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袁绍不做 曹操抢着做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能得到什么?

时间:2012-08-24

在这篇檄文中,袁绍指出曹操将孤弱汉室握在手中是要专为枭雄,而自己奉汉威灵讨伐曹操,势不可挡

提示:本文共有 45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公元200年,袁绍决意发动对曹操的决战,并发布《讨曹檄文》。

在这篇檄文中,袁绍指出曹操将“孤弱汉室”握在手中是要“专为枭雄”,而自己“奉汉威灵”讨伐曹操,势不可挡。

事实上,当初如果袁绍愿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曹操根本没有机会。何苦要等到现在,天子的旗帜已在在曹操手中熠熠生辉,才想起起兵去夺?

01“无血脉之属”的汉献帝

事实上,早在190年,袁绍就有机会奉汉献帝在手,问鼎天下。

汉灵帝末年,袁绍得何进信任,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后又成为司隶校尉,政治前途无可限量。

灵帝病重,宦官谋立刘协,而何进强立少帝刘辩。作为何进的心腹,同时袁氏又是四世三公的士大夫翘楚,袁绍自然心仪刘辩,而对宦官谋立的刘协不甚感冒。

然而,何进召董卓等人进京谋诛宦官,自己却身死内宫。当袁氏兄弟因士宦之仇,在宫内大杀特杀宦官的时候,董卓已经在洛阳北邙迎接到了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的车架。

面对京城复杂的局势,袁绍尚未有决断,而董卓已经下手了。在征询了袁隗的意见之后,他向袁绍亮出了他的底牌: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

袁绍虽不赞同,但董卓已经掌控住洛阳的局势。袁绍不得不逃出洛阳。董卓完成了废立之后,为收士心,没杀袁绍,反以袁绍为渤海太守。

但袁绍却开始后悔当初在洛阳时没有抢先下手,以致于功败垂成。于是,袁绍组织了酸枣联盟,讨伐董卓。

酸枣联盟兵锋正盛,董卓被迫西退长安。袁绍本可率军西进,击败董卓,匡扶汉室。

但袁绍既惧怕董卓,又不愿意面对刘协,因此袁绍一面驻军观望,一面却要谋立宗室刘虞为天子。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出没有政治前景的闹剧。刘协已立,董卓在西,诸侯已经奉行汉献帝为主。明知道袁绍这是要把天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怎么会承认袁绍所立的天子?

当时如头脑清醒的曹操等人,断然拒绝了袁绍的这一提议,就连袁术都不愿意参与其事。更可笑的是,袁绍选中的天子人员刘虞本人也拒绝称帝。袁绍请刘虞领尚书事、称制拜封,仍旧被刘虞拒绝。

那么,袁绍为何偏偏要如此呢?在给袁术的信中,袁绍说出了他的理由:“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

以刘协血统不正为理由,看似荒谬,实则代表了袁绍心中的政治立场:已经死去的刘辩,才是大汉帝国合法的皇帝,而刘协当初是宦官谋立的对象(宦官是士大夫的死敌),现在又是董卓掌上傀儡,根本不配做汉帝国的天子。

因此,在袁绍内心的讨伐名单上,除了董卓,或许还有汉献帝刘协。

这或许是袁绍不愿意西进的原因之一:真到了长安,杀了董卓,又要如何处理这个天子呢?

杀了吧,毕竟有天子的名头,弑君的罪名难以承担;不杀吧,又不甘放弃以前的政治立场,去转而奉刘协为主。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酸枣联盟趋于瓦解,东汉大地上迎来了新一轮的洗牌。

02 再次错失良机

作为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历史给予他的机会不止一次,包括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上。

191年,袁绍征服冀州,向原刘馥的谋士沮授问计。沮授给袁绍的建议是,先收河北幽并青冀四州之地,收取人才,秣马厉兵,然后到长安迎接汉献帝,在洛阳复宗庙社稷,号令天下,讨伐不臣的诸侯,则天下无敌了。

