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20多岁起 我在殡仪馆工作 | 故事

时间:2012-08-04

但生而为人,我们总会有机会间接或直接地与他们打交道

提示:本文共有 61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KY视频作者 / 沈思琳 张天忆

编辑 / KY主创们

今天的故事主角总共有3个,他们所在的领域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遥远而陌生。但生而为人,我们总会有机会间接或直接地与他们打交道。

如果哪份工作非得扯上“人生”二字,那么殡仪馆的工作,大概就是其中一种。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份谋生的活儿,也是一份不得不走心的工作。或许很难有一份工作能对从业者的观念有那么大的塑造力。

有人觉得他们非常神圣,是左手撑起生、右手连接死的使者,在阴阳两界之间当摆渡人,把逝者在人间的最后一程安排体面;有人觉得他们每天与死者打交道,肮脏并选择远离。对于圈外人的偏见奇,他们有道不出的苦衷。

三个年轻人,过着大众眼里非主流甚至不吉利的生活。今天,我们走进了八宝山殡仪馆,走近了三位年轻的殡仪师。

冬天的北京清晨,寒风里掺着几天没散开的雾霾。汽车单双号限行,杨薇薇、郭鹏飞和魏童五点多就各自从家里出门上班。打车,跟司机说,“到八宝山地铁站。”

到了地铁站,又说,“师傅您再往东开两百米我就可以下车了。”

因为,如果大黑天的直接说去殡仪馆,司机可能根本不敢去。

下车后,他们匆匆奔赴殡仪馆各自的岗位上。深冬是殡仪馆的业务高峰期,加上连日的雾霾,这几乎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了。

换上了各自的工作服后,魏童回到遗体火化室,给下属安排当天的工作;杨薇薇给从冷藏室里推出的遗体换上了整洁的衣服,开始给他们化在人世间最后的妆;郭鹏飞已经在业务洽谈室跟前来咨询的逝者家属谈妥了治丧方案,一有空她就去告别厅看新司仪主持家属告别大会。按照北京当地的习俗,殡仪馆都是早上热闹,下午冷清。

遗体整容师杨薇薇:

北京第一位女性遗体整容师

十二月是个结婚月。

新婚的杨薇薇连蜜月都没有度,又匆匆回到殡仪馆。冬天是业务高峰期,她得与同事们一起加班。

她所在的“青清女子整容室”是北京第一个专为女性逝者整容的团队。原来这一行是没有女性从业者的。随着越来越多女性逝者的家属希望能由女性整容师来为逝者更衣和化妆,这一行开始招一些胆大的女孩子。

遗体整容师杨薇薇在给逝者化妆。

小时候的杨薇薇见到殡葬车都觉得晦气。大学时候,学校刚设立殡葬专业,她觉得读这个应该容易找工作。毕业后她到了八宝山殡仪馆,成了北京第一位女性遗体整容师。

实习期的她还对尸体有长期的反胃感。正式工作后,一开始就遇上了与电影《入

殓师》相似的情节。

那时她还是整容室里的唯一的女生。突然有一天,带她的师傅问:“以前干过这个不?跟我一块去穿个衣服吧,练练胆。”

看到遗体保护袋的时候,她发现袋子并没有装满,猜想里头也许是小孩尸体。

但是拉开袋子那刻她惊呆了,里面是被肢解的碎尸,而且满袋是血,呼啦溅到地上。

那是个可怜的老太太,儿子有精神疾病,一发病就把自己母亲给肢解了。

她强忍着恐惧和反胃感,和师傅花了很长时间把尸块缝起来,穿上了衣服,化了妆。

“化完妆之后,你看到她和推进来的时候是两个样子,就觉得有点成就感了。她看上去没那么痛苦,慢慢我也不觉得害怕了。”第一次就遇到了这么极端的尸体,对当时的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也让她快速适应了这份工作。

后来,整容室又陆续来了几个女孩子,她们组建了女子整容室,为所有的女性逝者以及部分男性逝者整容化妆。

虽然她的客户无法开口提意见,这也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有的家属在她化完妆之后直接说,还不如不化,甚至诋毁整容室存在的价值。那些否定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她产生过严重的自我怀疑,甚至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回家跟母亲抱怨的时候,原本就不大支持她做这行的母亲说,这是你自己选的路。

