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时间:2012-09-11

之所以强调次数,是因为我对此书的过程阅读不尽如人意

提示:本文共有 55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根据要求,我到专门到新华书店借来《如何阅读一本书》,今天终于阅读完了,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次阅读。之所以强调次数,是因为我对此书的过程阅读不尽如人意。日后,我还将再次捧起这本书,按书中介绍的方法重新阅读。

刚开始读时,不算深奥但繁琐刻板的语句让晚上阅读的我睡意盎然,我以为是书无聊的原因,没想到翻了几页,书明确地反驳了我,想打瞌睡是我自身未进行主动阅读的结果。其间,它提出了一个新颖深刻的比喻:投手和捕手。投手就似作者,负责发送的工作,而捕手就似读者,责任是“接收”,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球一样,是被主动的、有活力的作者与读者,也就是我们,双方所共有的。倘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努力理解作者的思路,与之进行沟通,那我们是会完全沉浸其中,而不会觉得无趣的。这就像当头棒喝一般,让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它怎已预料到我这位读者读此书时发的牢骚。这种感觉在我读鲁迅的作品时也时常产生,仿佛作者专为我的劣根性而写的文章。

至此,我开始细细地品味这本书,逐字逐句地谨慎看过,就如作者后来提到的“分析阅读”法一般。这样的阅读耗时极长,让我又急切又无奈,生怕落下丁点值得我反思自省的细节,同时又觉得咬文嚼字式读法使战线拉的过长,读了后面又忘了前面的内容,无法对书产生整体性的感觉。在觉得无解的情况下,书中提到了“检视阅读”,其中“粗读”的规则对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这本书作为实用性书籍,其中提到大量概念极其论据,一次性理清其中的线索于我而言是困难的。而我纠结于不懂处,读读停停,那便是一叶障目了。对于一本确认是经典且艰深的书,首次阅读讲究从头到尾过一遍,跳过不解之处,方能享受读一本书最原始最本质的快乐,体悟到部分境界远比我们高深的作者的思想。按理说,接下来,我应该悬崖勒马,先进行粗读后进行分析阅读。可我却贯彻了经验主义论,以往阅读工具书(教科书),说好听点,我都讲究一气呵成,一步到位,一遍深入地阅读就力求透彻地了解,故我不想浪费时间,而选择了执迷不悟,继续进行分析阅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直到效率低到让我瞠目的地步,我才开始进行粗读。在这个网络发达媒体纵横的时代,大多数人眼中,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不必要的学习方式,想要对某方面有所了解,打开电脑,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不仅如此,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电脑和手机仍然可以提供资讯,为我们节省下不少时间。所以,在可以高效达成目的的前提下,智能设备逐渐取代书本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设备逐渐占据了社会的主流,但是,在方便的同时,却不知不觉给社会带来了更深的隐形的弊端。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的时候,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当面对着大量被精美包装好的信息,可以毫不费力的直接将包装后的观点装进自己脑海中,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像带一样自然,根本不用思考便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在这样的习惯中,现代媒体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越来越缺乏思考能力的原因,其实,也是为什么应该坚持阅读的原因。所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成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美国作家艾徳勒和范多伦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就这个问题给出了深入细致的答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整理了如下阅读方法:

1、阅读过程中的四个问题:(1)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如何依次发展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关键议题。(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组合成作者传达的特殊讯息。(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这本书做出自己的判断。(4)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认为这件事很重要?自己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还启发了自己,就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2、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3、基础阅读必备的四种能力:词义的认知能力、信息的查阅能力、读写的记录能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4、略读的一些建议:(1)先看书名,然后再看序(2)看目录(3)如果书中有索引,浏览一下(4)阅读书衣的出版社介绍(5)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看(6)在书中随机挑选段落看一看。这里尤其是要看一本书的结尾处(理论性书籍,不是小说)

5、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6、分析阅读:(1)分类书籍(2)概括书籍(3)架构书籍(4)作者意图(5)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6)在书中重要句子中寻找主旨(7)找出重要论述(8)找出作者的解答(9)在做出评论之前,要了解全书。

