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银保监会提到的这类金融产品 如何理解 怎么防范风险?

时间:2012-05-09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规格明显高出了很多

提示:本文共有 33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年一度的金融知识普及月到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规格明显高出了很多。此次的宣传活动,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网信办等四家机构共同举办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的互动,践行金融系统重要思想的举措,也是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在此次答记者问中,相关部门再次强调:“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而保本高收益就意味着金融诈骗”

虽然上述观点是老生常态,但是金融知识普及和投资者教育却是需要年年讲的东西。尤其是在当下一个时间节点,投资者教育更是需要持续推进。

人都是健忘的,但是对于投资踩过雷的人而言,恐怕是终身相伴。

一.活动预期成效

据了解,此次金融宣教活动预期达成以下目的

一是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三是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

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老百姓的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以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为界,居民的理财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但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不断博弈,带来的是金融产品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越多越多的新模式、新名词和新产品推出市面。

但是投资者却看不懂,什么P2P、什么比特币。什么明股实债、什么层层嵌套。这些在业内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在投资者的眼中却如天书一般。而且很无奈的是,投资者知晓这些名词都是在暴雷遭受之后才了解的。

不得不说,这样的认知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可以看到金融宣传教育的必要性,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主管部门责无旁贷,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本质就是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金融消费者应清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牢记上面的原则,就不会出太大的差错。此外树立分散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度分散风险。

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记住主席的话,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过了的。

法律意识也要补齐: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还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信息安全权等是投资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千万不要以为不重要,还有就是在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应认真阅读合同,了解权利义务,审慎对待合同签署、风险测评和确认环节,不能闭眼签。而且理财和一般产品不一样,拼多多的模式隐患非常巨大。

二、存款教育,是今年的重点

今年的口号:辛苦钱银行放,居民存款有保障

存款被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银行业的一些风险事件,使得很多人对于银行存款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另外一方面也是投资者教育的衍生。随着《资管新规》在明年的落地,理财净值化的转型,今后保本保息的产品,能够写进合同里的除了存款外,估计也就是某些类型的保险了。

智能存款、大额存单包括结构性存款,公众已经有了相对熟悉的认知。但是对于存款保险本身,其实还缺乏足够了解。很多人现实中,对于存款保险还有不小的误区。

存款保险制度以立法形式为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经济体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维护了公众信心和金融稳定,而且有效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国内的存款保险制度施行5年多来,各方反应积极正面,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存款搬家”的情况。由于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异化定价,中小银行存款和资产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即使为人所熟知的几家高风险机构,最后对于个人储户都百分百保障了他们的存款。去年甚至成立了存款保险公司,旨在进一步促进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银行业经营秩序正常,存款格局保持稳定。另外,从对高风险机构的处置实践看,个人居民储蓄存款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银行机构稳健经营,给予了存款人更及时、全面的保护。

储户怕啥?怕的就是道听途说的谣言。尤其是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当地居民因为金融知识的匮乏,很容易受到煽动或者盲从某些不法分子的说教。集中去当地金融机构挤兑和提款,甚至不惜牺牲多年的利息。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利息没赚到,本金也被坑骗或者被不法机构卷跑了,而金融机构因为储户的集中挤兑和提款,往往会陷入到相当被动的境地。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会造成局部的金融风险,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和当地的社会稳定。

所在这些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就需要加强。讲政策、编故事、给解释,让储户明白存款有保障的道理。同时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官方渠道的信息而不是盲从不法分子的宣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四个选择,保证个人合法权益

关于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部门给出的建议是四个“正规”

一是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持牌机构

选择机构的时候,持牌是最重要的。投资者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一般的正规机构,都会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放置自己的营业执照或者业务许可证,这一定尤其见于银行。

二选择正规销售渠道

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这是需要强调的。因为在这些网点,往往会有金融机构设置的各类监控措施。从消费者进入厅堂的那一刻起,就处在监视的范围中。虽然听上去不自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保障双方的利益。

无论是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该录音录像的要录音录像。不懂得一定要向理财经理询问。简单的产品可能通过APP在家操作就好,但是对于复杂产品如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一定要线下录音录像才可以完成销售。

投资者千万不要想麻烦,这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是选择正规从业人员

一句话,要确保给你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人,是正规的从业人员。

保证这一点不难,一般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理财经理,都会在显著位置张贴理财人员公示。取得行内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还会摆放于展业的柜面或者显著位置。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较大程度确保从业人员的正规性。

但是对于网络和电信诈骗来看,就需要提高警惕了。现如今信息泄露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金融账户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转账汇款。

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实在碰到搞不定的局面,直接去网点。

四是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反映问题

金融永远和风险相伴随,就算做到上述三点,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会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遇到这种问题之后,首先通过金融机构反应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在寻求上级或者监管部门。

