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唐代科举 可能与你想象的大有不同

时间:2012-03-27

比如说,唐代读书人要夺状元,并不像明、清诸朝那样,先经县、州、府三级筛选,再经各省筛选,然后才参加国家级考试,国家级考试又要通过会试定一回名次

提示:本文共有 24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唐朝科举上承隋制,又别有发展创新,在科举的历史上有重大影响,但是与明清那种科举,却还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唐代读书人要夺状元,并不像明、清诸朝那样,先经县、州、府三级筛选,再经各省筛选,然后才参加国家级考试,国家级考试又要通过会试定一回名次,再通过复试定一回名次,再通过名义上由皇帝出题的殿试、十来位重臣“公同阅卷”、公推出前十名,由宰相在皇上面前“读卷”,最后由皇上“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如此繁复。

明清科举

唐代比较自由,一般只在几个大区稍微认真地选拔一次,合格者便可直接参加“省试”,省试名义上是由尚书省主持的全国性考试,相当于后来的“会试”,其录取人选与各人的名次全由知贡举一人确定。知贡举一般是三年一换的,也有时一年一换,各人的学识、品性、心态不一,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个统一的标准。而且考卷不糊名,有时尚未开考,而名次已定,更有强要状元、自定状元的。各个时代都有黑幕,唐朝也无法例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代的状元实际最多只相当于明、清的“会元”(会试第一),甚至连会元都不如。因为明、清诸朝科举考试已是主要的选拔官员的途径,筛选层次既多且严,参加国家级考试的人数亦远远超出了唐代——唐代应考的举子多则2000人,一般每年1000人左右,而明清读书人参加科举不仅人数则极为庞大,录取比例自然也就很小,而且会元的确定有极严格的程序,一般不是哪一个人说了就能算数。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明清的科举就在所有的方面都比唐时先进,至少从科目广博上来说,明清对比唐时,那是天差地别。

隋设科举之时,乃以明经、进士两科取士。唐朝沿袭隋制,并有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兴起,要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参政机会;李唐朝廷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和笼络士人等。

其考生的来源有从国子监来的“生徒”和经州、县选送的“乡贡”。先由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

唐时广博开放的科举思想到了明清时节,便被人为地搞得完全走了样。

唐时的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这种题目后世也有,名字没这么文气,就叫“填空”,大名鼎鼎。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尤其是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一直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这还不算,唐代考试科目又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极高,很少有人能通过,譬如太宗李世民时期,就有一科考完没有一个通过秀才考试的记录,可见其难度之高,因此秀才科逐渐废弃,这跟明清时节“举人满地走,秀才多如狗”是完全不同的,看官诸君莫要误会了。而俊士科则不常举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填空),墨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策问(论文),杂文(诗赋)。

明经科的内容:9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不仅仅是6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再看进士科。进士科原来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填空),杂文(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诗赋各一。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刚才已经提到过,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可怜兮兮的1%-2%,因此当时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绝非儿戏,那是真的难考。比如唐前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大诗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其中有一名句流传千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其难,可见其喜。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

至于其他,再有: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人才。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童子科,十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论语》……等等。

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等等,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如此一来,考试范围非常广泛,要学的东西也就非常多,不仅儒家,还有道家以及各种经史都考,还有诗词歌赋,并且非常重视策问,也就是考治国方略。这样的考试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常科登试后,还不能像清朝那种,立即就去做官,唐朝贡举考过之后,还必须经吏部的考试,叫选试,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令人纠结的是,这选试也很难,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韩愈中进士后,连续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只好去刺史那里做幕僚。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严格的选才制度。

当然这样的科举,由于考试范围极大,有很多科目又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以至于考试成绩的公正性就难免有些不易确保,因此到了明清时节,为了保证所谓的“公平公正”,便逐渐兴起了八股之风。

但这是因小失大,仅仅因为要一个更标准的答案,就把整个科举取士的初衷都改变了,八股文写得好不好,与能不能治国牧民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代科举 可能与你想象的大有不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升初古典诗词考试精选 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对您孩子大有帮助

小升初古典诗词考试精选 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对您孩子大有帮助

解落,问题,二月花,诗词,孩子,意思,答案,李峤,江千尺浪,小升初,内容,关键,作诗,修辞手法,写文章,对偶,小学,浅显易懂,数字,春风,时候,秋叶,秋风,考题,考试,不同的角度,大有帮助,可以从,孩子们,整体把握

2011-01-11 #故事会

唐代的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

进士,进士科,宇文,女儿,科目,常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考试,及第,科举,秀才,地位,的哥,皇帝,考试内容,从九品,将自己,科举制,人们,人才,时期,吏部,官员,对策,数学,读书人,难度,铨选

2012-10-01 #长篇故事

唐代的故事七十九唐代科举之王维篇

唐代的故事七十九唐代科举之王维篇

王维,公主,曲子,琵琶,张九皋,进士,考试,玉真公主,旧诗,意思,贵宾,伍里,王李范,耿介,问王,人见人爱,一介,乐曲,事情,京城,传言,仪态,关系,伶人,作品,佳作,光彩,办法,古人,升座

2020-05-28 #经典故事

唐代科举 制举之举 完

唐代科举 制举之举 完

诏令,及第,举人,内容,旧唐书,崔融,德音,制度,仪凤,时间,德行,科举,科目,规定,其明,律科,贡进士,高第,人才,名称,应举,对策,庆元,礼部,登科,贤才,测试,考试,唐会要,中提

2017-10-28 #故事会

唐代诗人李白参加过科举吗

唐代诗人李白参加过科举吗

李白,商人,家世,碎叶,西域,入仕,工商,李家,科举,资格,不参加,唐六典,商为业,白来,名望,优势,历史,农业,可能性,学界,外族,四川,商业,大功,定论,官人,孩子,家族,小时候,旧唐书

2020-05-28 #故事大全

唐代科举 制科 科目第一张

唐代科举 制科 科目第一张

科目,显庆,武则天,高宗时,科举,贞观,魏哲,考试,及第,年间,总管,武德,登科,王勃,苗神客,韩思彦,册府元龟,唐会要,都尉,和二,举人,人为,人心,人物,垂拱,天下,对策,应制,文学,皇帝

2014-11-06 #长篇故事

唐代诗人的科举之路

唐代诗人的科举之路

白居易,杜牧,王维,干谒,顾况,父亲,吴武陵,这首诗,公主,对方,权贵,状元,崔郾,作品,公卿,名字,居易,才学,新诗,机会,祖父,进士,道路,阿房宫赋,出身于,赋得古原草送别,侯磊,司马,吴武,唐人惟

2020-05-28 #长篇故事

唐代诗人的科举之路

唐代诗人的科举之路

白居易,杜牧,王维,干谒,顾况,父亲,吴武陵,这首诗,公主,对方,状元,崔郾,作品,公卿,名字,才学,文章,新诗,权贵,机会,祖父,进士,道路,阿房宫赋,出身于,赋得古原草送别,侯磊,司马,吴武,唐人惟

2020-05-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