即便那时还偶尔想换工作,她还是把这份工作做下来了。今年是她做整容师的第七个年头。

遗体整容室储藏柜里给化妆师练习的人体模型。

上班的时候,她给逝者家属办手续,给遗体做防腐冷藏、更衣和化妆。杨薇薇一边给一位年老的逝者化妆一边说道,“那些因为长期生病而面容消瘦的逝者,要往嘴里和鼻孔里填充一点棉花,让他们看起来更安详。”有些年轻的女性逝者家属带来了她们生前最爱的化妆品,她也尽量用上。“人去世之后脸上不再分泌油脂,粉妆不是很服帖,得往化妆品里掺点润肤油,尽量满足逝者和家属的要求。”整容室里的化妆品都是油膏状的,她给遗体化妆的时候,像是拿着油画笔在画画。

她平均一天要给八九具遗体化妆:男性逝者要化得自然;女性逝者如果家属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是化淡妆;小孩子则要化得像是刚刚睡着的样子。对寿终正寝的老人,她也不会刻意遮挡他们的老年斑。有些遗体十几分钟能化完,有些却要几个化妆师花上好几天。

曾有一对新婚夫妻,妻子遭遇了严重车祸,身体严重变形。痛失爱妻的丈夫拿来了妻子的照片,希望整容师们能尽量恢复她的原貌。杨薇薇和两位同事花了两天时间,按照逝者的照片,缝好了变形的身体和脸,再补上妆。丈夫看到以后,在地上嚎啕大哭,说这不是他的妻子,一边痛哭一边指责她们没有把妻子的样貌还原好。杨薇薇和同事们默默承受了他的指责,“我们也理解他,他不是对化妆不满意,其实是他心里也清楚不可能恢复到原来那样,更多的是接受不了妻子逝世的事实吧。所以他说什么我们都忍着。”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突然想到眼前一直对新婚的喜悦尽量克制去描述的杨薇薇,仿佛理解她对幸福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很多朋友的亲人去世了,都会第一时间找她咨询,她也会熟练地给朋友指导。但去年,杨薇薇爷爷突然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她却在殡仪馆里不知所措。那是她二十几年来第一次面对家人的去世,她才发现自己没办法像每天工作那样对待自己爷爷的遗体。后来,她亲自给爷爷换好了衣服。因为悲伤,只好把化妆的工作交给自己的同事。

那件事情以后她明白,即便每天遇到那么多逝者,自己亲人的离去依然是个无法适应的痛,也更理解了每天在馆里徘徊的家属们的心情。

“我就是觉得去世这事挺突然的,有句很俗的话说,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我只能珍惜现在有的。”

葬礼司仪郭鹏飞:

工作曾吓跑相亲对象

29岁的郭鹏飞年纪轻轻就拿了行业大满贯:从市里的技能大赛,到去年一举拿下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殡仪服务员职业特等奖第一名。这与她做了好几年葬礼司仪的经历分不开。

作为司仪,主持家属告别大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写悼词、读悼词和调控家属情绪。这听起来很模式化、刻板甚至没有情感。但就跟我们第一次见她就能跟我们非常快速坦诚地交流很多内心问题一样,郭鹏飞是个非常诚恳的人。

在问到为什么进入这一行的时候,她笑笑称,“最开始我觉得这个行业肯定挣钱多。来了才发现,其实就跟其他单位一样拿标准工资。后来觉得,女孩子上班,稳稳当当就好了。”

