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时间:2012-06-15

和寒号鸟一样故事的人

提示:本文共有 183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 2020 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 . 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 . 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 “ 三孔 ” (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 . 在 “ 做一天上海人 ” 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 孝 ” 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 .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C. .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 . 《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 歧.( (qí) ) 黄 晕.( (yùn) ) 归 省.(shěng ) B. . 哺.育(bǔ ) 诘.问(jié) ) 逞.辩(chěng ) C. . 确 凿.( (záo) ) 抽 噎.( (yè) ) 骸.骨(hái) ) D. . 酷 肖.( (xiào) ) 亘.古(gèng) ) 陨.落(yǔn ) 4、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 大相径庭....。 B. . 为了让舰载战斗机上舰,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 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C. . 那是一所 名副其实....的 “ 小学 ” ,非常简陋,除了两排瓦房教室,便一无所有。 D. . 带上你的相机,在雪后如仙境般的庐山 浮光掠影....,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 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笑 靥.yè 祈 祈.祷 祷 qí 亘 亘.古(gèng ) 潜 潜.滋暗长qiǎn B. . 癖.性 性 pì ) 倔 倔 强.( (jiànɡ ) 地 地 壳.( (qiào ) 鄙夷不 屑. xuè C. . 静 谧.( (mì ) 教 教 诲.( (huì ) 粗 粗 犷.(guǎnɡ) ) 叱 叱 咤.风云(chà) ) D. . 濒.危(bīn) ) 框 框.架(kuàng ) 虔 虔.诚(qián ) 咬文 嚼.字(jiáo) )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全民 K K 歌 ” 是社交类型的 K K 歌 歌 APP ,属腾讯系产品,侧重社群运营。比如可以用微信和 Q QQ 登陆 “ 全民 K K歌 ” ,直接导入好友,此外还有官方的家族,线上 K K 歌房等。说到底, “ 全民 K K 歌 ” 打的还是社交牌。而“ 唱吧 ” 是打造生态链,在线上运营线上商城,线下经营 KTV 。而且 “ 唱吧 ” 更注重唱歌本身,曲库比较丰富,音质也相对较好,不少媒体都曾报道 “ 唱吧 ” 的打分比全民 K K 歌科学性更高。 根据上面的文字,给“ 全民 K K 歌 ” 下一个定义。张晓很喜爱唱歌,今年初三毕业后,她想利用暑假提高一下自己的唱歌水平,你认为 “ 全民 K K 歌 ” 和 “ 唱吧 ” 哪一个更适合她?为什么? 7、 、 古诗文默写。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夫战,勇气也。 , , , ,故克之。(《曹刿论战》)《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 。 。 8、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个胖大和尚(鲁智深)来。 这段话出 自哪一个故事情节?鲁智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二、阅读 9、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 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⑴ 悉:知道。(2 2 )兹:现在。(3 3 )汝:你。(4 4 )业:已经。(5 5 )资:钱财,费用。(6 6 )即:就,便。(7 7 )告罄:财物用尽。(8 8 ) 苟:假如。(9 9 )特:不过。( 10 )恃:依仗,依赖。( 11 )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12 )固:本来。( 13 )稼穑( se ): : 泛指农业劳动。( 14 )致:给予。( 15 )函:信件。( 16 )毋:不要,不可。( 17 )负:辜负。( 18 )训:教诲,教导。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儿自 去.今 国至今( ( ) ) 求学 宜.苦 先刻苦( ( ) ) 特汝不应若 是.耳 耳( ( ) )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 作.( ( ) ) 2.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3. . 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 么? 11、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中国姓氏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开始摆脱原始群状态,进入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具体氏族中的人。由于最初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正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说, “ 姓,人所生也 …… 从女从生 ” ,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 “ 女 ” 字,如姬、姜、姒、妫、姞、妘、婤、姶、嫪等。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姓氏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周 以后,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姓的功能在于 “ 明血缘 ” 、 “ 别婚姻 ” ,配合实行 “ 同姓不婚 ” 制度。氏的功能在于 “ 标身份 ” 、 “ 别贵贱 ” 。 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与氏之间的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此后各个时代,中国姓氏在数量上增减损益,在称谓上承变相交。 如今,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几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找不到,任何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姓,姓它的都是汉族。每一个姓里边都有兄弟民族的血缘,有些血缘非常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同时在我们姓氏文化的认识里边,还存在一个误区,人们会认为姓是不会改变的,其实不然。而姓之所以会改变,其原因也各异。 第一,因避祸或避仇改姓。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一个改成了冯,马字加 两点就变成冯了。还有一个改姓同了,司加一竖就是同了,现在姓同的很少,基本可以判断是司马迁的后代。 第二,因帝王赐姓而改姓。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了国姓,在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一个功臣叫项伯,刘邦就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刘。 第三,兄弟民族改汉姓。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等。 第四,汉族人改兄弟民族姓。