最后是对簿公堂,流程最好不要出错。投资者依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才是监管鼓励和明文规定的。需要注意防范“代理投诉”“代理退保”行为造成的二次侵权,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向消费者提示过代理退保行为可能隐藏的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四.那些有待完善的

显然,上述四点并不能说明全部。

投资理财,最怕选错机构。国内的财富理财,主要是以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外加大量的三方财富和私募公司,这些共同构成了理财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选持牌金融机构。由于三方财富现在处于洗牌阶段,所以会出现很多机构消失甚至暴雷的情况。首选持牌机构,至少监管严格,而且实力雄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今年多少信托机构的暴雷;给多少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不要说那些私募了。持牌机构是基础,但不是你资金安全的保障;正规机构把自己玩坏了,也顺带把投资者坑了。

至于自己的理财经理,信任的同事也要有所保留。毕竟理财经理是销售岗位,背负业绩指标的时候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分析;和理财经理交往的时候,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进行购买行为和输入密码等关键信息的时候,更是要注意观察。现实中理财经理通过观察推测密码的,不在少数。

从理财经理手里买的产品,一定要在APP上能够查到,查不到的也要确保是本行的产品。飞单的问题很多人都了解,就是出于信任买了非本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出问题还好,除了问题基本就是本金不归。而APP上的产品都经过审核,毕竟面向的是全国用户,银行不会傻到断自己的财路。

至于产品出问题之后,如何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上述三步骤,仅仅只是理论上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但理想丰满,现实如此骨感。多的就不展开了。。。。。

总之一句话,理财要慎重。考虑好方方面面,才不至于人财两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银保监会提到的这类金融产品 如何理解 怎么防范风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杜绝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银保监会:杜绝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

从业人员,销售,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金融产品,通知,保险专业,违规,风险,监管,保险机构,行为,银保,管控,机构,公司,业务,保监会,人员,保险金,合规,总公司,意识,省分,规定,重点,教育,隔离,要切实

2018-06-21 #故事会

注意了!银保监会等部门提示:“消费返利”是天上的馅饼

注意了!银保监会等部门提示:“消费返利”是天上的馅饼

平台,资金,返利,风险,新闻记者,公众,商家,消费,会员,加盟商,收益,费用,责任,违法行为,发展,消费返利,非法集资,向平,商家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线,人员,噱头,全额,入门费,加盟费,前景,利益

2012-04-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总是比逻辑更有说服力!银保监会举了个精准拆弹的成功案例

故事总是比逻辑更有说服力!银保监会举了个精准拆弹的成功案例

银行,央视网,能力,董事长,风险,中小银行,地方政府,周亮,国务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高管,中央,例子,人员,人民,保监会,前提,大局,消息,机制,恒丰,密切合作,市场,来源,监管部门,精准,目标,股权

2007-09-21 #故事会

疫情逆行者获风险保障

疫情逆行者获风险保障

保险,肺炎,一线,疫情,湖北,新型冠状病毒,互联网,不幸,保安,人身,保险产品,工作者,保额,地区,医生,医院,护士,建筑工人,民警,武警,负责人,范围,风险,阻击战,险种,伤残,在职,工作,防控,金融集团

2013-03-29 #故事会

重组完成 京东金融走出京东:猛兽的进化

重组完成 京东金融走出京东:猛兽的进化

金融,京东,银行,用户,能力,业务,合作,科技,谢锦,工行,电商,互联网,成本,双方,金融机构,服务,数据,平台,技术,公司,产品,场景,客户,金融公司,陈生强,科技公司,市场,时代,系统,风险

2017-04-24 #经典故事

疫情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疫情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疫情,金融,流动性,全球,企业,冲击,经济,金融市场,银行,风险,力度,影响,改革,资产负债表,作用,信贷,危机,金融危机,需求,投资,波动,消费,中小银行,央行,产品,债务,压力,居民,市场,措施

2017-05-03 #故事会

一克商评丨小米上市讲好故事 余额宝分流防风险

一克商评丨小米上市讲好故事 余额宝分流防风险

特斯拉,小米,任天堂,计划,余额宝,小微,中国,人工智能,商家,支付宝,市场,基金,领域,盖茨,升级,专业,地点,文件,工厂,第三季度,资金,问题,古川,上大学,打造成,我还在,智能手机游戏,金融产品,中国市场,一段时间

2008-03-08 #故事大全

金融人专属 七夕土味情话大全

金融人专属 七夕土味情话大全

上证指数,朋友,风险,阿姨,考核,你就会,总觉得,跑起来,元才,段时光,体育老师,一碗面,好达,中国,不变,产品,交易员,人士,仓位,先生,傻瓜,信托,冷酷无情,土味,商家,同学,情话,套路,妹子,恋人

2016-04-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