从实习开始,郭鹏飞就做过除了火化以外的全部工作,甚至在太平间待过。多个岗位的训练,培养了她在殡葬业的全能工作能力和踏实的态度。

正是由于这种诚恳和踏实,她得到了很多逝者家属的信任。

刚入行没多久的一次葬礼一直是让她坚持这份工作有价值的原因。

那是一个意外去世的小女孩。悲痛的家属看到告别厅只有花圈,觉得异常沉重,问能不能改装成一个公主房,因为孩子生前最爱公主风的东西。殡仪馆答应了家属的请求。

他们把花圈全部撤掉,墙上装上粉色蔓纱。小女孩的棺木是白色的,玩具、吃的都在里头放着,看上去非常温馨。告别厅的布置让家属很满意。仪式上,家属还希望能中英文同步念悼词。因为中英文差异,郭鹏飞平常用的词语在翻译上会显得不大好听。她为他们改了很多原来沿用的悼词措辞,方便翻译者为客人们同步翻译。

告别会结束,小女孩的棺木要推出告别厅去火化的时候,她的妈妈把亲属们和郭鹏飞叫到一起,绕着棺木围成半个圈。她一边拉着小女孩姨妈的手,一边拉着郭鹏飞的手,对孩子说:“看这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来送你了,你不要怕,勇敢地往前走吧。”

这个动作体现出的信任,让郭鹏飞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写悼词之前,司仪需要先跟家属沟通逝者一生的背景,然后撰写特定的悼词。在告别会现场,郭鹏飞需要随时控制现场的情绪:一方面要“放”:给家属释放悲痛情绪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要“收”:让家属保持理智,接待客人和维持流程。

一般在告别会的最后,客人们都离开了以后,家属们会突然意识到亲人是真的要离开了,便会在一瞬间爆发情绪。而这个时候,郭鹏飞就会上去安慰说:“您把眼泪擦擦,过去好好看看家人嘱咐几句,别让ta带着眼泪走。”这句话往往能快速止住家属们的悲伤。

家属告别会,家属与逝者做最后告别后,礼仪队给逝者盖上棺材盖。

这份工作,每天都在快速浏览别人的人生。“在这个岗位,看到人生的舞台上,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昙花一现。”遇到寿终正寝的逝者能让她感到安心,年轻而逝去的生命也时刻提醒着她关于自身生命的思考。

八年里,她从一个一值夜班就望着窗户,从天黑盼到天明的小女生,变成一个不再哆里哆嗦的大姑娘;也从一个一边主持告别会一边抹泪的菜鸟,变成能克制情绪、控制全场的优秀司仪。“我原来想要的东西现在不那么强烈想要了。比如原来我觉得这件衣服很好看,我会日夜想,下月发工资要买回来。现在不一样,有就好,没有也无所谓。已经不会为一样东西一件事去较真了。”

殡葬人的行业特殊性和“提早三个时区”的上班时间,导致他们的朋友圈子很小。对外人说起职业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说自己是民政局的,谈对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殡仪馆的员工在入职时,领导会习惯地问候一句“搞对象了没?”的原因。

郭鹏飞却从不对人隐藏自己的职业。曾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直接坦白自己的职业后,对方搪塞个借口就跑了。也曾有跟她谈得挺好的男生,希望她能为他换一份工作,但她生气地拒绝了。

“我当时在想,我只是一份工作,也是辛辛苦苦赚钱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大家所在位置不一样。我因为这个工作才有现在的我。既然你连这个都接受不了,往下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她突然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咬着牙忍住了眼泪。

她每次参加婚礼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因为她也渴望遇到一个对的人。可是当那个人否定了她的工作,其实就否定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完整性。有人跟她说,她的工作意味着很可能失去爱情,她却认为,是这份工作在帮她筛选出真正的爱情。

“有时觉得心里很难过,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想放弃我的工作,这是让我唯一坚定的原因。这么多年青春我都放在这里了,我一直在坚定,我也一直期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我这份坚定。”

火化师魏童:

自幼胆大,而在当了父亲之后学会了恐惧

魏童对着火化室电脑屏幕上当天的火化名单。在一堆七八十岁的逝者名单里继续往下滑,滑到一个数字“5岁”,指了指给我们看。他说,每天看火化名单,看到那么多个七十八十的数字,觉得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只要一看到小的数字,心里就咯噔一下,难受。