特别像元朝的时候,因为地位太低,汉人、南人就改了兄弟民族姓,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 第五,还有部分兄弟民族的姓氏,不像我们汉族那么严格,它有 时候会变化。 第六,因避讳而改姓。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姓邱的都没有耳朵旁,就是丘陵的丘,因为要避讳孔丘,就下令不能用丘,所以今天中国都是姓邱。 第七,因入赘、过继、收养改姓。 …… 总之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也都包含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片段一:秦汉时的籍姓,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宝,还是回族,后来才被赐姓为郑。这个当然很荣耀,一般的子孙也不会改回去的。也就是说,同为郑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血缘关系。 片段三:司马迁《史记 · 田敬仲完 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田完本名陈完,陈国王子,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在班会课上,满族的金姓同学说: “ 我祖上本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因为辛亥革命,当时爱新觉罗家族为了自身的安全,纷纷改姓,其中很多就改姓为金了。 ” 此时,李同学很轻视不屑地小声说: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 应该是准则,姓是不能变。我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呢,比他高贵多了。 ”” 1. .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华夏先民使用姓氏的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后期,姓氏文化在中国历史十分悠久 。 B. . 夏商周三代姓和氏的功能是有区别的,但此时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 C. . 同姓的人,他们也并不一定有相同的血缘关系。 D. . 中国姓氏制度在汉代才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2. . 下面原文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 ) A. . 中国最古老的姓 大都..(多数)带有 “ 女 ” 字,如姬、姜、姒、妫、姞、妘、婤、姶、嫪等。 B. . 姓与氏之间的区别 逐步..(渐次)消失,合而为一。 C. . 所以现在姓刘的人, 不一定...(不见得)祖先都姓刘。 D. . 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 起码..(估计)有 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 3. . 阅读(链接材料 1 1 ),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列图表中的信息。 4. . 依据选文内容,请说说我们现在重视和发扬姓氏文化有哪些益处。 5. . 阅读(链接材料 2 2 ),你认为李同学的观点正确吗?请你运用选文知识,对小李同学的观点加以分析。 12、 、 豁达 ①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 …… 面对世事浮沉想要 “ 胜似闲庭信步 ” ,就得有豁达的襟怀。 ② 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被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所困扰,更不会文过饰非,甚至于暗箭伤人,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③ 豁达的人,有着宽容的气度。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激,听到谗言诽谤则一笑了之。在他面前,你不必为说错一句话担惊受怕,也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 因为他是个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没有错的。 ④ 能战胜千百次失败后的沮丧,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为讥讽、中伤、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到山穷水尽处,仍 能眺见碧海蓝天,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处,是豁达;能够摆脱荣辱祸福、成败得失的狗苟蝇营,是豁达。豁达是人活着的一种境界,是生存的艺术。 ⑤ 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吃亏。高尔基曾经说: “ 有些人在 ‘ 获取了荣誉 ’ 后,就长出一个极其丑陋的 ‘ 自负的脓包 ’ 。 ” 自负的人看谁都不入眼,还谈什么豁达胸襟?《太平御览》里有个 “ 妒花女 ” ,见花就踩,闻香说臭。因为花与容相联。花的美触痛了她的嫉妒心,于是干出蠢事。 ⑥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豁达能带给自己快乐,但又无法 制止内心的各种猜疑。以致陷入世事纷争而不能自拔,没一天安稳日子。 ⑦ 狭隘的人如何变得豁达呢?首先要多和豁达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其次,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并自觉远离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和画面。生活中许多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聋者、盲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 ⑧“ 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 , 让我们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人。 当然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失去原则,对于那些用心险恶的行为,我们也应给予反击,绝不宽容 。 鲁迅先生的一对联: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就做了很好的诠释。豁达的人也决不会让农夫与蛇的悲剧重演。 1. . 请分析第 ① 自然段的作用? 2. . 试分析第 ⑤⑥⑦ 段的论证思路 3. . 选文第 ⑧ 自然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13、 、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 菜,我也抡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 下雨了,下雨了。 ”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 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定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 . “ 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2. . 文中童年的 “ 我 ” 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概括。 “ 我 ” 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3. . “ 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 .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呼兰河还有哪些精神上的盛举? 三、语言表述 14、 、 探究式学习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钱森同学有一道数学题迟迟无法解决,他和同学们讨论后成功解决了自己的疑惑。下面是探究式学习的简单流程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钱森同学运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流程加以说明。