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守护生命的故事2

时间:2012-06-12

有关守护生命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3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节目除了延续第一辑主题,介绍各种病症、医疗技术、治疗过程外,还会著力于医生的心路历程。今辑继续由医生形象深入民心的吴启华担任主持,深入浅出地讲解每集医疗故事,包括大肠癌、胃溃疡、义眼、糖尿病、膝关节问题等等。守护生命的故事2分集剧情集数播映日期主题剧情提要012014年10月20日守护生命最前线首辑《守护生命的故事》成功邀得本地医生及公、私营医院鼎力帮忙,向观众展示众多尖端医疗技术及成就,结果不但大获好评,还获得「2013年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全年度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第一名,成绩令人鼓舞。此番载誉归来,作为2014年台庆献礼,《守护生命的故事2》会继续邀请不同医生,从医者角度出发,检视各种疾病原理,介绍先进治疗技术,协助病人摆脱痛苦。节目除了延续第一辑主题,介绍各种病症、医疗技术、治疗过程外,还会著力於医生的心路历程。今辑继续由医生形象深入民心的吴启华担任主持,深入浅出地讲解每集医疗故事,包括大肠癌、胃溃疡、义眼、糖尿病、膝关节问题等等。022014年10月21日改变世界的研究∶史上首个治愈胃溃疡的香港团队胃溃疡容易引致胃出血,更有可能引发胃癌,於八十年代属不治之症。多年来,医疗团队一直未能对症下药,全因一个百年谬误,以为胃溃疡是由胃酸引起,直至两名澳洲医生发现了胃壁内的幽门螺旋菌。尽管如此,他们亦未有对症下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为肠胃科研究权威,当时他眼看胃溃疡肆虐香港,於是率领研究团队,尝试利用一周的抗生素疗程,消除胃内的幽门螺旋菌,结果成功治疗胃溃疡,并降低复发机率。这番研究成果还获得世界性认可,全球医护人员争相学习,令全世界胃溃疡患者数目急速下降。尽管沈祖尧现已是大学校长,但他从未放弃行医及医学研究,面对繁重的大学行政工作、医学研究及医学院的课堂,他每星期仍会抽出一天担任前线医生工作。而因为自己的坚持,将「大肠胶囊内视镜技术」引进,亦为他带来不少满足及早发现疾病能够有助医生进行治疗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校长卢煜明发现我们身体有一种东西,配合一部小巧仪器,可以透视所有癌症的存在,并监测治疗期间癌症的活跃性。自2013年起,卢医生在社区推广以此技术替市民检验鼻咽癌,负责计划的陈君赐医生认为此计划犹如福音,不但令病人有高达95%的康复机会,亦令病人的心理有很大改变。032014年10月22日用减肥手术对付糖尿病糖尿病是香港常见的慢性疾病,亦是十大致命疾病之一。此病由来已久,甚至於古典医书《皇帝内经》亦有提及;在很多人观念中,它始终是难以根治,病人需要长期服药。不过,一次外科与内科医生的交流,却令患者出现曙光。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唐俊业是医治糖尿病的权威,播道医院减重外科中心医务总监梅力文则是首位将减肥外科手术引进香港的医生,两人的缘分始於中文大学医学院。两位医生分属内、外科,本来并无共同话题,但梅力文的减肥手术经验,却令两人开始探讨如何以减肥外科手术治愈糖尿病,推翻医学界一向的「内、外分家」概念。究竟这种可以让八成糖尿病人获得根治的减肥手术包含甚麼步骤?它的原理又是如何?曾接受手术的糖尿病康复者Yanki受邀现身说法,讲述糖尿病在生活上带给她的困扰,以及手术成功如何令她的心态有所转变。糖尿病人是否合适做手术,必须依靠内科医生的评估,唐俊业不断引入新仪器,协助病人缓解病况。节目中,唐医生会介绍当中的「胰岛素泵」及「连续式血糖监测仪」的原理及用法。042014年10月23日重拾生命尊严的旅程(上)2010年8月,一个旅行团於马尼拉遭枪手胁持,全团人被困於旅游车上,期间枪手多次开枪,最后造成8死7伤的惨剧。当中一名伤者易小玲虽然侥幸保存性命,但下颚遭子弹所伤,牙齿爆裂,严重毁容,更失去咀嚼能力,这样子的生存令她感觉「生不如死」。回港之后,易小玲进过多间医院的手术室,3年的时间接受了33次不同规模的手术,却仍未能回复容貌。2013年9月,她更远赴韩国,希望重拾尊严,可惜最终仍是失望回港。在绝望边缘,一名医生介绍易小玲到台湾,找世界级显微重建手术权威魏福全医生。尽管魏医生是世界整形外科400年历史以来首位被肯定的亚洲医生,但由於之前经历过太多次失败,令易小玲已不敢抱任何奢望,而因为某些原因,这次尝试亦会是她的最后一次。至於魏医生也知道易小玲的「手术病历」,并形容这次手术达十级难度,因为易小玲在经过多次手术后,可以用作移植的腓骨及血管已不多。