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将才魏延和谋士杨仪 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 为何斗得你死我活?

时间:2012-04-21

魏延和杨仪,一武一文,本该是诸葛亮北伐路上的左膀右臂,却总是闹得不可开交,一见面就如同仇人一般,只想生吞活剥了对方

提示:本文共有 32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豫荐你|文【全文1555字,图片8张】

将才魏延和谋士杨仪,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为何斗得你死我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的弱点可以忽略不计,最终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有的弱点,则是不可逆转,最终害人害己。

魏延和杨仪,一武一文,本该是诸葛亮北伐路上的左膀右臂,却总是闹得不可开交,一见面就如同仇人一般,只想生吞活剥了对方。到底是什么,让2人结下这么大的梁子,真的就不能一笑泯恩仇吗?魏延和杨仪,到底是谁错了呢?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魏延和杨仪何时开始有了交集?

魏延是南阳人,杨仪是襄阳人,2人同属荆州。

魏延一直是跟着刘备混的,在刘备入川时立下汗马功劳,逢山开路,遇水造桥,阵阵都是魏延的先锋官,据说魏延凭借自己勇武过人,攻城时总是第一个冲上城墙。魏延的战功,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魏延敢打敢拼,让刘备颇为欣赏,升迁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虽然是个不入流的杂牌将军,但是意义却不一般。这个称号,为刘备所创。牙门将军与主公的关系非常亲近,负责带领主公的亲兵,既是主公的保镖,又是主公的参谋,这个职务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能胜任。整个蜀国,只有赵云和魏延两个人,获得过牙门将军这一官职。

这时候杨仪在干嘛呢?杨仪这时候还没投靠刘备,是荆州刺史傅群手下的一名主簿,主簿就相当于秘书,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是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官职,耍耍笔杆子,拿着印把子,做的是费脑筋的事情,地位其实却很低下。

刘备拿下益州,又在法正的建议下,开始和曹操争夺汉中。

这时候杨仪坐不住了,反正在曹操这边也不受待见,还不如投降刘备算了,但是刘备远在汉中,杨仪在荆州啊,于是他选择了投靠镇守荆州的关羽。关羽最看不起的是什么人呢?士大夫。更何况是背主求荣的杨仪呢?所以杨仪去了关羽那里,关羽也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只是让他做一个功曹。功曹是干啥的呢?考察记录业绩,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跑腿的。以关羽的性格,杨仪估计在关羽那里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但也只能忍。

正愁没有招,天下掉下个粘豆包。公元217年,刘备汉中之战的局势并不明朗,这一年,关羽派人去给刘备送信,选中了杨仪。杨仪到了刘备那儿,2人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这小伙儿是个人才啊,汉中这边正是用人之际,干脆把他留了下来,让他负责兵器器械,封他为“左将军兵曹掾”。这次出远门,杨仪算是赚大了,不仅摆脱了关羽,而且得到了刘备的青睐,岂不美哉。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杨仪逐渐和魏延有了交集。但相信这时候的杨仪,纵然对魏延有诸多的不满,却不敢和魏延叫板。

汉中之战后,魏延和杨仪双双升官

汉中争夺战中,刘备方主要参战将领,为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没有魏延的名字。《三国志魏延传》中也没提到魏延参与汉中之战,但魏延却的确参与了汉中之战,鉴于他牙门将军的职位,估计更多的还是以保护刘备为主,所以赵云才能腾出手来作为主将之一和对方决战。《三国志杨修传》中有这样一段,曹操不听杨修劝告,强行和刘备刚正面,结果差点被魏延一箭射中门牙,不是庞德拼死保护,估计早被魏延砍死了。

公元219年,汉中争夺战以刘备胜利而告终,但实际上,汉中之战前期并不顺利,刘备也数次遭遇危险,《三国志法正传》中说,刘备和曹操在争夺汉中时,有一次情况对刘备不利,需要撤退,但是刘备火气比较大,死活不愿意撤退,箭矢如雨,这时候法正挡在前面,刘备慌了,赶紧让法正避箭,法正说主公都不避开箭石,我怎么好意思。刘备最后方才撤退。

其实想一想,除了法正外,魏延也一定也会拼死保护刘备,至于杨仪,估计跑得比谁都快吧!