(0 80 个字左右) 四、写作 15、 、 下面两题, , 选做一题 要求 :① 内容具体, , 有真情实感 ;② 除诗歌外, , 文体不限 ;③ 字数在 0 600 字左右 ;④ 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 不得抄袭。 “ 给自己一个 ”,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 然后作文。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材料, , 自选角度, , 自拟题目, , 写一篇文章 从前, , 有只寒号鸟, , 每天都四处玩耍。麻雀说 :“ 冬天要到了, , 你怎么还不做巢呢 ?” 寒号鸟说 :“ 还早着呢, , 趁天气暖和多玩会儿吧 !” 冬天很快到了, , 鸟儿们都躲在巢里过冬, , 只有寒号鸟躲在岩石缝里叫 :“ 冷死我啦, , 明天我做巢。 ” 第二天, , 太阳出来了, , 寒号鸟又四处玩耍, , 唱起歌来 :“ 太阳真暖和, , 得过就且过。 ” 到了晚上, , 天更冷了, , 寒号鸟瑟瑟缩缩地躲在岩石缝中。寒冬腊 月, ,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 , 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 :“ 哆啰啰, , 哆啰啰, , 寒风冻死我, , 明天就做窝。 ” 天亮了, , 太阳出来了, , 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 可是, , 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A .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B .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 .正确;D .较长的并列成分用逗号,顿号改为逗号 。选 故选 C 。 2 、D 解析 详解 A. 搭配不当,应该将 “ 尽管 ” 改为 “ 不仅 ”。 。B. 结构混乱,应该改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C. 缺主语,可把 “ 建设了 ” 改为 “ 建设的 ”。 。D. 没有语病。 3 、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 归省(shěng )-(xǐng );B. 正确;C. 抽噎(yè )-(yē );D. 亘古(gèng )-(gèn )。故答为 案为 B。 。 4 、D 解析 详解 A A 项,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恰当。B B 项,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 心思。使用恰当;C C 项,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使用恰当;D D 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使用不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 、D 解析 详解 D D 项正确。C ABC 三项 修改为: A. 亘.古(gèn) ) 潜 潜.滋暗长qián; ; B. 癖.性pǐ) ) 鄙夷不 屑.xiè; ; C. 叱 咤.风云(zhà。 )。 6、 、 (1 1 )全民 K K 歌是腾讯出品的侧重社群运营的 K K 歌歌 APP 。 (2 2 )唱吧是最佳选择。因为张晓是想提高自己的唱歌水平;而唱吧更注重唱歌本身,曲库比较丰富,音质也相对较好,打分科学性更高。 解析 详解 ( (1 )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陈述的主体必须是 “民 全民 K 歌 歌 ” ,本质特征可提取 “‘民 全民 K 歌 歌 ’ 是的 社交类型的 K 歌 歌 APP ,属腾讯系产品,侧重社群运营 ” 一句分析。 ( (2 )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材料,运用原材料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张晓提建议。告知张晓更适合她的练歌场所。如原文有 “‘ 唱吧 ’ 更注重唱歌本身,曲库比较丰富,音质也相对较好,不少媒体都曾报道 ‘ 唱吧 ’民 的打分比全民 K 歌科学性更高 ” 一句,所以根据张晓本身的条件及 “ 想利用暑假提高一下自己的唱歌水平 ” 的目的, “ 唱吧 ” 是最适合她的场所。 7 、 ( (1 1 )老骥伏枥 ( (2 2 )自缘身在最高层 ((3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 (5 5 )一鼓作气, 再而衰, , 三而竭, 彼竭我盈 ( (6 6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解析 本题为名篇名句关联性和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骥、枥 、 庇 、俱 、 衰 、 竭。 8、 、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无意撞见酒保来请董超、薛霸,心下起疑,怕他们对林冲不利,便一路跟着来到野猪林。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名著的人物及故事情节的 理解。由 “ 董超、薛霸、林冲 ” 可知出自于《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得罪高俅之后,被发配沧州。但高太尉不想林冲活着到沧州。因此便有了野猪林衙役行凶。而鲁智深在这之前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不放心林冲一人上路,尾随而行,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 二、阅读 9、 、 两句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情感的方式相似,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景表达情感。 解析 详解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 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一句表达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以及悲伤 , 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抑郁。 10 、1. . 1 去:离开 2 宜:应当,应该 3 是:这样 4 作:奋起 2. . (1 1 )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 2 )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什么指望了! 3. . 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解析 1. .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 是” 的意思是 “ 代词,这样” ;“ 去 ” 是古今异义词, “ 离开 ”。 的意思。 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 )句中的 “ 虽(即使)、百金(名词动用)、力(财力)、汝(你) ” 几个词是赋分点;(2 )句中的 “ 余(我)、而(表顺连)恐于(对)、汝(你) ”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 信、达、雅 ” 。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 “ 增、删、调、换、留 ”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答时可根据 “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 ,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 ” 和 “ 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 等语句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你的来信内容我已都知道了,现在我再汇给你日元五百,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 的.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先让他的内心受苦,让他的身体受饿受累,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会有所作为.