7、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1)根据主题,找到相关的情节(2)带领作者与我们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特别是书中提到,阅读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我印象较为深刻。

基础阅读:在这个层次上,读者需要弄明白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到底在说什么?”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知识。总的来说,基础阅读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包括身体方面、智力方面、语言方面和个人方面的准备。只有保证一个人最基础的学习阅读的能力,他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路上走下去。第二个阶段——认字,在这个阶段,通过阅读最简单的读物,可以获得最初级的阅读能力。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和课文的运用,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可以推测出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或含义。第四个阶段便是增进前面的技巧,并开始消化自己的阅读经验。在一个人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前提下,他才可能从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中获益,否则,没有人可以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这也就是基础阅读的作用。

检视阅读:其实才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而检视阅读也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这个过程就是你研究这本书究竟值不值得你仔细阅读的过程,况且即使读过以后你决定不再花时间读这本书,略读也会让你了解到许多和这本书有关的事。略读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即可:1、书名页和序;2、目录,索引和出版介绍;3、和主题相关的篇章。在以上几个环节里面,如果你足够主动,你可以大致了解到这本书的类型,或者对整本书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甚至了解到作者的写作主旨。面对“粗浅”两个字,你或许会有负面的联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依据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根据自己掌握和理解的深度,用不同的速度来读。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可以启发我们,结果许多时候只是在做徒劳无益的挣扎而已。是我们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错了吗?肯定不是,只不过我们要遵循正确的规则。当我们第一次面对这样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与其让自己无数次沉浸在某个顽固的片段,不如一次读完整本书,拥有一定了解以后,再次投入研究,这样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心里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了。所以,检视阅读除了在帮我们对一本书拥有大致了解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我们读出速度感,知道阅读什么样的读物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毕竟,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和理解。另外,对于一个主动的读者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给自己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并尝试去自己回答。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总的来说,这四个问题就是阅读的基本规则,所有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于努力提出问题并且找出答案,当你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的道理和意义,你才真正完成了阅读。分析阅读: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找出这个骨架。而完成一本书的分析阅读要遵循三个基本的规则。第一: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的书,并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第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第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一本书,就像一个复杂而又完美的艺术品,每一个部分都是很有秩序的排在一起,对于一本可读性高的书来说,你只有真正找出这本书的架构规划,才算掌握了一本书的命脉。而对于整体认知这件事,光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是不够的,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如果说的过多或者甚至说不出来,只能说你还没找到这本书的重点。正常情况下,当你透视一本书的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第二: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第三:将一本书的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四: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当你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明白了这本书的内容。这个时候,其实你才完成了要有所收获所需要的最基础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读完一本书以后,把书放在一边,因为并没有花时间去分析或者诠释这本书,所以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忘的一干二净。而读完一本书以后,必须能够评论,可以提出批评,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这件事。而对于一个最能学习的读者来说,他其实就是一个最能批评的读者。主题阅读:阅读中最复杂也是最系统化的阅读,对读者来说,它的要求也比较多,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话题。另外,主题阅读还要求读者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本书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所以,作为阅读的终极目标,毫无疑问,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是最花力气的阅读。主题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找到相关的章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或许会把阅读单本的书放在第一顺位,而把自己的主题放在其次。事实上,在主题阅读中,这个顺序应该倒过来,因为你关心的主题才是最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在确定哪些书是相关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找出与你的主题相关的章节,然后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去阅读。第二个步骤: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在分析阅读中,要求你与作者达成共识,也就是找出关键字,并发现他是如何运用这些字的。而此时你面对的是不同的作者,他们不可能有相同的共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你来建立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第三个步骤:理清问题。在分析阅读中,我们通过某些关键句子去了解作者的主旨,在主题阅读中我们要做相同的工作,但因为这个时候是我们自己来建立词汇,所以我们也要建立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列出一些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第四个步骤:界定议题。当你给出一个问题以后,不同的作者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正常情况下,对一个问题会有超过两种以上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出彼此之间的关联,再根据作者的观点来作分类。我们要处理的问题是,确保这个议题是大家所共同参与的,并且把所有争议的前后关系整理清楚。第五个步骤:分析讨论。当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后,我们要学会去说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且说明原因,只有做到这一切以后,我们才能够号称真正了解了问题。

