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宜宾煤矿透水事故13人“绝地生还” 重庆救援队讲述幕后故事

时间:2012-04-11

为了尽快寻找到13名失联矿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救援队伍13支251人投入现场救援,最终在事故发生80多个小时后,成功救出13名被困矿工,创造了煤

提示:本文共有 15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2月14日15时26分,四川宜宾珙县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5人遇难,13人失联。为了尽快寻找到13名失联矿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救援队伍13支251人投入现场救援,最终在事故发生80多个小时后,成功救出13名被困矿工,创造了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奇迹。

在现场参与救援的队伍当中,来自重庆的松藻救护大队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护送2名被困矿工顺利升井。12月24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与松藻救护大队取得了联系,大队长穆安彬向记者讲述了这次驰援背后的故事。

星夜驰援一线

“我们是12月15日16点多,接到了此次救援支援任务。”说起此次参与救援的过程,穆安彬记忆犹新。据了解,在此次透水事故中,“排水”是救援关键举措。在首日的救援中,伴随大功率排水设备的投入运行,井下被困人员所在区域巷道水位逐渐下降。为了防止满负荷运转的矿井主排水系统崩溃,导致矿井其他区域巷道淹没的情况发生,现场指挥部决定从矿井主水仓新安装一趟向地面的排水系统,以提高矿井主排水系统向地面的排水能力。

为此,应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的请求,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紧急调度重庆能投集团渝新能源公司松藻救护大队,派出排水专业人员和装备,赶赴事故矿井参与事故救援。

接到支援任务后,松藻救护大队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大队的两台大排量水泵和配套设备至少需要六辆大货车才能完成装载,可是整个大队目前就只有一辆货车。针对这一情况,穆安彬立即与一家运输公司取得联系,最终租到5辆货车,及时完成了抢险物资装运。

当天22点半,水泵、管子、开关、变压器等救援设备和物资完成装卸,并随14名救护队员赶赴事故矿井。

“V形管”传来好消息

12月16日凌晨4点,松藻救护大队的车队到达现场。穆安彬从现场指挥部了解到,13名矿工被困于标高为136.7米的N2681风巷独头巷道,矿井被淹最高水位标高为139米,会形成气体压缩空间,且有压风管道供风,13名被困矿工生存几率极大,指挥部决定加大排水。

“简单来说,相当于救援人员与被困矿工之间有着一道247米长的‘V形管’,底部被水阻断,双方就在‘V’字的左右两端。”穆安彬告诉记者,因为透水事故,大家虽然身处同一巷道内,但外面的人无法获悉内部的情况,唯有不断加大排水,才能完成救援。

为此,星夜兼程的救援队员顾不上休息,立即协助完成了救援设备的卸车工作,完成设备搭建后,大家一边加快排水进度,一边不断补充管道。12月17日中午,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13支救援队伍一同入井展开搜救。

通过不断地排水,大家也从“V形管”的另一端得到了好消息——救援人员通过敲击压风管道,得到了回应,确定了内部确有生命迹象。

伴随水位下降,“V形管”底巷道的顶部露出水面,并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一张绑在PVC管道上的纸条,顺着水流漂到了救援人员一侧,上面写着“没有上水”。之后还有一名被困者蹚水来到救援人员一侧,告知里面还有12个人,都活着,但有的人已经体力不支了。

护送2名矿工升井

抽水排水18万余立方米,清淤、排障500余立方米,打通生命通道2600余米……全体救援人员几天来的劳累,此时此刻全部烟消云散,井下救援人员按照4人一组,将被困矿工抬上担架,以便尽快帮助他们顺利升井。

按照现场的调度,松藻救护大队的8名入井救援队员将护送2名矿工升井。“这2位被困者大约40岁,一路上还跟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穆安彬说,2位被困矿工还以为他们已经被困了五天,实际上是三天多。“他们感觉很饿、很疲劳,但情绪都比较稳定,身体状况也不错。”

12月18日清晨6点20分,在经历了10公里的长途跋涉后,松藻救护大队护送的2名矿工顺利完成升井。7点56分,随着最后一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此前被困的13名矿工全部获救,创造了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奇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通讯员 田松 曾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宜宾煤矿透水事故13人“绝地生还” 重庆救援队讲述幕后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救援,救援人员,人员,巷道,事故,宜宾市,敲击声,记者,矿工,队员,钢管,刘贵华,邓斌,陈华,应急救援,中队,救援队,杉木树,四川省,下井,区域,指挥部,方案,水位,水流,管道,纸条,把大家,张海,侯建明

2007-12-17 #故事阅读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救援,救援人员,人员,巷道,事故,宜宾市,敲击声,记者,矿工,队员,钢管,刘贵华,邓斌,陈华,应急救援,中队,救援队,杉木树,四川省,下井,区域,指挥部,方案,水位,水流,管道,纸条,把大家,张海,侯建明

2009-02-24 #故事阅读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救援,救援人员,人员,巷道,杉木树,事故,宜宾市,敲击声,矿工,队员,钢管,刘贵华,邓斌,陈华,应急救援,中队,救援队,四川省,下井,区域,指挥部,方案,煤矿,水位,水流,管道,纸条,记者,把大家,背后的故事

2017-11-05 #故事阅读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被困80多小时“绝地生还” 杉木树煤矿救援背后的故事

救援,救援人员,人员,巷道,杉木树,事故,宜宾市,敲击声,矿工,队员,钢管,刘贵华,邓斌,陈华,应急救援,中队,救援队,四川省,下井,区域,指挥部,方案,煤矿,水位,水流,管道,纸条,记者,把大家,背后的故事

2008-04-17 #故事会

零死亡 零感染 零事故 零投诉 零复发!中国最年轻的国家救援队(宁夏)武汉战役43天纪实

零死亡 零感染 零事故 零投诉 零复发!中国最年轻的国家救援队(宁夏)武汉战役43天纪实

患者,陈中伟,方舱,宁夏,医院,医疗队,武汉,队员,总医院,杨生,人员,国家,湖北,救援队,经验,老人,工作,医务人员,口罩,床位,问题,防护服,难题,医师,地方,感觉,标准,疫情,交流,朱固

2013-04-28 #小故事

海底84米的救援队:在飞驰车流中抢险

海底84米的救援队:在飞驰车流中抢险

隧道,救援队,应急,车辆,队员,救援,韩啸,海底隧道,拖车,事故,师傅,杜师傅,胶州湾海底隧道,交通事故,位置,车流,海底,时间,青岛,应急处置,班组长,队员们,青岛胶州湾,在海底,长和,主要职责,专业,专业技能,交接班,发动机

2015-08-21 #故事阅读

山东省少年军校暑期励志营走进消防救援队伍

山东省少年军校暑期励志营走进消防救援队伍

消防员,搜救犬,小营员,基地,救援,少年军校,山东省,云梯车,事故,内务,培训基地,总队,学生们,消防安全知识,励志营,伍严,立下豪,萌萌,葛丽,言壮语,和平年代,救援队,云梯,功能,人力,体能,偶像,勇士,合影留念,叔叔

2019-12-17 #故事会

灵璧蓝天救援队走进朱集中心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灵璧蓝天救援队走进朱集中心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防溺水,中心校,救援队,事故,学生,朱集乡,活动,安全教育,蓝天,余人,灵璧,事件,宣讲员,家长,师生,措施,校长,水源,老师,队员,重要性,青少年,工作,救援,互动问答,李老师,珍爱生命,进一步提高,春明,李永志

2020-03-3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