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后汉书·袁绍传》

而袁绍也当即表示,这就是我的心愿啊(此吾心也)。

然而,袁绍或许只听到了前半段如何收取四州之地,却对后面“迎大驾于西京”不甚赞同。

因为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袁绍却白白地错失了。

公元195年,董卓已死,李郭相争,关中残破。汉献帝如丧家之犬,在董承等人的护送下,从长安往洛阳行进。

此时,河北之地除了奄奄一息的公孙瓒以外,基本都已在袁绍囊中,袁绍已是东汉土地上的第一大军阀。正是当初沮授所说“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的时候了。

沮授慌忙不迭的向袁绍献计,迎献帝到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而,袁绍帐下淳于琼等人却说,天子在手,除了掣肘决策以外,没什么好处,现在正是“秦失其鹿”的时候,靠实力说话才是硬道理。

沮授慷慨激昂,陈说利弊,还说如果袁绍不下手,肯定会有别人抢先下手的。

然而,或许袁绍是被淳于琼等人说服了,也或许他还记着当年的政治立场。总之,袁绍拒绝了沮授的建议。

且不说190年前后的风云已经过去多年,汉献帝早已占据大义名分,早已不可能有更加正统的汉室天子出现。就连淳于琼等人的这些观点,也是丝毫站不住脚。

现在的天子刘协经过多次变乱,已无半点根基。以袁绍的实力,掌控刘协为傀儡是绰绰有余。

况且,刘协这个天子虽然式微,但对地方士族豪强仍旧有相当的号召力,毕竟汉室构建了200年社会秩序仍在很多地方发挥着作用。

而且,沮授还提到一点,袁绍“累世台辅,世济忠义”。袁绍大概忘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出身,所谓“四世三公”,与其他经学世家一样,都是在东汉皇帝们的大力提倡下才逐渐形成,并成为朝堂之上的重要力量的。

而东汉朝廷之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经学和儒学,能帮助他们维持臣民们对汉帝国的忠诚。

现在袁绍弃皇帝于不顾的行为,就相当于站在高墙之上,却挥起锄头挖掉了墙根。因此,从袁绍拒绝奉汉献帝的那一刻起,很多士大夫的心中,袁绍四世三公的高墙,已然倒塌。

03 东汉末年的“潜规则”

正如沮授所说,袁绍觉得汉献帝是个鸡肋,而曹操却对汉献帝垂涎三尺。

曹操创业的初级阶段,一直极为窘迫,甚至几次起过投靠袁绍的心思。

其根本原因,不是曹操能力不够,而是他出身于宦官之后,得不到士族豪强们的支持。因此,曹操经济上一直捉襟见肘,常常为兵源、粮饷和财政发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发丘中良将和摸金校尉盗墓筹集军饷、以及后来遍布曹魏的军屯政策,背后都有着曹操对此的无奈。

而195年,将会是曹操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这一年,曹操抢先迎汉献帝刘协于洛阳。196年,曹操以洛阳残破为由,将汉献帝迁到了自己控制的腹地-许县,改名许都,从此将汉献帝稳稳的握在手中。

而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大旗下,曹操很快就将河南之地收入囊中,并赢得了关中军阀的纷纷臣服。

不仅如此,曹操这个以前靠着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筹集军资粮饷的穷军阀,有了诸侯们对汉献帝的供奉,有了地方豪强们的赋税,瞬间就成了土财主。

为何曹操能这么快摇身蜕变呢?这就要说到东汉末年的“潜规则”了。

在东汉末年,军事占领并不能完成对一个地方的实际掌控,只有赢得了豪强们的认同,才能拿到经济大权,才有钱供养军队,也在完成了对地方的真正掌控。

而如何赢得地方豪强们的支持呢?答案是,大义名分,简单点说,汉室这个金字招牌。

为何孙策已掌控江东,却低声下气的问汉廷索要将军的名号?为何刘备走到哪里都说自己是“皇室贵胄”?为何袁术四世三公的牌子一立,走到哪里都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地位有地位?

