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此功究竟属周瑜 还是诸葛亮?

时间:2012-08-24

广义来说,赤壁之战是由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请降,一直到曹仁退走,周瑜领南郡,刘备占荆四郡,都属赤壁之战的范畴

提示:本文共有 35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合称为改变三国天下大势的三大战役。

广义来说,赤壁之战是由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请降,一直到曹仁退走,周瑜领南郡,刘备占荆四郡,都属赤壁之战的范畴。但本文只论述狭义的赤壁之战,也就是孙刘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的部分,从史料来分析此功究竟归属何方?

在兵力方面,孙刘联军比较确定一点。根据〈先主传〉、〈诸葛亮传〉、〈吴主传〉以及《江表传》可知,刘备军一共两万,分别为关羽水军一万,刘琦江夏守军一万;至于孙权军三万人马,则由周瑜、程普各统一万,而剩下的一万,应该是其他从征将领的部曲。不过也有人根据〈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这一段话,认为孙权将最后一万兵马交由鲁肃领军。

而曹操一方的兵力就没有明文记载,都是东吴方面的推估而已,周瑜推估二十万左右。诸葛恪推估三十万,但依三国时期各方兵力的多寡论之,周瑜所推估的相对比较有可能。也因此赤壁之战,多以曹操军二十万左右对孙刘联军五万来定。

在战前评估上,根据〈贾诩传〉、〈周瑜传〉、〈诸葛亮传〉,三方代表人物倒是都一致认为曹操此时下江东会失利。

贾诩是认为己方刚拿下荆襄,尚未稳固,此时再征孙权过于仓猝。

而周瑜和诸葛亮的分析虽然都十分合理,但实际上曹强孙刘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像是当时刘备刚兵败当阳,算是疲弱之师;孙权这边,则是如〈吴主传〉所云:“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举州动荡不安。所以基本上,就跟官渡之战前,荀彧、贾诩、郭嘉等人对曹操述说的“四胜四败”、“十胜十败”一样,周瑜和诸葛亮主要还是替孙权打一剂强心针,增强孙刘合力抗曹的决心,但真正打起仗来,胜负尚未可知。

至于双方主要参战将领,刘备军史书都只言刘备一人,不过〈诸葛亮传〉既然有提关羽水军,再加上曹魏势力最忌惮的刘备军大将一直是他,“蜀小国耳,名将唯羽。”所以关羽上阵的几率颇高。

孙权这边除了周瑜、程普和鲁肃三人以外,大概就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丁奉、吕范、吕蒙等人。(详情请阅《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三国志吴书吕范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因为分散太多,而且史料皆简略言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跟孙刘联军比起来,曹操方真正上阵的将领倒是很少,而且根据〈赵俨传〉、〈乐进传〉、〈文聘传〉等传所言,主要都是驻防荆州各地,再加上后来“南郡之战”曹操方竟能瞬间调派大军来援助,所以有些人认为,其实赤壁之战对曹操方的伤害颇为有限,而曹操二十万大军并没有全都放在前线。

接下来,就是孙刘联军的主帅。孙刘联军也都有着各自的算盘,他们表面上虽互为倚角,但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这可以从他们关键时刻才并力迎战曹操中看出。不过根据〈先主传〉、〈关羽传〉、〈诸葛亮传〉记载,孙刘联军皆是以刘备为主,〈武帝纪〉也是如此记载,而吴书则没有记载此事。再加上〈程昱传〉说明,当时孙权没什么功绩,并未被海内忌惮,而刘备则是素有英名,所以想来孙刘联军挂上刘备一方的招牌,也是很合理的事情。历代史学家就有不少人认同这一观点,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胡应麟撰《庄岳委谈》。至于小岩个人,也是采信刘备为主的说法。

赵翼《廿二史札记》:“亮之说权也,权即曰『非刘豫州莫可敌操者。』乃遣周瑜、程普等,随亮诣备,并力拒操。(亮传)是且欲以备为拒操之主而己为从矣!”

