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探寻中国古代的簪钗文化

时间:2012-09-17

但是在古代,男女常见的饰首之物却是簪、钗

提示:本文共有 29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今天的人们一提到首饰,就会自然地想起耳环、项链、戒指、手镯。但是在古代,男女常见的饰首之物却是簪、钗。簪,原本被称为“笄”。在《辞海》中,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男子的簪,更朴素实用。女子的簪,则兼具了实用与美饰。钗,是簪的变式,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而成的一种首饰。簪钗的发展与演变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数千年历史,通过对它的追寻,亦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独特内涵。

一、簪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距今七千年的仰韶文化中,就出土过兽骨做的发笄。它已经具备了后世簪钗的雏形。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发笄的起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出现一定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设想,当时的人类大多呈现披发这种自然发式。当视线被遮挡时,如果手边正好有一个小木棍或者兽骨,能把头发固定起来,岂不是方便?

到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发型发饰已经是仪态礼仪的重要环节。同时,笄的雕刻技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商代妇好墓中,就随葬了精美的雕花骨笄近五百件、精美玉笄二十多件。这个时期,骨笄的做工更加精细,也比玉笄更受到追捧。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簪的质料来区分人们地位的尊卑。诸侯、王后、夫人用玉制的,大夫可用象牙的,普通百姓只能用骨质的。自此,骨簪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为了发簪中最卑微的品种。

到了汉代,簪的名称才正式确定,并有了文官簪笔的风俗。当时的文官外出,常手持锡板,需要记录事情时就写在板上。于是,有人就把随身带的笔簪在头上,也就有了“簪白笔”的典故。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以发多、发长为美,因此产生了夸张高耸的假髻,对簪钗的要求也更加提高。簪钗的制作开始争奇斗艳,以金属质地镶嵌宝石的簪钗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时尚。除了金属簪钗的制作技艺更加完善,制作内容也开始受到佛教艺术传播的影响。之后的隋唐时期,承接前人的技艺,将纹饰进一步丰富。

宋元明时期,人人皆著簪钗,形成了固定的文化习俗。直到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崇尚骑射的满人强令推行半剃半留。这样既能在骑马驰骋时不遮挡视线,行军宿营时也能用粗辫安枕。因此,男子用簪的习俗不断受到冲击,逐渐消失。

进入民国,社会环境改变,人们大多去髻剪发。最终,流传数千年的簪钗饰品慢慢被发卡取而代之,淡出了大众视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簪钗的概述

在簪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既承接了秦汉时期簪钗的朴素古拙风貌,又由于金属质地的大量兴起,使簪钗呈现出了新的特色。同时,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簪钗文化也融合了当时的佛教艺术。

1.发簪的概述

从外形来看,发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体两用的耳挖簪。它既能当成发簪固定头发,又有一端呈挖勺型可以用来采耳。其余的,则归类于非耳挖簪。

耳挖簪正是当时的社会中,采耳习俗的一个表现。而这正是受了当时佛教普及的影响。在佛经《优婆塞戒经》中,曾提到“施人如意、摘爪、耳钩”三个个人卫生用具。如意就是痒痒挠,摘爪是剪指甲刀,耳钩就是挖耳勺了。

之所以出现挖耳勺,是因为佛教中有“六根清净”一说,耳根正是六根之一。而采耳能够清除耳垢,令耳根清洁干净。就连佛教的十八罗汉中,都有一位“挖耳罗汉”,就是因为他的耳根最为到家。

在江苏南京的仙鹤观东晋墓,就出土过一个金耳挖簪。它一端尖细,另一端弯成Z形,簪首正是一个耳挖勺。簪首附近还有一个小孔,可以用来系饰物悬在耳边。

耳挖簪,不仅有切实的用途,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希望摒弃欲念、远离烦恼的心愿。

非耳挖簪,根据簪首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球形、雕刻花草纹、立体花草形、斧钺形等等。

其中,斧钺形的发簪只出现在东晋时期。在《宋书·五行志》中提到,“晋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以当簪。”

以斧与钺作为簪首的形状,其实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在小乘佛教艺术中,并不直接表现佛像,而是以金刚座、伞盖、菩提树等象征物代表。同时,用宝瓶、法螺、护法之物等等散缀期间。而护法之物就包括斧、钺。这些佛教元素常常出现在当时人们的首饰中,因此就出现了斧钺形的发簪。

2.发钗的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追求发式的高与大,于是开始利用假髻。最有代表性的假髻是“蔽髻”,但只有命妇才可使用,并且不同等级的命妇之间不可僭越。当时,人们可以通过发髻的高低和饰品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高低。

可是繁复华丽的高发髻容易松脱。为了更好地固定支撑,同时装饰后部的发髻、自然地连接真发和假髻,人们便更青睐使用中长发钗。

发钗根据外形,可以分为五种。折股钗就是简单地将一根完整的金、银、铜丝,对折成U型或者V型。两股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扁头钗是将稍粗的金属条对折成两股,然后将钗首做压扁处理。

起脊钗更复杂一点,它在两股相连的钗首处,向上起脊拱起呈勺状,钗首有椭圆形、菱形或者是多个相连的菱形。空心钗则是两股呈空心柱状,类似用金属薄片卷曲而成。

三子钗更加与众不同,它的两端都呈现“山”字,中间由方框链接而成。在两端的中齿上,有时还设有圆孔,可以穿入丝织细绳作为装饰。这样,女子在走动时,垂饰就会前后晃动,与“步摇”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晋南北朝时期,簪钗沿袭了前人的基本形制,同时在簪身钗首做了许多创新。之后的隋唐时期,受此启迪,进一步丰富了纹饰花样,使簪钗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

