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八

时间:2012-03-26

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提示:本文共有 27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八、无行不与:孔门师生关系的人格魅力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早年很有仕进行道之志,然鲁“陪臣执国政”“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盖在而立之年开始授徒讲学,为实现他的人生理想而培育人才,“弟子稍益进焉”;五十岁前后孔子佐鲁定公会齐侯于夹谷,名扬诸侯,但不久即失位,此后,他以极大的悲悯情怀,带领子路、子贡、颜渊、冉有等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以求明王赏识,然却“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狗”,这些弟子跟随他游艺学道,四处奔波,“凡十四岁而反乎鲁”,无怨无悔。

孔子晚年,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仍不无感伤地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临终前七日,“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师徒深情,有如父子。

孔子死后,“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可见弟子对孔子感情之深笃。

世间诸事皆为因果。孔子弟子为什么会对孔子有这样深厚笃诚的感情?阅读《论语》,我们即可破解个中之秘。孔子去鲁,命途多舛,弟子追随而不弃;孔子之死,弟子哀甚,追问其因,盖根于孔子的思想学问和人格魅力。

追随孔子修德治学是每个弟子的自愿选择;教授弟子成人成才是孔子的一生追求。在孔子看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弟子眼里,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思想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之贤,如日月“无得而逾焉”“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弟子,弟子以敬仰的心情崇拜孔子。他们师徒之间,有欣赏,有敬仰。这敬仰和欣赏皆发自内心,并非虚应故事,巧言令色。

孔子与其弟子,是师徒,更是朋友。相处以诚,相待以礼,推心置腹,没有丝毫的功利色彩,更无矫情饰貌。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远其子”,言与弟子等距,一视同仁,无所偏爱。孔子对待弟子和对待自己的儿子孔鲤是一样的,他“无行而不与二三子”,真诚不私,无所隐匿。他真心实意关心每个弟子的成长,引领弟子追求崇高,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他的治学心得,他的人生经验,他的理想追求,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困惑痛苦,无不向弟子们坦言倾诉。

高兴了,他可以跟弟子开玩笑,“割鸡焉用牛刀”;情急中,他竟然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宰予昼寝,他詈“朽木不可雕”;冉求为季氏聚敛,他让众弟子“鸣鼓攻之”。率性之行,全在天然,决不装腔作势,道貌岸然。这份坦荡,足以让弟子们感动。

孔子设教,长善救失,诲人不倦;教导弟子,语重心长,耳提面命,和蔼可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由!诲女知之乎?”“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赐也!非尔所及也”,直呼弟子之名,贴心言语,闻之无比亲切;“居,吾语女”,面对子路叙话,款款温情,聆听如坐春风。

孔子时刻关怀弟子成长。弟子进步,他为之喝彩,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弟子一言一行之失,他决不姑息,而又呵护有加,爱之有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颜渊安贫乐道,孔子盛赞其贤;冉求曲护己短,孔子窥心如镜。漆雕开修信,孔子心花怒放;端木赐方人,孔子意在言外。子路鼓瑟失和,孔子责之;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回护。有抑有扬,有褒有贬,褒贬抑扬之中,皆含挚爱深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伯牛有疾,他为之哀叹惋惜;颜渊辞世,他因此悲痛欲绝。非有真爱,鲜能至此。师徒情谊,旷世无有及者。

孔子教人,极为民主,决不唯我独尊。《论语·先进》篇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夫子哂之。“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记载,真切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教学风格。在这里,孔子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他不以长者自居,引导弟子各言其志,语言平易,态度和蔼,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意愿,哂由与点,皆由其诚,师徒之间平等对话,一派民主气象。

孔子关爱弟子,弟子理解老师,孔门师徒用至诚构建了世间情感的丰碑,令后人仰视赞叹。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贡是孔门智足以知夫子的弟子之一,他用“宫墙”作比,以喻孔子的思想和学问,可与颜渊的喟然之叹并观,皆为肺腑之言,足见孔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孔子以他的博学和人格赢得了弟子的尊敬。检视我们今天的师生关系,哪位老师对学生的爱可及孔子?不少人亢言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过倡导师生间情感融洽而已,谁能“新”过孔门师徒?在我看来,今之教育,也许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情感有些错位。教师自视过高而又缺少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和至诚;学生目的偏狭而没有崇高的理想。教师与学生思维路径并不一致,因而形成对立而缺少和谐。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三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三

孔子,弟子,子曰,宰予,子贡,老师,冉求,思想,人生,君子,一以贯之,原则,夫子,子路,能力,标准,礼乐,冉有,子夏,子贡曰,不赞成,孔子说,孔子学说,两端,人才,人格,容器,学说,成人,知识

2019-02-27 #短篇故事

传承孔子教育思想 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传承孔子教育思想 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孔子,朝阳小学,岳阳,传统文化,广电,于心,张志恒,名师,现代教育,先贤,中华,作者,内涵,合法权益,圣人,声明,学生,尊师,崇礼,记者,揭幕仪式,经典,生命,来源,标注,生平,目的,雕像,进校园,错误

2009-02-20 #长篇故事

孔子的“过错思想”对成人惩罚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过错思想”对成人惩罚教育的启示

孔子,错误,自讼,过错,思想,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论语,勇气,态度,过程,风度,教育,犯错,朱熹,重要的是,人们,因人,弟子,精神,启示,人人都,就需要,弟子们,给自己,丘也幸,卫灵公,改则,中出,人无完人

2020-05-26 #故事大全

学习孔子哲学的精髓:为人 为政的宽厚

学习孔子哲学的精髓:为人 为政的宽厚

孔子,论语,民众,人民,政策,子曰,子贡曰,曾子曰,颜渊,主张,众星,品德,守则,学生,德治,政治,群众,方针,终身,管治,贤人,对话,必不得已而去,意思是,表面上,于斯,仁治,仁和,公第,关爱和

2009-08-02 #故事会

孔子提倡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教育和鼓励学生励志成为救世良才

孔子提倡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教育和鼓励学生励志成为救世良才

孔子,子路,卫国,太子,卫灵公,南子,国家,君子,教育,人士,时期,环境,影响,周游列国,一个国家,儿子,原则,大统,志向,意志,救世,时局,时候,理念,穷困潦倒,良才,和道义,春秋末年,年之久,政局动荡

2014-04-02 #小故事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至圣孔子的门下真有“三千弟子”吗?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至圣孔子的门下真有“三千弟子”吗?

孔子,弟子,门下,后世,孟懿子,三千弟子,至圣先师,儒家,教育家,科目,冉求,孟孙,澹台灭明,颜回,教育所,一生,入室弟子,关系,子路,子贡,学者,学生,思想家,情况,数量,显学,秉持,规模,教育,影响

2011-11-12 #短篇故事

孔子教育与老子教育的区别(二)

孔子教育与老子教育的区别(二)

老子,教育,智能,慧性,道学,教育思想,儒学,思想,地位,慧智,孔子,教育家,目的,德慧智,熊春锦,五千言,是人类,终极关怀,人类,历史,圣人,图文,天下,思维,成功者,教育观,方法,为学者,为道者日损,历史时期

2011-07-14 #小故事

周游列国 言传身教 孔子思想不断延续至今的秘密

周游列国 言传身教 孔子思想不断延续至今的秘密

孔子,学生,思想,老师,观点,教育,好的,一生,主张,地方,教师,知识,答案,能力,传播,发展,给学生,教育者,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事情,事业,做法,后人,教学,方面,文革时期,方法,目的,行为

2015-01-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