尽管如此,他的团队仍然用心研究,务求成功挑战这次艰巨手术。2013年12月18日,手术进行第一部分:从小腿拿出腓骨及皮瓣,但在手术过程中,却发现情况比预期中更坏……052014年10月24日重拾生命尊严的旅程(下)马尼拉人质事件生还者易小玲,经历了30多次不同规模的手术,最后飞往台湾,找腓骨皮瓣移植手术原创者魏福全教授帮忙。手术的第一阶段,难度在於寻找粗幼合适的血管,魏福全形容这等同在没有路标的道路上找到目标,幸好凭著经验,他完成了这「第一关卡」。尽管如此,魏福全认为每个关卡都不容有失,只要有任何一关不能通过,手术也算不上成功。基於相关组织可以容忍的最长缺氧时间,整个手术过程不可超过6小时,而在魏福全及其团队事前已进行全面剖析的情况下,手术的四个阶段总算完成,这次的十级挑战亦完全成功。对於可以重新咀嚼固体食物,易小玲有何特别感受?不过,重拾易小玲生命尊严的旅程并未完结。经过9个月的观察期后,易小玲於2014年9月重返台湾,准备接受植牙手术,这次她的心态与2013年首次到台湾时可谓大有不同。完成植牙手术后,魏福全将於2015年前再拿起手术刀,替易小玲修补脸上的疤痕,好让她可以除下口罩,过正常人的生活。魏福全所带领的整形外科团队,完成了超过两万个显微重建的病例,成功率还高达97.5%。魏福全秉承老师的传承精神,培训很多接班人,学生更来自50多个国家,他希望在守护大家的生命之馀,亦维护人类生活的尊严,让病者重拾生命的乐趣。062014年10月27日救助全国眼疾病人的香港医生虽然眼睛只占我们身体1%的体积,但传送至大脑的资讯,有接近九成是来自视力,可见「灵魂之窗」的重要性。青光眼和白内障是中国人最主要罹患的眼疾,而急性青光眼更可令患者突然失去视力。急性青光眼的成因与眼睛内自行制造的「房水」有关,如眼角膜后用以排走房水的通道「房角」被阻,眼压会突然飙升,令患者出现眼痛、头痛等徵状。前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林顺潮医生借镜白内障手术,「发明」了一个十秒见效,可在门诊进行的「手术」,拯救了不少急性青光眼的病人。青光眼的学名是绿内障,与白内障可算是两兄弟,两者并有著互相影响的关系。以前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把眼内整个晶体完全取出,属高风险手术。但因为二战时期的一个小发现,加上引进了人工晶体这概念,现今的白内障手术除可踢走白内障,还可顺道减低近视、远视、散光等小眼疾的严重程度。完成白内障手术后,不少病人的眼角膜都会有机会受到伤害,因而可能需要接受眼角膜手术。尽管相关手术已日益进步,但林顺潮仍有一个遗憾……072014年10月28日令小斌斌重见光明2013年8月,山西发生一宗恐怖挖眼事件,受害人是年仅6岁的男童郭斌(小斌斌)。这宗报道一出,眼科专科医生林顺潮立即组织医疗团队,不收分文,决心令小斌斌重见光明。林顺潮先到山西视察小斌斌的情况,在得到小斌斌父母的同意后,让他们一家搬到深圳居住,并让小斌斌接受植入义眼手术。这次手术团队有5名医生,除了主诊医生林顺潮外,还有印度籍眼整形外科及眼部肿瘤学专家范若思。他们做好准备,在9月10日正式为小斌斌进行植入义眼手术,节目播出当中的手术片段,为香港电视荧幕上的首次。义眼手术能否成功,眼眶内软性组织的多寡是关键所在;由於小斌斌是遭挖眼受伤,因此手术前无人得知其眼眶内的软性组织数目。幸好,医疗团队预备了B计划,令手术得以在4小时内顺利完成。但是,手术过后,为何小斌斌的痛楚不是来自眼部,而是臀部?小斌斌装好义眼后,外观与其他小朋友无异,但林顺潮因为与小斌斌感情日增,有感他小小年纪已看不到世界十分可怜,於是竭力寻找能让小斌斌重见光明的方法。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林顺潮借来导盲仪,训练小斌斌以舌头「看见」影像,结果导盲仪确实能令小斌斌「恢复视觉」,使他及他的父母,甚至林顺潮都感到充满曙光!082014年10月29日对抗抑郁的漫长战争提起精神病,香港人都会想到全港最具规模的精神病院——青山医院。对很多人来说,青山医院是个谜一样的地方,究竟病人是否会被绑在软垫房?医生是否经常会用电控制病人情绪?今集,吴启华带大家走进这个神秘地方,并由从事精神科医生二十多年的曾繁光担任「领队」。曾繁光首先带大家到香港医学博物馆,认识八十年代的医疗仪器。在活像绿化园林的青山医院走廊,贴著不少艺术作品,曾繁光指那些是治疗精神病人的线索,拯救不少沉默寡言的病人。曾繁光曾引入全港首部脑磁力刺激治疗系统,为何在青山医院尚未引入该系统时,他已洞悉先机?曾繁光为了学会操作该系统,专门到美国学习,而该系统亦为医学界带来乐观的统计数字。虽然曾繁光治愈了不少精神病人的心灵,但二十年前的一个错误决定,却令他至今仍然深感遗憾。当年,大学生阿辉因突然情绪低落,经常躲在房间饮泣睡觉而被送到青山医院,却在进院后九个月亦毫无改善。