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春节:年味记忆|百家文化征文专辑

时间:2012-09-20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提示:本文共有 21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记忆中的年味原创作品征集#

(老照片:小孩放鞭炮)

说实话,过年与年龄有关,与心情有关。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候,对过年有一种期盼。不管家里生活多艰难,总是嚷嚷着向父母讨要过年的奢侈品,一件像样的衣裳、一串鞭炮、几分或几毛压岁钱,如果再有几颗糖,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每到过年,聪明的母亲,将大姐和哥哥们穿过的衣服拆洗后,缝成一件小棉袄、一件小棉裤,再从大娘家里找来两块新布片,缝上两个口袋,算是给我“添新衣”。

记得有次过年前,母亲给我缝了一件花棉袄,恰巧在城里上班的姑父,带着一部照相机回来,他说:“马上过年了,俺借了单位的照相机,给咱一大家子照个全家福。”

我死活不肯照相。原因是听了堂兄的哄骗,说是照相会带走魂魄。

过年了,好不容易有个照相的机会,大哥不管我哭喊,就死活拽着我跟全家人照了相。之后,又让我和奶奶合影。奶奶坐在凳子上,她把大侄女红梅抱在腿上,我就站在奶奶左边,穿着那件花棉袄,显得土里土气,憨憨厚厚。

(老照片:放鞭炮)

那时的农村,小孩最喜欢过年放鞭炮、吃糖,这全部要靠父亲。他是教师,后来又担任外村小学校长,一个月只有几块钱的工资。这些收入,不够养活家里十一口人,加上三亩地,勉强维持全家人的口粮。

父亲每月发工资,会如数交给母亲,身上几乎不留一分钱。我是家里老幺,姐姐最大,上面还有六个哥哥。在豫东平原,如果过年不放鞭炮,那就不是过年。父亲为了多买点鞭炮,他盯上了母亲养的九只母鸡,逮住三只就去赶集。母亲喂鸡发现少了三只就追到半路,硬是从父亲手里夺了回来。

母亲奚落父亲说:“恁咋这么傻,鸡卖了,咋下蛋?没蛋了,拿啥换油、换盐、这日子咋过?再说啦,天天还要给咱娘煮俩,要过日,就要精打细算。”

父亲垂头丧气空手回到家里,看着发呆的六哥,边抚摸着我的头说:“莫急莫急,鞭炮会有的!”大年三十,父亲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果然拿来两挂鞭炮、一些散炮和糖。

五哥六哥贴好对联,我就“噼里啪啦”地放散炮,鞭炮留着大年初一早上放。我和哥哥以及伙伴们高兴地喊着:“过年了,过年了!”

(老照片:在堂屋门口放鞭炮)

年夜饭,母亲准备了凉拌“马蜂菜”,就是夏天晒干的野菜,用开水烫一下,拌了蒜泥,浇上醋。还有白菜粉条,都是自家产的,里面再放几块肥肉,味道鲜美。主食是积攒的小麦面粉,做成的蒸馍,还有蒸的红薯。

母亲要给奶奶蒸蛋羹,就在她从筐子里拿鸡蛋时,父亲说有事就跑出了家门。母亲看了看我和哥哥手里的鞭炮,黑着脸说:“过年了,我不打人骂人!”

在旁边四爷家门口,我喊父亲回家。父亲问:“恁妈骂人了没?”我说:“过年了,俺妈说不打人骂人。”父亲听了,咧嘴笑了笑。

吃过饭,母亲准备了蒸馍、蒸枣花馍、油炸的老呱头(发面团下油锅炸出的食品),让父亲带着我和哥哥们去看二爷三爷四爷。我爷爷是老大,去世的早,奶奶就跟着我们生活,但爷爷的亲弟弟们都健在。我和哥哥挨家给坐在堂屋的爷爷奶奶磕头,父亲和大爷及叔叔们也跟着磕头。

爷爷们就从口袋里摸出几个五分的硬币,或一毛两毛的纸币分给我们,和蔼地笑着说:“这是给孙子们的压岁钱,你几个就免了啊。”父亲和叔叔们咧嘴笑笑。

奶奶们笑眯眯地拿出几个黄梨、几颗糖,递给我们,说:“奶奶没压岁钱,年货提前给你们分了,明个早上就没了啊。”

(老照片:过年照全家福)

我们再给大伯和叔叔们一一磕过头,这样又可以收点压岁钱。没在爷爷们家里吃饭,我们就来到大伯家里。大年夜是不睡觉的,要睡也在后半夜睡会,但在零点放完鞭炮要吃夜宵。

父亲大伯和叔叔们随便弄点菜,边喝点酒边聊天,我们小孩就吃大娘做的手擀面片,面切得匀称,像机器切的一样宽窄。有点稀,拿起筷子一捞,嘴里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我连吃了三碗,抹着嘴看着大娘手里的碗,大娘把他的碗递给我。

这时,母亲就在门口喊:“赶紧回家了,咱家的鞭炮没放呢!”说完,母亲就转身回堂屋陪奶奶去了。临走,大娘又悄悄塞给我几个柿子,说:“给恁奶奶、恁妈吃,别让人家看见了。”