都是因为汉室这个没落的金字招牌。孙策何尝不知道汉室早已是空架子,所谓将军的名号并不能派给他一兵一卒;刘备何尝不知,皇帝都不管用了,皇叔管个屁用;袁术何尝不知,所谓四世三公不过是祖上多念了几本书,出了几位位高而无权的朝廷三公。

那么,为何他们都要拼命要去争取这个名分呢?因为这个身份能赢得士族豪强们的支持。

虽然我们的史书上很少提到经济相关的东西,但无疑,在任何时候,政权建设、供养军队都需要钱袋子。而那些名分的背后,就是豪强们带来的钱袋子和兵源。

那么,反过来说,士族豪强们为何会认已经衰微的汉室名分呢?因为在没有下一个大义名分出来之前,底层的百姓还停留在东汉帝国构建和维持了200多年的社会秩序之中。

对豪强们来说,赋税交给谁不是交呢,但如果交给汉室任命的官吏,那么还可以借用汉帝国构建的社会秩序,强化自己在社会底层的权威和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潜规则”。

说到底,豪强士族们还需要利用汉室这个金字招牌,是因为还有利可图,而孙策、刘备们挤破脑袋得到汉室的任命和身份,就是为了从中分一杯羹。

而现在,这碗羹从袁绍的眼皮子底下,到了曹操的饭碗里。等到曹操吃饱喝足了,袁绍才觉得后悔了。

04 迁都之计

一直以来,袁绍都把曹操看做是自己的小弟,自己多次救曹操于危难的边际,等待着曹操势穷来投。

然而,袁绍等来的是一份诏书。在这份诏书中,天子指责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数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谁都知道,名义上是天子的诏书,实际上就是曹操的意思。

袁绍没想到未抢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果这么严重,肠子都悔青了。但还是不得不上书为自己辩解了一番。

紧接着,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而将自己封为大将军。东汉时,大将军一般掌全国军政,位在三公之一的太尉之上。这下,袁绍更加生气了。

虽然天子的大旗对地方豪强和小诸侯十分管用,但毕竟无法直接令袁术、袁绍等大军阀束手,这一点,曹操十分清楚。

因此,第二年,曹操以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兼都冀、青、幽、并四州”,而自己退居司空之位,这才将袁绍暂时安抚下去。

但袁绍每次拿到汉献帝的诏书,都觉得屡屡为曹操制约。于是,袁绍要求曹操奉汉献帝迁都鄄城。因为此地近河北,便于自己控制天子。这便是迁都之计。

到手了肥肉怎能拱手于人?曹操自然一口回绝了袁绍的迁都要求。

袁绍的谋士田丰对袁绍说,既然迁都之计不能实现,那么只有尽快攻打许都,否则落于人手,后悔不及。

然而,袁绍忙于彻底铲除公孙瓒,没有实行这个计划。而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一个不起眼的诸侯逐渐成为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军阀。

袁术败亡后,曾写信让“帝位”于袁绍,而袁绍主簿耿苞趁机劝袁绍称帝。袁绍也有此意,便将耿苞的意见告诉幕僚,然而大家都主张杀耿苞,无一人提议袁绍称帝。袁绍不得已,杀了耿苞。

因此,当公元200年,袁绍决定与曹操兵戎相见的时候,袁绍事实上已经有了自立为帝的想法,只不过在等待更加成熟的时机而已。

而即使如此,袁绍还在檄文中还打着汉室的旗号。这足以证明,即使是建安年间,天子这块金字招牌,仍旧有他的用处。

然而,袁绍没能再等到第三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而曹操却得以凭借天子这杆看似无用的大旗,逐渐成为汉末第一大军阀,并未曹魏帝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子彧说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帝国所能依靠的,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权威,还有帝国朝廷花费了无数精力和心血构建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深深的存在于底层老百姓的心中。

而这种社会秩序的消亡,往往会比帝国权力衰落的时间更加滞后。在信息传播滞后的封建时代,百姓们彻底抛弃原来的社会秩序,需要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间。

