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2个诺奖获得者同台:杨振宁问莫言 后者回答后引来激烈掌声

时间:2012-08-23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奖,并且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奖作家

提示:本文共有 16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有争议的奖项,但获得者的文学创作能力未必很差。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奖,并且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奖作家。这在没有获得过诺奖的地方来说,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事,然而随着过分解读,莫言搬回的诺奖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无论在任何场所,莫言一出现就会被大家格外关注。喜爱文学的人会崇拜莫言,感觉文学无济于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别人挑逗。

同样是诺贝尔奖,科技类奖明显被大众顶礼膜拜,而轮到文学奖时,则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作为“主人公”莫言已经习惯了大家对这个奖的态度。只不过莫言的情商如他的文学创作能力一样,多数时候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他在和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同台时,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情商,当然,情商高可以让一个人显得格外有魅力,即便曾经充满争议,也不影响其光辉。

2013年《开讲了》邀请到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莫言,以及国学大师范曾。闲话少续,杨振宁直接问,说莫言,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上时跟一个美国人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那么莫言先生,你去领奖和一个英国或法国人领奖的心情是不是不一样?

莫言静静听着,以防走神。其实莫言是无法走神的,因为杨振宁最先问的话,让莫言很重视。杨振宁最先问的是;讲起诺贝尔奖,我要问莫言一个问题,你跟我走了不同的路,我们的出身也完全不一样。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堂下有人笑)。我们走的路也不同,你走了文学的路,我走了科学的路。

尽管杨振宁将类似的问题反复“爵嚼”,但总少不了身世之说。莫言听完后,中间不曾打断。等杨振宁留下时间让莫言回答时,莫言回到第一个问题,领奖时的感受。莫言说;

我领奖时跟任何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发给中国籍作家。接着说;“上台领奖时,我并没把自己当成一个获奖者,而是当成一个旁观者,我在看给我颁奖的国王,也在看国王的王后,以及王后两个漂亮的女儿。”

底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莫言不谈真实感受,以便被人抓着“把柄”,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莫言也避免了自己获奖的自豪或是自谦,全部都省略了,而是以他写作的文风来调侃作家的“闷骚”心里,既是文人一贯的自嘲,也是调笑。想必听到这样的回答,一向端庄的范曾也无可挑剔莫言的话,杨振宁更没有心思问下去。

莫言的回答多少有点“所问非所答”,但就是这样的“糊涂”,才让莫言避免了更多的质疑。

常读莫言书的读者,相信自然能感觉到莫言的回答就是他写作的味道,在他的小说里,比如《酒国》、《四十一炮》等,常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弥补现实的缺憾。为化解现实的矛盾,莫言不惜“自损”,准确无误地带给读者乐趣。其实莫言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作家,他在自家的读者面前总是温婉和煦,但到了关键时刻并非一味地顺从。

回到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2012年诺奖颁发,有传言说,莫言领奖时,西方的观众早早等待在文学院,希望能看看这个东方人的品格。其实早在八九十年代,西方读者是不看好我国文学,认为当代作家写的都是怀乡念乡,“土气”十足,没有新意。

而莫言上台发言前,堂下并不平静,总有些人在交头接耳。莫言稍顿了一下做自我介绍;“莫言”,翻译过去就是“Shut up!”场下顿时沉静。

这个故事只是有个别记者在传言,真假难断,但能流传出来,也是有价值的,感人而又有教育意义。莫言的名字本身就是他希望能戒掉“话多”的毛病,为了下功夫,他就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笔名,在公众场合自然是这样介绍自己。用英文翻译也确实吻合了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我叫“莫言”,翻译过来就是“Shut up”。

从以前在公共场合的亮相或常常被骗的经历,可以看出莫言首先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作家,他写作的不易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能写下诺贝尔文学奖认可的作品,那自然是有着一般人没有的能力,无论被置以什么样的质疑,喜欢的人依旧喜欢,不喜欢在所难免。

文学本身也充满争议,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怎么看待莫言,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史撰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2个诺奖获得者同台:杨振宁问莫言 后者回答后引来激烈掌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杨振宁的作业帮

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杨振宁的作业帮

介子,李政道,杨振宁,实验,弱相互作用,一理,吴健雄,之谜,中宇,方式,学术界,寿命,小组,状态,质量,诺贝尔物理学奖,途径,合作,分析,工作,有两种,宇称守恒,同一种,宇称不守恒,必定是,认识到,并提出了,解决了

2016-08-08 #故事阅读

莫言比谁都更期盼中国再出个诺奖得主 这是为何?莫言:我有苦衷

莫言比谁都更期盼中国再出个诺奖得主 这是为何?莫言:我有苦衷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时候,作品,文学,电影,获奖,刘墉,韩寒,中国,作文,文章,时间,环境,红高粱,老师,写作风格,中国文人,大多是,有一个人,这个名字,一笑,之光,比其,人红,人民解放军,北京师范大学,年发,新中国,前言

2014-08-11 #故事阅读

莫言领诺奖后 却被杨振宁调侃出身问题 莫言:以中国农民自豪

莫言领诺奖后 却被杨振宁调侃出身问题 莫言:以中国农民自豪

莫言,杨振宁,诺贝尔奖,农民,出处,文学,时候,科学,杨振,诺贝尔,儿子,农业,名字,和平奖,实力,奖项,故事,英雄,诺贝尔文学奖,创作,对话,生活,获奖,中国人,屠呦呦,和二,好朋友,一生,专业,中国

2016-05-13 #短篇故事

杨振宁问莫言:我们出身不同 获诺奖有何感想?莫言的话让人叫好

杨振宁问莫言:我们出身不同 获诺奖有何感想?莫言的话让人叫好

家庭出身,个人能力,因素,家长,父亲,职业,能力,世袭

2008-07-18 #短篇故事

杨振宁的简介100字以内

杨振宁的简介100字以内

...,合肥市人,大师,基础,科学家,物理学,物理学奖,理论,电磁,获得者,观念,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场论,重大贡献,领域,实验,70年代,发展成为,凝聚态物理,宇称不守恒,弱相互作用,数学物理,美籍华裔,统计物理

2018-01-01 #故事大全

鲁迅出国留过学 莫言只有小学文化 为啥诺奖获得者是莫言呢?

鲁迅出国留过学 莫言只有小学文化 为啥诺奖获得者是莫言呢?

诺贝尔文学奖,先生,莫言,作家,中国,文学,年代,鲁迅先生,瑞典文学院,个人,不应该,莫言先,中国作家,和家,唯诺,家国,高水,诺贝尔奖,中华民族,水平,奖项,古典文学,原因,各项事业,国际,婉然,情怀,情况,小学,平台

2007-06-08 #故事阅读

诺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功之路

诺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功之路

莫言,小说,作品,创作,红高粱,文学,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电影,丰乳肥臀,保密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发表了,作家,世界,信封,女儿,声誉,家乡,小时候,干事,教员,散文,文坛,文学系,文学奖,班长,编辑部,退稿

2020-09-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探访我国第一位诺奖获得者莫言故乡

探访我国第一位诺奖获得者莫言故乡

莫言,疫情,原因,旧居,庄里,诺贝,上都,作家,下情,传统,住宅,内容,内涵,地方,家乡,孩子,小村,家居,文采,我国,文字,时候,村民,民国时期,父母,游客,省内,红高粱,记者,通俗易懂

2007-05-0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