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给你一套选书系统 让你选出来的每一本书都适合你

时间:2012-09-11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渴望能够快速阅读和学习,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毕竟我们一年只有365天,好书却是无穷尽,在这样的

提示:本文共有 42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信息爆炸的时代, 世界在加速变化,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学习和成长的速度就越来越重要,你慢没关系,自有人速度比你快,把你抛在后面。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渴望能够快速阅读和学习,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毕竟我们一年只有365天,好书却是无穷尽,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提高自己选书的能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向别人索要书单?

我在很多培训活动现场看到,当某位大咖老师做了一场分享之后,就有很多人举手提问,请大咖推荐一些书单。在很多和读书有关的微信公众号上,书单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扪心自问,你曾经有参考过某些书单来买书吗?

其实,参考书单买书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曾经参考过书单,那么请思考三个问题:

1.你买下了书单上的大部分甚至所有书吗?2.你认真阅读了书单上的大部分甚至所有书吗?3.买回来的书有多少书没有看完和吃透?

如果对书单一看了之,没有购买书单上的任何一本书,书单对你来说就是无用的;

如果买下了书单中的大部分书,但拿回来之后都没有认真阅读,书单也是无用的;

如果读了书单中的部分书,其他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又根据另一书单买下一堆书,没有阅读过的书就会越积越多,书单还是无用。

选书其实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索要书单,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做了无用功。

选书,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一种能力。

你读过的书越多,选书的眼光往往就会被锤炼得越好,选出来的书就越适合当下的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出“对”的书呢?

当我们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去买、是否值得去读的时候,可能会从五个角度来考虑。

A 这本书对你的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有什么价值?

B 这本书对你认识这个世界,开阔眼界有什么价值?

C 这本书对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什么价值?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否能够成为你现有的知识框架中的一个部分?

D 这本书里面讲到的一些知识点,能不能引发你对自己过去已有的观点或者知识进行反思和重构?

E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在你未来面临难题或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能不能起到指引和启发作用?

这五个问题里面,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问题呢?

这里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五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去读。

通过询问这五个问题,你足以选出一本致用类的书。

但是,仅仅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还不能为你做出选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要判断一本书本身的价值、含金量、这本书对你未来的影响力,还需要从除了实用性之外的另外五个维度来考虑。

其实选书和选对象是同样的思维逻辑。

回想一下,你选对象的时候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通常选对象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考虑:是不是年龄相当,门当户对,是不是志趣相投,认知差距小,两个人之间有没有机会进行高频率的互动,等等。

大多数人找对象,基本上都会考虑这五个要素。那么,如果我们要对这五个要素,根据优先级来排序的话,你会怎么排呢?

你可以尝试一下,依照自己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按照你所认为的重要程度,给这五个要素排一个优先次序。

每个人对这些要素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排序。因此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前文说过,选书的思维逻辑和选对象的思维逻辑是一致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这五个要素,来分析一下具体怎么选书。

我们选书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从五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个维度是解决问题的效果。

怎么判断一本书解决问题的效果呢?你可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致浏览一遍,了解书的大概内容,然后问自己六个问题:

1.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2. 它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3.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路,适用于哪种类型的问题?4.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样的利弊?5. 只能从这几个维度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吗?6.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解决同类型的问题?

当你从这六个角度思考的时候,你就能大致了解这本书的作者他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框架。

所以,这个维度就对应着选对象时的考虑因素之一【认知差距】。

你越是清楚这本书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你越能发现书中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你就越容易把这本书吃透。

第二个维度是知识迁移角度。

当你看过的书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没有任何一本书中的思想或者知识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不可否认,书是作者思考过程的结晶,但同时,它也建立在很多其他相关的知识体系之上,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过往存在于他头脑中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或者延伸拓展。

如果你能把这本书中的知识点和你的“记忆仓库”中已有的知识点相关联,你的大脑皮层中,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沟回和褶皱就会增加,你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深刻。

所以你可以问一问,这本书中的知识点,有哪些是你可以用得上的?这些你能应用的知识点,可以迁移到你工作中、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去应用?