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废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11 、1 .B 2 .D 3. .A A 姓是会改变的。B B 因避讳而改姓 C C 因避祸或避仇改姓 4. . 姓氏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5. . 李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第一,姓是可以改变的,金同学改姓是因为先辈为了避祸。第二,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姓氏就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解析 1 .B 错误,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 2 .D 起码:最低限度的;至少。估计:表示推测,不确定。意思不同。 3. .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片段一 “ 秦汉时的籍姓 ,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 可知因避讳而改姓。片段三直接提取 “ 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 ” ,总结出 “ 姓是会改变的 ” 的结论。 4. .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内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段落或句子。如, “ 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 5. . 考查依据文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同学很认为姓是不能变。依据片段一 “ 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 ,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宝,还是回 族,后来才被赐姓为郑。片段三 “ 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 ” ,可以确定小李说的话是错误的。 12 、1. . 把人生比作诗、歌、舞台,生动地阐述了世事有浮沉的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面对世事浮沉想要悠闲自信,我们得有豁达的襟怀;语言富有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 首先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观点并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这一观点;然后论证狭隘的后果;最后论证变狭隘为豁达的方法。 3. . 不能删。这句话是补充论证豁达不是盲目宽容,不是毫无原则,体现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完整性、严密性。 解析 1. . 考查议论文 段落的作用 。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 开头通过写 …… 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 (或引出 …… 的论题)。 ②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或引出 …… 的论题)。 ③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 …… 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 …… (或引出 ……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此文第一段把人生比作诗、歌、舞台,生动地阐述了世事有浮沉的现象 , 引出本文的论点 , 语言富有文学色彩,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 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 然后…… 接着…… 再…… 进而…… 又…… 然后…… 最后,总结,得出…… (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这三段首先狭隘的人总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观点并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这一观点;然后论证狭隘的后果;最后论证变狭隘为豁达的方法。 3. . 考查品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解答一 般是不能去掉,此句写的是 “ 虽然豁达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也不应盲目宽容 , 不是毫无原则” ,体现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完整性、严密性。 13 、1. . 拟人 意在说明花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都能与童年 的 “ 我 ” 进行情感的交流。 2. . 童年的 “ 我 ” 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因为大花园 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3. .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4. . 跳大神、放河灯、看大戏等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 结合这句话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然后结合拟人修辞的作用分析说明什么即可。 点睛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总结和概括,结合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分析即可。如 “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 写出了,小女孩的天真,活泼,调皮等。这些天性都在大花园里显示出来的,所以,能够看出我对大花园的喜爱。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 “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 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4. . 本题考查学生对 《 呼兰河传 》 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是精神层面的壮举写出即可 。 如:跳大神、放河灯、看大戏等。 三、语言表述 14、 、 示例: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后,钱森同学产生了疑问,于是进行研究性学习,刚开始他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后发现这样行不通,于是 和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探究之后解决了数学难题,掌握了相关知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结合语境,仔细观察 “ 简单流程图 ” ,加以概述。创设情境即数学老师布置作业的开始,先分为两个流程, “ 基本没有疑问 ” 与题意不符,故无需作答; “ 钱森同学有一道数学题迟迟无法解决 ” 符合 “ 产生问题 ” 的流程,由图可知,此流程为 “ 产生问题 —— 研究性学习 —— 自主探究解决(行不通) —— 合作探究解决 —— 掌握 ” 。概述时,语言要简明、连贯。 四、写作 15、 、 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给自己一个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许多的考验, 有着许多的分岔口,有着许多的挫折 …… 但是,有许多人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下动摇了决心,或是堕落了,又或者说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而放弃,又或者是因为挫折而丢失了心中的勇气。 目标,在成长的道路上好比一盏不灭的明灯,驱逐心中的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护住心中的勇气,使人坚定决心,永不言败。 