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讲座回顾丨巴得胜: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

时间:2012-04-13

巴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既从宏观的视角揭示了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转变,又从微观、实证的角度

提示:本文共有 26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5月20日,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邀请,欧洲汉学学会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巴得胜教授来我系进行学术访问,并在哲学系314会议室为南大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是南京大学117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讲座系列的一部分,讲座由洪修平教授主持。巴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既从宏观的视角揭示了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的学术转变,又从微观、实证的角度介绍了欧洲佛学研究界的代表性人物和成果。

首先,巴教授从对比中国和欧洲对佛教的接受的角度介绍了早期佛教知识在欧洲的传播问题。他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和汉孝明皇帝夜梦金人的传说生动讲解了早在汉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与文化融合便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道宣《广弘明集》中“桑门浮图经老子所作”的记载,更是说明了佛教在历史进程中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很重要的哲学、宗教思想。而直到13世纪,欧洲关于佛教的知识仍然非常零碎。甚至欧洲和元朝之间的接触(经过马可波罗这一代人物)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欧洲的佛教知识。佛教知识在中国和欧洲的传播历史以及各自的文化传统和背景的差异便决定了中国和欧洲在佛学研究上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此外,巴教授还指出佛学研究的开端就是翻译佛经,而中国与欧洲的翻译传统也是不一样的。佛经汉译在早期主要由安世高、安玄、支谦等中亚人或具有中亚背景的人完成,而欧洲人则主要靠自己翻译,译者的佛学知识和语言能力会对佛经译本以及建基于其上的佛学研究产生影响。他接着谈到佛教概念、名相翻译中的“格义”问题,指出早期中国佛教的翻译是用道家概念来比附佛教概念,而欧洲对佛教概念的翻译是处在天主教的文化传统中,而天主教比道家离佛教概念的本义更远。这种语言与文化、宗教背景的差异也正是形成所谓中国佛教、欧洲佛教的分野的原因之一。

其次,巴教授指出从16世纪开始,由于航海大发现,欧洲传教士去中国、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家,了解到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传统,佛教世界逐渐变得有形,成为科学研究的题目。欧洲的佛学研究起源于语言学研究,其中将佛教文本翻译成欧洲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佛教的佛经汉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佛教故事或抽象的名相、事数等内容不同,欧洲佛教由于处在天主教传统的氛围中,为了与修道院的历史、生活作参照,早期翻译的佛教文本内容多涉及僧人的生活、西藏佛教的描写等。巴教授还指出欧洲佛学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带下来的“科学”传统的严重影响,从而带有东方主义的色彩。他举例说明道,法国学者mile Senart(1847-1928)在“Essai sur la légende du Buddha”(关于释迦牟尼佛的神话)一文中认为释迦牟尼佛的人生故事包含神话元素和真实事实,一旦从这些神话元素中解放出来,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历史真相就会变得清晰。巴教授认为Senart试图解释释迦牟尼佛作为印度及其宗教概念的产物的神话,而不是值得相信的东西。他还指出,欧洲的佛学研究主要侧重印度、中亚、南亚地区的佛教以及藏传佛教,而不是以中国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作为研究对象。欧洲佛学研究界以巴利文作为佛教的原文,因为他们首先使用的佛经是用巴利文。后来欧洲人又看到了梵文,由此导致了新的语言学方面的佛学研究的兴起。诸如法国学者Eugène Burnouf (1801-1852)指出,应该经过巴利和梵语文本的比较建立旧的和共同的元素。Sylvain Lévi (1863-1935) 认为可以通过不同学派的佛教文本进行对佛教历史的研究。由此可见,早期佛学的一个主要焦点是通过对佛教文本的分析来重建“原始佛教”。

最后,巴教授指出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时代也带来了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这种兴趣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对欧洲哲学的兴趣相辅相成。这导致了同样的佛教宗派成为中国和欧洲的研究焦点。巴教授特别提到阿毗昙学在欧洲的发展。诸如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 (1869-1938)就是比利时根特大学最早的研究阿毗昙学的佛教学家,Etienne Lamotte (1903-1983)是他的弟子,此外还有德国学者Erich Frauwallner (1898-1974),在欧洲学界地位非常高。在佛教历史学方面,巴教授提及荷兰学者Erik Zürcher (1928-2008)。阿毗昙学之后,欧洲的佛学家开始重视中观学和唯识学,因为按照欧洲人的看法,它们是佛教中最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分派。巴教授最后指出,直到20世纪末,欧洲佛教研究的焦点已经从语言学转移到把佛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社会学、人类学方法在佛学研究中开始兴起。

