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诸葛亮足智多谋 三分天下 为何《出师表》却寡寡无味?

时间:2012-08-29

这似乎已经成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佐证,也使他成了此后文人效法的楷模

提示:本文共有 21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建兴五年(227),在汉中勉县大营中,即将出兵北伐的蜀汉丞相,向皇帝上呈了一封表章,这就是闻名后世的《出师表》。这似乎已经成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佐证,也使他成了此后文人效法的楷模。

《出师表》问世后,不仅深受历代文人推崇,后世很多忠臣义士,更是被她深深感动。如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八月十四日,抗金名将岳飞途经南阳,前去拜谒武侯祠,被大雨所阻,留宿祠内。深夜举着灯烛观看石碑上所刻的《出师表》,不由自主地心情激动,泪落如雨,夜不能寐,坐着等到了天亮。第二天一大早,便向道士借了纸笔,流着眼泪奋笔疾书,全文书写了两篇《出师表》,为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有人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文笔一般,为何被称为千古奇文?

尚不知这句话是哪位"大家"所说,诸葛亮在《出师表》之中用近乎精辟的文字连贯起来将这位蜀汉老臣的赤诚之心尽书于表,诸葛亮所言、所表,皆为肺腑之言,前后《出师表》所言之状皆为蜀汉大势,难道还需要运用一些文字技巧来诉说吗?

由此可知,《出师表》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且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那是颇具综合因素的,和诸葛亮在其上文笔的独到之处并未具有明显联系。《出师表》呈递与上,目的就是向后主刘禅诉说蜀相诸葛亮内心之想法、表状蜀汉之近态;欲奉劝刘禅继承先主遗志、保持蜀汉清明朗治,单从文学领域来看,前后《出师表》的确可以称之为是忠心爱国、赤诚之心的"千户奇文"。

前后出师表的上书背景——"一年上两表"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临死之前,刘备用尽气力道于诸葛亮曰"白帝城托孤"。与此顺承的便就是后主刘禅的登基,枯木老矣的诸葛亮在面对蜀汉大势以及北伐曹魏的形势将前《出师表》呈递于刘禅,用极其委婉的言语上书后主。

前《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有二:一则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治国贤明、广开言路、远离奸佞;二则为老臣诸葛亮自表忠心、以身许国的决心。此书上罢,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亲率蜀汉大军便开始了遂愿先主遗志"北上伐贼,匡扶汉室"的漫漫征途。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率军行至散关时,再次向后主刘禅递呈一书,史称后《出师表》,此表与之前所强调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表达的最终观点却大概一致。街亭、箕谷失利之后,曹休南下攻伐东吴失利,与此同时,大将曹爽、张颌东下攻伐关中。由此便标志着蜀汉首次北伐的至败而归。诸葛亮行军到达散关,围攻陈仓之时,便再次上书后《出师表》,主要内容就是以表决心、二次北伐。

诸葛亮所写——不在用笔,而在用心

前后《出师表》所言都是诸葛亮身为蜀相、自感重任的肺腑之言,虽然诸葛亮是用笔所写,但是文字之间却是孔明先生的真情流露。诸葛亮所表皆是其"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真实倾吐,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之后,就一直是先主刘备最为倚重且形影不离的臣子。

从一无所有到三足鼎立,蜀汉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由弱变强,成为天下三足其一,毫不夸张地说,那就是先主对诸葛亮的百倍信任和诸葛亮为蜀汉事业呕心沥血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当后主刘禅每每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时,才会泪流不止,蜀汉群臣无不悲恸感怀。

胸怀天下大志,文字甚于言语

从前后《出师表》的内容不难看出,诸葛亮当时虽然龄已高矣,但是面对天下大势还是了如指掌,分析到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出师表》绝对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政治对策和军师对策。在北伐安排、蜀汉用人的方面上来说,诸葛亮的上书绝对可以堪称"大智"策略,而且诸葛亮在文字叙述之中,皆言语委婉,且由浅入深地在时事分析着问题。

独到之处亦有,不过着实平常

前后《出师表》之中,尚且没有特别华丽之辞藻,但是整篇文章"议论下来",抒情和记叙便贯穿其中;《出师表》之言语极为朴实、恳切,有引人身入其境之效;《出师表》之中言语精炼,多用四字行文、兼用排比对偶,实为文章巧妙之处。

