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漫话八月十五中秋节

时间:2012-04-20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提示:本文共有 24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始于唐朝初年,逐渐在民间盛行,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重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由此,中秋节从民间自发的传统节日正式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国家节日。

中秋节的出现,源于人类对天地日月的崇拜及人类自身的情感特点。因景或物的触动而萌生出某种情感是人类天生的本领,成语“触景生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触景生情”一词源自元代无名氏的作品《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得见景生情,伤心。”这曲子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人类心理,更准确地讲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中国古人对人类心理的这一认识和运用并不是从元代才开始的,它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的《周礼》、《诗经》等,在那时,中国人还没有心理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叫做“比、兴”手法——比,就是类比、比喻,兴,就是以某一事物为开头继而发挥自由联想而引到其他事物上。比兴手法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合乎人性,符合人类心理学,所以才激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触景生情的心理特点,加之八月十五恰好是农民忙忙碌碌一年后的收获季节,眼前的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祝福相交织,于是生出了一幅以喜悦为主旋律的积极向上的幸福画面。当然,生活中的沟沟坎坎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中,于是更增添了人们对于天地日月的崇拜……

至少是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对月亮产生了与我们今天同样拥有的这种情感。《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除去语言上的差异,情感的共鸣不言而喻,一样的心动无可掩饰。

小时候,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吃白面馒头吃有肉的菜;盼过八月十五,因为八月十五可以吃月饼看月亮听着那些迷人的传说:吴刚被罚不停地砍桂花树而嫦娥则与玉兔给我们无限的自由遐想,让故事中有了我们自己的影子……而一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小时候的月饼那么好吃,里面的青丝玫瑰、冰糖是那么的可口,似乎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不知为什么,耳边忽然就响起了相声大师杨少华的名段:手里的月饼圆又圆,咬上一口少半边,嚼到嘴里乱糟糟……

说起小时候,还真的与现在不一样,我们小的时候,过节是要给亲近的邻居送去家里做的最好的最新鲜食物的,过八月十五的时候,八个一斤的脆皮月饼,用纸包好,上面有一张红纸,印上仲秋团圆之类吉利的话语,用牛皮纸色的纸绳一捆,高高兴兴挨家去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秋,是秋天的中间,春夏秋冬四季各三个月,秋天的中间恰好提秋天的第二个月,中国古代第二曰“仲”,所以,中秋节又叫做“仲秋节”;又因为中秋节恰好是秋天的中间一天,所以又叫做“中秋节”。其实,在唐代以前,还没有中秋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叫做拜月节,或者叫做团圆节,或者用月圆来寄托人们对于完美、团圆的美好向往。

相信大家也常听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说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一个天文现象。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叫做“望”时,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这叫做“朔”,也叫“新月”;到了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望”,也叫“满月”。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么“望”就应该在十五的晚上,但是如果“朔”在初一出现比较晚时,“望”就出现在了十六有时甚至能到十七。

例如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秋月亮“十五圆”有4次,分别为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十六圆”有5次,分别为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4年;“十七圆”有1次,即2007年。这就导致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日期,于是慢慢就流行了这么一种说法:“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文专家表示,继2015年之后,2016年中秋(2016.9.15)依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且未来4年都是如此。直到2020年中秋,才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这是因为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如同两个人正好脸对脸)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时近时远;最近的时候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这种“十五不到位”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事实上,每过29.5天,月亮就圆一次,并不是只有八月十五或十六的月亮圆。一年里月亮要圆12次或13次。之所以人们更多地关注正月十五与八月十五,是因为正月十五是对中国人过春节的最后提醒,也是新一年忙碌的开始,寄托了人们一年的希望,而八月十五则是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后的收获。所以人们关注和感觉到的,只是最重要的——老百姓谁会去注意一年里月亮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呢?

中秋赏月,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者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或者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霸气,或者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写实,或者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豪迈,或者是“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缠绵,或者是“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的深邃,或者是“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伤感,……不知有谁能找出一种感受,古人却没有曾表达过?

眼下妻子远在娘家,女儿在海滨城市求学,我则在家乡独守。八月十五的明月,是否可感受彼此的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漫话八月十五中秋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为什么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为什么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日?

十五的月亮,初一,吴自牧,八月十五,之欢,人们,月亮,月光,月饼,清光,说法,天上月,小旭音乐,梦粱录,滇式月饼,仲月,卜竟夕,年有,才可,苏颋,观月,达旦,孟月,红和,专辑,但愿人长久,乌豆,伤悲,佳节,团团

2019-12-23 #小故事

您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

您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

后羿,嫦娥,百姓,朱元璋,蓬蒙,八月十五,吃月饼,习俗,吃水果,口味,成仙,民间,刘伯温,徐达,九个太阳,中秋佳节,上古时代,信息,众将士,元帅,军师,军队,家人,天涯共此时,国家,妻子,妙计,射下,日子,小店

2020-06-18 #故事大全

八月十五话中秋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习俗又有哪些

八月十五话中秋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习俗又有哪些

月亮,嫦娥,秋夕,月饼,土地,望月,螃蟹,道教,八月十五,何曾,年年,微微,李白,黄之,上苍,上水,品格,习俗,乘风,众生,代表,人们,亲眷,人间,免俗,光芒,光阴,几欲,凡人,单身

2012-02-09 #经典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嫦娥,后羿,蓬蒙,月亮,桂树,妻子,月宫,玉兔,白发,神仙,吴刚伐桂,吴刚,不死药,仙术,太阳,嫦娥奔月,成仙,樵夫,百姓,狩猎,白兔,香案,百宝匣,常在,段时间,羿率众,诗中,向王,孩子,传说

2020-05-07 #故事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嫦娥,后羿,蓬蒙,月亮,桂树,妻子,月宫,玉兔,白发,神仙,吴刚伐桂,吴刚,不死药,仙术,太阳,嫦娥奔月,成仙,樵夫,百姓,狩猎,白兔,香案,百宝匣,常在,段时间,羿率众,诗中,向王,孩子,传说

2020-06-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神话故事传说

嫦娥,后羿,蓬蒙,月亮,桂树,妻子,月宫,玉兔,白发,神仙,吴刚伐桂,吴刚,不死药,仙术,太阳,嫦娥奔月,成仙,樵夫,百姓,狩猎,白兔,香案,百宝匣,常在,段时间,羿率众,诗中,向王,孩子,传说

2020-09-24 #小故事

中秋节预报有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有道理吗

中秋节预报有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有道理吗

八月十五,天气,云遮月,这句话,说的是,月亮,阴雨天气,中秋佳节,计划,节日,说法,时候,人们,传统,农历,农民,月饼,花灯,道理,八月中,我们一起,我记得,我爷爷,是我国,雨水多,冷冬,家里面,下雨天,天气情况,大晴天

2012-01-06 #故事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 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故事真感人

八月十五中秋节 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故事真感人

嫦娥,月饼,后羿,蓬蒙,吃月饼,糕点,民间,习俗,人们,月亮,百姓,遥祭,长生不老药,传说,后裔,祭品,节日,身影,发展,八月十五,和家人,最爱吃,周时,咸甜,梅干,闻仲,九个太阳,都会,一带,丈夫

2007-08-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