回家路上,平时严肃的父亲,变得温和了很多,先是牵着我的手,六哥在前面一溜小跑,后来又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

父亲告诉我,他偷了母亲攒的十个鸡蛋,到小卖部换了鞭炮和糖。我一感动,将两毛压岁钱交给父亲。父亲不知用什么言语又打动了哥哥们,他们也都把压岁钱交给父亲保管。我想,到了大年初一, 这些钱准会跑到叔叔家孩子的口袋里。

(老照片:过年买年画)

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家里的日子逐渐好了。再过年的时候,我已是少年,爷爷奶奶们却一个个走了,大姐堂姐们出嫁,哥哥们都结婚分家了。年夜饭虽丰盛了,但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年味了。

如今,哥哥和侄子们每年出去打工,家里只剩下父母、嫂子和孩子们。尽管当年的砖房变成了小楼房,还买上了小轿车。但每到过年都回到家里,大年初一后,各自走完亲戚,到了正月十五,又都陆续外出打工了。曾经过年的热闹氛围,那种期盼过年的热情,以及浓浓的年味,在儿时的记忆里逐渐越来越淡。

而现在,我依然舍不下脸面回家过年,为了给父母和家人一个交代,我不得不选择好一个时机,回家面对父母的责怪和怒骂。其实,不是父母有恨铁不成钢的怨言,而是长长的牵挂,苦苦的期盼。

眼下正临近过年,我却在遥远的异乡,如果时空真的能够穿越,我宁可回到故乡回到从前,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奢望,什么都不去追求,只求和我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足矣!

(新照片:如今过年的气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春节:年味记忆|百家文化征文专辑”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向阳:家乡的年味|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唐向阳:家乡的年味|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人们,乡村,年味,响声,地方,孩子,手机,村子,皮袄,衣服,记忆,一个说,开门炮,买肉,子纳,得大,李缨,杨简,王涛,路远,文字编辑,看电影,老家,农村,东西,习俗,乡音,传统,人人,人间

2012-03-15 #短篇故事

浓浓的年味带回家!“天骄文化 非遗年味”暨阿镇·水岸新城“社区暖心事”民俗年货新

浓浓的年味带回家!“天骄文化 非遗年味”暨阿镇·水岸新城“社区暖心事”民俗年货新

年货,水岸新城,文化,民俗,活动,天骄,中心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年味儿,心事,社区,特色,不见不散,代金券,大餐,年味,带回家,我国,来源,百姓,茶汤,项目,遗文,在伊,生活,买年货,传统艺术,中来

2017-09-15 #短篇故事

进古城看年画品年味!18家国家级非遗年画原作亮相阆中

进古城看年画品年味!18家国家级非遗年画原作亮相阆中

年画,阆中,展览,游客,阆中古城,李炼,主题,落下闳,中国春节,中国,原作,艺术,活动,任颖,历史文化,张飞庙,巴渝,为题,传统,华年,历法,场景,展品,川北,开幕式,年味,文化,画展,灯谜,特色

2008-02-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70后的记忆:小时候的年味

70后的记忆:小时候的年味

鞭炮,孩子们,大人,这一天,喜气,孩子,大人们,事情,丸子,人们,市集,时光,捂着,春联,耳朵,来买,里人,大块地,还可以,这个村,都会,时间,年头,买点,岁月,元宵,传统,初一,吃饺子,剩菜

2012-03-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80后童年记忆中的那些《年味》

80后童年记忆中的那些《年味》

人们,年货,街道上,同学,心灵,朋友,村里,蛇皮,袋子,工作,这样子,西边,大件小件,火车站广场,都会,俗话,东西,乐园,买点,亲朋,人手,传统节日,作者,农历,农村,叫卖声,半成品,列车,同伴,小时候

2007-01-28 #小故事

听食品企业大佬讲故事:寻找记忆深处的年味

听食品企业大佬讲故事:寻找记忆深处的年味

年味,年夜饭,味道,红茶,武夷山,饺子,中国,记忆,人物,创始人,家乡,年三十,桐木,父母,礼盒,生活,记忆中,一家人,小时候,家人,才能,旺火,浙江,肉馅,百草,青田,停留在,包饺子,我是一个,腊月二十

2013-01-21 #故事会

记忆中的年味:跨年夜的饺子

记忆中的年味:跨年夜的饺子

饺子,包饺子,味道,时候,弟弟,吃饺子,个人,剂子,城市,小时候,擀面棍,肉馅,面团,韭菜,饺子馅,我们家,得比,白胖,中一,回家吃,好的,家餐馆,家有,心里面,欢乐时光,盖上,年夜饭,冷水,一段时间,一饱口福

2018-10-31 #故事阅读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12个传统故事 传递浓浓年味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12个传统故事 传递浓浓年味

传统节日,孩子,故事,来历,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套书,吃饺子,春龙节,冬至节,小时候,知识,精装版,节日,饺子,张仲景,生活故事,丛书,传说,宝贝,小孩,立春节,中国风,中国,中华文化,传统,习俗,年味,儿童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