记起小学时,我成绩很差,每天都是有多少时间就玩多少时间,每次考试总是后十名。放假回家,父母天天抓我学习,帮我补这补那才不至于让我考倒数第一。那时我也知道父母的苦心,但我还是止步不前。老师们也很用心的帮我们这些后进生,但是由于心态的原因 ,每次都听不进去。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依旧如此。 到初中,因为一件事,我发生了改变。那就是刚开学的分班考试,我用离尖子班不知道差多少分的成绩进了尖子班。我内心很复杂,看到自己身边强者如云,压力很大,不由得觉得该努力了,于是自己默默的定了个目标:超过倒数第二,考进年级一百二十名。在这之后,我开始拔足狂追,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请教老师、同学,成绩缓缓上升。终于在第一次大考中进步了很多,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标,但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在这次考试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达到目标我恶补了自己多年未学的英语 。终于在期中考试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时的心情就像自己以前打游戏胜利一样,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现在的我和以前大有不同,因为小升初根本就不用担心,而现在面对的是中考。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进入高中理想的班级,是我心中现在最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会像骑士一样,手握长枪,一路上过关斩将,走向胜利,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要学会居安思危 时代发展潮起潮落,国际风云变幻莫测 —— 曾经摄影界的无冕之王尼康,只因智能手机的出现而退出中国;曾经受人们一致好评的康师傅统一方便面,只因那迅速崛起的外卖平台如今也风光不再。房玄 龄曾咨嗟叹曰: “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 ” 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安逸是羁石,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安逸是毒药,会麻痹我们进取的内心。君不见,昔日显赫一时的大清帝国,因安于现状,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最后在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轰然瓦解。袁燮云: “ 居安思危,可无备御。 ” 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 北岛曾问: “ 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 ” 今天的人们 ,已然被时代伤得太深。当李世石与人类棋手斗智斗勇时,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有一天竟会输给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当手机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可曾有人记得柯达退出中国市场时的黯然神伤。由此观之,时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潮头。每一个 “ 弄潮儿 ” 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 手把红旗旗不湿 ” 。 生于此世,很多人惊呼于人工智能 “ 抢饭碗 ” ,却无远见提高自身素质;悲叹于科技发展挤压人的生存空间,却没有看到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质的飞跃。其实,真正的强者不是抱怨事物的客观环境,而是在危机还未降临 时,就深深忧虑。所以, “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 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 “ 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 的告诫,使比尔 · 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 “ 我们要么是在危机中,要么走向危机 ” 的警惕,使马云让阿里巴巴不断崛起。 在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要知道,你未来的对手可能是 “ 智能手机 ”“ 外卖 ” 等你意想不到的 “ 敌人 ” 。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 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拓宽眼界,创新不败,思危则昌,求安则亡,请始终秉承着 “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 ” 的理念,在顺境中看时代,在危机中求生存,如此,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一般而言,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行文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明确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本次半命题作文的题目为命首补尾。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否则容易偏题甚至离题。例如:给自己一个理由,给自己一个微笑, 给自己一个目标等。 “ 给 ” 的主体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他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选材如同美味佳肴,须用恰当的素材烹饪。作文选材最最重要的是选择感动身受的素材,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借助别人的素材表达出真情实感。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搜集信息作为抓手立意。这则材料是一则小故事,寒号鸟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 得过且过” 等词语,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懒惰来立意,亦可以结合居安思危来立意。 选材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选择名人的事例作为论 据来写一篇议论文。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议论文要观点鲜明。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1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 . 伶.仃 仃 l lí í ng 诅咒.. z zǔ ǔ zhò ò u 倔强.. juè è jià à ng 繁 弦.急管 xiá án n B B . 雏.形 形 chú ú 黄 晕. y yù ù n 两 栖. q qī ī 硕果 累累.. l lě ěi i C C . 狩.猎 猎 shò ò u 祷.告 告 d dǎ ǎ o 女 娲. w wā ā 苦心孤 诣. y yì ì D D .脑 髓. suǐ ǐ 嫉.妒 妒 j jì ì 亘.古 古 g gè è n 九 曲.连环 q qū ū 2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如果你想不出国就游览世界景观, , 就去世界之窗去体验一下那 具体而微....的世界吧。 B B .8 2008 年我国南方发生大雪灾, , 但是中国人民在 天灾人祸....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C C .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建设早出晚归, , 他的 苦心孤诣....终于得到了回报, , 我们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 D D .