阿辉的家人在农历新年希望接他暂时出院团年,曾医生心软答应,怎料……经过廿多年来为众多病人进行心灵治疗,令曾繁光对抑郁症越来越了解,亦希望阿辉的故事不会重演……092014年10月30日协助膝关节病人踏出新一步退化性膝关节炎是五十岁以上人士最常见的膝关节问题,成因包括老化、劳损、使用不当,甚至遗传;由於没有即时危险,很多病人都会抱著「一拖再拖」的态度,宁愿忍痛,放弃接受治疗。若某部分的关节出现问题,最理想是只更换受损部分的关节,可是因为「局部关节置换手术」仍然存在盲点,故此有信心施手术的医生并不多。养和医院骨科专科医生胡永祥、邓伟文、麦勤兴、黄惠国决心要堵塞盲点,於2012年引入亚洲首套「智能互动机械关节置换系统」,此系统能够精准地磨去病人的坏骨,并套入假骨,砌出完美关节。陈女士於2000年被确诊患上退化性膝关节炎,由於担心连累家人,加上害怕要每隔十多年再次接受手术,於是宁愿忍痛,结果令她的社交生活大受影响。到底十多年来,陈女士承受了哪些身体及心灵上的痛楚?直至2014年,陈女士在朋友介绍下,决定接受胡医生团队的手术治疗。她原本预料手术后要好一段时间才能下床,不料在手术翌日,她已在物理治疗师的扶助下走路。在陈女士下床后的四个月当中,她的康复进度如何?102014年10月31日将脸颊揭开 对付鼻咽癌鼻咽癌,又称「广东瘤」,这是由於患者以中国广东一带较多,而事实上,西方医学文献可是鲜有提及此病。鼻咽癌患者通常要接受化疗及电疗,但这些方法都会给病人带来无比痛楚,令他们失去工作能力。当发现肿瘤时,外科医生总希望以手术把肿瘤移除,但若碰上肿瘤的体积太大,医生们似乎无法找到施手术的方法,於是养和医院耳鼻喉头颈中心主任韦霖教授就想出一个构思∶揭面。理论上,揭面手术能令医生对鼻咽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并动手术将肿瘤割除,但揭面后是否可令一切复原?韦霖身为揭面手术的先锋,找来部门主管及院长签名,务求取得验证手术可行性的机会……1989年2月,首宗鼻咽癌揭面手术进行,韦霖与手术团队为此次「革命」奋战8小时后,终於完成使命。可是,在1992年,韦霖收到一个极具打击性的消息……随著科技进步及手术经验的累积,韦霖研究出改良版的鼻咽癌揭面手术,并将技术用於有家族遗传病历的吴先生身上。改良版手术与首宗鼻咽癌揭面手术的方法有何不同?吴先生接受手术已有三年,他的情况如何?112014年11月3日拯救香港骨折病人的先锋在三十多年前,香港骨科的医疗技术还处於很初步水平,骨折病人往往要打石膏数月,而出院后还会随时因为肌肉萎缩,影响活动能力一整年。前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医生在偶然机会下,得悉德国有一套「内固定技术」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尽管当时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也尚未采用,身边很多人亦不太鼓励,但周一岳依然决心花约一年时间学习德语,再前往德国学此技术。可是,即使学会这厉害的技术,医院管理局却因为器材太贵而拒绝将技术引进。幸好港人应变能力高,周一岳马上想到说服医管局的办法,最后更以实力得到政府信任,令香港的内固定技术走得更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骨科的分工越加仔细,当中创伤骨科可算最具挑战性,并以盆骨创伤最为考验众医生。由於每名创伤病人的情况不同,加上情况紧急,医生并没有多馀时间思考治疗方案,经验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不过,对新入行的医生而言,经验何来?伊利沙伯医院拥有全港首个获国际认证的培训中心,为医生提供最完善的训练,而亦因为有这培训中心,令新医生有了经验,并培训出手术团队精神。此外更首创了一支严重创伤医疗团队,并於2012年拯救了一位因车祸引致盆骨严重受伤的护士长。由引进内固定技术,到今天的创伤骨科,每位骨科医生都为拯救伤者发挥最专业的精神。周一岳因为政职关系,经常制订不同的医疗政策,他深深体会到香港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要为所有医护人员献唱一曲。122014年11月4日引入手术 减少本港「造口」群大肠,由结肠及直肠组成,长度可达1.5米,当中任何一个部分也有可能患癌。外科医生会利用手术切除肿瘤,但若癌细胞十分接近肛门,病人随时连肛门也不保。在行内被称「朱大肠」的结直肠外科专科医生朱建华表示,遇上癌细胞十分接近肛门的情况,可能需要切除肛门,而排便的工作就交由一个「造口」负责。造口位置一般是在左下腹,医生会在病人肚皮开一个洞连接大肠,并在造口「门旁」放一个每天清理的袋子,让病人可以排泄正常。因为这样,不少病人在手术前,都要面对保住性命或生活不便的艰难抉择,而完成手术后,他们更要面对如何适应新生活这个最大难题。不过,同时有「保肛胜手」之称的朱建华在廿多年前引入新技术——全系网膜切除术(TME),不但让病人有机会保留肛门,癌症的复发率亦可长期处於偏低水平。