举个例子来说,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三叶草模型”,模型里面包含的三个元素分别是兴趣、能力、价值观,用在生涯咨询中的时候,可以用来做自我探索、自我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根据“三叶草模型”,只有当一份工作同时符合你的兴趣,你也有能力胜任,工作带来的价值又满足你当前价值观的前提下,你才能工作得开心快乐,并且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当你看书看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去思考,这个“三叶草模型”,还可以迁移到哪些地方去运用?

比如说,是否可以迁移到管理中?

当然可以,你可以用“三叶草模型”来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做事情总是没劲儿,那可能是对工作缺乏兴趣;如果发现员工的工作总是做得不到位,总是需要你的指导和纠偏,那可能是能力不足;如果发现员工做事情总是纠结,总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那可能是他做的事情和他的价值观有冲突。

比如说,是否可以迁移到营销活动中?

如果决定做一场营销活动,市场人员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比如说,怎么样在短时间内引发用户对活动的兴趣?这是从兴趣的角度考虑。怎么样让用户能够很简单、很快速、不需要多少环节就能参与进来?这是从能力的角度考虑。怎么样让用户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彰显他的身份或者给他带来优越感?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考虑。

你能想到的应用场景越多,你对这个知识举一反三应用的效果越好,当然你和它之间的高频互动也就越多。所以这个维度就对应着选对象时的另一个考虑因素【高频互动】。

过去你通过看书,只是知道了一个知识,而现在,通过迁移,你可以把它融汇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未来各种不同的时刻,它都会为你产生作用,你多增加的这一点点能力积累起来,就会在未来,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

第三个维度是同行角度。

所谓同行角度,就是站在这本书的作者同行的专业角度,来重新看待这本书。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了。

为什么要从同行角度来看呢?在商业市场,对于一个新产品能否取得成功,投资人的意见往往是靠不住的,消费者调查得出的结论也一样靠不住。原因是这两个群体都太重视过往经验。预测未来的时候,对于创新型的产品,过往经验的成功率都不会很高。

相对而言,最准确的预测来自于同行。因为同行才是对行业趋势最敏感、对专业判断最准确的人。

选书其实也一样,我们不要仅仅关注序言、导读和后记,还要看看书评,尤其是看看与这本书的作者同行业/同领域/同专业的人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价值的?他们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

在评估书的价值的时候,多一些判断的角度,总是好的。从同行的角度来看一本书有没有必要阅读,就相当于评估这本书的作者在其行业中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个维度就对应着选对象时的又一个考虑因素【门当户对】。

第四个维度是时间跨度。相当于找对象的时候考虑是否【年龄相当】。

这个维度涉及到两条时间线,一个是书本身的时间线,一个是你自己的时间线。

先看书本身的时间线。你需要了解:

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书中有多少内容受到了当年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书中给出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是否还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举个例来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到的决策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明确问题的性质—第二步划定界限条件—第三步反复推敲方案—第四步保证落地实施—第五步重视反馈改进。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一种先进高效、且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的决策方式。

但是,在当今这个变化层出不穷,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时代,是否还应该按照这样严谨的流程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反复商讨,确保方案万无一失之后再做出决策,就需要重新斟酌了。

你必须清楚的知道,书中哪些知识点是适用于以前的,哪些知识点是适用于现在的,书中的知识才能为你所用。

接下来再看看你自己的那条时间线。

你会发现,不同的时间段,你喜欢阅读的书、适合你阅读的书、能给你带来能量的书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可以问问自己:

当下,适合我读的书是哪一类?一年之后,适合我读的书又是哪一类?五年以后,我会喜欢阅读哪一类书?十年之后,对自己来说,什么类型的书最重要?

这是一种“活在未来”的思考问题的模式,站得越高,你才能看得越远。

第五个维度是影响范围,相当于找对象时看双方是否【志趣相投】。

一本好书不会只在一个领域产生影响,也不会只有一种类型的读者。你可以搜索看看,凡是经典的好书,必然会突破行业的限制、突破时间的跨度、突破区域的圈子,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很多时候,一本书的影响范围,其实体现在书的作者的影响力层面,而书的作者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作者的思想的影响力。

能对更大范围的人产生思想冲击的书,能让更多不同领域的人产生颅内高潮的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看这类书,一方面可以探索出书的作者的思考路径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到牛人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表达来影响众人的。

很多优秀的作者都不会只写一本书,如果你看完某本书之后,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的思想很有价值,思考问题的角度独树一帜,思维方式很值得借鉴学习,你可以怎么做呢?

