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名将周亚夫 头顶赫赫战功 却被预言击中而饿死

时间:2012-08-30

一个诡异的预言公元前165年,35岁的周亚夫,请到了当地的一个善于看相的老妇人许负,要他来府中给自己看相

提示:本文共有 45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本文是作者《清林剑客聊古代名将》系列之16,汉初名将之周亚夫的故事。

一个诡异的预言

公元前165年,35岁的周亚夫,请到了当地的一个善于看相的老妇人许负,要他来府中给自己看相。

结果是,老妇人来了后,给了周亚夫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还有一个大大的惊吓。

老妇人说:“您的面相尊贵,照现在来看,三年之后可封侯,再过八年做丞相了,地位极为显贵。但您九年之后,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一听,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啊!

因为父亲的恩荫,再加上自己的才能。此时的周亚夫,正在河内(今河南省洛阳及开封一带)做郡守。

郡守周亚夫,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虽然不一定有想过要超过自己的父亲,封侯列相,但至少对自己的未来前途充满了憧憬。

但作为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次子,周勃死后,侯爵就给了自己的哥哥周胜,即使哥哥死了,爵位也会给侄子,怎么会给自己呢?至于饿死,这个更是滑稽,我都是郡守了,还能饿死。简直是不可能。周亚夫完全不信。

但是这个算命的老妇人,却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你嘴角有一条竖纹,这就是饿死的面相啊。

周亚夫看着铜镜中自己的嘴角,还有自信的算命老妇。眼里充满了不相信。他打发老妇人走了。

预言初成真,周亚夫被封侯了

过了三年,怎么就这么巧,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为杀人,被判罪剥夺了侯爵之位。而汉文帝感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不愿意就此终结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挑选周勃儿子继承爵位。结果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封为条侯。

周亚夫做梦也没想到预言成真了,真的是三年后会封侯。但是,想起算命老妇说他饿死这个说法,周亚夫还是不相信。

细柳整军,汉文帝发掘并留给景帝的一个军事奇才

又过了几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地。边锋到达了甘泉(陕西淳化),长安随时面临着危险。

汉文帝一方面派兵远征西北抵御匈奴,另一方面派出了三支队伍驻扎在长安城的周边,以备不时之需。

将门出身的周亚夫这一次被任命为将军,带领一支队伍屯兵在细柳(咸阳西南)。

一天,汉文帝忽然到三路军中进行慰问。他先到了另两路军中,在这里汉文帝没有受到什么阻拦,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守营士兵都主动放行。两地的主将开始还不知情,直到文帝到了进了营中才知道消息,慌慌张张跑出来迎接。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汉文帝没说什么,却在暗自为这种松懈的做法担心。

等他到了周亚夫的营地,和前两地完全不同。整个军营一片肃然。守卫整齐地站在营门口,即使看到皇帝的车驾,根本没有特殊待遇,直接阻拦了下来。

在告知是皇帝来慰问后,守门将士仍不放行,只是拿了皇帝的符节去向周亚夫进行了禀报。

原来,周亚夫深知匈奴骑兵善战,所以他要求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军士值班的训练时,都是全甲在身,严阵以待,敌情到来,随时可战。同时,他严明军纪,规定令行禁止,在军中,只许听将军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违规。

等到禀报以后,周亚夫才是命令军营打开大门,放文帝一行人进入,都没有人出来接,并且,守门将士还和文帝要求,车队要缓行。等到文帝的车驾来到周亚夫军营前,只见周亚夫一身戎装,见到皇帝,拱手一揖,向文帝说:“请允许我以军礼参拜”文帝一见这等肃穆的场面,即按军礼的规定,俯身手扶车前横木,以示对周亚夫的敬意,并派随从向亚夫致礼: “ 皇帝敬劳将军。”礼毕之后即起驾回宫。

汉文帝虽然在周亚夫的军营,没有受到隆重的欢迎,但是心里却十分高兴,他相信,周亚夫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将领。不久后,匈奴退兵。文帝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一年后,汉文帝病重,在临死前,他告诉后来的景帝刘启:“遇事可以找周亚夫,他是个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啊”。

文帝死后,景帝升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千百年来, “ 细柳整军” 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治军典范,一直是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平定七国之乱,一个军事奇才的表演

刘邦在建国之初,挨个清除了异姓王,但却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以共保刘家天下。想法虽好,但经过几代后,人心开始变化。这时的每个诸侯王国都“ 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很多诸侯国渐渐发展为强大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

文帝在位时,采取了一些削弱诸侯王的措施,但未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拖到了景帝上台后,他开始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大削诸侯王封地,这一措施执行太快,结果致使矛盾激化。

公元前 154 年,曾经被景帝打死儿子的吴王刘濞,率先站出来,联合楚、赵、济南、淄川、胶东、胶西等七国,发动了叛乱,还与匈奴、南越勾结,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向长安。真是大有一举吞灭西汉王朝之势。

刘濞从广陵地区( 今江苏扬州) 带着 20 多万军队,西渡淮河,会合楚军,想要攻下地处战略要地荥阳( 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附近的粮仓,然后与其他叛军会合,进兵关中,直捣都城长安。