三、簪钗背后的文化意义

簪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早已超越了最初安发、固冠的意义。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需得佩戴不同的簪、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它或华丽或古朴的外表下,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政治和经济内涵。

1.民俗内涵

在古代,成年礼是人生四大礼仪之一。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在这个过程中,簪钗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冠礼的历史悠久,起源于周代。《礼记》中记载,“夫礼,始于冠”。也就是说,当男子满20岁时,就要戴上弁冠,用发簪和缨带固定。从此,他就要接受社会中的诸多规范,跻身诗礼簪缨一族,作一个温良君子。正是由于成人礼尤为重要,所以古人对礼仪中的发冠、发簪也充满着敬意。

女子的笄礼,可提前到15岁。古代女子在15岁之前,都是披发。在行笄礼时,女子在母亲和好友的帮助下,解开童式发辫,认真梳理一番,然后将发髻盘在头顶,插上发簪。如果已有婚约,还要在发髻上束一根五彩缨线,直到新郎亲手解下。行过笄礼的女子,就要隐藏自己的孩童天性,言行稳重端庄,从此深居简出。小小的发簪,见证着古代女性的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政治、经济内涵

古人佩戴簪钗,也是彰显区分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富者用金,平民用银,贫者用铜,甚至更有“荆钗布裙”。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金簪、玉簪就是贵族的标致。皇帝用玉簪、后妃用金簪、大臣用象牙簪或玳瑁簪。特殊材质的簪钗一旦成为御用之物,它就象征着王权,也成为了一种统治方式,借此控制人们的行为。

簪钗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代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竹木、兽骨,到金银、玉石,人们不断追求更珍贵的材质。价格越昂贵,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也就越高。每一件传世奇珍,背后都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支撑。在明清时期簪钗的制作技艺中,黄金与宝石的镶嵌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个时期的簪钗,就是一面镜子映衬出社会的富足。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小巧玲珑的簪钗,整日与古人贴身相伴,但是却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高妙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探寻中国古代的簪钗文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壁画,佛教,人物画,印度,半裸,时期,中国,绘画,涅槃,画家,石窟寺,艺术,西域,张僧繇,温玉成,魏晋南北朝,人体,作品,先生,寺院,龟兹,有许多,贞观公私画史,丁光,余绪,克孜,刘杀鬼,刘乌,卫协,古龟兹

2014-04-23 #经典故事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爆发增长的原因 和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爆发增长的原因 和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

佛教,中国,时期,菩萨,过程,造像,传播,中原,云冈石窟,公元,全身,佛经,僧人,石窟,汉明帝,麦积山石窟,高僧,面相,发展,于北魏,胡人,敦煌莫高窟,使者,人们,佛教文化,儒家,北魏,古印度,国家,天竺

2014-05-05 #小故事

魏晋南北朝人物故事 豆瓣

魏晋南北朝人物故事 豆瓣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家和,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科学家,有代表,中国古,可以作为,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魏晋南北朝

2020-09-05 #长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人物故事 豆瓣

魏晋南北朝人物故事 豆瓣

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家和,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科学家,有代表,中国古,可以作为,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魏晋南北朝

2020-09-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魏晋南北朝的人口迁徙与饮食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人口迁徙与饮食文化

饮食,饮食文化,文化,地域,文学,交流,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六朝,迁徙,发展,影响,中国,人口,地带,江南,美味,过程,江左,胡汉,陈寅恪,这时期,历史,中州,人数,关中,名士,地区

2016-02-01 #长篇故事

从人名 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从人名 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魏晋南北朝,人们,图片,孝义,时期,网络,孝子,孝德,孝行,崔孝,伦理道德,孝道,魏晋,北齐书,嘉善,年号,晋书,观念,表字,魏书,儒林,中国文化,以字行,以孝治天下,人名,六朝,南齐书,名字,姓名,特点

2016-09-26 #短篇故事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日本,大秦,时期,佛教,印度,波斯,使者,狮子,越南,往来,中亚,关系,文化,洛阳,西域,造型,魏晋南北朝,六朝,北魏,南亚,国家,尼泊尔,扶南,技术,百济,法显,玻璃,西亚,银币

2013-12-04 #短篇故事

让你耳目一新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

让你耳目一新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

时期,汉族,魏晋,发展,魏晋南北朝,指环,服装,玄学,文化,女子,服饰,礼服,北魏孝文帝,影响,佛教,制度,发式,头巾,少数民族,男子,变革,武冠,胡服,诸葛亮,鲜卑人,历史,严重破坏,典章制度,发髻,商品经济

2015-01-25 #短篇故事

回顾峥嵘历史 走进魏晋南北朝 领略不一样的文化

回顾峥嵘历史 走进魏晋南北朝 领略不一样的文化

儒学,佛教,地位,时期,发展,历史,个人,儒家,文化,陶渊明,中国,农学,数学家,方法,玄学,科学家,道家,研究,魏晋南北朝,魏晋,于北魏,佛道,刘徽,刘桢,宋至梁,孔子,左思,曹植,玄佛,禹贡

2017-04-2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