魏童是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的主任,一个自嘲像70后的80后。五岁的时候,他曾单独吓退一只想要攻击他的大狗。从那时起,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胆子这么大。从部队转业到殡仪馆的时候,他的母亲曾说:“回家种地也不去。”她不知道,儿子工作了几年后,拿到了全国遗体火化师技能大赛的第一名。

采访之前,魏童抱怨说,很多媒体对殡葬业的报道动不动就以“震惊”二字做标题开头,继而是一系列无中生有的猎奇报道:“在我这儿可没有妖魔鬼怪,一是我真没遇过,二是,我是唯物主义者。”

他对着镜头接受采访的时候,好几次突然停下来说:“停停停,不然这句话咱们再说一次好吗?”力求每一个镜头都尽量拍得好看流畅。

魏童西装革履,讲话铿锵有力。他已经从火化室的一线退了下来,负责安排工作和接待参观的宾客。现在车间里的火化工基本都是90后,而且全是男性。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有时还会戴防护镜确保安全——曾有一位逝者,大概是个老兵,棺材里装了一颗子弹。火化时子弹刚好从火化炉的观察孔射了出来。还有一些家属没有报告的,比如遗体里装有心脏起搏器之类的东西,甚至一些生前爱听歌的逝者棺材里放了随身听、爱喝酒的放了几瓶酒,那都是高温下极易爆炸的东西。火化室是不能打开棺木检查的,只能靠家属汇报里面的内容物。所以,为了安全,火化过程最激烈的前十分钟,火化工不能观察燃烧情况。

魏童在火化炉前练习解说和设备使用,他待会要接待一批参观者。

八宝山一年要火化两万多具遗体,从老人到小孩,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黄泉路上无老幼”是魏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无法容忍别人评论他的工作“不就是烧尸体的嘛”。

“现代火化炉是一个集电路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和燃烧系统构成的复杂机器,我们要随时调控炉内的气压和供氧量,让遗体燃烧充分,尾气达到排放标准。”习惯了解说的魏童规规矩矩地念出这句他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正常火化的遗体,出来后是完整的骨架形状,除了少数因为药物残留或者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骨灰颜色有变化,一般都是纯净洁白的。但这有时并不被家属理解,甚至会变成家属闹丧的借口。

这一切对当时的魏童来说,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以及正常会遇到的业务纠纷。生死见多了,无非是变得豁达淡然。直到他开始当了父亲,有些事情才真正触动了他的内心。

曾有一对年轻的父母抱着他们八个月大的女儿来火化。按照规定,五岁以下的孩子火化后难以保证有骨灰。孩子的母亲一听到这个,当场哭晕了过去。孩子的父亲跑到魏童眼前扑通跪下,求他想个办法留点孩子的骨灰,给夫妻俩留个念想。魏童吓得赶紧把他搀起来,叫了几个技术最好的师傅,给孩子研究了火化方案。

最后,当他手上捧着一小撮骨灰交给孩子父母的时候,他们跪下来对着他不停地磕头道谢。也是那一次,他回到家,坐在自己一岁大的女儿床前。看着熟睡中的女儿,他感到安心,也开始学会了恐惧。

魏童也想过以后要如何对孩子解释自己的工作。“爸爸在民政局工作”是他打算等女儿懂事一点后跟她解释的。“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能理解这个行业了,但还是不想她受到偏见和误解,更不想她受欺负。”他希望能教给女儿更多的生命教育,毕竟大多数人可能几十年才遇到那么几次死亡事件。

“离别,或者很多事情,像压力、痛苦、荣誉,都是人生得经历的。我希望她到时能够更坦然,我不会约束和改变她的人生。”就像他曾在馆里巡夜时,看到一个男人抱着孩子在角落痛哭一样,他知道那怀里的孩子肯定已经去世了。

他在附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过去安慰那个男人。“因为有些痛苦得自己承担,总得自己真正经历了,才能真正迈过去。旁人的安慰实际上没什么用。”

家属跟在骨灰车后面进行最后的仪式。

在采访之前,我们曾以为,这几位年轻人,一直与死亡一起工作,可能会对活着有很多复杂的想法。但事实上,他们三人的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和一致:只希望过好每个当下,希望下一代平凡健康。

我们也曾以为这是一份很特殊的工作,但其实对真正身在其中的人来说,这其实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养家糊口的职业。真心希望今天的视频故事,能让大众对这份工作少一点恐惧和偏见。希望三位主人公家庭幸福。更特别希望郭鹏飞早日找到,那份能理解她工作的爱情。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流行语“不知死,焉知生。”而实际上,在论语中,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进而问:“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并不讨论死亡,他其实是在告诉弟子,好好活着,活在当下,活都还没活明白,怎么能明白死亡呢?

