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名人故事:忠恕篇1

时间:2012-06-11 00:15:46

相关推荐

晋公子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和卓子五个儿子。晋献公年老时听宠妃骊姬的话,要把他和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杀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也分别逃到国外去了。重耳逃到了狄国,晋国有才能的人大多数也跑出来跟着他。

此后,重耳一行人开始了长达十九之久的流亡生涯,最后到达秦国。在整个逃亡的艰难岁月里,狐偃紧随公子重耳,帮他渡过道道难关。

秦穆公一心要帮助公子重耳回晋国做国君,先把他从楚国接来,又把女儿怀嬴(原先嫁给圉的)改嫁给重耳,表示友好。公元前636年,秦穆公亲自率领百里奚等文臣武将护送他回晋国。到了黄河边,秦穆公分一半人马护送公子过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作为接应。

上船时,重耳的随从把逃难时用的物品全都搬到船上。重耳见了,笑着说:“我回去做国君,这些破烂都用不上了。”说着吩咐手下人把东西扔在岸上。他们七手八脚地把这些东西都扔到岸上,有的把破衣旧裤丢到河里。

忠心耿耿的狐偃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十分难过。他想,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将来怎么会是个好君主?于是,他把秦穆公送给他的一块白玉拿出来,对重耳说:“如今公子过河回到晋国,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挺放心,我就留在这里吧。现奉上这块白玉,以表我的心意。”

重耳一听,十分诧异,他说:“我全靠你们的帮助才有今日。大家在外面吃了这么多年的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你怎能不回去?”

狐偃说:“以前公子身处患难之中,我还有些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情形不同了,自然另有一批新人使唤。我就好比这些破衣旧裤,还回去做什么?”

重耳听了,恍然大悟,责怪自己得意忘形,流着泪对狐偃说:“这全都是我的不是,做人应该饱不忘饥。”说着又吩咐人们把破烂东西重新装到船上。

他们过了黄河,接连打了胜仗,公子圉逃了。晋国的文武大臣便迎回公子重耳,立他为国君,就是晋文公。

感悟:“行之以忠”就是要我们对上级要忠诚,做事情的时候多考虑上司。像狐偃这样的人才是称职的下属,聪明的下属,他真正做到了为领导分忧,也为自己的前途思量,真正做到了双赢。

2、孝文帝宽容厨子

北魏孝文帝时期,边关定州经常发生骚乱,急需一位得力干将去镇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认为赵黑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找来赵黑一起用餐,说了自己的心思。赵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因为平定骚乱,绝非易事。于是,他推辞说:“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难以胜任。”

说话间,厨子送来一道热菜。不巧的是,刚好一只苍蝇掉进菜里。厨子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大气都不敢出。孝文帝并没责备厨子,只是微微一笑,用筷子将苍蝇挑出去,继续用餐。

不一会儿,厨子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也许是对刚才的事还心有余悸,厨子的手抖了一下,碗里的热汤洒到孝文帝的手上。孝文帝被烫得大叫一声。厨子吓了个半死,赶紧跪地求饶。谁知,孝文帝摸了摸自己的手,反倒和颜悦色地安慰厨子说:“我没事,你起来吧。”

这一切都被一旁的赵黑看在眼里。之前还犹豫不决的他,当即向孝文帝表下决心:马上赴定州任职,一定会守好边关,平息骚乱。

感悟:君子有九思,“忿思难”是说欲发怒要想到会有什么后患,可以想象的出,如果孝文帝对厨子发怒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更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与其用手中的权利去征服,不如学孝文帝用宽恕来收获他人的信任与拥戴。

3、魏征与唐太宗

魏征是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魏征的正直,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魏征不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李世民十分佩服他,经常将他请入居室,询问得失。有一次,唐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被蒙在鼓里。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玩,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李世民不但不记恨他,反而夸奖他,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

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现在的河南省寿安县)休息,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发脾气。魏征当面批评后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对,灭亡了。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李世民曾说:“我好比山中的一块矿石,矿石在深山是一块废物,但经过匠人的锻炼打磨,就成了宝贝。魏征就如同我的匠人!”

魏征为官期间,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也阻止了很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贞观七年,魏征被封为郑国公。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道:“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感悟:魏征与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与明君。魏征经常批评唐太宗,是因为唐太宗做得不对,这些不对的事情,大都是不符合道义的,是对老百姓不利的,魏征在这些事情上毫不含糊。所以说魏征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假如魏征心中没有道义,心中没有装着老百姓的话,他也就不会做,所以说魏征是历史上“以道事君”的一个典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人故事:忠恕篇1”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书籍,成绩,老师,华罗庚,苏格,一面,父母,辣椒,侯宝林,张广厚,车胤,闻一多,鲁迅,高尔基,一句话,人的一生,有一次,人生,叔叔,大雪,学校,抄书,文学,时间,著作,萤光,论文,名人故事

2020-09-02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书籍,成绩,老师,华罗庚,苏格,一面,父母,辣椒,侯宝林,张广厚,车胤,闻一多,鲁迅,高尔基,一句话,人的一生,有一次,人生,叔叔,大雪,学校,抄书,文学,时间,著作,萤光,论文,名人故事

2020-09-03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小故事 关于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书籍,成绩,老师,华罗庚,苏格,一面,父母,辣椒,侯宝林,张广厚,车胤,闻一多,鲁迅,高尔基,一句话,人的一生,有一次,人生,叔叔,大雪,学校,抄书,文学,时间,著作,萤光,论文,名人故事

2014-10-10

有哪些名人故事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300 现代医学名人事迹 名人故事书大全

有哪些名人故事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300 现代医学名人事迹 名人故事书大全

鲁迅,苏秦,车胤,合纵,孙敬,孙康,孔子,辣椒,夜读,知识,苦读,王亚南,少年时,三脚,一生,主张,事业,典故,周天子,境界,头发,嫂子,学业,学识,微光,成语,精神,绳子,萤火虫,锥刺股

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