叛乱的消息很传到京城,朝野震惊。景帝慌了手脚,先杀了晁错,还答应退还诸侯王封地,以求息事宁人。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晁错都杀了,也答应了诸王的条件,但七国却不肯罢兵。景帝无奈下,想起了文帝当年的嘱托,于是,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 36 将,10万兵马,出关平叛。

周亚夫领命,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战事形势,向景帝提出了他的战略构想。他说:

“ 楚兵骠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出自史记

这个方针的其实就是后发制人,即不顾与叛军正面对抗的梁国的死活,让梁国挡着,梁国运气好呢,正好拖垮叛军,运气不好,被灭了,还又少一个封国。汉军则可乘机去切断叛军粮道,相机破敌。

执行这个方针的困难就在于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同母兄弟、这是窦太后的爱子,一旦梁国被敌攻陷,不仅周亚夫吃罪不起,景帝可能也无法向窦太后交代。不过,思考再三,景帝还是同意了这种做法。

于是,战略方针确定后,周亚夫开始执行平叛方案了。虽然叛军有50万人马,周亚夫只有10万人马,但在周亚夫眼里,这似乎并不算什么。

他采纳谋士赵涉的建议,先是绕开叛军设伏的崤函(今陕西潼关至河南新安一带)之路,出乎叛军意料,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直抵洛阳(今河南洛阳东),神兵如从天而降,一举清剿了埋伏之敌。牢牢控制住了关东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继而周亚夫率精兵进据昌邑(今山东巨野南),又一举切断叛军主力齐地其他叛军的联系,派出轻骑兵袭击占领淮泗口(今江苏洪泽西),截断了敌粮道。这一下,叛军开始慌了。

慌了的吴楚联军拥 30 万之众猛攻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意在快速消灭梁国,占据有利位置,睢阳形势危急,梁王频频向周亚夫呼救,而周亚夫却一直按兵不动。

后来梁王向景帝上书。但即使景帝诏令命周亚夫救梁,周亚夫仍是奉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拒不奉诏。

梁王万般无奈,只好全力固守,结果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成功阻止了叛军的攻击。

叛军眼看久攻睢阳不下,转而攻向周亚夫所在的昌邑,想和汉军主力决战,但让叛军郁闷的是,周亚夫坚守不出。叛军久攻不下,又因为断粮,开始饥饿所迫,军心渐渐开始涣散。

急于求战的叛军,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先是派兵猛攻汉营的东南,然后出其不意的埋伏人马准备攻击汉军西北。但周亚夫识破了叛军的计谋,他在营帐中,听着叛军的动向,命令大军到西北防御。这一举果然奏效,叛军声东击西,以精兵进攻西北,却因汉军有所准备未能得手。

叛军屡次求战不得,而周亚夫的军营和城堡又坚固异常,不出月余,因为无粮,军心发生动摇,刘濞不得不下令撤兵。

周亚夫看到叛军撤退,乘势出击,在后面掩杀,一仗下来斩首 10万,叛军主力随即全面溃散。

接着,周亚夫指挥军队一一诛灭各叛乱诸侯王。从发生叛乱到完全平定七国之乱,前后只用 3 个月时间。本次平定叛乱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为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是周亚夫的成名战,在战争尚在进行时,朝中大臣以及军中将领对他采取的对策有不少争议,但当战争结束后,大家都心悦诚服。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能在 3 个月内以弱胜强平定下来,与周亚夫知彼知己,多谋善断,制定比较符合实际的作战指导方针,以及与他的正确指挥是密不可分的。

而周亚夫在平叛过程中,功劳最大,终于把自己也推到了功高震主的危机之地!

虽然七国叛乱被平,但是梁王封国却元气大伤,梁王对周亚夫恨之入骨,之后多有诋毁。可以说,后来周亚夫的死,与梁王的诋毁也不无关系啊!

预言成真,功高震主者的又一场悲剧

平吴楚之乱后,周亚夫继任太尉,后改任丞相。景帝对他的器重一时无两。

可能这时的周亚夫回想当年的算命老妇。觉得他前半段的预言是说对了,但后边的预言应该是应不了了。所以自己也是对于自己已处于功高震主的境地,没做什么思想准备,就这样,命运的悲剧开始在周亚夫身上上演了。

由于刚直不阿,不愿阿谀逢迎,同皇帝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周亚夫先是在皇后兄长封侯,和景帝搞起了对立,周亚夫坚持原则的态度让景帝很是下不来台。然后在给匈奴将军封侯事上,周亚夫再次反对景帝,他认为曾经背叛的人封侯,对于其他不守节的大臣们就无法约束了。而景帝却认为周亚夫迂腐不可用。于是,周亚夫托病辞官。景帝没说啥就批准了。

景帝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难以驾驭这样的重臣,于是继续整治周亚夫。有一次,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目的是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好了。宴会上故意让管事人员不给他放筷子。 不明所以的周亚夫很恼火,生气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看在眼里,冷笑着对他说:“莫非吃饭还不满足吗?” 周亚夫很不情愿的向景帝谢罪。而景帝刚说了个“起来吧”,他就马上起身,自顾自走了。这让景帝异常的尴尬,景帝叹息着说:“这样的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心中已起杀念。

