学的12个经典实验

在教师考试中,考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或是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是很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或是考查实验的步骤,或是考查实验证明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去掌握实验的内容,以便于应对这种考查形式。

今天华小图先为大家介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六个实验,还有六个哦~

一、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实验:被试者是一对出生才 46 周的同卵双生子 A 和 B。格塞尔先让 A 每天进行 10 分钟的爬梯训练, B 则不进行此种训练。 6 周后, A 爬 5 级梯只需 26 秒,而 B 却需 45 秒。从第7 周开始,格塞尔对 B 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 B 反而超过了 A,只要 10 秒钟就爬上了 5 级梯。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是由成熟因素决定的。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即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二、吉布森、沃克:视崖实验

视崖是用来评估婴儿深度知觉的一种能够产生深度幻觉的平台式装臵。

吉布森和沃克首创的视觉悬崖是测量婴儿距离深度知觉最常用的工具。

实验:

该实验装臵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儿童的平台,平台两边覆盖着厚玻璃。平台两边厚玻璃上铺着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布料与玻璃贴紧,形成“浅滩”,而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深”、“浅”两侧招呼孩子,诱导其爬向母亲身边。

吉布森和沃克对 36 名 6.5——14 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视崖测试,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崖深度时大约 90cm 或更多,只有不到 10%3 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 27 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儿爬过深滩;当视崖深度是 26cm 时,有 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 1m 时只有 8%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婴儿。

沃克研究发现,当视崖深度为 26cm 时, 68%的 7——9 个月的婴儿爬过深滩,而 10——13 个月的婴儿只有3%。

其结论是:

1.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

2.婴儿深度知觉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在不断发展;

3.9 个月以前的婴儿的深度知觉阈限为 26cm。

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三、陆钦斯:量杯实验

陆钦斯Luchins,1942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容积不同的量杯A,B,C去量一定量的水D。例如A量表中水约占1/3,B量杯中的水为满杯,C量杯中的水约占1/5。有N组盛有不同水量的量杯进行实验,笔者举例。实验组和控制组开始时做一道练习题,然后按要求解决其他几道题。实验组做全部的题目,而控制组只做7~11题。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被试由于先进行了一定的练习都做了一道练习题直接将三杯方法迁移到后面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定势是迁移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但是,这种定势同时又阻碍、限制了其他更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D=A C或D=A+C的产生,使思维僵化、因循守旧,难以灵活应用其他有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这种定势阻碍了将其他方法迁移于目前问题的解决,因此表现为一种负迁移。实验还发现,控制组的被试都使用了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解释定势、迁移、功能固着、守恒概念等,并不局限。不同的分支对此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附上一道练习题:

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

A. 积极的促进作用

B. 消极的阻碍作用

C. 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D. 没有作用微信NTCECN

答案:C

四、皮亚杰:三山实验、钟摆实验、对偶故事法测量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一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二钟摆实验

皮亚杰和英海尔德Inhelder Piaget, 1958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考查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归纳推理的能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关于钟摆问题pendulum problem的实验。

在钟摆问题的实验中,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个类似钟摆的装置:不同长度的绳子被固定在—个横梁上,绳子的末端可拴上不同重量的重物见下图,实验者向被试演示如何使钟摆摆动将栓有重物的摆绳拉紧并提至一定的高度,再放下即可。被试的任务是,通过检验与钟摆摆动有关的四种因素重物的重量、摆绳被提起的高度、推动摆绳的力量、摆绳的长度,来确定哪一种因素决定钟摆摆动速度在每一种因素中又有不同级别的划分:如摆绳的长度有三个级别、重物的重量有四个级别等。被试有较充分的时间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检验。正确的答案是,摆绳的长度决定钟摆摆动的速度,摆绳越短,其摆动的速度越快。

解决此问题的正确途径是:

1先提出假设无论其假设是什么,只要它能被检验并产生非矛盾的结果就可以;