佳句摘抄:

1、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2、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3、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回打瞌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他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

4、读一本很难的书,如果从头到尾都一字一句的想把它弄懂,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等到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了,根本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就像一个人,太用心的想去读懂一个人,确实对这个人感到不解,甚至会有些无力!最后只能却步!所以说,不如鼓励一次性读完全剧,然后探讨第一次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并且也有相当的准备,因为毕竟已经读了一遍,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5、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6、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在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

7、换句话说,你一定要学会忘掉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的单一的步骤都还要确实表现的很好。但是。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要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8、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眼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实用型的书,而要评论一本实用型的书,一定要在实际运用中寻找意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规则,实用型,时间,作者,内容,检视,类型,目的,问题,是一本,主题,文字,悲剧,方法,案例,目录,画线,笔记,细读,读者,靴子,基本问题,方法来,目的是,这本书,方著作,厚度,书会,中关,主旨

2009-06-04 #长篇故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是在读什么?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一本书是在读什么?

作者,主题,这本书,方式,重点,方法,问题,分析,东西,知识,一本书,书籍,信息,层次,整本书,检视,内容,小步,理解力,章节,记忆,议题,资讯,部分,就是知道,有不同,读一,整体,仔细阅读,假设

2017-02-18 #小故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检视,主题,方式,方法,层次,分析,这本书,问题,读一遍,基础,性地,效果,系统,作者,内容,意思,序言,思想,文字,时间,步骤,目录,些什么,一本书,大致了解,阅读一本书,有道理,中提,段时间,包含了

2018-05-02 #小故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问题,层次,基础,主题,内容,小学,检视,意思,课程,书本,书籍,关键,字面,大学,学校,形象,强烈建议,态度,整本书,技巧,效率,方法,比喻,理念,脑子里,痕迹,社会,资讯,读者

2013-09-06 #故事大全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这本书,人生,农民,能力,感觉,问题,主题,理解力,知识,观点,资讯,过程,一本书,个人在,人们,包装,意义,媒体,年代,想法,捕手,技能,校园,核心,比喻,活力,病人,答案,老师

2009-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粗浅的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粗浅的阅读

时候,地方,停下来,作者,眼睛,读的书,就一定,当我们,读一遍,阅读速度,从头到尾,读一,老师,东西,书籍,书本,倍速,刚读,功效,宏观,查字典,才能,思维,成绩,情况,手指,方法,指针,是非,略过

2020-03-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内容,作者,问题,主题,检视,分析,书籍,时间,一本书,原因,时候,信息,一行,层次,文字,答案,艺术,规则,读者,过程,重点,阅读者,一个问题,如何阅读一本书,指的是,句子,意义,方法,目的

2018-07-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如何快速地阅读一本书 一天可看一本书!

如何快速地阅读一本书 一天可看一本书!

关键词,时间,这本书,东西,一本书,眼睛,观点,跳读,事情,作者,知识,序言,开头,时候,目录,目的,问题,一句话,什么内容,就需要,快速阅读,集中注意力,读一,做法,加快速度,地方,大部分,学会,意思,视野

2007-10-26 #经典故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世间只有一种故事”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书评

《如何阅读一本书》:“世间只有一种故事”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书评

故事,文本,作者,文学,艾滋病,天气,情节,疾病,作品中,代表,作品,福斯特,动作,叔父,含义,戏剧,所处,方法,时候,时代,模式,童话,肺结核,风雨,学书,俄狄浦斯王,卡西莫多,哈姆雷特,弗洛伊德,一匹马

2020-06-2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