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要选一个大将镇守汉中,在大家都以为是张飞的时候,刘备却早已有了心中的人选,这个人就是魏延,一下子从牙门将军升到了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汉中都督。这是对魏延实力最好的认可。

杨仪这一年,也因为在汉中之战,调配兵器合理,升官做了尚书。2人升官速度都是飙升,杨仪也开始飘起来了,居然和自己顶头上司尚书令刘巴干起来了。

刘巴是何许人,无论从名望还是才能上,他都是蜀国的顶尖人才。刘备当初为了得到他,在进攻成都时,放出狠话:“谁要是敢伤了刘巴一根汗毛,我弄死他全家”;诸葛亮也说过:“运筹策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巴虽然有才华,为人却很清高,张飞曾经巴结他还被他各种瞧不起。但是私下里,刘巴是个好人,为官清廉,由于他投靠刘备比较晚,害怕被人猜忌,所以一直都不爱说话,没什么私交,不是公事的话一般不开口说话。

《三国志刘巴传》:“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看得出来,刘巴虽然清高,但是却不是一个因私废公的人,那对他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这里杨仪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官做的稍微大一些,就公然和上司闹起了别扭。如果他接了诸葛亮的班,估计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此时的魏延,却兢兢业业,镇守汉中,没给曹魏任何的机会。

北伐时,魏延和杨仪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刘备死后,丢给诸葛亮一个烂摊子。刘禅新登基,局势非常不稳。诸葛亮忙于处理成都各种矛盾,就把调到外地的杨仪叫了回来,封为参军,帮助诸葛亮处理相府事宜。此后,杨仪还跟随诸葛亮平定了南部的叛乱。

公元227年,诸葛亮来到汉中,准备北伐,就升魏延为丞相司马,总理军事。诸葛亮随行的参军中,有马谡、杨仪和费祎。此时的杨仪,依然不配和魏延叫板。但双方因为参与军机讨论,有了更多的接触,矛盾也逐渐显现。

第一次北伐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遭到诸葛亮的反对,魏延对诸葛亮开始产生不满。

第二件事是马谡失街亭,马谡失街亭对蜀汉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但对于杨仪,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他在参军中直接跻身到第一名,地位高过费祎。

公元230年,杨仪被升为丞相长史,成为真正的秘书长,真正拥有了和魏延叫板的资格。但魏延的升迁速度更是让人羡慕,那一年,他因阻挡魏军有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在这两人官越做越大时,诸葛亮却逐渐老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杨仪认为自己是诸葛亮接班人的不二人选,开始膨胀起来,在别人都对战功赫赫的魏延很尊敬时,他却不以为然,而且还处处和魏延争功。

《三国志费祎传》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人其实心里都明白,都想在诸葛亮面前表现自己,以继承诸葛亮的位置。他们在军营里,开始争吵,魏延甚至好几次利用自己“假节“的权力,威胁杨仪,杨仪则是哭哭啼啼,费祎只能做老好人,在中间劝说,诸葛亮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蜀汉本就人才匮乏,诸葛亮不忍伤害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诸葛亮为蜀汉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死前,诸葛亮为了蜀汉利益考虑,把军权交给了杨仪,结果他公报私仇,灭了魏延三族。

杨仪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遗命,是让曾经不如他的蒋琬接班,他由此怀恨在心,天天咒骂,费祎去开导他,他还说出“早知道丞相死后,我带着兵投靠曹魏了,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费祎回去后就把他给回报了,杨仪被贬为平民,结果他还不思悔改,上书骂人,最后上面抓人,他被迫自杀。

总结

魏延虽然有点傲气,但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冲锋陷阵、镇守汉中,还是子午谷奇谋,甚至后面的争夺军权,都是一心为了蜀汉。反观杨仪,他背主求荣、诋毁刘巴、诛杀魏延、诽谤蒋琬,甚至说出早知道投降曹魏这样的话,他自始至终,都是为了一己之私。

