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春暖玉树⑨」王学军:医者仁心 割不断的玉树情

时间:2012-03-29

2020年3月,刚刚驰援武汉回来的王学军在家隔离,可他却闲不下来,一直通过微信群联系朋友们,商量下次去玉树要带的东西

提示:本文共有 26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王学军驰援武汉后,平安归来

王学军是青海红十字医院的麻醉科主任,今年50岁的他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是一位有着26年临床经验和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2020年3月,刚刚驰援武汉回来的王学军在家隔离,可他却闲不下来,一直通过微信群联系朋友们,商量下次去玉树要带的东西。他说:“很久没有见到孩子们了,他们的学习用品估计不够了。”自从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以来,王学军一直关心着玉树的孩子们,时不时送去一些学习用品,这些年以来这件事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王学军所在的救援玉树医疗队

救灾路上的牵挂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王学军说:“从来没有想到还会第二次去参加地震救援行动。”因为在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时他就说过,这辈子再也不希望看到国家发生这样的灾难,可是灾难还是发生了。

4月14日,王学军接到了一通来自玉树的朋友打来的电话,瞬间脸色变得苍白,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玉树需要支援!他当机立断,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向他汇报,院长立刻组织医疗准备队前往玉树。王学军主动请缨加入到医疗队,因为有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团省委就委托王学军带队。他明白,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团省委的信任绝对不能辜负,他向领导保证:“我们一定完成使命。”

“实际上我们15日才到的玉树。”王学军说。2010年4月14日下午,他同医疗队100多人坐上了去往玉树的大巴车,经过十几个小时,于4月15日上午到达玉树。下车后,他便马上投入救援,一直到晚上都没来得及吃晚饭。直到深夜,同事拿来一桶泡面,他才听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叫。吃着泡面他心里感到即踏实又满足,他说那是他吃过最香的一桶泡面。

王学军至今都忘不了,当时由于道路堵塞,当地人们只能用床单裹着遇难同胞的尸体,放在牛上运送安葬。灾难落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看到这些场景,他泪流满面。

从玉树运送伤员

王学军刚开始在玉树的时候按照指挥部的安排驻扎在当地赛马场,负责伤员的接诊、分类和转运。他说:“我们作为前线接诊人员,得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无误的判断,将伤员进行分类,然后运送到相应的地方进行救治。”这是救治伤员最关键的一步,不容有任何差错,他作为医疗队队长,对年轻的医生护士再三叮嘱,“要是分错类别,送错地方,会严重耽误病人的最佳救治时间。”他一向严谨,这次在救灾前线,更是一丝不苟。

2010年4月17日,王学军和医疗队开始负责救灾物资的分发,当时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运来。他想到,灾区的人们流离失所,救灾物资的分发不能耽误一分钟,在救灾现场,一切都要跟时间赛跑,受灾群众晚一点拿到物资,就多了一份危险,“饥饿和寒冷也可能夺去生命。”他不辞辛劳在还没清理废墟的道路上来来回回搬运物资,亲自送到群众手中,直到晚上,胳膊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可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2010年4月18日,物资搬运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王学军和医疗队才被调到玉树机场,专门负责往西宁运送伤员。当时玉树的医疗状况相当不乐观,病人也越来越多。王学军看着藏族同胞们饱受地震带来的痛苦,心里感到十分难过,他只希望少一些人员伤亡,玉树能坚强地渡过这次难关。19日晚,他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又踏上了赶往西宁的航班。“红十字医院作为玉树伤员治疗的定点医院,让我回去做一些更为重要的工作。”就这样,他又回到了西宁。

对于地震中受伤的人来说,手术麻醉是相当重要的。巨大的疼痛时刻折磨着同胞们,王学军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做到了最安全状态下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的痛苦,为伤员救治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手术不用麻醉,病人会感到巨大疼痛,可是对于重伤病人来说如果麻醉剂量掌握不好,也非常危险,所以这份责任重大。他坚守在岗位,直到玉树送来的病人全部脱离危险,他才松了一口气。

当有人说王学军是青海人的英雄时,他却说:“哪有什么英雄,只不过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王学军(左二)所在的医疗队合影

医、师“两不误”

这些年王学军从没停下去玉树的脚步。王学军说,从2007年到现在他已经去过70多趟玉树。2007年第一次去玉树是因为玉树医疗条件落后,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派医疗队去帮扶,他随队而行。而这一趟,彻底改变了他之后十几年的方向。“说实话,红十字医院跟玉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跟玉树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尤其从玉树地震后,他一直想为玉树做些什么。王学军注意到,玉树的医疗、教育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玉树的医疗、教育都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当地的老百姓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资源。