胡应麟撰《庄岳委谈》:“赤壁破曹玄德功最大,考《昭烈传》:『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操传》;『公至赤壁,与刘战不利。』而不言周瑜及鲁肃,(传)俱言:『与刘并力。』陈寿书《诸葛传》后亦言:『权遣兵三万助刘,刘得用与曹公交战,大破其军。』则当日战功可见。今率归重周瑜,与陈寿《志》不甚合,余别详之。”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认为以周瑜为主,《江表传》就别提了,毕竟是吴人溢美的史料,比较有力的还是《后汉书.孝献皇帝纪》。

《后汉书.孝献皇帝纪》:“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

赤壁所在的位置,考证的分歧则是非常之多,有些认为赤壁即是,如:《荆州记》,也有史料认为赤壁在江北,如:《汉末英雄记》,但这几种说法多被驳斥,比较多的还是认为赤壁在江南,而对之的则是乌林,如:《水经.江水注》、《武昌志》、《读史方舆纪要》,所以大部分说法还是以此为主。

不过虽说是“赤壁之战”,但主要还是“火烧乌林”,根据〈武帝纪〉和〈周瑜传〉所言,双方只是在赤壁有一次的接触战,曹军不利,于是引兵退回江北。

接下来,魏、吴两书有了分歧。〈武帝纪〉是说因为瘟疫四起,所以曹操无奈退兵;〈周瑜传》则说周瑜纳黄盖计谋,火烧乌林,曹操死伤甚众,于是退走,而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还有加码叙述。

但是各执一方的人认为,〈武帝纪》意多隐晦,〈周瑜传〉、《江表传》中的很多记载多为吴人溢美,所以历代为此争论不休。

此外,《山阳公载记》亦跟〈武帝纪〉、〈周瑜传〉、《江表传》不同,多言刘备之功。

《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借,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不过《山阳公载记》,裴松之在注引时多有批判,虽然上面的摘录,并未言之,但本身公信力就次上几级,跟《江表传》一样多被人所诟病,“仅见于此,他处无戴”的问题一样。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孙盛异同是说《吴志》和〈武帝纪〉对于孙权攻合肥的时间轴有不同,但以《吴志》比较可能,乃是刘备先破曹操军,孙权后攻合肥。

不过根据当代吴鼓吹曲,则是简略说“破操乌林”,而吴鼓吹曲,当以吴立场出发,但此处却并没有记载大火,所以留下了不少遐想空间,但这毕竟是鼓吹曲,并非严谨史料,所以看看就好。

《宋书.乐志四》所收录的吴鼓吹曲十二篇韦昭造《乌林》《乌林》者,言曹操既破荆州,从流东下,欲来争锋。大皇帝命将周瑜逆击之于乌林而破走也。汉曲有《上之回》,此篇当之第四。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伐乌林》曲,凡十八句,其十句句四字,八句句三字。

最后关于“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众人的功劳,刘备方基本上比较简单,就是刘备本身的英名和督两万兵,而诸葛亮则是出使东吴,加强孙权的抵抗之心,做了一次成功的外交。孙权一方就比较杂了,孙权、鲁肃、周瑜、黄盖、程普都有不可或缺的功劳。

像是鲁肃,则是与刘备方的外交,还有为孙权诉说利害关系,并劝孙权急召周瑜,所以裴松之以此认为,鲁肃乃始计先谋。而认真来说,如果没有鲁肃的话,后面孙刘两方也根本玩不下去,所以后世也有人赞扬其功,如:《梁书.武陵王纪传》:

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士,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才智将,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木。

黄盖则是献诈降火攻之计,并且亲自操办,所以也有人直言,是黄盖破曹操,如:《水经.江水注》。

至于周瑜、程普皆有督军之职,不过周瑜多了加强孙权抵抗之心的功劳,以及断谋决断之功,也让周瑜扬名于此。所以才有后来苏轼的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周书.列传第十一》:“史臣曰:『太祖接丧乱之际,乘战争之余,发迹平凉,抚征关右。于时外虞孔炽,内难方殷,羽檄交驰,戎轩屡驾。终能荡清孽,克固鸿基。虽禀筭于庙谟,实责成于将帅。达奚武等并兼资勇略,(感)〔咸〕会风云。或效绩中权,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济艰难。可谓国之爪牙,朝之御侮者也。而武协规太祖,得俊小(间)〔关〕,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近之矣。』”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小岩的观点了。要说“赤壁之战”最大的功劳,周瑜、鲁肃此二人可以争上一争,刘备的功劳则大于孙权、黄盖,诸葛亮的外交功劳至多与程普、关羽的贡献差不多。