一项新技术总会令不少同业质疑成效,但朱建华在压力中「成长」,甚至把技术大规模地推广,至今已成为大肠癌手术的标准技术。朱建华认为做一个成功的医生,必须符合多个条件……132014年11月5日坚持不放弃 推动全民大肠癌筛查根据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大肠癌的年度发病数字已超越肺癌,成为众癌症的榜首。很多时候,大肠癌都是由大肠内壁不起眼的瘜肉引发而成,其潜伏期可长达5 10年。有医生极具远见,早於1999年已开始向政府提议为全港市民进行大肠癌筛查,希望政府关注问题,可惜一直不成功。因为这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决定自行筹集资金和人手,为身体健康之人士进行筛查计划。计划初期,陈家亮到各区商场宣传大肠癌预防方法,亦与各家庭医生茶敍,希望获得关注。尽管处处碰壁,但陈家亮认为这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健康,故坚持信念,勇於克服所有困难。检查大肠癌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大便中检验隐血内的血红素数量,二是使用大肠内视镜。前者方法简单,成本低;后者虽然花时间,但可以同时去除瘜肉,将患大肠癌的风险大大减低。第一期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已经完成,结果在1万名沙田及大埔区居民身上取得令人警醒的统计数字,亦令大家更决心於2013年开始,将计划推展陈家亮与团队的努力最终得到成果,政府终於看到他们的努力而作出关注。当局正考虑推动「全民大肠癌筛检计划」,并成立先导小组,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给予陈家亮团队及市民一线曙光。142014年11月6日防治传染病的天罗地网2003年沙士一役,令全世界重新认识到传染病的杀伤力:尽管人类比病毒大上十数亿倍,但面对传染病毒,却可以如此不堪一击!2003年2月21日,全港首名沙士病患者入住广华医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为全球服务的伟大工作就由此日开始。后来威尔斯亲王医院及淘大花园出现大型爆发,袁国勇亦努力搜集样本,希望找出致病源,而经过六星期的研究测试后,他确认了冠状病毒就是致病源,成为全球第一人。不过,袁国勇与沙士病毒的漫长抗争於此时才刚开始,他要找出病毒来源,才能守护一众港人生命。袁国勇曾在广州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身上找到冠状病毒,当他以为谜团已经解开时,却发现蝙蝠才是传染病毒的元凶!临床微生学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在追查疫症时却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要解决难题,除了要有求真、求知、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这种态度,令袁国勇意外地发现一种爱滋病的治疗药竟然可以抑制沙士病毒!经过沙士一役,香港医护界都不敢轻视传染病的影响,经常进行跨部门演习,以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为香港筑起第一道防线。当中玛嘉烈医院更设有一传染病中心,随时接收第一名疑似患者,大大减低社会出现零星个案或疫症爆发的风险。152014年11月7日爱留人间 器官移植主任的故事遇上器官衰竭,进行一连串的疗程都及不上器官移植能令病人更快康复。本港有接近三千人正排队轮候移植心、肝、肺、肾、皮肤、骨骼、眼角膜等器官,即使每名港人也填写了器官捐赠卡或在网上登记,也不能即时让这数千名病人得到移植……根据香港法例,只有被宣布脑干死亡的病人才能进行器官捐赠。脑干有如人体的总开关,控制我们一些自然反射动作,两位医生要在不同时间透过七项测试,才能判定病人脑干死亡,然后个案会转介器官移植联络主任。全港只有七名器官移植联络主任,他们不但要联络捐赠者的家属及受赠者,还要为双方的医院筹备。即使去世者生前已登记器官捐赠,联络主任仍要先取得家属同意,才能令去世者遗爱人间。节目请来一些器官捐赠个案的主角或家属现身说法,以捐赠者及受惠者的身分,分享当中伟大的遗爱故事;同时亦访问一位等候换肾的病人,其乐观心态绝对能够鼓励一众同道中人。透过器官捐赠,不独是医护团队,一般市民大众亦可谱写守护生命的故事。守护生命的故事2职员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守护生命的故事2”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大王:这是生命的召唤 也是生命的回响 她的生命心系所有人