十年间,王学军的脚步落在了玉树的每一个角落。他说:“因为我是青海省麻醉治疗中心的主任,我有职责为玉树的麻醉医疗做贡献。”起初,玉树州囊谦县医院仅仅只有几名医生,更别说医疗器械了,当地老百姓看病也几乎都是买药为主。经过十年的努力,在王学军及医疗团队的帮扶下,囊谦县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他们引进先进设备,专门去玉树讲授经验,组织交流会,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当地的标杆医院,让玉树的医疗往更好地方向发展。”

2016年开始,称多县医院也成为王学军的帮扶对象,他兼任县医院院长职务,“组织的委托,我一定不能辜负。”他决定带领医院工作人员大干一场。在王学军的带领下,医院越来越好,医疗设备越来越多,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医生,为当地的老百姓看病提供了更好地服务,这是最令他欣慰的事。

这十年以来,王学军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去玉树做一些教育慈善事业。当地孩子的教育设施非常不完善,他就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帮助他们,他和朋友们通过建立微信图书室、寄送学习用品、定期去玉树实际帮扶等方式帮助玉树的孩子们,十年以来帮助的学生不计其数,自己花钱给孩子们买了多少学习用品,他自己都算不清。他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说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帮助下成才,我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微信图书室刚刚建立时,玉树的很多孩子不会用,这让王学军一筹莫展,他没办法,只好到各个学校亲自讲授使用方法,有的时候在玉树一待就是大半个月。“总有一些人需要去做这个事情。”王学军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最普通的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学军称玉树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十年期间为玉树的医疗和教育事业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玉树发展的见证人,也是玉树发展的建设者,只因割不断的是一份玉树情。(文/褚成艳)

王学军生活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暖玉树⑨」王学军:医者仁心 割不断的玉树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医者《仁心》: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医者故事

医者《仁心》: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医者故事

专家,患者,医务人员,医生,栏目,内容,大师,工作,张卫,漆松涛,陈全,飞针,医疗,医者,圣手,大使,岭南,故事,皮肤,精品,网友,39健康网,医者仁心,神经外科,何晓峰,侯凡凡,刘仁,应是,吴朝晖,吕宁

2020-07-17 #短篇故事

夏菁:大疫面前彰显医者仁心

夏菁:大疫面前彰显医者仁心

医生,医者,病人,病患,仁心,考验,医者仁心,人生,才能,过程,职业,同行们,如何做,显示出,华佗,大医,好一,人民,中医药,大事,人类,其职,做学问,传统,优势,关心体贴,医德,所学,安危,威力

2012-06-06 #小故事

人性故事医者仁心

人性故事医者仁心

老张,老伴儿,老伴,前街,人性,故事,口罩,年货,用药,疫情,药店,医者仁心,非典,那多,买药,买些,中国,人们,事儿,信誉,傻子,全家,儿子,医生,医院,发国难财,收入,员工,患者,居民

2020-07-17 #故事会

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 医者仁心

医生,妈妈,一家,医者,女子,叔叔,护士,本能,路遇,扶贫,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来当,管延,医护人员,一片天,事迹,中原,习惯,乳汁,众人,伤者,全程,做手术,关键时刻,女生,医院,天职,大山深处,急行

2018-03-30 #短篇故事

温暖故事 医者仁心

温暖故事 医者仁心

医护人员,医生,医院,中心,全体,心脏,护士,经历,病人,病房,医者仁心,航天中心医院,主动脉,仪器,家属,情况,敬意,职业,过程,医护,医患关系,24小时,央视,心脏搭桥手术,这个世界,重症监护,哥来,方济,赵忠,外科医生

2020-07-17 #故事大全

赤脚医生 医者仁心

赤脚医生 医者仁心

医学,良心,印旺,印星,医者仁心,八字,代表,医生,当令,天干,有才,下者,信号,其意,医药,医技,医术,母亲,慈悲心,品德,古今,年月,对立面,才能,死地,木主,有缘,良医,特征,特点

2009-09-17 #故事大全

用真情传递医者仁心(暖闻热评)

用真情传递医者仁心(暖闻热评)

盛锦,医者,病患,好医生,奶奶,仁心,医生,甘肃,门诊,工作,研究,美医生,传递下去,医者仁心,小儿哮喘,治病救人,后继,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好东西,人物,上海,一线,临床经验,人们,事情,人民日报,儿科,仁术,仁者

2011-05-14 #故事会

听医生讲述 为医者的医者仁心

听医生讲述 为医者的医者仁心

患者,医生,老师,孕妇,情况,病历,肿瘤,血压,和田,小便,讲述者,时候,来源,病例,胎儿,言语,检查,张抒扬,魏文斌,医脉通,一面,产房,信念,全身,原因,右眼,和田地区,大夫,床上,妇产科

2020-07-1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