2再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系统的检验。

在第一个步骤上,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反应没有什么区别,都能根据问题的要求提出某种假设。但在第二个步骤上,这两个阶段的儿童的做法却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个步骤检验假设的关键点是,在检验的过程中、每改变一个特定因素的同时,必须保证其他的因素不变。其中,每个因素只设两个等级:1摆绳:长、短;2重量:轻、重;3摆高:高、低;4推力:大、小。

在检验假设的过程中,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所易犯的错误是,不能在检验某—因素的时候,控制住其他的相关因素。例如,当摆绳短,重物重的时候,摆速则快。因此,错误地认为摆速是由摆长和所拴重物的重量共同决定的。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才能像科学家一样地检验假设,最终获得关于问题的、唯一可能的、具严格的逻辑意义的解释。

三对偶故事法微信NTCECN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五、巴普洛夫:狗摇铃实验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微信NTCECN

六、桑代克:猫开笼实验

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桑代克记下猫逃出迷箱所需时间后,即把猫再放回迷箱内,进行下一轮尝试。猫仍然会经过乱抓乱咬的过程,不过所需时间可能会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根据实验,可以画出猫的学习曲线。

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 错误”理论。

今天的六个实验你记住了没?下周一继续哦~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思鸿教育:教师资格证的误区 泪的教训

思鸿教育:教师资格证的误区 泪的教训

教案,考生,教师资格证,考官,误区,时间,学生,思维,考场,过程,考试,分数,优劣,个体,亮眼,功底,学子,期末考试,师生,心理素质,忠告,思路,技巧,教育学,方法,方向,时候,方面,特点,机构

2014-05-25 #故事阅读

浙江幼师资格证考试简单吗?来看看最新数据公布!

浙江幼师资格证考试简单吗?来看看最新数据公布!

...毕业生,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证,体检标准,以上学历,教育部,教育学,条件,资格证,具有良好,幼教,报考条件,报名参加,非师范类,幼儿师范学校,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公民,人员,中成,乙等,体格检查,从业人员,信息,准考证,号令,早教

2012-02-24 #小故事

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活动 教育 原理 教学 行为 教育学 理论 阶段 认知结构 过程 代表人物 学生 归因 基础 影响 班级 研究 心理学 主张 个体 教师 组织 目的论 课程 学习论 名人 儿童 学科 形式 知觉

2020-04-29 #长篇故事

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

活动,原理,行为,教育,教学,理论,阶段,认知结构,过程,代表人物,学生,归因,教育学,基础,影响,班级,研究,主张,个体,教师,组织,目的论,课程,学习论,儿童,学科,形式,知觉,经验,反应

2015-09-10 #经典故事

举一个关于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或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例子

举一个关于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或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例子

教育,学生,过程,知识,教师,效率,艺术,课堂,时间,老师,规律,让学生,儿童,师生,小学,对象,思想,总想,效果,教学,生命,细缝,背景,题目,影响,谈话,有活力,这就要,逻辑思维能力,吴菲

2019-06-01 #故事阅读

48部亲子共看电影全片单!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推荐(先收藏)!

48部亲子共看电影全片单!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推荐(先收藏)!

电影,学会,孩子,目录,读本,孩子们,E.T.,力量,儿童,解决办法,教育,危机,问题,阶梯,挑战,教育孩子,学业,生命,能力,美德,教育电影,一学年,让孩子,电影故事,人格,个人,主题,任务,人生,使命

2014-11-25 #长篇故事

某校图书馆新购进120本图书 其中教育学类书60本 心理学类40本 有30本...

某校图书馆新购进120本图书 其中教育学类书60本 心理学类40本 有30本...

答案,在线,单项选择题,点击查看

2020-05-22 #长篇故事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抽到了讲故事 讲完老师没问问...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抽到了讲故事 讲完老师没问问...

思想品德,国家,地区,教师资格,考生,笔试,标准,鉴定,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师范学校,街道办事处,才艺,从业人员,义务,人员,乙等,以上学历,单位,制度,医院,幼儿园,宪法,学校,学科,心理素质,所在,行业,教师,教师法,教育学

2020-05-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