现场同学就语言学与语文学的异同,“东方主义”视角对欧洲佛学研究的影响等问题与巴教授作了交流。洪修平教授就巴教授的演讲作了学术总结,涉及到了萨义德的“东方学”和国际佛教研究界汉语佛教缺位等问题。洪修平教授指出,欧洲的佛学研究基本上从语言学的角度以巴利语、梵文、藏文为主,而我们的汉语佛教似乎很长时间有点缺位。当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现在情况有所改变,汉语佛教在欧美也有传播,汉语佛教的研究在欧美也开始兴起,但毕竟还很不足。因此,巴教授所在的根特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便很有特色,因为它是欧洲汉学界汉语佛教研究的重镇。洪修平教授认为,我们的汉语佛教研究其实做得还远远不够。传统的对佛教历史、文献、人物的研究大家觉得好像过时了,国内这两年巴利语、梵文、藏文研究兴起,好像不懂这些就不能研究佛教了。当然这些研究能够补足我们过去的不足,这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长处去跟在人家后面,而是要在保存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补足短处,这才是正道。洪修平教授从中国学术国际传播的角度进一步谈到,无论是汉语佛教在欧美的传播,汉语佛教在欧美的研究,还是我们的研究跟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对话,都需要发挥我们的长处从而捍卫汉语佛教和汉语佛教研究的主体性。我们的汉语佛教要走出去,我们汉语佛教的研究也要走出去,这便需要我们练好内功,主动对话,所谓内功就包括语言功和学术功,寄希望于在座的年轻人。

讲座结束后,洪修平教授代表哲学系向巴得胜教授赠送了南京大学校庆纪念邮册,同时也赠送了由洪修平教授本人主编的《佛教文化研究》辑刊第五、六辑。

编辑/王振袭

审校/肖越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讲座回顾丨巴得胜:欧洲佛学研究:从语言学到哲学与社会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佛法中包含哲理 哲学家可以搜集研究 但不能把佛法视为哲学

佛法中包含哲理 哲学家可以搜集研究 但不能把佛法视为哲学

宗教,佛法,佛教,梁漱溟,佛学,研究,人类,众生,阿赖耶识,哲学,佛学研究,印顺,王恩洋,出世间,大乘起信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东西,事物,哲理,哲学家,倡言,印度,大乘,太虚,居士,方面,教法,意思,救世

2008-06-16 #短篇故事

物质到底是什么?和“极微”有什么联系?「科学 佛学与人生」

物质到底是什么?和“极微”有什么联系?「科学 佛学与人生」

物质,牛顿力学,力学,亚里斯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质量,爱因斯坦,佛学,原子,能量,科学,法则,规律,牛顿,谈锡永,人生,代表,哲学家,哲学,思想,希腊,方面,物理学,研究,如来藏,浙江大学,佛学研究,世界,中心

2018-03-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川:众缘和合 水到渠成 师说·青年教师

王川:众缘和合 水到渠成 师说·青年教师

老师,教授,先生,昆曲,佛学研究,根特大学,丁老,佛教,博士论文,经典,美学,观点,巴得,思想,好的,师说,庄子,洪修平,形式,想法,文本,问题,专业,关系,哲学,大段,学术,学界,文化,方面

2020-07-17 #经典故事

佛学佛教佛教故事佛教音乐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佛教佛教故事佛教音乐佛学经典语录

三教,三光,儒道,文化,说法,董群,东南大学,佛教文化,中国,传统,五星,研究所,教授,功能,相互配合,日月星,隋书,交流,两汉,中国佛教,中国人,印度佛教,作为一个,儒释道,承担起,文化流派,文化结构

2020-09-12 #故事大全

一周文化讲座|欧洲很远 剧场很近

一周文化讲座|欧洲很远 剧场很近

地点,时间,上海,主讲人,作家,嘉宾,新书,译者,读者,北京,作者,J.R.R.,诗人,作品,古典音乐,故事,书店,发布会,爱情,艺术,静安区,叶辛,常怡,张小娴,图像,朝阳区,神兽,傅拥军,李维,沈奇岚

2020-08-23 #故事阅读

大道知行讲堂《老子与孔子——中国哲学的精神》讲座成功举办

大道知行讲堂《老子与孔子——中国哲学的精神》讲座成功举办

孔子,老子,哲学,论语,人性,思想,讲座,儒学,人生,依据,组织,发挥作用,大道,教授,文本,精神,知行,语言,问题,研究,企业管理委员会,道德价值,习相远,于风,大特,杨立华,赵普,道可道,齐诵,中出

2013-02-02 #长篇故事

为什么念佛的大多都是老头老太太 年轻人很少?

为什么念佛的大多都是老头老太太 年轻人很少?

老头,老太太,年轻人,念佛法门,死心塌地,佛号,信心,才能,生死,净土,修禅,人生,佛法,功夫,哲学,学问,心理,愚夫愚妇,经典,读经,面子,研究,经历过,世智,利智,古德,小资,不一样,争胜,佛学

2011-10-05 #经典故事

西天取经的玄奘故事简介

西天取经的玄奘故事简介

玄奘,印度,老人,佛经,故事,佛教,人们,佛学,毅力,民间,真经,皇帝,老马,是一位,中历,唐僧,吴承恩,慈恩,玄奘求,里沙,家和,佛学研究,向西,名的,越高,长安西,写成了,高僧,学者,伙伴

2020-07-1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