而在这个时间里,很多枭雄躲在原秩序的躯壳之下谋取自己的实际利益;甚至以原皇室为傀儡,打着旧秩序维护者的旗号,重建属于自己全新的社会秩序。

我们常常不能理解东汉末年的枭雄们,为何执着于争取一个已无实权的皇室授予的名号;我们也常常以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成为他地位上升的绊脚石。然而,当我们读懂了东汉末年的潜规则,才明白一切存在皆为合理。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种规律叫做“时代惯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快,“时代惯性”所需要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以至于我们已经很难感受到他的存在。

在历史上,诸如曹操、刘裕、李渊等枭雄,都曾尊奉过已经毫无权力的前朝皇帝。虽然我们很难理解,但事实证明,那是必要的。(完)

文/子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袁绍不做 曹操抢着做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能得到什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曹操和袁绍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何曹操成功了 袁绍却没有

曹操和袁绍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何曹操成功了 袁绍却没有

曹操,汉献帝,袁绍,建议,毛玠,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剧照,时候,皇帝,诏书,甄城,董卓,天子,名号,才能,正义,霸业,义大,天之,袁绍迎,袁绍才,都悔青,大将军,上袁,农家小院,走对了,想法,一国之君,主意

2012-08-24 #故事会

世人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真这样做过?曹操曾以此击败袁绍

世人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真这样做过?曹操曾以此击败袁绍

汉献帝,曹操,袁绍,郭汜,李傕,诸侯,天子,名义,为帝,战事,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部将,董卓,刘虞,刘璋,刘表,区的,吕布,多大,孙策,得汉,杨奉,牛辅,董承,董卓立,袁术,郭二人,韩遂,马腾

2011-10-05 #小故事

曹操在确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之后 是如何对待袁绍的

曹操在确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之后 是如何对待袁绍的

曹操,袁绍,圣驾,天子,得越,故事,奏折,诏书,许都,百家号,曹孟德,曾几,董卓,胡子微微,大家好,人文,书友,京城,地位,名义,勤王,地广,地大,城池,挟天子以令诸侯,州郡,小把戏,家伙,奏章,小辈

2012-10-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袁绍不屑!刘备 孙权无视之!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有啥用?

袁绍不屑!刘备 孙权无视之!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有啥用?

曹操,汉献帝,袁绍,毛玠,奉天,挟天子以令诸侯,武将,袁氏,王之业,袁术,军资,大汉,魏国,庞德,董卓,四世三公,天子,作用,号令,天下,官渡之战,好处,技能,效果,本质,枭雄,汉室,游戏,皇帝,诸侯

2007-02-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早已想到 还有一员猛将 差点端掉曹操老巢

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早已想到 还有一员猛将 差点端掉曹操老巢

皇帝,孙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沮授,田丰,董卓,贾诩,天子,奉天,毛玠,袁绍,公元,军阀,天下,实力,过程,行动,东汉三国,三国志魏书,公云,从哲,刘表,刘协,可成,司马传第十二,崔毛徐,强士,束君,汉之臣

2008-09-02 #小故事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曹操说的 真正的出处是袁绍手下的谋士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曹操说的 真正的出处是袁绍手下的谋士

曹操,袁绍,天子,这句话,沮授,谋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处,手下,汉献帝,意思,意识,皇帝,那句话,发展,行动,于天子,毛玠,董卓死,董卓,董卓立,不一样,乖乖的,都会,面子上,太大了,作用,优势,原话,原文

2012-03-05 #经典故事

曹操称霸天靠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哭了 袁绍笑了 刘备要疯了。

曹操称霸天靠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哭了 袁绍笑了 刘备要疯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汉献帝,皇帝,刘备,董卓,孙权,忠臣,势力,人物,大汉,逆贼,公孙瓒,刘皇叔,中原,冀州,内心,名义,基业,大佬,拳头,待遇,思维,正史,敌人,朝廷,能力,许都,黄巾军

2016-10-02 #经典故事

袁绍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弊端非常大 曹操有苦说不出

袁绍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弊端非常大 曹操有苦说不出

曹操,袁绍,天子,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汉献帝,继承人,曹植,好的,事情,手下,权力,汉室,谋略,曹丕,称王,一面,军事,政治,皇帝,臣子,读书人,重要性,馍馍,为什么不,只看到,有苦说不出,越来越大,群起而攻

2018-05-08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