从内容来看,《出师表》清晰而有条理,先是分析了蜀汉的险恶处境——"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并基于此告诫刘禅要继承父之遗志,端正行为,任用贤良;随后回顾了自己和先主征战四方的过往,一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道尽沧桑;最后表明自己愿"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以实现蜀汉建国的政治理想。

而从感情来看,《出师表》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它的"情真意切"。也正因为此,古人才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作为一份上奏给皇帝的表文,《出师表》千百年来得到了无数赞誉。大诗人陆游就是《出师表》的铁杆粉丝,为夸赞《出师表》而写下了"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样的名句。

宋代苏轼曾这样评价:"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大意是说:诸葛亮不凭借文章成就自己的名气,但通达事物、成就事业的情状,探究名分实务的意蕴,自然从言语中显现出来。到《出师表》,简明而完善,直接而不直白,伟大的言论啊,与《尚书》中的《伊训》、《说命》相互呼应,互为表里,不是秦汉以来以奉事君主作为乐趣的人所能达到的。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诸葛亮足智多谋 三分天下 为何《出师表》却寡寡无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时期的智多星诸葛亮 足智多谋 最终到底因何而死?

三国时期的智多星诸葛亮 足智多谋 最终到底因何而死?

诸葛亮,刘备,三国演义,个人,小说,司马懿,诸葛,三国时期,对自己,许多人,蜀汉,原因,后事,才能,经济,蜀国,身体状况,北伐,就是这样,本身就,中威,于蜀汉,出生于,代天才,刘禅,后出师表,吴蜀,天之,才让,文臣

2012-02-03 #短篇故事

魏延足智多谋 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来取代他 答案是极其可悲

魏延足智多谋 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来取代他 答案是极其可悲

魏延,王平,诸葛亮,汉中,历史,蜀汉,刘备,诸葛,雨果,三国志,人才,出师表,太守,责任,能力,用人,刘备死,绝对服从,街亭之战,代魏,刘禅,杨毅,王平和,董允,马谡,马岱,天上掉馅饼,军营,中分,一生

2015-11-01 #长篇故事

诸葛亮足智多谋 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而选择势力最弱的刘备?

诸葛亮足智多谋 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而选择势力最弱的刘备?

诸葛亮,曹操,原因,刘备,孙权,谋士,小儿子,屠城,有才,程郭,在路上,里一,文章,动力,人物,人为,五大,出师表,兖州,忠心,千古,势力,名篇,地位,实力,家乡,徐州,才能,极具,演义

2009-02-16 #短篇故事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一生都在出谋划策 临终前还在给蜀国铺路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一生都在出谋划策 临终前还在给蜀国铺路

诸葛亮,司马懿,北伐,刘备,孙权,张郃,蜀汉,刘禅,皇帝,国力,粮草,蜀国,魏国,丞相诸葛亮,万大,司马,各大,姜维,寄臣,杨仪,魏延,安全地带,懿和,东吴,不幸,一生,丞相,出师表,乱事,主力

2011-11-09 #故事会

诸葛亮性格的启示

诸葛亮性格的启示

诸葛亮,性格,诸葛,团队,聪明才智,下一代,弱点,才智,足智多谋,再加,智慧,智谋,环境,蜀汉,合作精神,给他们,放开手脚,小诸葛,司马,才才,冠天下,大舞台,爱的,三个臭皮匠,丞相,个人,个性,化身,出师表,人生

2013-05-11 #故事会

卧龙诸葛亮 足智多谋 历史上的他真的如有神助吗?

卧龙诸葛亮 足智多谋 历史上的他真的如有神助吗?

小诸葛,刘备,东吴,荆州,蜀国,时候,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诸葛,叔父,小罗,刘表,东风,历史,君主,城中,年代,数位,舌战群儒,空城计,能力,三分天下,关羽之,岁的时候,现实中,呼风唤雨,关羽,刘备联,合东

2019-0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还有什么啊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还有什么啊

诸葛亮,故事,一生,五虎上将,八阵图,国运,出师表,歧山,汉志,什么啊,七擒孟获,三分天下,神机妙算

2010-10-13 #故事大全

关于诸葛亮的简介 名言 故事事迹 俗语 传说 诗句

关于诸葛亮的简介 名言 故事事迹 俗语 传说 诗句

诸葛亮,刘备,司马懿,参考资料,来源,诸葛,传说,心情,罗贯中,人头,军务,四轮车,蜀国,蜀汉,用人,三分天下,伊尹吕,南阳,刘禅,司马,后出师表,姜维,孟获,宗臣,平浪静,明志,曹参,武侯,杜甫,萧何

2008-07-1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