社会上有一些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胆大包天, , 最近发生了一些 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 3 3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A 、谁也不会否认 魏书生老师的讲课水平在全国是出类拔萃的。 B B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 , 节目“梦蝶”的表演技艺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罕见的。 D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校车安全事件, , 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4 4 、下列说法 错误..的一项是 A A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 他写的《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B B 、作亭者谁? ?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 太守自谓也。这两句话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C C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2 1362 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选自该书。 D D 、包饺子、吃面条、建设祖国、关心他人都是动宾短语。 二、 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 26 分 一 古诗文默写考查。5 15 分 5 5 、填写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5 15 分 1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 争渡, , 争渡, , 。 李清照《如梦令》 4 ,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豪吏》)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 ,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7 , ,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8 左牵黄, , 右擎苍, , , , 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9 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 10 吾日三省吾身, , ? ?传不习乎?《论语》 11 军听了军愁, , 民听了民怕, , 。 王磐《朝天子?? ?? 咏喇叭》 12 北极朝廷终不改, , 。 杜甫《登楼》 13 初三的学子即将毕业, , 你和同学们即将毕业, , 面对的将是分别。“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说的好, , , , 。这是对彼此最好的劝慰。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1 11 分 阅读《 孙权劝学》,完成下面问颢。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 2 分) 1 卿.今当涂掌事 卿 2 但.当涉猎 但 3 及.鲁肃过寻阳 及 4 蒙 辞.以军中多务 辞 7 7 、翻译下列句子。(4 4 分)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 8 、 本文是谈学习的, , 一直都被奉为经典, , 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 2 分) 9 9 、我们学过的关于学习的文章很多, ,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 要求学习要“援疑质理”, , 而本文孙权要吕蒙“但当涉猎”, , 对此, , 你怎么看? ? (3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 22 分 一 说明文阅读9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生物界的 自愈高手 千万别以为走出海洋来到陆地的生物才既聪明又幸运,留在海洋的生物就像当初没有跳下树的猿一。 样,阻塞了自己的进化之路。了解了海胆的神奇再生功能之后,相信你会从根本上改变对海洋生物的看法。 海胆是海洋里辈分较高的古老居民,它们的食谱比较杂,既吃海藻也吃小鱼小虾,同时也吃海底沉积物。因为它们行动迟缓,捕食能力有限,所以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容易得到的藻类,而且附着在珊瑚礁石上的钙藻是它们最常吃的食物,被它们啃食过的珊瑚礁石均留下清晰的白茬。于是,科学家对它们锋利的牙齿感到好奇。它们的牙齿每天啃咬岩石一样 坚硬的东西,为何没有些许的磨损呢 ? 原来海胆像锯齿一样锋利的牙齿具有自动打磨的神奇功能。 换句话说,将它们的利齿比作刀的话,它们的食物就是磨刀石,吃东西就像在磨刀 。结果就是越吃牙越好,良性循环。 美国威斯康星大 这种方解石晶体的再生能力也是海胆修复自己脊椎,使之不断再生的秘密诀窍。它们内在的运作机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一项漂亮而优雅的晶体工程。以色列威茨曼科学研究院的化学家借助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了海胆脊柱再生的过程。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海洋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这一发现足以催生出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新材料的诞生。 领导此项研究的以色列科学家史蒂芬·特纳指出,贝壳等普通晶体是将数千块对称的小几何晶体凝结在一起,海胆却不然,它的每个脊柱都是一块大方解石晶体,形状也是晶体本身的螺旋状。它们精致但不平整,所有的原子都是从脊椎的一端到另一端排列的。也正是这种排列使它们成了单一性晶体,并且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延长至数厘米。 脊椎对于所有的脊椎动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受伤便很难逆转,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脊椎神经一旦断裂,等待我们的只有瘫痪。比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在跳马训练中不慎摔断脊柱神经 ,才导致自己终身与轮椅为伴。可是海胆就不同了,在躲避天敌追捕或奋力游动时一旦不慎扭伤了脊椎,它们会即刻生成一种黏胶状物质,上面还厚厚地包裹着碳酸钙分子。这种神奇的物质犹如万能胶水做成的填充剂,很快便会填充到脊椎的受伤处,然后逐渐结晶硬化,对损坏的脊椎进行天衣无缝的修补。 特纳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几乎..没有人相信海胆竟有如此独门绝技。它的整个脊椎修复过程就像是在冰冷的海水里生产特种玻璃,或者说是在低温的咸水里烧制陶瓷,无须高温,也不用一定的压力,如此高超的技巧至少目前是人类不敢想象,也无法做到的。 一旦我们弄清了其中蕴含的诱人奥秘,不仅能够改变医疗面貌,还可以制造出既柔韧又强劲的新材料,它完全可以与纳米材料相媲美。 10 、读了本文,请你说说海胆有哪些神奇的本领。(3 3 分) 11, 、选文第八自然段第一句“特纳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几乎..没有人相信海胆竟有如此独门绝技。”加点的“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3 3 分) 12 、 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3 分) 二 文学作品阅读。(3 13 分) 活着, , 是为了爱 捷克 米兰 ?? ?? 昆德拉 徐翰林 译 不久前,我和儿子去 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季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汽车拖的活动住房内,我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父亲,红子,老梅,田忌,句子,邹忌,人物,本题,B.,面馆,作用,学生,孩子,分析,能力,公孙,文章,父母,绝活,窗子,语言,书信,意思,时候,语句,郑屠,情节,全文,方法,示例