——你可以找出他写的其它相关书籍来阅读。

比如,你读了《黑天鹅》这本书以后觉得非常棒,那就不要错过作者塔勒布同样经典的另外两本书:《反脆弱》和《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是你深度研究作者思想的最佳方式。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选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五个维度来考虑呢?

1) 解决问题效果

2) 知识迁移角度

3) 同行角度

4) 时间跨度

5) 影响范围

你用这五个指标,所选择的每一本书,都能拓展你的思维,开阔你的视野,增添你的体验,加速你的成长。

而你如果能把读过的书都进行输出,也能够给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成长感、成就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给你一套选书系统 让你选出来的每一本书都适合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你一年会读几本书?

你一年会读几本书?

观点,关系,内容,行动,得多,我自己,作者,地方,看法,经历,观念,一本书,内容也,所以在,新观点,没有关系,好的,新活力,作品,书名,东西,大神,假定,内心,句子,写作能力,好处,屏蔽,论坛,清单

2010-09-09 #短篇故事

苹果阅读法 让你一天读一本书

苹果阅读法 让你一天读一本书

内容,这本书,方式,目的,苹果,一本书,时间,速度,一个小时,做法,意义,读的书,步骤,笔记本,答案,速度慢,问题,工作,如果我们,效率低,当我们,摘苹果,每本书,读一遍,无缘无故,斋藤,你的朋友,好一,爱上,读一

2020-07-29 #故事大全

郑爽:送你一本书《说话的艺术》

郑爽:送你一本书《说话的艺术》

郑爽,张歆艺,袁弘,张恒,衣服,小爽,不喜欢,对方,服装,公司,原因,节目,服装品牌,武汉,脖子,不好看,因为她,方都,能学,一家饭店,都会,女儿,一大,东西,二婚,名声,员工,味道,地位,围裙

2015-09-13 #小故事

你应该认真读完一本书

你应该认真读完一本书

儿子,一本书,纸质,读一,书籍,新书,董卿,书柜,习惯,事情,再读,多任务,散文集,电子书,计划,见闻,阅读课,工作,了视野,印象中,几天里,多任务系统,我总是,更喜欢,相比较,认真地,适合自己,阅读方法,张萌,新买

2009-09-09 #故事会

寻找读书锦鲤 1000本书只送给你一个人!

寻找读书锦鲤 1000本书只送给你一个人!

樊登,微博,出版社,锦鲤,活动,个人,官方,好处,书籍,信息,奖品,名单,方式,置顶,过长,错失,不用多,不会是,官方微博,开始时间,有多少,来看看,读好书,现在为止,请提前,请注意,那么到,送给你,不见不散

2008-04-11 #长篇故事

《洋葱阅读法》快速阅读的五个步骤 让你一天读完一本书!

《洋葱阅读法》快速阅读的五个步骤 让你一天读完一本书!

提问,步骤,这本书,作者,一本书,内容,方法,知识,重点,快速阅读,核心概念,这一步,九宫格,大脑,工具,序言,方式,时候,概念,标记,一本好书,达人,封面,情况,整本书,洋葱,海盗,目录,章节,问题

2017-05-17 #故事会

423世界读书日 为什么你一年看不了一本书

423世界读书日 为什么你一年看不了一本书

书籍,内容,工作,孩子,时间,朝九晚五,浪迹天涯,都会,乐趣,人生,地铁,小说,武侠,行万里路,知识类,一本书,了一件,你会发现,有一天,杜甫,大冰,中多,书成,当当,巴菲,巴菲特,樊登,查理,王冶秋,鲁迅

2019-09-14 #经典故事

你一年能读多少本书?

你一年能读多少本书?

知识,内容,时候,思维导图,精华,费曼,一本书,仅仅只是,都会,内化,和记,快感,文章,效率,时间,问题,知识点,结构,脑子,观点,工作,有人说,知识的理解,输出来,这本书,阅读方法,好的,天能,读一,朋友

2017-10-3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