“赤壁之战”虽号称是改变三国天下大势的三大战役,但因为《三国志》记载极其简略,所以也只比一些小战役记载多些,再加上魏、蜀、吴三书皆有些许冲突,而一些杂史、载纪等史料,又多是孤证,也让“赤壁之战”一直充满争议。而本文大多还是以本人立场出发,并摘举史料言之,未必符合史实真相,所以仅供大家参考。简单来说,就是信不信由你。

(完)

相关阅读:两个皇后的爹就一定长得帅吗?千面男郎“猛张飞”

赵云的美男子形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赵云的形象变迁

关羽外貌的历史变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此功究竟属周瑜 还是诸葛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三国演义》之周瑜

读《三国演义》之周瑜

周瑜,诸葛亮,鲁肃,孙权,刘备,曹操,三国演义,儒将,主战派,呆子,小乔,战场,江东,诸葛,谈笑间,军事,军队,功臣,官场,帅哥,羽扇纶巾,情场,政治账,联盟,英姿勃发,东吴人,又怎么,樯橹灰飞烟灭,真的是,公瑾

2015-08-04 #故事阅读

三国名将周瑜的真实面目

三国名将周瑜的真实面目

周瑜,谈笑间,作者,诗词,苏轼,气量狭窄,樯橹灰飞烟灭,嫉贤妒能,周公瑾,大诗,三国演义,人生如梦,历史,倜傥,决胜千里,笔下,形象,大江东去,大将,小人,对手,小乔,样子,惊涛拍岸,文人雅士,气概,泰山,过程,诸葛孔明,羽扇纶巾

2010-12-15 #故事大全

三国中的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羽扇纶巾 尽显儒将风范

三国中的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羽扇纶巾 尽显儒将风范

周瑜,刘备,曹操,历史,气量,周郎,孙策,谈笑间,中华文明,三国演义,人物,小说,形象,政治局面,背景,羽扇纶巾,赤壁之战,对于周瑜,樯橹灰飞烟灭,确实是,这个时代,三足鼎立,颜值,何生亮,吴中军,和政,孙权,孙郎,得大,曹仁

2007-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村居即事原文

村居即事原文

...虏,谈笑间,大江东去,人生如梦,人生,人间,惊涛拍岸,樯橹,羽扇纶巾,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一尊还酹江月,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多情应笑我,浪淘尽,故垒西边,故国神游,樯橹灰飞烟灭,早生华发,遥想公瑾...

2020-08-14 #故事会

历史上的周瑜器量颇大 诸葛亮没有空城计 关羽更不是剃头祖师爷

历史上的周瑜器量颇大 诸葛亮没有空城计 关羽更不是剃头祖师爷

周瑜,三国演义,诸葛亮,关羽,诸葛,历史,罗贯中,形象,空城计,老先生,苏东坡,蒋帅,郭冲,后世,器量,档子,清人,评论,剃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是,这件事,史中,司马懿,鲁迅,有一家,美人,谈笑间,丝巾,下场

2014-01-24 #故事会

苏东坡的5首巅峰词作:年少不知词中意 知时已非少年人!

苏东坡的5首巅峰词作:年少不知词中意 知时已非少年人!

苏东坡,这首词,柳永,谈笑间,东坡,人生如梦,名作,大江东去,太守,孤鸿,巅峰,弟弟,羽扇纶巾,诗词,黄州,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无风雨,樯橹灰飞烟灭,莫听穿林打叶声,冯唐,惠院,曾有诗,杨柳岸,李白,柳永词,柳郎,王安石,王弗,胡仔

2011-04-11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刘备,诸葛,诸葛亮,学术,实力,蜀国,英雄豪杰,做一个,樯橹灰飞烟灭,这本书,过五关斩六将,中得,孙权,曹操,曹军,罗贯中,苏东坡,陈寿著,黄盖,谈笑间,题记,孩子,三国志,三国鼎立,人生如梦,划掉,全书

2020-09-07 #长篇故事

古人诗文中的羽扇纶巾 一般是指周瑜还是诸葛亮?

古人诗文中的羽扇纶巾 一般是指周瑜还是诸葛亮?

羽扇纶巾,纶巾羽扇,三国演义,诸葛亮,周瑜,周郎,孙吴,孙膑,形象,赤壁,版本,道人,罗贯中,诸葛,谢安,周公,苏轼,公瑾,周邦彦,姜子牙,子牙,孟获,欧阳修,陶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太子,谈笑间,儒将,大江东去,宋词

2009-01-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