公元前 143 年,周亚夫之子考虑到周亚夫年纪大了,开始为他的后事着想,于是私买工官 500 具甲盾,想以后作葬品,结果此举触犯了禁令。并且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导致有怨气的佣工告发他家私藏军器,要谋反。景帝借机将周亚夫下狱。主持审讯的廷尉秉承上意,诬告周亚夫谋反,周亚夫申诉: “ 臣所买器具,不过

是丧葬用品,怎么能说是反叛呢?”廷尉无言以对,一个狱吏在一旁说: “ 你就是不在活着的时候反叛,也会在九泉之下反叛朝廷。”

周亚夫最终悲愤交加,5 日不食,呕血而死。

周亚夫身后事

算命老太曾经的预言,最后都成真了,一代功臣名将,力挽西汉危局的周亚夫,最终被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逼迫绝食饿死,着实让人唏嘘感叹!但周亚夫治军严整,用兵持重,意志坚定,法令严明,一直成为后来统兵治军者学习的榜样、效法的楷模。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

周亚夫死后,爵位中断了一年,后景帝改封绛侯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为平曲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德宗在武庙中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绛侯周亚夫”。

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亚夫。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周亚夫亦位列其中。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十七史百将传》等。

清林剑客聊古代名将,为你讲述古代200位名将的故事。

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值得沉思的历史故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将周亚夫 头顶赫赫战功 却被预言击中而饿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名将021:四星名将周亚夫为汉朝打赢了至关重要的一仗

中国古代名将021:四星名将周亚夫为汉朝打赢了至关重要的一仗

周亚夫,吴楚,联军,将军,汉文帝,汉景帝,皇帝,兵团,大军,将领,向西,荥阳,辕门,驾到,阵地,刘武,楚联军,天子,中央军,仪仗队,劳军,军营,军队,卫队,吴国,士兵,官兵,手扶,攻势,昌邑

2014-1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周亚夫治军严谨 是传奇性名将 他在七国之乱中是如何成名的

周亚夫治军严谨 是传奇性名将 他在七国之乱中是如何成名的

周亚夫,父亲,军营,皇帝,汉文帝,时候,梁王,爵位,士兵们,这个时候,细柳营,人物,军队,功劳,匈奴,发兵,叛军,西汉时期,大哥,国家,城池,将军,战争,手下,敌军,时间,权利,汉景帝,王朝,的士

2018-03-30 #小故事

周亚夫简介

周亚夫简介

周亚夫,文帝,景帝,将军,封侯,丞相,儿子,周勃,匈奴,国家,的哥,窦太后,结局,路军,刘荣,向景帝,王信,天子,廷尉,京师,京城,军事家,佣工,侄子,军营,太守,大臣,悲剧,敌人,爵位

2020-06-16 #长篇故事

周亚夫简介

周亚夫简介

周亚夫,文帝,景帝,将军,封侯,丞相,儿子,周勃,匈奴,国家,的哥,窦太后,结局,路军,刘荣,向景帝,王信,天子,廷尉,京师,京城,军事家,佣工,侄子,军营,太守,大臣,悲剧,敌人,爵位

2020-06-16 #故事会

白话古文:周亚夫军细柳

白话古文:周亚夫军细柳

将军,军营,皇上,周亚夫,驻军,细柳,文帝,天子,军队,兵器,卫队,大门,官兵,盔甲,刘礼,侯徐厉,亚夫,多大,弓拉,祝兹,胡人,使者,宗正,后元,中不,车前,汉文帝,匈奴,为之动容,中尉

2012-03-31 #经典故事

唐朝十大名将你知道几人?个个战功赫赫

唐朝十大名将你知道几人?个个战功赫赫

节度使,李晟,兵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吴元济,李渊,李光弼,萧铣,郭子仪,韦皋,郡王,大破,元帅,勤王,吐蕃,将军,安史之乱,总管,战功,昭陵,朔方,贞观,配享,长安,高句丽,起兵,功勋卓著,泾原兵变,辅公祏,于阗国

2020-06-23 #故事会

周亚夫的细柳营的历史故事

周亚夫的细柳营的历史故事

汉文帝,周亚夫,将军,匈奴,官员,营门,文帝,驻扎在,侍从,军队,军营,将士,细柳,皇帝,车驾,长安,刘礼,太子,命令,地方,敌人,文档,驾到,将士们,刘启,单于,徐厉,弓上弦,前哨一,细柳营

2020-05-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代故事——缺耳游击将军 汉文帝赞周亚夫

古代故事——缺耳游击将军 汉文帝赞周亚夫

少年,将军,吕某,周亚夫,亚夫,皇上,天子,左耳,李司马,吕游,术士,军营,劳军,同伙,客店,汉文帝,耳朵,细柳,刘礼,吕公,乡勇,原因,侍从,侍卫,先驱,军队,匈奴,双剑,原文,山东人

2017-07-2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