故事大王:这是生命的召唤 也是生命的回响 她的生命心系所有人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7-17 #长篇故事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高手,战争,寰宇,日期,时段,视野,体型,伪装,后代,大自然,大象,撕扯,拳击,格斗,生命,秃鹰,钳子,获胜者,长颈鹿,频道,大自然的美,中会,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天都,往往是,牺牲掉,色彩丰富,生存之战,繁殖后代

2020-07-03 #长篇故事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高手,战争,寰宇,日期,时段,视野,体型,伪装,后代,大自然,大象,撕扯,拳击,格斗,生命,秃鹰,钳子,获胜者,长颈鹿,频道,大自然的美,中会,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天都,往往是,牺牲掉,色彩丰富,生存之战,繁殖后代

2020-07-04 #故事会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纪录片 生命的故事简介 生命的故事好不好看→MAIGOO百科

生命的故事,高手,战争,寰宇,日期,时段,视野,体型,伪装,后代,大自然,大象,撕扯,拳击,格斗,生命,秃鹰,钳子,获胜者,长颈鹿,频道,大自然的美,中会,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天都,往往是,牺牲掉,色彩丰富,生存之战,繁殖后代

2020-07-03 #短篇故事

我的生命故事 槲 的生命故事

我的生命故事 槲 的生命故事

生命,生涯,工作,人生,生活,世界,性格,知己,上帝,能力,生命故事,了解自己,核心,基本要素,外包,成就,管理,為什麼,生活方式,事物,事情,封面,取向,家庭,安全感,小孩,故事,朋友,潮流,身心

2008-02-19 #故事会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客户端,全屏,洗脑,播放器,蓝光,语言,连播,直播,自动跳过

2020-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客户端,全屏,洗脑,播放器,蓝光,语言,连播,直播,自动跳过

2020-05-14 #长篇故事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客户端,全屏,洗脑,播放器,蓝光,语言,连播,直播,自动跳过

2020-07-03 #故事阅读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生命的故事第1集:生命初期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客户端,全屏,洗脑,播放器,蓝光,语言,连播,直播,自动跳过

2020-07-0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