2011-08-09 #小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老师,梦想,文章,李逵,国家,本题,能力,题目,句子,学生,分析,人民,内容,成语,大图,发展,角度,河伯,人们,作用,力量,时候,追梦,一生,中国,时间,民族,论点,语境,中心论点

2017-12-07 #故事大全

2020年山东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

2020年山东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

手机号,题库,山东省,章节,考试,可随时,三支一扶,验证通过,模拟试题,职业能力

2007-05-29 #短篇故事

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模拟试题|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A.,B.,C.,D.,伤寒,木鱼,孔子,孟子,过程,存在感,中医,答案,小题,网络,西医,死亡哲学,欲求,横线,社会,其于,人们,文字,文章,观点,规律,价值取向,最恰当,生活,杀身成仁,仲景

2007-02-22 #小故事

鄂教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卷

鄂教版2020年6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I卷

唐雎,女儿,答案,李佳,张敏,寡人,秦王,安陵君,王莉,女孩,文章,男人,选文,布衣,片断,邓稼先,里德,农民工,这首诗,作文,先生,内容,原因,女人,小城,心事,日子,时候,材料,火车票

2013-09-29 #短篇故事

附加36套精选模拟试题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附加36套精选模拟试题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父亲,A.,B.,C.,D.,句子,目标,叔叔,意思,田忌,大衣,横线,发泡水泥,先生,试题,军大衣,季羡林,生活,母亲,词语,连云港,选文,驴子,丘山,邹忌,作用,内容,文章,莲花,语句

2020-07-16 #故事大全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北京市密云县2020届九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北京市密云县2020届九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海雾,家书,小兔子,作者,分析,二鬼子,A.,传统,内容,书信,作用,句子,文章,祥子,B.,C.,说明方法,本题,英雄,人们,原因,格列佛,学生,政委,格式,预报,功能,口口,名著,意思

2015-03-04 #经典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青莲,杨志,春雨,作用,剧团,句子,青衣,作者,文章,中美,关税,内容,本题,分析,问题,林冲,中国,加征,材料,结构,贸易战,铁扇公主,孙悟空,名著,学生,师傅,情节,故事,海瑞,特点

2009-09-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