在今天推送的末尾,我们也祝所有人能过好每个当下,祝所有平凡不平凡的人都平安健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0多岁起 我在殡仪馆工作 | 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记录在殡仪馆工作的日常故事 第1集

记录在殡仪馆工作的日常故事 第1集

死者,同事,车间,殡仪馆,检测单位,公墓,单位,工作,姓名,时候,检测,半个月,点吧,点滴,感触,作者,人世间,事宜,人情冷暖,地级市,冷库,化名,占地面积,口水,原因,回复,天都,女性,如斯,尸体

2014-06-05 #故事会

殡仪馆惊魂:师傅身边的可怕秘密

殡仪馆惊魂:师傅身边的可怕秘密

师傅,殡仪馆,老者,传单,年轻人,老人,车间,工作,乞丐,农村,地方,小伙子,怎么回事,故事,殡仪,死者,杯水,炉子,秘密,白布,馆长,创作,恐怖故事,我还是,我可是,真的是,奇古,方老,小花园,走吧

2024-02-19 #综合

彤掌柜讲鬼故事 殡仪馆诡异事件032在线收听/MP3

彤掌柜讲鬼故事 殡仪馆诡异事件032在线收听/MP3

奥巴马,美国众议院,菲律宾,德国,工作者,国家,协议,债务,加拿大,税收,无间,针对性,项目,中国公民,称美国,投资移民,限一年

2020-06-28 #经典故事

民间故事:我在殡仪馆最后一炉烧的是她 那现在我眼前的又是谁

民间故事:我在殡仪馆最后一炉烧的是她 那现在我眼前的又是谁

师傅,姑娘,殡仪馆,事情,感觉,蝴蝶,时候,工作,殡仪,火葬场,馆里,逝者,人生,男孩,心理,孤儿,女孩,拖油瓶,故事,父亲,杯水,父母,身世,辈子,回家,另外一个,很正常,我知道,而此时,新来

2017-07-13 #短篇故事

恐怖故事:那晚在殡仪馆 没想到最后要烧的一炉 是我身旁的师傅

恐怖故事:那晚在殡仪馆 没想到最后要烧的一炉 是我身旁的师傅

师傅,殡仪馆,老者,传单,车间,乞丐,农村,地方,小伙子,怎么回事,死者,杯水,炉子,白布,馆长,创作,工作,我还是,我可是,真的是,奇古,方老,小花园,走吧,还记得,那一天,就可以了,年纪,一段时间,一个男孩

2010-08-30 #经典故事

骇故事之恐怖殡仪馆

骇故事之恐怖殡仪馆

殡仪馆,李骞,薛宁,薛飞,妻子,情节,平台,大小,主线,化妆师,冷藏柜,学徒,局势,类型,弟弟,恶意,手下,无法控制,电影,杀手,木讷寡言,音视频,葬礼,网友,约会,车祸,面部,威胁,叙事结构,更新时间

2017-12-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恐怖故事——殡仪馆在线收听

恐怖故事——殡仪馆在线收听

时候,一生,情商,感性,讲道理,合适的人,他不会,不会在,怎么能,才不会,打羽毛球,绝对不,最重要

2020-06-28 #短篇故事

正在播放《鬼故事》宜昌殡仪馆

正在播放《鬼故事》宜昌殡仪馆

常见问题,区域,功能,双语,对白,情况,平衡杆,空白一片,播放器,稍慢,网速慢,节目,语种,已安装,可以尝试,打开电脑,音量调节

2020-06-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