如果魏延不死,他拿了军权,重新启用子午谷奇谋,胜负还未可知,蜀国还真有机会一统天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杨仪,以一己之私葬送了蜀汉的江山,辜负了诸葛亮,害死了魏延,说他是千古罪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对于魏延和杨仪,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传播正能量,为你解读古今中外、热点事件背后的故事,带你看透人间冷暖!点击关注!喜欢的可以点赞、转发、收藏和评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将才魏延和谋士杨仪 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 为何斗得你死我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诸葛亮北伐 为什么不使用魏延进献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 为什么不使用魏延进献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刘备,诸葛,子午谷奇谋,北伐,方法,战略,孙权,很多人,北伐战争,代名词,叔叔,性命,时候,汉中,策略,荆州,诸葛玄,路线,争论,出口,分析,使用这个,将自己,没有使用,诸葛亮北伐,这一场,神机妙算,刘表,刘禅

2016-04-05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如果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听取魏延子午谷奇谋会成功?

《三国演义》如果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听取魏延子午谷奇谋会成功?

魏延,诸葛亮,夏侯楙,子午谷奇谋,长安,关中,子午谷,陇右,北伐,军事,刘邦,大军,大变,策略,蜀汉,魏军,夏侯,诸葛,主力,天下,才能,潼关,目的,曹丕,章邯,郭淮,陈仓道,雍凉,韩信,魏延之

2020-08-28 #故事会

蜀汉北伐 诸葛亮陇右战略与魏延子午奇谋战术 哪个更高明呢

蜀汉北伐 诸葛亮陇右战略与魏延子午奇谋战术 哪个更高明呢

诸葛亮,魏延,奇谋,夏侯楙,北伐,战术,战略,诸葛,军事,方面,能力,栈道,陇右,万大,曹真,稳扎稳打,主力,军事家,子午,战争,汉中,漏洞,秦岭,计划,街亭,长安,路段,路线,问题,分析

2013-05-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假如诸葛亮死后 魏延继续北伐结果会怎样?

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假如诸葛亮死后 魏延继续北伐结果会怎样?

魏延,诸葛亮,杨仪,司马懿,北伐,蜀汉,姜维,大军,遗命,胜利,汉文武,王平,蒋琬,诸葛,马岱,兵马,国力,将相,局部,晋书,汉军,汉中,武将,粮草,益州,结果,集团,五丈原,取得胜利,刘禅

2014-03-25 #经典故事

诸葛亮北伐失败另有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魏延 另一方面因为他自己

诸葛亮北伐失败另有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魏延 另一方面因为他自己

诸葛亮,魏延,诸葛,时候,问题,魏国,北伐,刘备,粮食,蜀国,原因,大军,成都,赵云,陈仓,大将,将士,孟获,中原,兵力,实力,说法,身体,长安,管理,胜利,诸葛亮北伐,他自己,这件事情,于谨

2008-09-15 #故事大全

三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魏延和赵云应负主要责任!

三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魏延和赵云应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魏延,马谡,赵云,北伐,剧照,三国志,曹真,主力,李严,布局,张郃,诸葛,诸葛瑾,主力部队,公元,凉州,原因,街亭,崩盘,最佳时机,时间,条件,环节,陇右,司马懿,主要责任,作者,图片,巴州

2014-07-21 #小故事

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败 原因是因不重用魏延?

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败 原因是因不重用魏延?

魏延,诸葛亮,刘备,蜀汉,历史,北伐,劳动力,子午谷,科学技术,主动出击,大卫,李道,曹操,梁有,诸葛,邓小平,韩信,三国志,三国演义,东吴,内部矛盾,兵力,道路,境界,四海,史学界,参考资料,精神,字数,外力

2018-03-08 #故事阅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 如果他采纳了魏延的建议 会发生什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 如果他采纳了魏延的建议 会发生什么

魏延,长安,诸葛亮,军粮,关中,凉州,子午谷,物质,魏军,主力,天气,纱布,计谋,陇西,刘备,曹真,诸葛,兵力,战略,压力,成功率,方案,河东,潼关,结局,蜀汉,长安城,问题,魏国,北伐

2014-09-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