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

时间:2012-09-19

叶圣陶名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

我看热点

百家号02 1600:05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其座右铭“文学为人生”甚为有名。

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1911年,三年中学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可惜,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后来他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致力投身于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名新文化运动)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1936年,与茅盾及洪深参立“中国文艺家协会”。1941年,他成为了《文史教学》的编委会成员。叶圣陶也是当时的反日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的始创者。

政治生涯: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教育及理念: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文学人生:

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写道: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他大多数的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觉得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的作品中强调词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并不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叶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记者生涯:

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叶圣陶说“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对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业的发展。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丁玲、戴望舒。

对文学的贡献:

一、现实主义作品: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同时因为是一名教育家,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记述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被剥削者,是没有能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贯反映着真相与现实。他在自己的小说如《火灾》、《线下》和《稻草人》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叶圣陶发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填充人们的余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而训练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

二、儿童文学: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叶圣陶说“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注入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作小说. ” 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只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笔名的由来:

叶圣陶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首诗说:“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以后他又把姓“叶”与字“圣陶”联了起来,成为了他的笔名。

2月16日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看热点

百家号最近更新:02 1600:05

简介:不同角度看社会热点话题

作者最新文章名人风采:晚清重臣——李鸿章02 1500:0602 1400:18相关文章光明热点02 15河北网02 15光明网02 15人民日报02 15北京日报客户端02 15??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

名人风采:教育家——叶圣陶

叶圣陶,编辑,读者,叶圣,文章,现实,教育,人们,文学,生活,作品中,是一位,作品,作者,基础,小说,文学作品,现实主义,职业,圣陶,工作,他的作品,作家,笔名,学生,情感,故事,社会,童话,组织

2010-09-12 #短篇故事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叶圣陶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叶圣陶

叶圣陶,丁玲,叶老,叶绍钧,圣陶,巴金,戴望舒,儿童文学家,新中国,节目,中学生,作品,伯乐,作家,出版家,原名,刊物,老先生,尊称,宝库,声誉,周报,小说,收入,小说月报,我国,文学史,教育家,文学,文坛

2020-07-01 #小故事

教育家叶圣陶改名励志

教育家叶圣陶改名励志

叶圣陶,圣陶,老师,中学,女儿,叶绍钧,叶至善,叶至诚,陶钧,语言学家,全国政协,商务印书馆,中学生,儿女,学校,教科书,杂志,组织,白话文,社长,苏州,职务,革命,孩子是,出生于,叶圣,叶老,尚公,王伯祥,茅盾

2014-07-31 #短篇故事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叶老,学生,课本,新中国,教师,小学,大学,学校,教育事业,工作,上海,中学,父亲,指导学生,给学生,语文课本,小学教师,情况,教科书,贡献,解放区,苏州,课文,生活,革命,回来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好的

2020-05-13 #小故事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学生,父亲,教师,给学生,大学,学校,小学,生活,回来后,业余时间,中学,小学教师,情况,朋友,私塾,苏州,中学时代,上大学,三小时,当教师,鼓励学生,叶老,圣陶,张小报,能学,半亩地,北京大学,和喜,好朋友

2020-05-13 #小故事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马铃瓜,考试,父亲,孩子,时候,名人故事,人民,中学,书箱,人间天堂,卷子,教育家,少年,生员,科举考试,舅父,草桥,生活,出生在,多年以后,来参加,叶绍钧,来考,苏州人,社会活动家,责任编辑,家和,小大人,原名

2020-06-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马铃瓜,考试,父亲,孩子,时候,名人故事,人民,中学,书箱,人间天堂,卷子,教育家,少年,生员,科举考试,舅父,草桥,生活,出生在,多年以后,来参加,叶绍钧,来考,苏州人,社会活动家,责任编辑,家和,小大人,原名

2020-07-01 #小故事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小时候的故事:“人间天堂”里的贫寒少

叶圣陶,马铃瓜,考试,父亲,孩子,时候,名人故事,人民,中学,书箱,人间天堂,卷子,教育家,少年,生员,科举考试,舅父,草桥,生活,出生在,多年以后,叶绍钧,来考,苏州人,社会活动家,责任编辑,家和,小大人,原名,九一八事变

2010-07-1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